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和方向
女人一輩子聽不夠的話是“我愛你”,男人一輩子想不明白的問題是“我到底愛誰啊?”。
許多天賦很高但到最後卻沒有成就的核心原因,跟大部分這輩子不知道該愛誰的男人一樣:
覺得女神很好、大家閨秀也不錯、小家碧玉别有風味、另一個女生也有自己的特點~
沒有明确可行的方向和目标,或者貪婪到希望都娶到,或者認為更好的還是下一個,最後誰也沒娶到。
大部分人可能知道自己不喜歡什麼,但卻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
能夠做到Follow your heart選到自己最喜歡、感興趣的工作當然好,但如果找不到怎麼辦?
更可怕的是,許多人其實根本不知道自己對什麼感興趣甚至許多人根本沒有:他們是沒有一個明确的興趣點和方向的,那怎麼辦?
面對這種情況,“興趣黨”總是說:
我現在還沒有找到自己的興趣(可能是根本沒有明确的興趣),等某一天我找到了,某一天突然發現了自己的興趣愛好,然後我就勢如破竹,做出一番大成就。
現在情況下,各個行業和領域的競争都已經很深入,想僅僅靠小聰明就取得大成就基本上已經不現實,每個行業和領域都需要下大功夫、需要長時間的積累,隻有這樣才能取得優勢。
結果是,那些沒有方向的人或者方向太多的人,基本上很難做出成績來,最後就變成人們眼裡不行的人。
學習能力知識體系
當一個農民需要的知識和技能,估計三五年就學個差不多,然後可以用一輩子。
但我們不行!
可以想一下:你五年之前工作中用到的知識和經驗,與今天用到的是不是一樣?
如果完全一樣的話,可能就麻煩了:你的崗位存在的必要性不高,被替代的概率卻很高。
知識工作者需要持續不斷的學習,這是由環境和他們的工作性質決定的:信息爆炸、知識加速更新、外部環境瞬息萬變、客戶需求變化多端。
這樣的情況下,持續學習就成為“知識工作者的宿命”:不學習一定沒戲!
但我們的教育體制造成的,隻有極少部分人真正是因為熱愛知識去學習的,大部分是被逼地學習。
所以當工作後,沒有了考試和外界要求的時候,許多人就完全放棄了學習,即便想學習的人,也大都不具備自動自發沒有人要求情境下的學習能力。
會思考,有獨立想法
二千多年的封建社會,主要是鼓勵人們聽話: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那些有獨立想法的人大都沒有好下場。
某個聊天不到5分鐘的年齡35+以上的人,說田老師你能告訴我,未來我應該做什麼嗎?我覺得自己不擅長研發,我是不是該去轉行做銷售?
“我們創業,一個合夥人不全身投入還說風涼話,是不是該将他趕走?”
“移動互聯網出來後,我們的主打産品不行了,田老師你覺得該做什麼産品?告訴我個方向,我可以付費。”
從沒有自己的主見,總想着别人給你拿主意,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