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旅遊 > 正文

關中平原對陝西人意味着什麼?

1998年,筆者從陝西寶雞高考到黑龍江哈爾濱,24年了。陝西是我故鄉,寫一篇小文懷念之。

關中平原是在渭河水的滋養下成為沃野良田的,整體呈東西走向,即東西狹長約350公裡、南北寬窄不一的格局,其東部最寬達100公裡,在西安附近約75公裡,而眉縣一帶僅20公裡,至寶雞則逐漸閉合成峽谷。

關中地勢西高東地,渭河自西向東宛如一條玉帶一般蜿蜒流淌了幾千年,既養育了祖祖輩輩生長在這片黃土地上的生靈們,又像是一位耿直又執着的史官記錄着發生在這片熱土上的金戈鐵馬、歲月祥和。

關中平原南依巍巍秦嶺,秦嶺山脈的主峰太白山海拔為3771.2米,是為中國東半部陸地上最高的山峰,就坐落在眉縣境内。而秦嶺淮河一線自成中國南北的地理分界線,所以位于秦嶺北麓地勢平坦處的關中平原,也因為秦嶺山脈阻擋了北上的暖濕空氣,而成為了幹旱半幹旱地區,常年雨水較少。如果在沒有有效灌溉、水利失修的區域,農人們就隻能靠天吃飯了。

關中平原又北靠渭北高原,渭北高原是陝北高原的餘脈,其落差最大處也在眉縣境内,與該區域關中平原的落差大概在200餘米,可以說渭北高原就像一道堅固的屏障一樣守衛着關中平原的北部不受外來侵擾的威脅。

關中平原的西部閉合成峽谷,東部的潼關因有黃河、渭河、洛河瀕臨之險要,又有秦嶺形成之隘口,使得平原區所呈現出的“紡紗梭子”形地域在冷兵器時代特别适合防禦,隻要是用重兵守住東西兩處及中部的散關、斜峪關(眉縣境内)、傥駱道、子午道等幾處重要關口,内部開闊平原處又能以自産農作物來自給自足,确保短時間境内無虞。

關中平原出産的主糧以小麥、玉米、油菜籽、高粱、大麥等耐幹旱作物為主,這時候渭河就為人畜飲用和農作物灌溉提供了充足的水源。渭河除了她母親般安靜地奉獻乳汁給關中兒女的一面之外,也有她暴怒不安的一面。

小時候我就住在渭河北岸一兩公裡遠的地方,經常在夏季豐水期和小夥伴們一道去渭河裡遊泳、嬉戲、解暑,也在其它季節枯水期去河床上打草回家喂牛羊,從而體會到了勞作的苦累。依稀還記得那時的夏天如遇上遊雨水充沛時,經常會使河水暴漲,沖毀部分堤壩的河水會淹沒農田造成不小的損失。為此,老人們還在河堤北面不遠處修了一座龍王廟,祈求“龍王”管住河水、莫要再形成水患為害一方。可盡管如此,洪水該來的還是會來,哪裡會聽從“神仙”的擺弄?

後來人們為了有效利用渭河水,達到趨利避害的目的,就群策群力陸續興修了泾惠渠、洛惠渠、渭惠渠等著名水利工程,又逐段加高加固了堤壩,疏通了河道,既很好地治理了水患又形成了肥沃高産的三大灌溉區等萬畝良田,牢靠保障了農業生産,有力地回答和證明了哪有什麼“神仙道爺”,唯有靠勞動人民的雙手才能創造幸福美好的生活。

關中平原,養育了一代代新、老秦人,形成了“八百裡秦川塵土飛揚、三千萬老陝高唱秦腔”的地理人文風貌,塑造了關中人堅韌不拔、粗狂豪邁、熱情奔放、倔強樸實的性格,成就了一統華夷、漢唐文明、十代古都的不世之輝煌!

生于斯、長于斯的關中人,不論成年後繼續留守建設家鄉、還是遠離故土謀生發展,都難以離開和忘卻那一座秦嶺、一條黃河、一抔黃土、一彎明月。

作者:秦江。哈爾濱工業大學(本科、碩士),某大學教師 。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