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孫子兵法“運籌帷幄,決勝千裡”的運籌思想(近萬字長文先收藏)

孫子兵法解讀與實戰體悟 丨 作者 / 劉文新

這是孫子兵法講武堂的第386篇原創文章

全文8787字,閱讀大約需要5分鐘

孫子兵法“運籌帷幄,決勝千裡”的運籌思想(近萬字長文先收藏)

之前專門講過《孫子兵法的廟算與運籌》,概括性地介紹了二者在孫子兵法思想中的體現,簡單回顧一下:

運籌的重心是發揮已知,基于對現有資源的掌握與分析,最終确定最優選項,即将現有力量發揮到最佳狀态、最佳效力。這也是将領必備的基本本領,主要體現在面對戰場彼我雙方态勢要做出反應,展開兵力的部署與奇正分配,以及面對敵人的突然出現,或敵人拿掉了我部署的點或線的時候,迅速調整部署。

廟算的重心是探索未知,對未來可能發生的事情,或對方的行動進行預測,即算戰場上發生的各種可能。

按照現代“運籌學”的觀點,運籌需要借助數學工具進行計算,找到最佳算法,得出問題的最優解;廟算則是基于對現有事物本質的把握,通過推理的方式預測未來可能發生的事情。

注意,廟算雖是預測未來發生的各種可能,但絕不是用迷信的算命手法進行“預測”。

最近在學習、思考情報、信息在孫子十三篇發生的作用,已經寫了三篇這方面的文章,梳理孫子兵法運籌學思想時發現,這些以信息、情報為中心的梳理,正好就是運籌學的核心内容,于是将它們整合成一篇文章,梳理一下孫子兵法的運籌思想。

日本的山鹿素行,在他的《孫子諺義》中,将孫子十三篇理解為“知己知彼”、“知天知地”的一個完整的體系。

他認為,

始計、用間二篇,知己知彼知天知地之綱領,軍旅之事件件不可外之矣,作戰、謀攻可通讀,兵争之事在戰與攻;形勢、虛實一串也,此三篇全在知己;争、變、行軍一串也,是料敵知彼也;地形、九地一意也,知地也;火攻一意,知天也;始計用間在首尾,通篇自有率然之勢。

實際上,運籌思想的“知”主要也是這“四知”,從各個角度收集信息,建立信息台賬,輸入模型,分析出結論,解決方案或計劃也就比較容易出來了。

就是說,運籌的難點在知彼知己、知天知地等各種信息和情報,以及處理情報的能力,而非具體的解決方案,甚至可以說,信息情報準确,算法正确,解決方案自然呈現。

一、将領處理信息的能力與素養

從十三篇的内容來看,我做了個初步的總結,可以從三個角度來概括将領處理信息的能力或素養,即料敵、察機、索情。

1、料敵

孫子曰:料敵制勝,計險易遠近,上将之道也,知此而用戰者必勝,不知此而用戰者必敗。

料敵是上将的一個必備本領,包含了将領的判斷力、見勝能力,以及相敵的能力。

(1)判斷力

作戰篇說,不盡知用兵之害者,則不能盡知用兵之利也;九變篇說,智者之慮,必雜于利害。

這體現的是判斷力,用今天的視角看,可以體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信息的意義。這是對信息的處理方式,針對各種信息通過某種方法進行分類、梳理,進行主次區分處理。

第二,信息的真僞。在軍事上,“兵者詭道”是常态,行動中又要求“兵以詐立”,“用間篇”的“死間”是專門制造和傳播虛假信息的職能,甚至“反間”也會帶出虛假信息。所以,決策者得到的信息中,必然夾雜着各種虛假信息,如果辨别不清真僞,必然因為假情報、假材料将決策與計劃引入迷途。

互聯網信息時代,獲取信息變得越來越容易,但辨别真僞很難,一些平台上的推送技術,專門推送你“喜歡”的信息,容易造成信息繭屋,還有很多虛假信息引領輿論,之所以要求各平台現實IP,就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

第三,判斷利害。對于信息的甄選,要能夠從全局角度或現場角度進行利與害的判斷,在有利中發現不利的因素,面對不利的局面,要能夠找到有利的切入點。

(2)見勝能力

軍形篇文字不多,但用了不少的篇幅講了“見勝”問題,即“見勝不過衆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聞雷霆不為聰耳”。

為什麼要在這篇中講“見勝”?

就是要從敵人的部署中找到突破口、切入點,找到能夠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地方,或者找到敵人部署的弱環節,以實施奇正兵力展開,創造“我實敵虛”的戰場形勢。

這也是軍形篇講“藏于九地之下”的藏形、虛實篇講“無形”的原因,這二者思想一緻,都是要讓敵人無法掌握我的部署情況,實現“深間不能窺,智者不能謀”的效果,而自己卻能“見勝”敵人的部署情況。

(3)相敵能力

行軍篇講了“相敵三十二法”,從現場各種征候中相敵之虛實,見微知著的判斷其行動目的。

一般而言,可以從四個類别上洞察(觀察)敵人的真實狀況,即從反常表現相敵真實狀況,八陣之經的常法操作,從各種表現上判斷敵方的虛實,從敵方軍政(治與亂)判斷團隊的狀态。

當然,核心是從其戰場各種微小的征候上去判斷對方的真實情況,比如從敵人某部的戰場移動上判斷其奇兵或正兵的角色,以及它的行動目的。

2、察機

察機的關鍵在于将領的洞察力,能夠察覺人性、環境,或是環境與人的心理上的結合點中的機會。

在孫子兵法中,有五處“不可不察”可以體現這方面的要求。

(1)環境與能力之機

孫子曰: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開篇的這句,往往被誤解為慎戰的句子,實際上,地是指處地,道是指能力,一個團隊要想發揮最大的戰鬥力,必須是能力與環境匹配,比如溫度條件的變化,可能導緻很多武器裝備發揮不了最大效能,高原缺氧的環境,有些團隊無法适應,戰場之廣狹、險易決定了步兵的展開能發揮優勢,還是騎兵展開能發揮優勢等。

(2)心性之機

孫子曰:覆軍殺将,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

孫武子也講過“三軍可奪氣,将軍可奪心”。奪将軍之心,主要是從其性格的弱點上入手,九變篇的“必死、必生、忿速、廉潔、愛民”之五危,對應的是“智信仁勇嚴”為将五德之偏差。

從将領的性格特點上去尋找戰機,判斷他可能的部署與行動,尋找其中的機會。

(3)戰地之機

孫子曰:凡此六者,地知道也,将之至任,不可不察也。

這是從地形、地利角度去判斷戰機,一方面從地形之險易、廣狹、死生角度判斷敵人是否已經占據地利,先處戰地拿下了制高點,如果尚未完全控制地利,正是己方迅速行動和部署的機會;另一方面要能從對方利用地利之部署中尋找突破口,運用“奇正相生”之法,展開突破、分割包圍、殲滅之術。

(4)組織之機

孫子曰:凡此六者,敗之道也,将之至任,不可不察也。

在戰争中,不僅是一個團隊的作戰,更需要多個團隊的協同,這不僅取決于平時的訓練,也取決于戰場上對團隊的管理和控制,既包含精神力量的掌控,也包含物質力量的控制。

行軍篇下半部分強調“令文齊武”,地形篇下半部分講“視卒如愛子……視卒如嬰兒”的管理之法,都提供戰場組織協同的方法。

就是說,不僅要确保己方組織結構的良性,更重要的是發現敵人的非良性組織,從這裡找到突破口。

因為“出其不意,攻其無備”的核心操作方法,不僅有物質層面的準備不足,也有精神層面的思想意識問題,尤其團隊成員之間的排斥與内耗,都是戰機的探索方向。

(5)心理之機

孫子曰:九地之變,屈伸之利,人情之理,不可不察也。

一般來講,九地篇體現了整部孫子兵法的攻防操作要點,但又有所側重,上半部分側重講“屈伸之利”的操作實務和方法,下半部分講“人情之理”的操作實務和方法。

所謂的人情之理,就是對不同戰場階段,對士卒心理的控制,不同的環境對人的心理會帶來不同的變化,而且人與人之間的碰撞,也能夠影響群體情緒,帶來士氣的變化。

這對于将領來講是帶兵能力的一種考驗,尤其是孫子兵法所講的“去國越境”而戰,背井離鄉在别國領土上作戰,戰場不可能沒有傷亡,也不可能沒有失利,更少不了各種困難,這些都是士氣的影響因素,也是戰機的考察因素。

3、索情

這是一種探索的能力,始計篇說“故經之以五事,校之以計,而索其情”,用間篇說“令吾間必索知之”、“比索敵間之來間我者”,這都是要求要對信息進行搜索和探索,以讓真相付出水面,看到敵人的虛實和目的。

可以說,“索”是“逼迫”真相浮出水面的過程,是探索不易獲得的、隐秘的信息。

所以,在“五事七計”中需要探索能力,發現其中之機,如果僅僅對比一下彼我雙方的優勢劣勢,那一定是各有所長,或者機會對等,隻有能夠發現隐含的、潛在的“機”才是有價值,關于“五事七計”之察機,在《孫子兵法戰術體系》中有細講,這裡不再贅述。

關于“索情”,曹操注解軍形篇時已經講了,這篇要從彼我戰場部署的角度來理解,結果還是各種偏差。

他說,

軍之形,我動彼應,兩敵相察情也。

已經說得清楚了,就是要掌握敵人的部署與火力配置,在這個情報的基礎上做自己的部署和計劃,然後再行動進攻它。

曹操注解虛實篇“因形錯勝于衆,而衆不能知”是講“因敵形而立勝”,這也是說掌握敵人的部署。

就是說,“形”是什麼,是敵人的部署,是我方需要掌握的情報,當然其中也有僞裝成分,因此才需要我們通過策之、形之、作之、角之的索情查實。

孫子兵法“運籌帷幄,決勝千裡”的運籌思想(近萬字長文先收藏) 二、孫子兵法各篇對情報/信息的需求與模型

從信息處理模型上看,孫子十三篇所處理的信息都有不同的要求,需要有針對性地監測、偵察、彙總和預測。

可以說,孫子兵法每一篇都有針對性的情報/信息處理模型,在我的《孫子兵法戰術體系》中開發了一部分,還需要用我們發現的目光繼續探索。

我們按照十三篇的順序稍作整理,僅供參考。

始計篇,“五事七計”是戰鬥力生成模式的模型,可對彼我雙方的戰鬥力形成評估;四詭八權的詭道之法是廟算模型,再結合《孫膑兵法》的“四路五動”形成一個有效的計算各種可能之模型,具體可參見《經營氣勢》。

作戰篇,“取用于國”的标配裝備、資源準備,要基于作戰目标與作戰周期的準備,需要相關的裝備的類型、數量等數據;“因糧于敵”的消耗補充方式及規模需要建模,側重于關注空間風險因素的監控,強化補充方式(可能涉及經濟、金融、外交、制造等信息)、路線、交付等内容的數據值和經驗值。

謀攻篇,目标制定所依據的彼我整體形勢(十圍五攻……),側重考察雙方兵力、武器裝備效用和戰力(人與武器結合的訓練水平及戰術水平)對比信息。目标實施的策略運用(四伐組合)中所涉及的籌碼、條件、資源等信息。

軍形篇,戰略上需要掌握地緣的曆史、地理、人文等相關信息;戰術上需要掌握戰場的遠近、廣狹、高下、險易、死生地形信息,然後按照攻守的功能需求,輸入到“地生度”模型中。

兵勢篇,需要掌握彼我雙方的兵力部署和主攻方向,尤其是我方預設戰場,或突破、分割、包圍方向上的敵方動向與部署情況,對其進行實時信息監測,核心在于建立“奇正相生”的相敵模型,掌握敵人動向的奇正行動目的。

虛實篇,這篇旨在創造虛實之機,需要基于戰場形勢采取行動,重點要監測敵人的戰場動向、火力配置、後勤補給情況,重要是用好虛實偵察模型,即作之、策之、形之、角之信息收集與處理,也要結合相敵模型一起運用。

軍争篇,戰場移動信息的收集與處理,需要掌握士卒體力、行軍速度、地形、氣候、交通、裝備、技術條件、輸送工具及規模等信息,在輸送的風控模型中選擇最佳戰場移動方式。

九變篇,對戰地、敵将、組織(側重組織之間的關系)等可變對象進行實時監控,進行信息收集。

行軍、地形、九地篇,對于戰場有關的地形、地貌、地利地勢等基礎信息收集、積累和彙總,尤其掌握敵人對戰地的占領情況,包括周圍兵力部署、距離、交通條件等情況。

火攻篇,一方面涉及火攻(或說特殊打擊對象)的信息情報全面、精确掌握,就像現在導彈精确打擊前,需要對位置等條件進行精确坐标;另一方面涉及對打擊條件的掌握,比如氣候、溫度、濕度、風速等因素的收集。

總體來講,孫子十三篇每一篇都包含了相關信息的收集與彙總,側重點有所不同,在孫子兵法原文主要體現在知彼、知己、知天、知地上,作為文化學者,可以隻停留在這四個層面講《孫子兵法》,但作為操作者,無論是軍事操作者,還是企業操作,都必須基于每一篇的實操實務進行有針對性的細化,建立信息、數據平台,輸入模型,為決策提供依據。

三、孫子兵法情報/信息處理方法、要素與流程

算法,是計算機領域的一個技術概念,也是孫子兵法運籌思想中的一種數理處理方法。

它是做一件事或解決一個問題的方法,代表着用系統的方法描述解決問題的策略機制,通過對一定規範的輸入,在有限的時間範圍内獲得所要求的輸出。

也就是說,如果一個算法有問題,或不适合某個問題,執行這個算法将無法解決這個問題。

可見,算法是手段,解決實際問題才是最終的目的。

這樣理解的算法,可以看出其中包含了幾個要素,即目标、流程/方法、輸入、輸出。

1、孫子兵法信息處理算法的要素

(1)目标

算法首先突出了目标,它一定要有個明确的目标,解決什麼問題,做成什麼樣,這是方向性的問題,包括最終的輸出也是為了達成目标。

劉伯承元帥說,五行不定,輸得幹幹淨淨。

五行是任務、時間、地點、敵情、我情,任務排在首位,也說明後邊這四個要素都要圍繞“任務”展開分析和計劃。

可見,目标發揮的是指引性作用,在孫子兵法中體現在謀攻篇,人們習慣将謀攻篇理解為“全勝”思想的核心,鈕先鐘将這篇解讀為戰略計劃的制定,有目标、有策略組合、有保障措施等,的确是一個完整的計劃體系,在他的啟發下,從十三篇的流程出發,我更願意将這篇理解為目标管理,它不僅提供目标的層次,也提供了制定目标、評估目标的方法和工具。

陳啟天認為,“全國為上、破國次之……”這些“全”與“破”不是指對敵的目标,而是針對自己的目标,即全我為上,破我次之,強大的是利益最大化原則。

實際上,這與大家通常理解的全敵與破敵之目标選擇沒有本質區别,都是從目标角度來設定,同時也設定了“全”的對象,即國、軍、旅、卒、伍,以及“破”的對象,即國、軍、旅、卒、伍。

平津戰役算是全與破目标設定的代表,面對這樣的戰場,最終選擇了全北平,破天津的戰役目标,而且破天津的戰鬥,尤其是29小時解放天津的作戰,極大的促進了全北平的目标實現。

當然,現代軍事行動的目标,不僅僅有軍事目标,還有政治目标,俄烏軍事沖突發生以來,大家都在猜測俄羅斯的戰略目标是什麼,盡管從其行動上可以有些窺視,但不能明确知曉其目标,也難以判斷其具體作戰行動是否有效,是否屬于勝利。

可見,目标既是己方行動的方向,所有計劃要圍繞這個目标展開,也是敵人打擊的對象,它會想辦法不讓你實現這個目标。

(2)流程與方法

算法作為解決問題的系統方法,必然包含了系統的方法和流程,孫子兵法十三篇是一個完整的打勝仗實操系統,同時,每一篇中又有具體的操作方法、工具和模型,短短六千言為我們提供了做什麼、怎麼做的方法,也講了先做什麼、後做什麼的流程。

這個問題在我的文章中已經講過無數次了,自己都覺得有些啰嗦,但有個啟發是,自從開始用流程來理解孫子兵法,并用于自己的實踐中後發現,自己所理解的孫子兵法越來越實用了,也越來越簡單了,越來越不喜歡去千方百計、想方設法去拔高孫子兵法了。

孫子兵法作為軸心時代的作品,有它的歸類,一般而言,兵家與醫學放在一類,屬于“藝”,它們是用來實操的,所以把它們的一些思想放低,放到操作層面上去,放到操作套路中去反而更實用,更能幫助我們的實踐。

舉個例子,軍争篇一般認為這篇是講“争先”,強調的是迂直的智慧,但最近我發現如果将這篇理解為“戰場移動”會更實用,從内容邏輯上看也沒有問題,迂直、後人發先人至、舉軍而争利、委軍而争利、百裡而争利、五十裡而争利、三十裡而争利、分合為變這些都是戰場移動的内容,軍争之難的重點是如何選擇正确的戰場移動方式,以讓部隊“先處戰地而待敵者佚”。

所以,孫子兵法在操作流程上,始計、用間為綱,強調以信息、情報為主體的計算,作戰、謀攻是内部約束内容,作戰講預算管理、謀攻講目标管理;軍形、兵勢、虛實、軍争、九變是完整的實戰操作體系,軍形講部署、兵勢講奇正兵力展開、虛實講創造我實彼虛之機、軍争講戰場移動、九變講戰場基于形勢調整計劃,行軍、地形、九地、火攻是外部約束内容,行軍講戰場選擇、地形講作戰地形使用、九地講不同階段攻守策略與心理控制、火攻講天時利用。

同時,我們将每一篇分為上下兩部分,上半部分講操作實務,下半部分講方法、工具、模型或保障内容。

比如,始計篇上半部分講廟算的操作實務“五事七計”,即戰鬥力指數與戰鬥力生成模式;下半部分講廟算的具體方法,從詭道角度提供14個方向計算對方可能的行動。

作戰篇上半部分講“取用于國”的出征千裡、去國越境的“标配”内容與準備工作;下半部分講“因糧于敵”的消耗後補充的問題,同時因為涉及預算問題,還提供了具體的風控模型。

謀攻篇上半部分給出了制定目标的操作實務,下半部分給出了目标實現的保障内容和目标評估的“知勝”五條。

軍形篇上半部分講基于攻守部署的功能問題,下半部分給出了“修道保法”的保障條件和“地生度”的部署操作方法。

兵勢篇上半部分給出了奇正兵力使用的操作實務及運用特點,下半部分提供了“木石之性”的保障體系。

虛實篇上半部講創造虛實之機的奇正兵力運用方法,下半部分給偵察方法與藏形方法。

軍争篇上半部分講了戰場移動選擇方式和風險,下半部分提供了針對戰場移動必須的治兵保障體系。

……

孫子兵法“運籌帷幄,決勝千裡”的運籌思想(近萬字長文先收藏)

(3)輸入

輸入的問題在孫子兵法中是知彼、知己、知天、知地的信息和情報,離開了這些内容,那些方法、工具都是擺設,發揮不了解決問題的作用。

“輸入”這個要素在百科中給的概念是“原料”,結合定義,為了便于理解,我将其改為輸入,輸入彼我雙方的信息、情報這些“原料”,進入算法的處理體系,形成成果。

這部分内容在孫子兵法中,可以認為是識勢的部分,通過知彼、知己、知天、知地的信息,結合戰場情報進行輸入。

情報也是孫子兵法的核心線索,不僅需要“道天地将法”這樣的基礎信息,也需要戰場上敵人兵力、資源部署、兵力奇正展開的情報信息,更需要戰場移動方式、速度、規模等信息。

現在經常看到報道說美國電子偵察機或偵察船在某水域活動,這些都是在收集戰場信息,為創造戰場做準備。

(4)輸出

輸出在技術領域展現為具體的成果,孫子兵法中則主要輸出為虛實之機,實現在決勝點上我強敵弱的戰場态勢。

這是整部兵法運用的對象或目标,戰場上,要麼通過軍形篇的“見勝”能力,一眼看出敵人部署的“虛”,要麼通過奇正兵力展開,利用迂回穿插、突破、分割包圍等方式創造虛實之機,形成局部的相對優勢,從而打勝仗。

從這四個要素看,孫子兵法打勝仗的算法就是,通過信息、情報的輸入,經過一系列風向評估模型、決策模型的過濾,形成部署、兵力展開的作戰計劃,通過戰場兵力的移動,實現突破、分割、包圍、殲滅等動作的操作,最終獲得打勝仗的成果。

2、算法四要素之間的關系

算法的四個要素,溝通中我覺得基本代表了信息處理的完整路徑,但它們之間不是并列關系,而是有先後順序上的流程和相互影響上的依賴關系(見下圖)。

孫子兵法“運籌帷幄,決勝千裡”的運籌思想(近萬字長文先收藏)

從圖中可見,輸入情報或信息,這是解決問題的原材料,決策前、中、後都會收到各種未經篩選的信息,包括真實的信息,也包括虛假的信息,有宏觀的信息,也有細節上的信息,有基礎信息,也有變化的信息。

總之,“輸入”時的情報與信息是未經過處理的信息,因此,對信息的處理能力很重要,如果有情報但沒有處理信息的能力,那要比沒有信息還可怕。

從孫子兵法各篇的情況看,每個操作實務對情報和信息的要求都不一樣,也有所側重。

一般情況,始計、作戰、謀攻需要的是彼我雙方的基礎信息,主要來源是用間和日常積累。

行軍、地形、九地、火攻屬于環境信息,是雙方共同面對的信息,需要日常偵察與監測。

軍形、兵勢、軍争、虛實、九變是戰場操作内容,主要通過戰時偵察收集,也包括深間傳遞情報。

在信息和情報的處理上,首先要對情報進行篩選,決策目标規定了篩選的方向和範圍,接下來會進入操作流程中的各種模型(下節總結),以形成操作實務各個版塊上的成果,最終彙總輸出“虛實之機”,然後由将領做最終的決策。

四、孫子兵法的計算

計算是算法指令描述中的一個重要環節,轉換到孫子兵法中,就是各種數據的計算與處理。一般來講,孫子兵法需要處理兩類信息,一方面是數據信息,一方面是無法數據化的定性信息。

1、量化信息

随着技術的發展,軍事上可以量化的信息越來越多,天文、水文數據都可以量化,并形成重要參考;行軍速度與輸送的方式、速度、規模等也可以量化,無論是海運、空運,還是鐵路輸送,都可以量化,形成數據支撐;後勤補給也可以量化。

在戰鬥力方面雖然難以直接量化,但可以通過戰鬥力生成模式,結合一些數學模式通過指數的形式形成一個相對量化的評估。

針對戰場部署的信息,也可以結合各種數據,算出其部署的漏洞與虛實點的分析。

通過彼我雙方信息的輸入,結合部署、策略手段的選擇,也可以推斷出戰略目标實現的可能性。

2、定量信息

從現在技術上看,絕大多數軍事信息都可以構建起數學模型,那麼,孫子兵法中的定量信息并不多,主要側重在将領這個角度,即始計篇的為将“五德”與九變篇的為将“五危”角度。

這是将領的性格特點,一方面将領的性格特點可以作為制定計劃的一個參考點;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将領的性格特點、思維方式推斷出他的行動計劃與下步動作。

就是說,結合心理學内容,将領的性格特點和思維模式也可以通過模型來推測,當然這些都隻是提供一個數據參考,最終的決策依然是人,是将領依據現場所感受到的形勢做出判斷與決策。

據說,美軍已經将數字化裝備到了單兵作戰上,它們在阿富汗的士兵在戰場上系統自動提供地形、敵情等各種信息參考。

從俄烏沖突中,可以發現烏克蘭的作戰借助了北約衛星确定俄羅斯坦克位置,再通過無人機進行戰場評估,以做反坦克武器的埋伏,這是一種戰場信息感知的指揮體系,未來将是各種信息支撐的指揮體系。

所以,說孫子兵法打勝仗是計算出來的,或說謀略是計算出來的,不僅僅局限在始計篇,孫子十三篇每一篇都需要信息和情報的支持,都需要數據的支持,也都是計算的核心。

最後,

通過孫子兵法運籌思想發現,打仗這事是個腦力活,不是體力活,它需要信息/情報的收集,并将各種信息輸入,計算出己方最優解(成本、代價與成果、價值之間的利害或得失關系)的行動計劃,再推結合對彼方的情報和将領的了解,推導出他們可能的行動計劃(廟算),做好相應的預案,就像現在軍事上的兵棋推演。

至于雙方誰能打勝仗,一個重要因素是看誰處理信息的算法适應戰場形勢,誰就能打勝仗。

從入門到精通,掌握《孫子兵法》的操作實務,

這三本書有必要一起讀。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