本書的開篇,有一個作者說明,說,為了提高閱讀性,把注釋都集中在了書後,而非插入正文中。我翻了下參考文獻和注釋的頁數,共40頁,不是一般的多。這個說明增加了我對作者的好感:端正、嚴謹。
該書附錄還有“18項學習工具錦囊”,老實說,我是沖着這個錦囊才看的這本書。有網友評價說,直接看這18項總結就夠了,我卻不這麼認為。
有效的系統化的學習方法包括:價值感、目标、練習提升、實踐、融合和反思。作者也是按照這個邏輯來安排的寫作框架,但框架裡的内容讀起來稍顯淩亂和發散,派曰在這裡重構邏輯,希望能給你帶來閱讀的愉悅感和更大的價值感。
什麼是有效學習?是用更少的時間,達到最優的學習效果。那如何做到呢?
動機=價值感×期望值。
首先,說說價值感。
人們在世界中找到自己的存在價值,這種帶有一定意義的存在感是審視世界的一個獨特角度,是一個思維框架,是一種存活于世的态度。說到底,價值感才是我們學習的終極動力。
然,價值感不會自動找上門來,它需要我們積極主動地去發現。派曰建議用馬斯洛需求理論喚起你不同層次的需求,激發學習的動機。
第一個層次,生理需求。包括呼吸、水、食物、睡眠、生理平衡、分泌、性。
第二個層次,安全需求。包括人身及家庭安全、資源及财産的所有性、健康、工作及道德保障。
第三個層次,社交需求。一是情感需求,包括親情、友情和愛情;二是歸屬需求,即人都有一種歸屬于一個群體的感情,希望成為群體中的一員,并相互關心和照顧。
第四個層次,尊重需求。一是内部尊重,是指一個人希望在各種不同情境中有實力、能勝任、充滿信心、能獨立自主。總之,内部尊重就是人的自尊。二是外部尊重,是指一個人希望有地位、有威信,受到别人的尊重、信賴和高度評價。
第五個層次,自我實現需求。成為自己想要成為的人,即自己存活于世的意義。
對于孩子來說,一般不存在生理和安全需求障礙,這也是使用物質獎勵激發動機的方法不會很管用的原因,尤其是對于那些物質需求經常被滿足的孩子。我們可以從第三個層次開始,引導其找到自己學習的意義。
1 建立知識和孩子的強聯系
比如,孩子喜歡打籃球,那可以給他講講如何通過物理知識(受力、弧度、距離、反射、角度)來提高投籃的準确度。
2 利用社交活動
比如,老師對他很不看好,經常批評他,那麼,就讓他憧憬一下,自己成為學霸的場景——老師大跌眼鏡,恨不得收回之前所有的辱罵,同學帶着羨慕的眼光簇擁過來,紛紛讨教學習的心得。
3 利用探索的天性
我們熱衷于探索尋找,完全是出于人類的本性。多問孩子幾個“為什麼”,多問問孩子“背景是什麼”,然後促使他自行去探究答案。
比如,“長方形是平行四邊形嗎?為什麼?”“陋室銘的作者是誰,作者是出于什麼原因或背景寫下了這首詩?或者你直接給孩子講講這首詩的背景故事,當孩子感興趣了,自己就會尋找更多的故事了。這不僅有助于孩子理解詩的内涵,還能拓展知識寬度和深度。”
其次,再說說期望值。
期望值=努力程度×達到目标的可能性
努力程度是指我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才能達到目标,它是一種主觀判斷。家長可以通過提高孩子的勝任感,進而影響他對自己努力程度的判斷。
判斷達到目标的可能性,有兩個因素,一是與自我效能有關,自我效能就是對自己能力的信賴,是一種一定會成功的感覺,“我能行。”二是與目标設置有關,目标設置高了,孩子可望而不可及,就會不想努力,自動放棄;目标設置低了,做起來索然無味,無聊透頂。
上面的關于憧憬自己成為學霸的例子,對于10名左右的學生來講,就是可望可及的,而對于排名倒數的學生來講,就是很難達到的目标。
所以,要想提升孩子的期望值,需要從兩方面着手。一是通過鼓勵和自我意識,強化積極的信念,避免消極情緒,“我就這麼笨了,沒招”“我天生就學不好數學”;二是調整知識的難度,給孩子設置合适的學習目标。“合适”,即為舒适區的邊緣地帶。這個需要家長或輔導老師對孩子的學習情況有足夠的了解,才能找到孩子的“邊緣地帶”。
在這裡,總結幾個關鍵詞就是:刻意練習/積極尋求反饋/正視犯錯、學會提問、知識回顧。
1刻意練習/積極尋求反饋/正視犯錯
對于練習冊上的題,可以分為三類:一是自己會做的題,二是看着好像會,但一做就錯的模棱兩可的題,三是沒有一點思路的題。
直接做第二類題目(如果你不能判斷出題目類别,那就從第一題開始做)。先獨立完成這些題目,然後再翻開參考答案檢查對錯。記住,在沒做完之前,不要看答案。
對于做對的題,看看你的解題思路跟參考答案的解題思路是否一緻?如果不一緻,哪種方法更快更好?
對于做錯的題,正視犯錯。看完參考答案後,不要認為“原來是這樣解的”就夠了,總結自己犯錯或做不上來的原因,拿出本子重新做一遍,然後,再在練習冊上找到相似的題型,再做2道題,保證會做及做對。
2 學會提問
這個解答方式中,每一個步驟都是為了達到什麼目的?
這個問題可以換個問法嗎?
我能用幾種不同的方式來解答這個問題嗎?
我知不知道這個公式是怎麼來的?
我如何讓這個概念更具體些,能使用類比讓它更形象嗎?比如,電流如水流。
更多的提問技巧請參閱派曰之前的文章:《如何學習數學?》
3 知識回想
回想,合上書本和筆記,試着回憶裡面的内容。如果沒有一點線索,就先構建一個知識導圖,然後看着知識導圖回憶知識要點。
當你看着課本或筆記複習時,大腦會産生錯覺,以為複習内容也同樣存入了大腦,可這隻是小和尚念經而已。這是低效的學習方式。
在學習中進行回想——讓大腦提取關鍵概念,而非通過重複閱讀被動地獲取知識,将讓你更加專注,進而高效地利用學習時間。
有效的回想頻率和周期為:當天,1周,1個月,6個月。
更多更全的學習方法,請參考派曰之前的文章:《學習之道,學習數理的九個好習慣和九個壞習慣》。
1 辯論,有助于加深我們的理解
從許多角度上看,辯論就是一種運用所學拓展技能的方式,是某一個領域内知識的自由發揮。它也為我們運用所學提供了一種新途徑,因為辯論會強迫我們進行因果論證,促使我們進行邏輯思考。這種思考正是學習活動的核心。
2 教授知識,也是一種對知識的應用
通過講授一個題目,實際上是在講述我們對這個題目的理解。我們是在用自己的語言,詳細說明我們認為的這個題目的重要内涵,因此加深了對這個題目的理解。
講授另外一個重要意義在于,講授活動是一種社會行為。講授是一種有感情因素的事情。當我們進行講授的時候,會考慮到所講内容的價值和意義,也會考慮到投入熱情和愉快的經曆。
如果人們需要向别人講述事情,基本上都會更努力、更認真地準備。
讓你的孩子給你講解當天學習的内容吧。
3 善于使用類比的技巧
類比,即通過比較進行學習的方式。确切地說,類比可以幫助我們理解新事物和不同的事物。如關于相對論的經典解釋:假如你和一位美女坐在一起,就會感覺時間過得很快,但如果是和一位醜女坐在一起,就會覺得時間慢得難耐,這就是相對論。
使用類比,會讓新知識學起來更容易理解。
4 學會質疑
質疑能夠培養好奇心和創造性。為了掌握專業知識和技能,為了擴展知識領域,我們必須要有所質疑,能夠提出問題,甚至有些反叛精神。
具體到個人,一個實用的建議就是多問問為什麼,這有助于将所學知識建立起廣泛的聯系,确保有機會運用所學知識,從而保持對事物及其複雜度的敏感性。
邁爾斯·戴維斯曾說:“判斷一個學習者水平如何,就是要看他是否主動拓展自己的知識領域以及是否有新想法。”
該書的可讀性不高,書中的很多觀點已被其他作者提出,且闡述地更加清晰明了。對培養孩子學習力感興趣的書友,建議看《學習之道》和《如何培養孩子自主學習力》這兩本書。
書名:《有效學習》
作者:烏爾裡希·伯澤爾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時間:2018年02月
推薦指數:3星
書籍定位:工具書
推薦人群:家長和老師
一句話薦讀:可随性一翻
文作于2022-07-04
“專注學習力方面的書籍介紹,我是@派曰書評。”
如該文對您有價值,麻煩給個“在看”或“點贊”,您的舉手之勞就是對我最大的肯定。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