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最簡單的邏輯為你解開所有與人有關的困惑。今天聊聊如何讓他人接受你的觀點,并通過這個分析過程來了解溝通的基本邏輯。這套邏輯可以用來教育孩子,也可以用來作為談判技巧,或者僅用來日常交流也會起到很大作用。 開始正式分析。如果對方在某領域的認知處于空白階段,是很容易讓對方接受新觀點的。可一旦對方已經有了相關認知再讓其接受不同的觀點就有所困難了。
一個人不願意相信新的觀點有三種可能。分别是:不願意自我否定、舊的結論足夠美好或新結論足夠糟糕、舊的結論在認知體系中形成了一個邏輯閉環。我們對這三點一一分析。
不願意自我否定
人的天性是渴望被認同,排斥被否定的。所以很多時候有些人堅守自己的觀點算是一種自尊心的體現。
舊結論足夠美好或新結論足夠糟糕
比如有人相信死後還有另一個世界,這樣可以讓我們擺脫死亡的恐懼。不管其邏輯是否自洽,隻要其結果足夠美好就會有人相信。又或者新的觀點會我們聯想到不好的事情。哪怕結論是對的,我們也不會願意相信。
形成了邏輯閉環
每一個觀點都和其他已有觀點産生關聯,否定一個觀點就需要改變過往許多觀點。想要讓對方接受新的觀點,就必須知道對方邏輯閉環如何形成,再從最底層的認知進行改變。這需要一層層的推理引導,需要耐心和時間。并且需要更龐大的認知來對對方每一個細節進行修正。
溝通技巧
人在溝通時除了受邏輯影響還會受到情緒影響。我把情緒簡單的分為四種狀态,分别是特别的快樂,輕微的快樂,特别的痛苦,輕微的痛苦。這四種情緒又延伸出四種不同的反應。
特别痛苦時,情緒是害怕,内在表現是自我懷疑、逃避,外在表現的不願意表達。
輕微痛苦時,情緒是憤怒,内在表現是不滿、反駁一切,外在表現是更多的表達。
輕微開心時,情緒是愉快,内在表現是保持現狀,外在表現的少量表達。
特别快樂時,情緒是興奮,内在表現是沖動自滿,外在表現是更多的表達。
每個人情緒敏感程度都有所不同,比如有些人特别容易憤怒,有些人特别容易開心等等。我們隻需要了解這個變化過程就好。具體到每個人時,要先了解對方的特性在去把握尺度和細節。
如何引導對方情緒呢。可以通過認同或否定、強勢或示弱來實現。認同和示弱會讓對方快樂,強勢和否定會讓對方痛苦。情緒的強烈程度和表情、語調、技巧都有一定關系。本質上取決于對方所能感受到的強烈程度。
我們大部分交流的時候處于輕微快樂狀态。想要讓對方接受你的信息,就需要強勢的否定對方,讓對方自我懷疑。如果想要從對方那裡獲得更多的信息,就需要示弱和認同讓對方産生足夠的快樂情緒。如果無法讓對方特别快樂也可以讓其憤怒來獲得更多信息。但憤怒帶來的信息往往沒那麼客觀,對方容易存粹為了反駁而反駁。
有了上面的一些基礎邏輯就可以去引導他人接受你的觀點了。
不願意自我否定
不願意自我否定本質上是一種輕微痛苦的情緒狀态。這時候通過足夠的尊重或者強勢否定都可以讓對方接受新的觀點。 比如小孩子因為怕丢臉不願意承認某些事情。通過示弱認同并合理引導,讓對方覺得承認自己的錯誤也沒什麼時就很容易接受新觀點了。在或者通過強勢否定,讓孩子産生害怕的情緒也會讓其接受新的觀點。
舊結論足夠美好,或新結論足夠糟糕
這種的話不要從基礎邏輯上反駁,而要從需求上反駁。讓其接受新的觀點就必須投其所好,先要發現對方在乎的是什麼。然後把該觀點和其在乎的事物聯系起來,就可以達到讓其相信并改變的目的。讓其相信新觀點可以幫助其獲得更多美好,舊觀點則不能。新觀點表達時示弱加認同,舊觀點表達時強勢加否定。
形成邏輯閉環
這種改變對方的話,需要先誘導對方說出心裡話。可以通過示弱加認同的方式來實現,也可以通過少量強勢加否定來激怒對方實現,不過激怒後需要辨别哪些是真哪些是假,真假與否主要看其邏輯自洽性。等發掘其最初的底層邏輯後,然後從底層邏輯進行強勢反駁。可以弱勢加提問讓其自己反思,也可以強勢加否定讓其自我懷疑。根據人的特性來選取不同方法。
如果三條都滿足的情況下就結合着使用。既要尋找對方的真正内在需求,又要探索對方的邏輯閉環。難度很大。
在溝通時我們自身也會受情緒影響。輕微快樂是比較穩定的。激怒式聊天也容易讓自身陷入情緒不穩定的狀态,也需要時刻注意。
人的天性就是追求快樂和規避痛苦,邏輯本質上就是幫助我們未來更好的獲得快樂和規避痛苦,帶着這個思路應該會更好的理解上述思路。
以上就是我對溝通的思考。這套理論我覺得已經可以把人與人溝通的基本邏輯描述清楚了。不過想要使用的好還需要多加聯系和掌握一些更詳細的技巧。就我個人來說雖然知道這些邏輯,但使用的其實并不好,可能是天賦不足吧。不過在遇到問題反思自己時,可以通過上述思路找到問題的根源。也歡迎說說你對溝通的理解和看法,讓我們共同成長。如果您有其他與人有關的困惑,也歡迎留言提問。我會選取一個問題進行下一篇文章的創作。人性、情感、教育、投資、社會等與人有關的問題皆可。感謝支持。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