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血俗稱“放血”,又稱“刺血”,或稱“點刺”就是用鋒利的器械(一般指三棱針而言),在患者體表上某一部位刺破血管,使之流出一些血液,以期達到治病目的。刺絡為人類各種醫療方法中,具有最長久曆史的一種,從砭石與九針之形成及《内經》之記載來看,中醫特色培訓班-學習刺血療法刺絡療法在中國古代醫術中是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的。《靈樞。小針解篇》曾說“宛陳則除之”,意思就是說久病應以放血刺而除去。
《甲乙經》也說:“經脈者盛,豎橫以赤,上下無常處,小者如針,大者如筋,刺而瀉之萬全”,這說明了刺絡的應用及重要。放血的範圍,一般可指三大類,即經脈、絡脈和孫絡。絡脈是小靜脈,孫絡是末梢毛細脈管,這些血管在沒有病變時不甚顯著。因為病變才會出現,形如小紅蟲狀或成紅絲狀,或成白條狀,隐在皮裡或露在皮外,也有的成細小紅點,漫散全身各處。經脈則指較大的靜脈,形狀特别明顯,顔色特别紫藍,常呈怒張狀态,俗稱“青筋”,此種情況多發生在委中、尺澤、四肢外側,更有發生在肩胛與腹壁的。刺絡中最重要亦最常用者即為靜脈刺絡,在下節中我們将詳細說明。
靜脈刺絡之常用部位及适應症靜脈刺絡常用之部位:
01肘窩部
為自古常用之部位,相當尺澤、曲澤穴位視鼓起之青筋放血。主治:呼吸器及心髒病(心絞痛用之特效),霍亂、中暑、上肢風濕神經痛、五十肩、半身不遂。
02膝腘部
相當于委中穴位之部位,效果佳而最常用。主治:腸炎、痔瘡、腰痛、項強、下肢風濕神經痛、坐骨神經痛、腰椎骨刺、頸椎病、高血壓、内中風、半身不遂、腦炎後遺症、小兒麻痹後遺症、血栓閉塞性脈管炎、風疹、傷暑、疔瘡、癃閉等。
03 下臂部
相當于手三裡穴之部位。主治:面疔、癰、結膜炎、牙痛、濕疹、荨麻疹等。
04 下腿部
陽陰部位 相當于足三裡、條口附近部位。視青筋放血。主治:胃炎、腸胃炎、久年胃病、胸痛胸悶、慢性氣管炎、丹毒、多發性神經根炎。少陽部位 相當于陽陵泉至陽輔附近視青筋放血 主治:急性腸胃炎、肋膜炎、心髒疾病、胸部發脹、慢性支氣管炎、哮喘、坐骨神經痛、肩臂痛、偏頭痛、高血壓等。太陽部位 相當于承山穴部位,視青筋放血。主治:痔瘡、背痛、靜脈瘤。太陰部位 相當于陰陵泉附近。主治:内痔、外痔、痛經、不孕、尿路感染、急性淋巴管炎。
05 外踝部
包括丘墟、昆侖一帶。主治:足關節炎、腰痛、坐骨神經痛。
06内踝部
包括中封、照海穴一帶。主治:中耳炎、疝氣、不孕症。
07腳背
陽陰部位 解溪穴附近。主治:十二指腸潰瘍、丹毒、末梢神經炎、血栓閉塞性脈管炎、象皮腿。少陽部位 相當于臨泣、俠溪、地五會等穴位附近。主治:牙痛、坐骨神經痛
08側額部
相當于颔壓穴部位,俗稱太陽穴 主治:頭痛、頭暈、結膜炎、眼底出血、中風、氣喘、食道病變等
09舌下部
相當于奇穴金津、玉液,即舌下紫脈。主治:喉炎、言語障礙、中風、休克、惡性感冒等
其它常見刺絡部位 除上述幾大常用較大靜脈部位外,尚有耳背、十二井、十宣、背後、肩峰、顔面等部位,由于這些部位較不易發現青筋或無較大靜脈,因此治療時不是尋找青筋放血,由于經驗之累計,隻要在固定穴位刺針,使出些微紅血,即達治病目的,這些部位亦有稱之細絡者。下面說明:
1、十二井穴:即十二經絡之井穴部位;主治:卒中、急性炎症、退熱等
2、十宣:位于十指之尖端;主治:卒中
3、耳北:有細小之紫筋數條,對準放血;主治:頭痛、三叉神經痛、結膜炎、角膜炎、皮膚病、颞颔關節炎
4、顔面:頰、顴、鼻頭、鼻翼部位;主治:頭痛、三叉神經痛、鼻炎、顔面神經麻痹
5、口腔:口腔粘膜;主治:顔面神經麻痹
6、肩峰:相當于肩髃穴附近部位; 主治: 出黃水 治腎炎,出黑血治手腕及手背痛; 肩凝、五十肩、荨麻疹、乳腺炎等。
7、腰背:全部腰背俞穴均屬放血範圍; 主治: 各髒腑病變及其有關經絡之病,刺其俞穴出血。
8、七星穴:包括在項部入發際八分之總樞穴及其下一寸;主治:嘔吐(五髒不安)、感冒頭痛、小兒高燒、小兒各種風證 說明:總樞穴即督脈之風府穴,分樞穴即督脈之啞門穴,雖然因為有七個穴道,故稱七星,但并不需要每個穴都針,一般隻要針總樞穴(風府)、分樞(啞門)即能達到療效,點刺出血效果更加。
針刺前,針具煮沸消毒,針刺部位,常規用75%酒精消毒。右手拇、食、中指持針,左手拿位患者針刺部位,在某些穴位,需以左手作捏、按、提拿動作配合,便于找準放血點。
一、根據病情需要,可選用下列各種刺法:
1.緩刺:用針緩慢地刺入靜脈0.5一1分深,随即緩慢放血。學習刺血療法适從于肘窩、腘窩部等處放血。
2.速刺:用針迅速刺進0.5一1分深,擠出少量血液。适用于四肢末端十二井穴和十宣穴等。
3.挑刺:用三棱針挑破細小靜脈,擠出少量血液。适用于胸背部和耳後等處。兒童挑疳積,也常用挑刺。
4.圍刺:圍繞病痛區,腫處四周點刺,一般常配合拔火罐。
5.叢刺:用三棱針在某一較小局部,多次點刺,使之出血。叢刺多結合拔火罐。
6.散刺:又叫豹紋刺,用于點刺較寬的面積或循經點利,結合拔火罐、運走罐等方法,也可以用手拿提點刺部位出血。
7.順利:由下向上作斜刺,在放血前可由上到下推至放血點,以除惡血為主。
8.逆刺:由上向下作斜刺,在針刺前可由針刺點向上下推揉,分推血液,然後針刺,以放邪氣為主。
二、注意事項:
三棱針療法針刺時不可過深,出血也不可過多,一般出血後,要用酒精棉球擦揉按壓止血。凡治療部位都要嚴密消毒,防止感染。針刺出血者,可1日或隔日針1次,出血較多時,一周針2次。針刺出氣者,可1日3次,以膚紅為度。并常結合火罐拔吸,以膚濕為度。
三、辨血色
1、血呈深紅色
針刺部位出血後,血的色澤為深紅色時,從中可以判斷,疾病多屬于熱症。
2、血呈黑紅色
凡在體表刺出血後,血的色澤為深紅色,可分為外傷、内傷辯證。1、外傷一般是在阿是部。多由于氣血結聚所緻,青紫斑痕是由于局部絡脈血溢所緻。學習刺血療法2、内傷:四肢深部内傷,多因瘀血阻滞經絡,頭、身軀部内傷,多因惡血聚集髒腑,一般是在屬該髒腑部位疼痛。
3、血呈淡紅黃色
一般是在肘部、膝部關節處針刺出血,血的色澤為淡紅黃色,多為風濕痹症。
4、血呈青紫色
在背部、腹部、十指等部位針刺出血,色澤為青紫色,多因寒邪入裡,竄入機體,傷于髒腑機能,
四、辨刺血時血的動态
1、出血清淡難凝
當針刺出血時,血液清淡而稀疏不易沉凝,是血虛的表現。凡刺出血為清淡者,臨床上多以放氣為主,學習刺血療法在對症刺血時,血不止應禁刺。
2、出血沉凝易結
針刺出血時,血液容易沉澱并凝結,多因氣虛所緻,而多實證。凡此類情況,可以瀉血為主,兼調氣補虛。
3、出血緩慢
針刺肌膚後,出血緩慢,多需幾次刺血,仍斷斷續續出血者,多因氣血虧虛,瘀血阻于髒腑,髒腑氣機衰弱,氣血循環而不歸經。在對症施治中,應充分掌握補瀉關系,以放氣活血為主。
4、出血急促
針刺肌膚後,出血急促,多為熱盛。施治中,應以放氣為主,兼刺血瀉熱。但凡有習慣性皮膚紫斑者,應禁針或慎針。
五、辨其它
2、血挾膿汁
凡在針刺部位出現膿血,多因外傷後惡毒犯内或長久内傷化膿所緻。施治中多以刺膿排毒為主,在深部膿血可采用放氣活血化膿之法
3、粘性白液
凡在四縫穴、背心、胸部、魚際等處挑刺出白色粘性液體,多因小兒疳積、水谷運化失調,氣血機能不暢,學習刺血療法局部絡脈供血不足所緻。針刺四縫穴等處,可以起到調脾胃補虛損的功效。
3、白色粉質物
……此多因絡脈長久瘀氣、瘀血阻結,失去血脈正常循行,而在肌膚内轉化成腫結。……在民間中往往用挑刺擠壓除去腫結,消除後,就用一枚硬币貼于患處,然後用布包紮7天後取下,腫結自然消失。如果不用硬币貼于患處,不幾日腫結會重新長起來。
4、透明性水液
……此病多為浮腫。……此證不應多瀉,可配合藥物治療。
5、水珠懸罐
……這種現象多屬體内寒濕過重。……凡以上現象,臨床上多采用走罐法驅寒邪,留罐法瀉風濕。
6、罐中氣暖
…..則此種情況,是多因體内濕熱過重。濕熱入裡,行之經絡血脈,則多發于手心、腳心、背心皮膚濕潤。因濕熱過重常出現頭痛、發熱、身重而痛,腹瀉食少,腰酸背痛等。……臨床上瀉濕熱,多在手心、腳心、大椎、命門、委中、承山、臍中等處。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