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 > 正文

【聚焦新課标03】 │ 吳欣歆:《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标準(2022年版)》解讀

公益直播來自:教研網、中國教師研修網
主講人: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吳欣歆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标準(2022年版)》已經在2022年4月正式頒布,即将在2022年的秋季學期正式投入使用。

對于這一版課标,有一些重要問題我們需要讨論一下。我們先來對比一下,2011年版和2022年版兩版課标的目錄。對比當中,我們能夠發現2022年版課标發生的一些重要變化:

首先我們能夠看到在這一版課标裡邊提煉了核心素養的内涵,明确了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培養的核心素養包括哪些方面的重要内容。第二,我們能看到在這一版課标裡邊先增加了課程内容,這樣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這也是這一次課标修訂的一個重大變化。第三,我們能看到在這一版課标裡邊新增加了學業質量,這也是這麼多年來在我們國家義務教育課程标準當中,首次出現學業質量。最後一個變化是在課程實施部分增加了教學研究與教師培訓。

這一版課标修訂主要有5個方面的變化:

第一,強化了課程,育人導向;第二,優化了課程内容結構;第三,研制了學業質量标準;第四,增強了指導性;第五,加強了學段銜接。

下面我就從這5個方面展開解讀《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标準2022年版》。

一、強化了課程育人導向

1.形成正确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首先強化了課程育人導向。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更是形成正确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重要階段。在各個國家的教材當中都會強化這方面的教育内容。這一次的課标修訂,我們重點關注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以及中華民族自尊心、愛國情感、集體意識。

文化自信等方面内容,在課程标準中的呈現,這些内容在課程性質、課程理念、課程目标、課程内容、教學建議、評價建議、教材編寫建議,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建議部分都有體現,老師們在閱讀課标的時候要特别關注這樣的一種育人導向。

比如說在課程性質部分強調語文課程在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增強凝聚力,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建立文化自信,培育時代新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

在課程理念部分提出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充分發揮其獨特的育人功能和奠基作用,以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為目的。識字與寫字、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等語文實踐活動為主線,綜合構建素養型課程目标體系。

應該說素養型的課程目标體系是這一次育人導向最典型的表現。

在課程目标的總目标部分,明确提出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養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道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在4個學段目标的結束部分,都有一段文字标識這一個選段在育人導向上的具體要求。比如說第一學段,在落實以上要求過程中,注重引導學生關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生活中的表現。初步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價值,初步懂得幸福生活是革命前輩浴血奮戰,艱苦奮鬥換來的激發對革命領袖,革命家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

應該說素養型的課程目标體系是這一次育人導向一個最典型的表現。在課程目标的總目标部分明确提出,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培養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道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四個學段目标的結束部分,都有一段文字标識這一學段在育人導向上的具體要求。

比如說第一學段:在落實以上要求過程中,注重引導學生關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生活中的表現,初步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價值,初步懂得幸福生活是革命前輩浴血奮戰,艱苦奮鬥換來的,激發對革命領袖、革命家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

在這些地方,我們在研讀的時候要特别關注育人導向的具體落實,也要關注如何在我們的教育教學當中,将育人導向轉化為真切的、真實的教育教學行為,轉化成學生正确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一個完整過程。

在課程内容部分明确提出,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内容的主題與載體形式,包括這樣5個方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外國優秀文化、日常生活和科技進步。在這五個方面當中,其中前三個方面分别具體闡釋了這些主題的内涵以及他們的載體形式。在這樣的一個讨論過程當中,我們就逐漸明确了,在《義務教育的課程标準》的2022年版當中,我們在育人導向方面,從素養型的目标到各個部分的強化,突顯了育人導向的特征。

在目标的定位上,2022年版的課标,構建了素養型的語文課程目标。核心素養是學生通過課程學習逐步形成的正确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課程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培養的核心素養,是學生在積極的語文課程實踐活動中積累、建構,并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表現出來的;是文化自信和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造的綜合體現。這一版課标的總目标一共有九條,覆蓋了這樣五個方面。其中第一條目标是關于立德樹人的相關要求。後邊的八條目标分别是文化自信、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和審美創造的相關要求。這樣從總目标構建了素養型語文課程目标的基本特征。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培養的核心素養,包括四個方面。這四個方面是一個整體。第一個方面是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指學生認同中華文化,對中華文化的生命力有堅定信心。通過語文學習,熱愛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熱愛中華文化,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關注和參與當代文化生活,初步了解和借鑒人類文明優秀成果,具有比較開闊的文化視野和一定的文化底蘊。在這裡邊我們可以提煉出來這樣四組動詞:第一組是感受與熱愛;第二組是繼承與弘揚;第三組是關注與參與;第四組是了解與借鑒。我們在這樣的一個核心素養的一個方面裡邊重點培養的是學生這些方面的行為表現。希望通過這些方面的行為表現能夠增強文化自信。

第二個方面是語言運用。語言運用是四個方面當中的核心内容。語言運用是指學生在豐富的語言實踐中,通過主動的積累、梳理和整合,初步具有良好語感;了解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特點和運用規律,形成個體語言經驗,具有正确規範運用語言文字的意識和能力,能在具體語言情境中有效交流溝通,感受語言文字的豐富内涵,對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具有深厚情感。在這裡邊呢,我想我們要關注這樣三組名詞。第一組是語感和經驗,學生要在日常生活當中,在語文學習當中培養自己的語感。在語感豐富,語感逐漸敏感的過程當中,讓自己的語言經驗變得豐富,進而提升自己的語言品質。第二組名詞是意識和能力,發展這樣的一種語感,發展這樣的一種經驗,需要學生有自覺的意識,有自覺的能力。那第三個方面是内涵和情感,要感受的是語言文字的内涵,培養的是對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情感。這三組就可以視為我們理解語言運用的三個重要的方面。

思維能力是指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的聯想想象、分析比較、歸納判斷等認知表現,主要包括直覺思維,形象思維邏輯思維,辯證思維和創造思維,學生思維具有一定的敏捷性、靈活性、深刻性、獨創性和批判性。有好奇心、求知欲,崇尚真知、勇于探索創新,養成積極思考的習慣。

最後一個方面是審美創造,審美創造指學生通過感受、理解、欣賞評價語言文字及作品,獲得較為豐富的審美經驗,具有初步的感受美、發現美和運用語言文字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涵養高雅情趣,具備健康的審美意識和正确的審美觀念。這裡邊我們需要關注三個方面:一個方面是審美經驗,學生的審美經驗是在他不斷地審美活動當中積累和豐富起來的,在語文學習的過程當中語言文字的美,語言文字所表現出來的生活的美、自然的美、思想的美,都是幫助學生積累審美經驗的良好的載體。第二個方面是審美能力,他要能夠感受美、發現美,還要能夠表現美和創造美。第三個方面是他的審美觀念,學生的經驗和能力都要在正确的審美觀念的指導下去發展和提升。當然,審美經驗和能力也有助于樹立學生正确的審美觀念。這三者也是一個循環互動,互相促進的關系。

2.構建素養型語文課程目标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要求培養的核心素養這幾個方面跟普通高中提出來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有所區别。同樣在構建素養型的語文課程目标,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培養的核心素養,我們把他概括為文化自信、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造四個方面。對比普通高中語文學科素養四個方面: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我們能夠看到,在義務教育階段,我們期待培養的核心素養要“寬”一些,涵蓋的内容要廣一些,更強調學生的一種行為表現。而在普通高中階段,我們關注的内容更為“專”一些,更強調學科内在的邏輯規律,強調學生在這樣一個學科學習當中,能夠為下一個階段的深造奠定基礎。所以在這樣的兩組素養型課程目标的對照下,我們能看到核心素養發展的階段性和連續性。

二、優化了課程内容結構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标準2022版主要變化的第二個方面是優化了課程内容結構。我先用這張圖來呈現以下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标準中發生的變化。


在全日制語文課程标準實驗稿當中,并沒有課程内容的出現,采用的是階段目标,分為“識字與寫字、閱讀、寫話(習作、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這樣五個内容領域,呈現了階段目标。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标準的2011年版,采用的是學段目标與内容的形式,在學段目标下面,依然按照5大内容領域呈現了學習内容,在這兩版課标當中還沒有具體的或者說獨立的課程内容的出現。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标準2022年版當中,首次單獨設定了課程内容,讓課程内容成為一個獨立的闆塊呈現。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标準2022年版,明确了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内容,分為三個層次的學習任務群:基礎型學習任務群(包括語言文字的積累與梳理)、發展型學習任務群(包括實用性閱讀與交流、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思辨性閱讀與表達三個學習任務群)、拓展型學習任務群(包括整本書閱讀、跨學科學習),用六個學習任務群呈現了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内容。這是我們國家課程标準曆史上首次明确呈現語文課程的内容,這應該說是研究的進步,也是實踐的進步。2022年版的課程内容組織與呈現按照這樣三個層面、三個類别呈現了六個學習任務群。這六個學習任務群,這六個學習任務群之間有内在的關系。這六個學習任務群的最終呈現能夠體現出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内容,分為三個層次的學習任務群,基礎型學習任務群,包括語言文字、積累與梳理;發展型學習任務群,包括實用性閱讀與交流,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思辨性閱讀與表達三個學習任務群;拓展型學習用群,包括整本書閱讀和跨學科學習。

用六個學習任務群呈現了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内容。這是我們國家課程标準曆史上首次明确呈現語文課程的内容,這應該說是研究的進步,也是實踐的進步。

2022年版的課程内容組織與呈現按照這樣三個層面,三個類别呈現了六個學習任務群,這六個學習任務群之間有内在的關系,而且這六個學習任務群的最終呈現能夠體現出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内容組織與呈現方式的一-個變革的曆程。應該說,到現在,我們已經有了清晰的對于語文學習規律和語文教學規律的認識,才能夠明确的架構語文課程的基本内容。

這張圖整體呈現了我們語文課程内容一個發展變化的曆程。首先是用單篇閱讀以文本為綱的這樣的一個課程内容,在單篇閱讀的時候,很多知識是碎片化的,于是從上世紀的60年代開始,就有老師開始探索單元整體閱讀,采用閱讀單元的形式組織語文的課程内容,我們的教科書編寫也采用單元編寫這樣的一個形式。

不管是單篇閱讀,還是單元閱讀,學習的主體都放在閱讀上,這是由教材的編選形式和我們在教學過程,當中的這種課程内容選擇的行式決定的。因為依循文選型教材的特質,語文教學以閱讀為核心,把其他運用語言文字的實踐活動,推到了輔助或附加的地位。而語文活動包括聽,說,讀,寫,思等多種實踐活動,這些實踐活動能夠溝通内部語言和外部語言,共同實現學生語言經驗和語言能力的這樣的一個發展,共同提高學生的語言品質。如果我們單純的以閱讀為中心,其實是難以更好的實現語文教學的任務的。但是課程内容和教材編寫都是這樣的一種傾向,在長期以來,老師們的探索也沒有曝出。用單元來作為語文教學的核心内容這樣的一個制度,那從這樣的一個單元閱讀,或者叫閱讀單元走向學習單元,迫切需要課程内容和教材内容發生比較大的變化,應該說更好的實現語文學習規律和語文教學規律關鍵的一環。

這一次,課标修訂設計語文學習任務群,要圍繞特定學習主題,确定具有内在邏輯關聯的語文實踐活動。語文學習任務群由相互關聯的系列學習任務組成,共同指向學生的核心素養發展,具有情境性,實踐性和綜合性。

可能在傳統的語文教學當中,受到讀經、講經這樣一種語文教學模式的影響,我們非常習慣于用線性推進的方式開展教學。首先是識字寫字,然後是解詞,然後是分析段落大意,了解文章的主題思想,分析文章的寫作手法,按照這樣一種線性推進的過程來推進語文學習。在學習任務群,這樣的一個課程内容組織形态下,我們更關注的是學習單元的構建。剛才我們讨論的識字寫字、閱讀鑒賞、梳理探究、表達交流這樣的一個線性推進的語文學習活動就變成了剛才說的四種學習活動互動推進的過程。

學生要學習演講并不是先學了一組演講詞,在這組演講詞當中抽取出演講詞撰寫的一般标準和一般規則,然後就按照這個規則和标準去撰寫演講詞,很可能是他先生發出了要寫演講詞這樣的一個願望,然後意識到寫演講。需要關注演講的目的和對象,自己的這個觀點的樹立和目的和對象有關。

怎樣去關注目的和對象?

他就去閱讀了一組演講詞,了解到觀點、目的、對象之間的關聯,然後他又發現他閱讀的這些演講詞裡邊都用了一種結構化強化的方式來呈現自己的觀點,他可能就會去想,我的觀點如何用一種結構化的方式把它呈現出來,通過研讀不同的演講詞的結構體式,去确立自己的一個結構方式。然後在誦讀和複課名家的演講詞的過程當中,他逐漸意識到這些演講詞在語言運用上有共同的規律,這些共同的規律強化了觀點,增強了感情,于是他又重新去朗讀自己已經拟定好的演講詞的初稿,通過不斷的朗讀去修訂自己的演講詞。

在這樣的一個學習活動過程中,學習活動的願望是自主發生的,因為有了這樣的一個願望,他通過調派各種學習資源去完成學習任務,于是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識字與寫字這樣的4種語文實踐活動,就變成了1個互動交流的關系。學生可以以任意一個實踐活動為起點,他可能會以閱讀與鑒賞為起點,通過閱讀與鑒賞來實現自己梳理探究後達到表達交流這樣一個目的。學生可以在這4種語言實踐活動當中,以任意1個活動為起點,通過這個活動帶動其他的3個活動。也可以以任意一個活動為中心,通過這個活動來有機地組織其他的三類活動,這4個語文實踐活動之間是什麼關系?

通過這個活動來有機地組織其他的三類活動。這四個語文實踐活動之間是什麼關系,用什麼樣的方式組織,取決于學生的學習方法,取決于學生要達成的學習的目标。這樣我們就從一個單純的閱讀單元,構建了一個完整的學習單元。

學習任務群在整體特點上,體現為情境性、綜合性和實踐性這樣三個特點。

首先我們來看情境性。應該說情境性的提法跟這幾年老師們在一線教學的實踐有密切的關聯,大家通過研究、實踐,逐漸明确了情境對于學生學習、對于知識建構的重要的作用。

我們重點關注這樣幾個方面。首先是知識具有情境性,學習是情境化的實踐。在傳統的語文教學當中,我們更加關注把人類共通的知識傳授給學生,這種靜态的知識傳授帶着老師一廂情願的味道,好像我們把這些知識完整地講給了學生,他就掌握了這個知識,就可以在未來的生活中去運用知識。我們知道這顯然是不太可能的。知識的獲得是學生和情境互動的結果,學習是情境化的實踐。學生在情境當中有了學習知識的願望,當他調派原有的知識去解決情境中的問題的時候,難以實現問題的解決,他就有了學習新知識的願望。新舊知識的碰撞融合,從打破原有的平衡到建立新的知識結構的平衡,它就優化了自己的知識結構,當然也豐富了知識結構。

第二,情境具有動員學習的功能。學生在情境當中會産生學習的願望,而且情境的真實性,讓學生産生真實的角色感,這種真實的角色感帶動真實的工作曆程,以及在學習成果的真實運用情境當中,讓他産生成就感和獲得感。所以情境有利于學生用投入的狀态進入學習進程當中。

第三,情境揭示了語文和生活的天然聯系。語文學習活動源自生活,為了生活,這些源自真實的社會生活、文學文化以及跨學科的生活情境,能夠讓學生更好地回歸語言運用的真實場景,能夠讓他看到語言運用和生活的真實關聯,從而打通課程内容和學生生活的關系。

第四,對情境的學習力和應變力是核心素養的重要内容。核心素養面對未來社會生活,要求學生能夠有在複雜情境當中解決複雜問題的這樣的一個能力,它能夠去辨識情境的特征,根據情境特征,采用相關的或者說合宜的一些應變方法,這本身就是核心素養發展的重要内容。如果我們讓學生在情境中去學習,才能夠發展學生的情境學習力和應變力。所以說在學習任務群這樣的一個課程内容的背景下面,情境性是我們追求的一個特征。

第二個特征是實踐性。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培養的核心素養是學生在積極的語言實踐活動當中積累建構,并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當中表現出來的。學生要跟語言進行碰撞,要用語言,在用語言的過程中去學語言。學語言和用語言是密不可分的,學語言和用語言的互動過程中,讓學生發現更多的語言運用的妙處,發現語言運用更多的需要自己關注的地方,從而豐富他的語言運用的經驗,在豐富經驗的過程當中實現語言品質的提升。

第三個特點是綜合性。這跟語文學習的特征,跟核心素養的四個方面特征密不可分的。核心素養的四個方面是一個整體,所以學習任務群追求的是語言、思想、知識、情感修養等各個方面的多方面、多層次目标發展的綜合效應。這種綜合效應的追求是符合語文學習的規律的。

學生在閱讀鑒賞的過程當中,去梳理探究社會語言運用的一般規範,去發現作家作品個性化的語言運用風格。在這個過程中,他逐漸修正着對自己語言運用規範的認識,逐漸探尋着自己個性化的語言風格。所以語言的積累梳理,語言的閱讀鑒賞以及表達交流,都是密不可分的。從實踐活動的内在關聯上說,它們是一個整體,從核心素養四個方面的發展來說也是一個整體。因此要強調這種綜合性。

從學習任務群的設計來說,我們追求兩個方向。第一是追求課程内容,學生生活和語文實踐之間的融通,期待能夠以學生的生活為主線,引導學生關注與自我、與他人、與自然、與社會的關系。

在這條主線當中融入識字與寫字,閱讀與鑒賞,梳理與探究、表達與交流等語言實踐活動。通過這樣的一種融入、貫通、循環、互動,學生在語文實踐活動中,去發展義務教育課程培養的核心素養,這樣可以逐漸改變知識點、能力點的線性排列,能夠改變這種主點的解析和逐項的訓練。

未來的語文教學應該是以任務為載體的。我們在強調這個任務的時候,強調的是語文學習的典型任務,這個任務要能夠體現學生語文學習的基本思想方法,比如說從大量的語言材料當中去發現語言現象,這些重複出現的材料就是語言現象,從語言現象當中去抽取語言運用的規律,借助語言運用規律再去收集觀察這些語言材料,能夠有新的發現和新的思考。

這樣的一種學習活動就是語文學習的一個典型思想方法,我們在設計學習活動的時候,要遵循着典型的思想方法,幫助學生掌握語文學習最本質的那些規律和方法。

在這一次課标修訂的過程當中,我們主張用課程内容的變化來帶動教與學的變革。學習任務群這樣的一個課程内容,帶來的教與學的變革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首先是真實的學習情境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标準裡邊,我們把學習情境分成了社會生活、個人體驗和學科認知。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标準裡邊,我們分成了日常生活、文學文化體驗和跨學科學習,這樣的一種學習情境就比較寬,也比較靈活,符合這一次課标修訂,我們強調學科之間融通這樣的一個特點,也能夠符合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習的一種心理特征。

第二是要有同等的學習主題要圍繞着一個單元的内容,或者說一組課程内容去提煉出一個學習主題,圍繞着這個主題來确定同等性的學習目标,設定學習情境,圍繞這個學習情境來設定一組相關的學習任務,進而匹配合宜的學習活動,讓學習情境成為推動或者動員學生學習的一個内驅力和外驅力,讓學習主題成為同等整個學習進程的一個核心内容。

在設計典型學習活動的時候,我們還希望老師們能夠為學生提供一些學習工具,學生可以在學習工具的支持下了解學習的目的,梳理學習的過程,明确學習的成果标準,這樣學生就有了一個完整的學習過程,能夠在這種完整的學習過程當中形成完整的思想認識,形成完整的學科學習思想方法。從内部結構和外部結構來說,學習任務群構成了一個完整的課程内容和結構體系。

我們先來看學習任務群的内部結構。在義務教育階段,我們談到每個學習任務群都談到了三個方面,第一個方面是它的設置意圖,也就是學習任務群的内涵的闡釋。第二個方面是學習内容,在義務教育階段一共有四個學段,每個學段都有這樣六個學習任務群,所以在呈現學習内容的時候,每個學習任務群都是分四個學段去呈現的。第三個方面是教學提示、内涵闡釋、學習内容和教學提示。在學習情境的設置,學習内容的選擇,學習方法的使用,學習評價的設計,以及學習資源的調派,這五個方面對學習任務群的教學要求做了細緻的安排。

需要說明的是在每個學習任務群的教學提示裡邊都已經有了教學要求,在整個課标裡邊的課程實施部分也提到了教學建議,那個時候的教學建議就是一個宏觀上的、原則上的。老師們在教學過程當中,首先要關注宏觀的教學建議,了解理念上的要求,具體到每個學習任務群的要求,要去研讀每個學習任務群的教學提示,通過這些教學提示學習内容和内涵闡釋的具體的指向,去分析在這張課件上呈現的五個基本要素,從而明确學習任務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實現的目标、選擇的内容,采用的方法以及評價方案的設計和學習資源的匹配,來完成我們的教學設計。

從義務教育階段各個學習用群的關系來說,我想我們需要做一點說明。六個學習任務群與義務教育階段語文課程培養的核心素養是多重對應關系,不是說某個學習任務群對着某個核心素養,應該說每個學習任務群都整體對應核心素養的發展,它是一個整體對應關系,每個學習任務群都指向核心素養的整體提升,同時各具它的育人功能,每個學習用群都有側重,應該說都能夠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

但是在促進核心素養發展方面,它的特殊功能和獨特的價值有所不同。六個學習任務群是整體推進和側重發展相結合這樣的一個關系。老師們在解讀這六個學習任務群的時候,也不能把它單純的解讀成并列關系,并不是說六個學習任務群要窮盡,并且把語文課程内容做成邊緣清晰的這樣的一個建議,不是這個意思。我們期待的是相互交叉滲透的,這樣才能夠體現出語文課程内容的綜合性。

我拿兩個學習任務群來讨論,比如說思辨性閱讀與表達,學習任務群在單獨的一組課程内容的時候,重點指向學生思維能力、思維經驗、思維品質這樣的一種發展,它是集中一段時間關注這一類素養方面的一個發展。但是在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當中,我們一樣要關注學生的思辨,要關注學生在閱讀過程當中提出質疑,要有自己的觀點,要能夠組織學生在信息的對比當中形成更為清晰的認識。

在實用性閱讀與表達當中,我們也要關注學生的思辨能力的發展。換句話說,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應該貫穿在所有學習用群當中,并不是隻有思辨閱讀與表達學習任務群承擔的這樣一個任務,換一個角度也是一樣的。

比如說實用性閱讀與表達,我們在實用性閱讀與表達學習任務群當中,要關注實用性文本這樣的一個特殊的文本類型,但是在思辨性閱讀與表達,文學閱讀與創意寫作過程中也一樣,會遇到實用類的閱讀和實用性文本的寫作。學生在文學創意寫作過程當中可能要有一個朗誦會,他要組織朗誦會就要寫一個節目單,節目單,包括朗誦會過程過程中那些節目的串詞就是典型的實用類的文本。學生要在不同的學習任務群當中,意識到這樣的一些學習任務群的教學内容是相互交叉滲透和融合的。

還有一個比較特殊的學習任務群,就是語言文字梳理與探究學習任務群,有單獨的學習内容,在這一段時間裡邊單獨集中解決這樣的一些問題。

但是在各個學習任務群的學習當中,都要為語言文字的積累梳理,積累材料,提出問題奠定基礎。換句話說,語言文字的積累梳理要滲透在所有學習任務群的教學當中,它可能是在某個學習任務群學習當中一個小小的伴随性的學習内容。比如說應用群當中有大量的成語出現,我們做了一點成語的積累和梳理,也可能是在某個學習任務群當中單獨的有一個相對于時間比較長,3~4課時或4~5課時這樣的一個集中的學習内容,也可能采用綜合性學習的方式,集中一段時間來解決一個主題問題。這樣我們就了解了,并不是說六個學習任務群是平列的,也不是說他們要在分類上把課程内容嚴格的切分為若幹個闆塊,他們之間是交叉滲透的,體現出語文課程的綜合性的特點。

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内容和高中語文課程内容的銜接上,我用這張圖來說明。普通高中必修階段七個學習任務群和義務教育階段六個學習任務群之間的對應關系。我想這種對應關系也能夠體現出兩個階段素養型目标的這樣的一個差異。

在義務教育階段我們關注的是寬泛和靈活,尤其是跨學科學習。在普通高中階段我們更為關注。

學科知識體系的建構,我們可能要對比一下,在義務教育階段是跨學科學習非常寬,到了普通高中階段叫當代文化參與,希望學生能夠集中一個社會現象一個問題來展開研究,做出研究成果。這是義務教育課程内容和普通高中課程内容的銜接。

關注結構化的課程内容,我們需要關注三個方面。首先是義務教育階段每個學習任務群的内部結構,在每個學習任務群内部分為三個主要的闆塊,這三個主要的闆塊呈現了課程内容的完整要素,在學習内容部分呈現了四個學段的學習進階的要求,這是學習任務群内部結構的一種完善。

第二個我們要關注各個學習任務群之間的關系,義務教育階段六個學習任務群是交叉滲透的關系,他們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整體,體現了語文課程内容的綜合性。

第三個方面,我們還要關注義務教育階段和普通高中語文課程内容的整體性,體現出來的這種階段性、連續性。應該說到了2022年版的義務教育課程标準,就已經和2017年版的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标準,在課程内容上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整體,這也是我們國家語文課程内容發展的一個進步,體現出語文課程内容發展的一個重要的曆程。

三、研制了學業質量标準

主要變化的第三個方面是研制了學業質量标準。

1.學業質量研制思路

學業質量标準的研制思路,大概包括這樣五個階段。首先是前期準備,前期準備我們主要梳理了國際上學業質量的一些文獻資料,國際上重要考試的一些測評框架,以及前期的課程文件當中對于學業質量的一些調研和反思的資料。接下來我們按照情境主要的語文實踐活動和能力表現做了初步的描述,在初步描述之後,做了檢驗修訂,印制了一批測試題目,開展了實證性的研究,根據實證性研究的數據,進一步去準确、科學地劃分學生的學業質量水平,進而面向社會,面向更多的語文教育研究者和語文教育工作者去征求意見,在征求意見的基礎上,修改、完善,這就是老師們現在看到的學業質量這樣的一個研制思路呈現出來的結果。

2.學業質量基本框架

學業質量的基本框架從大的框架來說,要關注這樣三個方面。第一個方面是語文實踐活動,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還包括識字與寫字。第二個方面是語文學習情境,是日常生活、文學文化和跨學科三個情境。第三個方面是學生在情境當中,在不同的實踐活動的整合當中表現出來的關鍵表現。就是我在這裡邊呈現的,比如閱讀與鑒賞要關注整體感知、信息整合、理解闡釋、推斷探究、賞析、評價。表達與交流要關注陳述與叙述,描述與表現,解釋與分析,介紹與說明,應對與調整。

梳理與探究要關注篩選與提煉,規整與分類,比較與抽象,收集與組合,發現與再造。這些應該是學生學業表現的一些觀察點,是他的關鍵行為表現,也是我們重要的觀察點。

在這一次學業質量做測評,命制測試工具的時候,我們就是用這樣的一個測評框架去命制工具的。應該說每一個測試工具都以學習任務的形式呈現,每一個學習任務的完成都體現了核心素養的若幹個方面。我們采用大題組、綜合性的方法去測量學生的學業質量水平,也采用這種方法去描述學生的學業質量。

3.學業質量重點關注的問題

在閱讀學業質量的時候,我希望老師們能夠關注這樣幾個問題,第一要關注完整描述核心素養的基本表現。老師們看到的學業質量,在每一個學段的學業質量裡邊,都是按照日常生活、文學文化和跨學科學習這三大主要的情境去描述的。我們描述的是學生在這三種情境當中開展識字與寫字,閱讀與鑒賞、梳理與探究,表達與交流這些語文實踐活動時,應該呈現出來的學業表現,他關鍵的學業表現。所以我們在看學業表現的時候,它是一個完整性的表現,這種完整性的表現能夠滿足不同類型的評價和測量的要求。在完整性的表現裡邊,老師們可以看到他在日常生活當中日常的學習當中的表現,用來做過程性評價的标準,也可以去看他在不同學段結束時候要達到的學業水平,用來做總結性評價、命題、開發測試工具的基本依據。第三個方面,我們清晰地刻畫了語文學業發展的一個進階水平。在這個進階過程當中,非常關注學生的情感、态度、品質,在教學影響下的這樣的一種積極變化。

我下面舉一個例子,這個例子是在學段當中截取出來的,學生在日常生活當中,在文學文化體驗當中,他能夠做到的口語交際的一種水平。

在四個學段我們看一看它的進階,看一看情感、态度、品質的變化。第一學段與人讨論交流,注意傾聽,用禮貌用語回應;樂于表達自己的想法,能遵守規則,主動合作,積極參與讨論,能把自己的想法說清楚。第二學段,樂于在班級活動中交流展示,能根據需要用普通話交談,能認真傾聽,把握對話的主要内容,并簡要轉述;能按照一定的順序清楚的講述見聞,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能嘗試根據學習經驗和生活經驗,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第三學段樂于參與讨論,敢于發表自己的意見,能認真傾聽,抓住要點并做簡要轉述,能根據對象和場合做簡單的發言。第四學段,在讨論問題過程中能積極發表自己的看法,做到有中心,有根據,有條理;能耐心專注的傾聽,複述轉述完整準确要點突出;能就适當的話題,作即席講話和有準備的演講,有自己的觀點,有一定說服力。

請大家注意,在第一學段是與人讨論交流,注意傾聽,有明顯的對象要求。在第二學段,樂于在班級活動中展示,這個對象就比較寬泛了,但這個時候主要是展示,說清楚就行。在第三階段,樂于參與讨論,敢于發表自己的觀點,在讨論當中的發表觀點,就要求能夠聽清楚别人的觀點。根據他人的觀點來調整和修正自己的觀點,甚至是在現場生成自己的觀點。第四學段,在讨論問題過程中能積極發表自己的看法,這個情感态度就已經有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在發表自己的看法的時候,要有根據,有中心,有條理,觀點要是明确的,而且還得有理有據,說的過程中要有條有理,這就是一個進階發展這樣的一個過程。學業進階通常是圍繞着一個内容領域來描述學生的不同階段的表現,這個不同階段的表現是扣住一個概念去描述的,那老師們在看學業質量的時候,要特别關注不同學段要求的進階發展。

除了這四個方面之外,我還希望老師們在看學業質量的時候,要特别去關注對于學生語言經驗結構化水平這樣的一個描述,在這一經驗的結構化水平,要評價他語言材料的整合水平,包括學生是否樹立了主動積累語言材料的意識,養成了積累語言材料的習慣,學生是否能對學過的各類原材料進行歸類,學生是否能夠通過疏理自己積累的原材料,初步發現語言材料之間的聯系。比如說在4個學段裡邊,我們都對識字積累語言材料做了相關的要求,在第一學段喜歡識字,有意識地梳理在日常生活中學習的漢字詞語,并進行分類,願意整理自己的學習成果并向他人展示。第二學段,注意積累和梳理語言材料,能把具有相同或相似特征的漢字進行分類,願意與他人交流分類的理由,感受漢字和漢語的魅力。第三學段有自覺識字的意識,在社會生活中發現自己不認識的字,能根據字形推斷字音、字義,并借助語境和工具書驗證自己的推斷。第四學段,有探究漢字規律的意識,在社會生活中能根據字音字形字義三者的關系,準确認讀、正确理解遇到的生字新詞。學生語言經驗的結構化水平,不僅包括他做什麼,還包括他在什麼情境下做,最終做出來的成果是什麼,用什麼樣的态度去做。在這4個學段的描述當中,大家就能夠關注到我們對于學生語言經驗結構化水平的觀察和分析,對于這種水平的一個刻畫。我想在學業質量階段,老師們能夠看到這些特點,能夠讀懂學業質量,并且在日常教學過程當中用好學業質量,是提升我們的教學質量,落實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标準課程理念的重要一個方面。讀懂學業質量的這幾個方面,能夠在日常的語文教學當中用好學業質量,去提高自己的語文教學,這是落實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标準,在課程理念上面的相關要求的重要的一個方面。

四、增強了指導性

主要變化的第四個方面是增強了指導性。這個指導性呢,我想主要在課程實施部分能夠有比較突出的體現。我們先來看看教學建議,這一次的修訂分4條提出教學建議,相對于前邊學習任務群的教學提示,這裡的教學建議更加原則性,更加上位。

1.教學建議

在目标确定方面提出,要立足核心素養,彰顯教學目标以文化人的育人導向。寫文章的目的是要闡明道理,讀文章的目的是要理解這個道理,那我們在語文學習當中,寫和讀,包括在這個過程當中的梳理和探究,都要明白其中的道理,借助這個道理促進自己的發展,這是我們讨論以文化人這樣的一個育人導向在目标定位上的重要作用。第2個方面是從内容選擇的角度提出的,要求體現語文學習任務群的特點,整體規劃學習内容。我想整體規劃是針對碎片化、零散化、線性推進來說的,我們的這個主要指的是學習過程的整,學習内容的整。在學習上體現出語文課程内容的綜合性實踐性的特點,而且這個整是在情景中的這樣的一種整,所以整體規劃是我們落實課程理念的重要的一環。第3個方面是從活動設計的角度去說的,要求創設真實而富有意義的學習情境,凸顯語文學習的實踐性。剛才在解釋學習任務群的時候,已經讨論了學習情境的重要作用,也讨論了學習情境的類型,學習情境和實踐性緊密相關。要在學習情境當中,設定典型的學習任務,這樣才能夠凸顯重要的實踐内容,并且落實實踐性的要求。第4個方面是根據時代要求提出來的一個教學建議,就是關注互聯網時代語文生活的變化,探索語文教與學方式的變革。在這一次的教學建議上有兩點重要的突破,一點是明确了典型的學習任務是未來語文教學探索的重要方向,也是語文課程内容的重要的落實的載體。第二是提出了線上線下結合的教學方式,這樣的一種教學方式符合時代的要求,也符合語文學習的基本規律。

2.評價建議

第二個方面是關于評價建議。這一次的評價建議分為過程性評價和學業水平考試兩個方面提出。在過程性評價部分明确提出了過程性評價的原則,課堂教學的評價建議和作業評價建議,在這個評價裡邊,要求大家關注評價的内容,關注評價的主體,評價方式和評價結果的運用。過程性評價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對于學生學習過程的關注,應該說學生本人更有發言權,所以在評價主體上要凸顯學生主體的作用。我們這麼多年來一直在說學生主體,但并沒有真正落實學生在評價當中的主體地位,在這一次的過程性評價建議裡邊,凸顯了學生在評價中的主體地位,也就是要求老師們關注學生的反思性知識的建構與發展,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通過自我評價實現的自我調整。在學業水平考試方面提出了命題原則、命題規劃和命題要求三個方面的建議。在這個方面,主要是希望考試評價能夠體現學科規律,能夠突出問題導向,還要強調可操作性,我想這些方面的要求,老師們要細緻研讀,并且在綜合性的評價工具的開發,包括階段性的評價工具的開發裡邊,要去嘗試實踐落實。

3.學習任務群的評價:教、學、評一體化

在學習任務群的評價裡邊,要求突出教學評的一體化,在教學評一體化裡邊呢,我想提這樣一個建議,老師們首先要去閱讀學習任務群在教學提示裡邊提出的評價要求,要根據這個評價要求拟定評價的觀察要點,根據評價的觀察要點去設計學習活動和學習任務,這樣才能夠比較好的實現教學評的一體化。我下面來舉一個例子,關于實用性閱讀與交流,在學習任務群的教學提示方面提出了評價要求,評價應注重學生在真實生活情境中語言運用的實際表現,圍繞個人生活,學校生活,社會生活中閱讀與交流的實際任務,評價學生實用性閱讀與交流的能力,在評價中應引導學生注意實用性閱讀與表達的目的,對象,情境以及交流效果,注意内容明确,條理清晰,語言簡潔明白,注意實用文的基本格式和行文規範,根據這樣的一個教學提示,我們可以拟定6個觀察要點:1.在閱讀鑒賞過程中有對象意識和目的意識,根據不同的對象和目的分析表達效果。2.在表達與交流的過程中,能夠根據不同的交際對象,情境與目的選擇不同的内容與方式。3.完成日常生活中的書信、短信、便條,能夠格式規範,完整清晰的傳遞信息。4.能夠有目的的說明事物,安排合理的說明順序,恰當使用說明方法,說明性語言準确。5.能夠區分不同文體樣式的使用場景,根據場景選擇記叙、描寫、說明等表達方式。6.閱讀非連續性文本能夠關注文本間的關系,得出有意義的結論。在選定了這些觀察要點之後,我們在學習活動和學習任務的設定上,要能夠落實這些觀察要點或者說落實這些基本的要求。

比如說在小學階段曾經有過把誰介紹給誰這樣的一個教材上的寫作活動設計,我們把這個活動按照觀察要點去設計,恐怕可以設計出8個活動的主要環節,第一選擇你要介紹的對象,這是要落實有對象意識和目的意識。第二選擇你要介紹的事物,第三,列出介紹事物的特點,第四詢問介紹的對象,你還想知道什麼?應該說到這一條都在落實對象意識,目的意識,在關注交際對象情境和目的,這樣我們就把觀察點的1和2做了比較好的落實,第五,根據詢問結果補充所介紹事物的特點 列出内容提綱,第六,根據介紹對象的要求和說明目的,完成有目的的說明,再去詢問介紹對象,你覺得哪裡沒有看明白,根據詢問結果,調整說明順序說明方法或者說明語言,那第五到第八,這四項小的學習活動主要落實的是第四點:有目的的說明事物,安排合理的說明順序,恰當使用說明方法,說明性語言準确。每一個學習活動可以落實若幹個觀察要點,不是一一對應的落實,是整體的對應落實,通過若幹個學習活動可以比較全面的覆蓋這些觀察要點,由此體現出教學評的一體化。

4.教材編寫建議

在教材編寫建議這個部分呢,提出了比較多的要求,把這些要求歸納提煉一下,可以有這五個方面的思考,第一要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赓續紅色血脈。第二要積極探索教科書編寫體例與組織方式,這個在現在其實是一件蠻難的事情,教科書的編寫體例和組織方式,要按照學習任務群的課程内容的特點去編寫,是需要創造性的。第三是努力變革語文教科書的學習活動設計。剛才我們已經談到文選式的教科書必然帶來一些教學上的局限,要突破文選是教科書這樣的一個局限就要把教科書上以選文為中心,轉向以活動為中心,那在活動設計上,我們還要突出把活動設計這種形式化的設計,轉化成典型任務的設計,能夠實現選文中心向活動中心的一個轉化,能夠實現活動形式向典型任務這樣的一個轉化,我想在教科書編寫上就能比較好的去落實2022年版課程标準的課程理念。第四要高度重視語文教科書的選文問題,這裡邊的政治導向文質兼美等等都是我們需要關注的。第五要探索突破義務教育階段語文教科書編寫的一些難點問題,那這些難點問題恐怕就體現在學習活動的設計選文的呈現方式,因為現在我們是所有的學生用一套教科書用統編版的教科書,那我們教科書的适應性和選擇性就非常重要,義務教育階段覆蓋的學段多時間長,它的整體性和階段性的排布就非常重要。在這一次課程内容裡邊提出了整本書閱讀和跨學科學習這樣新的内容,這些新的内容在教科書當中的體現就非常的重要,那在教科書編寫上,我想有這麼多導向的問題,也有這麼多難點的問題,亟待我們的研究實踐和突破。

5.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

在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上,提了四條建議:首先是堅持目标導向,精選優質課程資源資源。第二是調動多元主體,豐富課程資源的類型。第三是建立合作開發機制,實現課程資源的共建和共享。第四,充分發揮課程資源的育人功能,優化教與學的活動。那在課程資源的開發上,我想有這麼三點或者說三個概念,我們需要特别去關注,第一個是關于資源建設共同體,我們現在說共建共享,首先得知道誰來建誰來想,資源建設是多方整合的,需要教師學校社區整個社會來做,把生活資源轉化為語文課程資源這樣的一個系統的工作,而且在共建的過程當中還要共享,我們國家是三級課程體系,不同級别的課程在推進過程中提供的資源要能夠實現互通,第二個是動态的資源觀念,我們要知道教學資源或者叫課程資源是有利于課程目标達成的一切的因素條件,那這些因素和條件是在變化當中需要重組重構的,我們要有一個動态的資源觀念。就學校來說,我們要關注的是有特色系統化的資源系統。有特色可能是區域特色,不同的地區,不同的學校,有不同的資源類型,也可能是文化特色,比如凸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革命文化,不管是哪一種特色,都要做系統化的呈現,讓學校的課程資源以系統化的形式來促進語文課程的整體的發展。

6.教學研究與教師培訓

最後是關于教學研究和教師培訓,這是這一次在實施建議上面新增的内容,可見國家對于這項工作和這項内容的重視,提出了八點建議:一、堅持終身學習,提升專業素養;二、立足教學實踐,提高教研水平;三、适應時代要求,提升信息素養;四、聚焦關鍵問題,推進校本教研;五、加強區域教研,推廣典型經驗;六、發揮制度優勢,推進研修融合;七、依據課改理念,設計培訓内容;八、采用多種方式,增強培訓效果。這八條建議共同指向教學研究與教師培訓,突出了三個核心理念:第一個是終身學習的理念,第二個是問題導向,聚焦問題解決的理念,第三是研訓一體這樣的一個理念。也期待老師們能夠在研讀課标的過程當中樹立專業素養,終生發展的意識,找到适合自己專業發展的一種專業支援的方式,進而形成自己的一個系統的學習方案和學習規劃。

五、加強了學段銜接

主要變化的第五個方面是加強了學段銜接。在課标内容的呈現上,主要在這三個方面呈現了不同學段的銜接,首先是注意幼小銜接,減緩坡度,降低難度,增強學習的趣味性和吸引力,這是在教學建議部分提出的。第二是在義務教育階段各個學段的銜接,分三個層面設置6個學習任務群,每個學習任務群均貫串4個學段,第3個方面體現的是課程目标,在義教和高中方面的銜接體現學習目标的連續性和進階性,各學段合理提高要求為高中學習做好準備。我想這就形成了一個完整貫通的語文課程體系,我們也可以從完整貫通的體系當中去思考我們的教與學的行為,找到我們教學改進和教學質量提高的重要的落點和方向。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