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上天然就具備競争性,因為資源總是有限的。
提到競争,似乎總是帶有壓力,并非每個人都能擅長于此,也被冠以一些負面的意義,例如:争奪升職機會、上級關注、項目機會、資源分配等等。甚至有人說:我沒有晉升,就是不想跟他們争而已!
這其實大錯特錯了,隻要你想擁有成就感,隻要你不斷成為更富有價值的人,那我就強烈建議你,不要回避競争,更不要給自己一個理由“我做好自己的,不管别人怎麼樣”,而是要盡可能在競争中獲勝,赢得更多的機遇!因為隻有這樣才能更有條件去發揮自己的能力,去完成自己想要實現的目标,奮鬥的重要意義不就在于此嗎?
真正赢得競争并不是在某個時點上獲得一個機會或者把别人比下去,而是在始終充滿競争的過程中,能夠不斷地提升自我的價值。有的人雖然赢得了暫時的競争,但他在職場上的價值是在掉頭向下,而有的人雖然失去眼前的機會,但他的做法卻能讓其未來一直在不斷增值的通道上。
有個朋友很頹廢,他在最近的晉崗中又失敗了,已經第四次了,前三次輸給能力不相伯仲的人以及老員工,他還能想得通,可是這次輸給了一個能力遠遠不如自己的人。他認為自己可能不會有什麼職業機會了,那個人很會經營人脈,整天就琢磨如何博取上級的歡心,而自己隻會認真做事,領導又看不到努力的地方,做得多不如說得漂亮,所以無論再怎麼努力都沒用。他甚至覺得每個企業都是這樣的,自己到哪都不會有出路的,一時間充滿了對未來的迷茫和沮喪。
我跟他說:“你首先不要把競争對手等同于與那個實際不如你卻獲得了機會的人,而是整個職場中的能力位置和價值創造能力水平,眼睛不要盯着那個位置,要放寬一些,看看自己在行業、在社會上處于什麼水平,還可以去力争達到什麼水平,不要困于眼前。你的身價并不等同于現有的職位和工資,而是你的實際價值,增值才是赢。”
那如何做到以基于價值增長的赢呢?如何不計較眼前得失而長久得赢呢?如何能面對他人的競争行為而讓自己的内心感到平靜呢?
其實關鍵就在于修煉價值競争的思維,老胡建議每一位想在職場上有所作為,想貢獻更大價值的人,從以下三種做法上來鍛煉自己。
做法一
用價值性思維應對别人的“争”
有人很會“争”、很會“搶”,但是不是隻有這樣會赢得競争呢?當然不是,如果你在這兩種行為上不具備優勢,也不擅長用讨人喜歡的方式去獲得關注,那不妨退一步,避其鋒芒,不去争也不搶,反去探索更有價值的路徑,就會站得更高看得更遠。在我的公衆号胡言非語建立的自由群裡,有位旭明兄對此類行為稱為“戰略性服軟”,這個概念很有趣,不是真的放棄,也不是妥協,而是有策略地去赢得價值。
有策略思維的人是很厲害的,他們不計較一時的得失,而是牢牢盯住目标,去嘗試各種可能的路徑,就如同下棋,普通人下一步是一步,而高手則會策略性布局,勝負自然可知。
兩位候選人競争部門經理崗位,一位很懂得人際關系,經常請一些領導和同事吃飯,營造出一種“非我莫屬”的氛圍,加上他在公司的資曆更深,似乎不用競聘就已經勝券在握了。
甚至很多同事私下裡跟另一位候選人說:“别太認真了,你比不過他的,他人脈寬廣的很,以後再找機會嘛。”
另一位候選人總是不動聲色地笑一笑,也不吭聲,也沒有什麼特别的行動,大家都認為他輸定了。
一個月後的競聘會議上,彙報主題是《我的工作價值》,那位呼聲很高的競聘者用了大量的篇幅來呈現自己在公司的深厚資曆,過去為公司出過多少力,受過多少委屈,得到過多少領導和同事的贊賞等,最後他總結說道:“我相信自己過去的豐富經驗會讓我在新崗位上做出讓領導滿意的成績。”
而另一位候選人則沒有講任何自己過去的成績,而是第一頁呈現了兩個個問題:
後續的呈現就是通過對未來工作的分析、存在的問題和機會等進行了論證,讓所有的評委聽到的是:他如果做經理,會帶給公司什麼價值?他比别人更合适的理由是什麼?
最後的總結語是這樣說的:“我能成為候選人,就已經說明了過去的能力,但新的崗位會有新的要求,因此我已經把自己當做經理來思考工作。”
話音一落,總經理帶頭鼓掌,并且評價:“非常好,過去的成績不等于将來的成果,我們需要的幹部就是要能不斷成長的人。你的彙報已經讓我感覺到是一個部門經理在台上了。”
結果不用多說,這位之前被認為輸定了的候選人赢了,這歸結于他歸避了競争對手的優勢,着眼于價值來策略性地設計競聘彙報。
能在職場競争中獲勝的人,一定能清楚判斷什麼是有價值的,并圍繞核心價值去努力,内心不動如山。
做法二
用“有效行動”應對别人“玩虛的”
你必須相信,這個世界一定會對有價值的人開一扇窗,機會是始終存在的,即使過程迂回曲折。要立足于自己職場身價的提升,就不要在意别人“玩虛的”,選擇的道不同。
不可否認,職場中什麼樣的人都有空間,“玩虛的”也可能會獲得機會,畢竟有些人喜歡聽好話,會吃“虛”的那套,但這并不是可以持續增長的價值之路,把眼光放長遠一些,最終還是“有效行動”的人會更有機會。這裡的“有效行動”其實是兩個基本點:一個是有效,意味着不是無腦行動,而是方向正确、有意義;另一個是行動,是指務實行動,說得多不如做得多。
一個大項目在招标前的幾個月裡,各方銷售高手就已經雲集在客戶處了,每天遊走在各部門熟絡,有的公關高層,有的廣泛搞定采購流程上的中基層,有的通過強有力的關系引薦直接前往交流……但因為甲方一把手是新來不久的,誰都沒法接觸上他,都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把能影響的中高層先覆蓋了。
一個中型公司也來參與了,銷售代表是位其貌不揚的中年女士,沒有任何核心關系,一直在中基層給人做各種服務,她能熟絡的都是一些不太重要的角色,有人勸她:“你們公司不可能拿下這麼大的項目的,别浪費時間和資金啦。”
可是過了兩個月,招标結果卻是這位女士的企業中标,所有的人都不可思議,但他們的方案确實是最适合甲方的,而且很多痛點問題都有專項解決的方案,與其他競争對手相比,就是一個深度定制方案,價格也有優勢,并且得到了一把手的大力支持。
其他參标的人說,這個人真厲害,原來有最深的關系,還不顯山不漏水的。這位女銷售說自己沒有任何關系,隻是通過獲得了一把手去北京的行程,也知道了要去哪家企業參訪,就第一時間聯系自己公司總經理,請他務必托人找到參訪企業的高層進行引薦,總經理也很給力,以朋友的身份加入了一場飯局,相聊甚歡,離别之時贈送了一張很難搶到的話劇門票。一把手特别欣喜,這是自己一直想看的話劇,但出差來也不想麻煩人幫忙買票……
一張小小的話劇門票之後,局長親自打電話給副手,要他們去這家公司考察,充分交流問題。招投标自然是合規的,但相關人員對這家企業的傾向性與其他企業截然不同。
聽說這個故事後,其他人直呼太幸運了,居然撞到參訪企業有朋友,撞到領導最愛話劇,我們這麼多人在這裡搞關系都不如運氣好啊。這位女士笑了笑,說哪有什麼運氣,都是工作得來的,她手裡有一個記錄得厚厚的本子,記錄着各種信息,尤其是一些權力很小卻能了解領導行程、喜好的人,被别的公司忽略,她卻跟他們成為了朋友,每天從各種信息中思考策略、尋找機會,同時不斷與自己的上級溝通,力争獲得最大的支持。
沒有憑空而來的幸運,赢的關鍵還在于有效行為。
做法三
用“開放思維”應對别人固步自封
在機會來臨時,往往參與其中的競争者們就會選擇把自己牢牢地“保護”起來,生怕自己的一些經驗和信息傳遞出去讓競争對手獲得,他們總是相互防着,幾乎沒有交流,在暗地裡憋大招的感覺。
但是,封閉自己,把已有的經驗當作寶貝一樣好好藏起來,真的是赢得競争的辦法嗎?當然不是。封閉自己,其實就已經失去了打開思維、獲得更多新的信息的機會,也封閉了提升之路。
記得史蒂芬·柯維在《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中寫過一個場景:
某個商店經理聽到手下的售貨員對一個女顧客說:“已經好幾個星期沒有了,未來一段時間看來也不會有。”經理聽了,大吃一驚,就在那個顧客出門之前趕了過去說:“會有的,馬上就有了!”但她隻是投來古怪的一瞥,徑直推門而去。經理對售貨員說道:“永遠别對顧客說我們沒有,如果當時沒有,就說我們已經訂了貨,而且馬上就會到。那麼,她想要什麼?”
售貨員回答:“雨。”
職場中跟這位商店經理思維一樣的情況很多,太過于相信自己的經驗而做出錯誤的判斷和行為。
一家公司設置了重獎要評選年度最佳渠道經理,業績排名第一會獲得二十萬現金。十幾位渠道經理興奮了起來,不僅僅是現金,排名第一的極有可能會成為以後總監的不二人選。
大多數人開始去琢磨加大推廣力度,也有人去不斷給經銷商施壓,要他們支持自己而進更多的貨,他們都有自己的方法,但相互沒有交流,埋頭去做,但他們所采取的行動本質上隻是過去固有行為的強化而已,不會帶來質的提升。
其中一位渠道經理則采取了開放式思維,從自己要業績轉移到如何幫助經銷商提升業績上來,這個轉化讓他的思維徹底打開,不再是想我要幹什麼,而是經銷商需要什麼?他們有什麼問題?如何解決?如何提升他們的能力和積極性……于是,他大量地去走訪渠道、傾聽用戶的聲音、觀察門店存在的問題、聽取經銷商的抱怨,這個過程中他發現了很多可以通過改善而提升業績的地方,也激發了不少創新辦法。而且他還大方地分享給上級和同事,可是那些卯足勁要“赢”的同事對他的分享不屑一顧,依舊按照自己“錨定”的方法在“努力”着。
年底,無論是業績還是渠道評價,這位渠道經理遙遙領先,他赢在開放思維,找到了更有意義的目标:如何讓經銷商獲利,這一目标牽引他采取了一系列做法,讓經銷商們感受到他不是來下任務,而是真的要去幫助他們,因此大家願意反饋真實的問題,共同探讨如何改進。
如果你在職場競争中,遇到競争激烈,各自為陣的情況,不要緊張,别人越是封閉,就越是你赢的機會,隻要你願意打開思維,就能找到對的方向,整合更多的資源。
人在職場,永遠沒有停下來的時候,不進則退,你必須參與競争,但隻有真正去立足于價值增長,你才會站在更高更遠的角度來看待自己的職業發展,才會選擇真正能赢的行為。
END
胡浩教授簡介
管理暢銷書《将戰略落地》作者;
廣受推崇的企業管理落地式輔導專家;
擔任多家上市集團公司管理顧問;
公衆号胡言非語、公衆号胡浩講管理創始人;
中國電氣行業服務平台創始人;
曾任多家世界500強企業高管;
清華領導力中心、上海交大、中山大學、廈門大學管理學院MBA資深授課教授;
福布斯中國專欄作家,管理的常識知識合夥人,21世紀知識合夥人,世界經理人專欄作家,頭條号專欄作家。
新浪财經、經濟觀察報推選“抗擊經濟嚴冬資深管理專家 ”。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