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 > 正文

義務教育新課程方案和課程标準的個人解讀

最近段時間,一直在研讀2022年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各學科的課标準,重點研讀了課程方案、道德與法治課程标準、勞動教育課程标準等,有了一些初步的收獲。新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标準的一個基本的追求在方案和課程标準的前言中用這樣的一段話表達了: “不僅明确了“為什麼教”“教什麼”“教到什麼程度”,而且強化了“怎麼教”的具體指導,做到好用、管用。”通讀課程方案和學科課程标準的相關内容,對于如何在實踐中回答和落實這四個問題,課程方案和課程标準給出了這樣的的答案: 一、為什麼教?——課程目标素養化為什麼而教是課程目标的問題。 素養化是新課程目标的突出特點。“将黨的教育方針具體化細化為本課程應着力培養的核心素養”。從兩基目标到三維目标,再到核心素養,是課程目标的叠代,是由知識為主轉向了能力立意,呼應了教育發展的大趨勢——培養學生對未來社會生活和生産的勝任力。素養化的課程目标具體表現為二個轉變: 一是由重視知識點,轉向重視學科體系和學科思維,要“加強知識間的内在聯系,促進知識結構化”“突出學科思想方法和探究方式的學習”。 二是由重視基礎技能,轉向重視靈活遷移運用能力培育,即重視高通路遷移能力,“體會學科思想方法”“增強學生認識真實世界、解決真實問題的能力”。


二、教什麼?——課程結構一體化、課程内容綜合化教什麼需要回答的是課程内容和課程結構的問題。 (一)課程内容方面,新課程強調了綜合化的特征。形成了學科内綜合--跨學科綜合--全學科綜合--綜合實踐活動的凸顯綜合性的課程内容序列。“設立跨學科主題學習,加強學科間相互關聯,帶動課程綜合化實施”“強化學科内知識整合,統籌設計綜合課程和跨學科主題學習。加強綜合課程建設,完善綜合課程科目設置”。“各門課程用不少于10%的課時設計跨學科主題學習。”

(二)課程結構方面:新課程突出了一體化的設計

要“加強一體化設置,促進學段銜接,提升課程科學性和系統性”。

為此要重視課程的内外關系--縱橫聯系。縱向上關注從幼兒園到大學課程的銜接問題;橫向上關注不同的學科相關知識的呼應問題。

三、教到什麼程度?——課程評價差異化這個主題涉及的課程評價問題,主要是學生的學習評價。 在學習評價上,新課程标準強調了差異化。這需要落實到二個方面:一是課程素養目标的每一個方面,都具體化為了年段要求,使得不同學段的課程素養要求呈現出層次性地逐步遞進。二是設有學業質量标準,明确了學業質量的學段要求,“整體刻畫不同學段學生學業成就的具體表現”,形成的這個标準是有彈性的、有層次性的;強調了增值評價的理念,“關注學生真實發生的進步”;重視學生的差異和差異化的評價,“因時因事因人選擇評價方式和手段,增強評價的适宜性、有效性”。課程評價特别強化了“教--學--評”的一緻性,要求“考試評價與課程标準、教學的一緻性”。這裡需要我們确立的理念是,課程标準怎麼要求,我們就應該怎麼教;課堂上怎麼教、怎麼學,相應地就應該怎麼評,怎麼考。 四、怎麼教?——課程實施實踐化怎麼教的問題在實踐中就是課程實施的問題。這在教育實踐中是一個關鍵性的問題。 新課程實施的突出特點是實踐化。在課程方案中有二個與此直接相關的表述(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要求):一是“強化學科實踐。注重'做中學’,引導學生參與學科探究活動,經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建構知識、運用知識的過程”。二是“加強知行合一、學思結合,倡導'做中學’'用中學’'創中學’”。我以為, 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标準所倡導的“做中學、用中學、創中學”将會是今後一段時間課堂學與教變革的主旋律,需要教育工作者給予關注,展開研究,推進相關的實踐探索。我在自己的工作中,與一些學校進行的思維型課堂建構,日常課堂微項目學習探索等研究,是符合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标準要求的,值得進一步深化研究和實踐,這也将是我今後的工作重點。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