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娛樂 > 正文

解讀《溝通的方法》4、這樣說話,讓身邊的人都“如沐春風”

之前的3期節目我們主要說了:

溝通是一場無限遊戲,溝通的方向怎麼是降低對方與自己合作的心理成本,怎麼讓對方更好的接納自己。往更深層次說,好的溝通不僅僅是與眼前這個人之間的事情,而是自己與整個世界之間的事,好的溝通是在不斷的塑造自我。

我們說了要學會傾聽,聽懂對方話裡的弦外之音,按照響應情緒、确認事實、明确行動,的步驟進行回應。按照溝通方式的不同,給出了人群的分類畫像,形象的用老虎、孔雀、考拉和貓頭鷹表示。接受每一種溝通類型的合理性,然後拿出具有針對性的應對方式,并努力修煉讓自己的風格更加平衡,面對各類人都遊刃有餘。

遇到比較棘手的溝通情境,或者對方不那麼友善的時候,我們可以使用換口徑、換場合、換時間和換角色的方式拿回主動權。

我們還介紹了溝通心法的三大原則,擴大共識、消除盲區的開放性;我有一個目标,為達目标我還有一套方案的目标感;以及通過最小化行動,可持續的行動階梯再加上即使反饋所體現出的建設性。

遵循三大原則,讓自己在溝通中絕不再犯低級錯誤。

以上我提到的這些知識點,如果你覺得有點陌生的話,那麼就再重溫一下之前的三期節目。

從這期節目開始,我們就要進入一個個具體的基本溝通場景,這些基本場景就像是一塊塊積木,聽明白,搞清楚了之後,我們就可以拿來随意組合使用,以應對自己生活工作中的各類複雜情況。

今天要介紹的基本場景分别是:

破冰,與陌生人第一次打交道,怎麼讓對方記住你;

贊美,怎麼讓你身邊的人“如沐春風”;

安慰,如何得體的表達善意。

破冰,怎麼讓陌生人記住我

我們先來看破冰的場景,從陌生人到朋友,兩個人關系不斷靠近,距離感逐漸消除,這是一個動态的過程。

第一步,當然是自我介紹,要讓人家認識我。但是回想一下,是不是很多陌生人向我們介紹自己,什麼名字,什麼單位,什麼職務,但我們經常轉臉就給忘了。

初次見面的自我介紹,要盡量少塞點信息在裡面,對人家來說這完全就是負擔,重要的是要在對方的記憶世界裡卡住一個位置。

脫不花給出的方法叫做雙線卡位法,一條線是交代“我是誰”,盡量做到清晰簡潔。“你好,我是曉書童。一個讀書自媒體的主理人,用自己的語言給大家講書。”這樣的介紹應該沒有人不會吧。

但是隻講了“我是誰”肯定是不夠的,關鍵是另一條線,通過與對方共同的關系,把自己嵌入到對方原有的人際地圖裡。

怎麼搭這條線呢?最常用的就是同校、同鄉、同好跟同伴。

同校,不僅是同一個學校畢業的校友,還包括我們都在一家公司工作過,在一個組織裡待過等等。

同鄉,自然不必多說,“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

同好,共同的愛好。我們都喜歡同一本書,玩同一款遊戲,或者都喜歡健身,隻要有共同的愛好也就有了共同的話題。所以平時還是要把眼光放寬一些,多對一些事情保持好奇,積累更多的同好儲備也是不錯的。

同伴,有共同的朋友。有這樣一個人存在,相當于多了一個不在場的介紹人一樣。兩個剛接觸的人就從這個介紹人聊起,慢慢找話題。

隻要我們肯用心,是完全能找到對方跟我存在的某些共同關系來幫助自己完成搭線卡位。

對于我們準備要見的人,在這個新媒體時代,通過互聯網和社交媒體賬号,多少都能找到一些他的個人信息,興趣和愛好。

進入溝通場景之後,細心觀察,牆上的字畫,桌子上的書跟茶,都可以成為我們建立聯系的媒介。

破冰的起點是在對方的人際關系網絡裡卡住一個位置。完成這一步之後,我們就可以繼續推進了,下一步是“展現關切”。

脫不花舉了個例子,有一次她和一位德高望重的企業家相識于一場宴會。飯局是特别典型的破冰場景,一頓飯下來,賓主盡興,原本不認識的人都互相加上了微信。這位企業家令人歎服的地方在于,他以加微信好友這個簡單的動作,向對方展現了關切。

他說:“咱倆能不能合張影,我把照片附在微信好友的備注裡,這樣我就再也忘不了你了。”緊接着他還發出了邀請:“歡迎你随時到我的美術館來看展覽,提前告訴我,我讓秘書去接你。”在場的人裡,他的地位最高,所以當他發起破冰,展現關切的時候,每個人都心懷敬意。

我們把交換聯系方式當做破冰的最後一步,但是人家把加微信當做關系的開始。備注上照片,今後随時都能想起是在什麼時候,什麼情況下加了對方,下次見面的時候說不定還可以根據照片中的細節,再次展開交談。

當然了,大部分同學應該沒有自己的美術館可以邀請别人來參觀,但是我們都能找到自己的方式向對方表示關切。

接下來破冰的最後一步:營造掌控感,把自己的一部分交給對方。

最輕的一種形式,加上微信之後,把自己的聯系給對方:今天的交流非常有收獲,這是我的電話号碼,有事您随時招呼。

稍微重一點的方式,落實一個行動。比方說:剛才我們聊到的那部電影,我感覺特别棒,這是鍊接,您看完之後,我們可以繼續交流。

還有就是把自己的小秘密交給對方。脫不花和另外一家公司的女性高管初次見面,相談甚歡,聊到個人形象方面的時候,對方打聽北京哪裡有靠譜的發型師。脫不花把自己發型師的微信推給了她。這樣一來,他們除了是工作合作夥伴,還共享私人生活的小秘密,再次見面很容易找到朋友的感覺。這招女同學用起來真是得心應手。

除此之外,在交流之後的第二天和對方進行一次輕量級的互動,會讓對方特别容易記住我們。比方說,他推薦了一本書,我們可以買到那本書之後拍張照發給她,附上一句:書到了,讀起來。

或者更輕一點,在對方的朋友圈裡點個贊,寫個評論,都是讓對方加深印象的辦法。

回顧一下,雙線卡位,展現關切,營造掌控,做完這三步,我們就以優美的姿勢完成了一次破冰。

贊美,讓身邊的人“如沐春風”

我們進入下一個場景,學會贊美,讓我們周圍的人如沐春風。

不少人覺得贊美不就是誇人麼?很簡單啊。但是如果我們面對的是自己嚴肅的上司,或者是一個不太了解的位高權重的人,要怎麼誇呢?怎麼誇領導才會開心,同時讓周圍聽着的同事不覺得厭煩呢?

顯然,贊美并不簡單,沒有點水平甚至還會招人煩。

首先我們要明确:每個人畢生都在追求被看見,是的,每個人。這是一個來自心理學上的洞察。因此贊美的本質是告訴對方:“我看到你了,我看見你的好了,我看見你和别人不一樣。”

贊美要如同一束追光燈,打到他身上,讓他感覺自己有被看到。表達到了這一層,贊美就是有效的。

有兩個技巧,第一個是發現差異。

作家亦舒,評價演員林青霞一句話穿越30年堪稱贊美的經典:“一個女孩子美成這樣子,而她卻完全不自知。”這個贊美經典就經典在不僅誇了林青霞好看,更是贊美了她身上的差異化特質,美而不自知。她和别的美女不一樣,她不恃美自傲。

贊美要找到對方跟他自己所在群體之間不一樣的地方。

日常生活中的大部分人都是追着對方跟别人的相同點大肆誇獎一通,遇到大領導:“領導,您水平真高”那可不是嗎?水平不高能當上大領導嗎?這樣的贊美毫無區分度。如果我們找到差異該怎麼說呢?“李總,您這麼大的領導,居然還如此重視一線的工作,每個月都要專門抽時間來工廠看看。”

第二個技巧:照亮行為,而不是照亮禀賦。

我們誇同事說“你真聰明”,顯然不太合适吧。誇獎行為:“這個項目競争這麼激烈,你居然能拿下來,肯定付出了很多心血吧”對方聽了很定很高興,因為他的努力被看見了。

這和我們之前聊《正面管教》教育孩子一樣的道理,如果經常誇孩子聰明,孩子會為了維護自己的聰明形象而拒絕挑戰。如果我們是誇孩子努力。就沒有要證明自己的包袱,未來遇到困難也更願意去嘗試。

面對成年人也是同樣的道理,聰明意味着你能解決這個問題是理所應當的,而贊美行動是努力的結果,這就更符合人們被看見的需求。

發現差異與贊美行為,這是兩個基本的技巧。再有,在實施贊美的時候還有幾個動作要領需要知道。

贊美的時候要輕輕的,不能給别人造成負擔。

舉個例子,向同事表達贊美,最佳時機就是擦肩而過的一瞬間帶上一句:“您昨天的發言我也别有收獲。”對方回一句:“謝謝,有用就好。”結束,贊美與接受迅速閉環。如果你直接把人家堵在路中間,一頓點評,對方也很尴尬。

借用剛才說的破冰時的技巧,在事後微信表達贊美,或者直接發個朋友圈誇一誇,對方一定很受用,同時也不會有負擔。

這樣的贊美是輕輕的,還有時候我們需要表達深深的贊美要怎麼做呢?就要明确的說出你對我所帶來的改變與影響。

對老師深深的贊美:“您的這門課,對我幫助特别大,每次和重要的人打交道,我都會把您的課送給他們當做禮物,他們也都很喜歡,還跟我交流學習心得。非常感謝您,幫我完成了很多艱難的社交任務。”

對領導深深的贊美:“上次您跟我談話,指出的那幾個問題,最近我挨個都解決了一遍,效果非常的顯著,現在我的工作執行起來效率大有提升,心理的焦慮也得到緩解,對我幫助實在是太大了。”

你看,以上的說法共同點就在于:我因你的話而改變,這就是最深的贊美。

最後是别停下,随時給出正反饋,經常表達贊美。贊美别人不僅是為了别人,讓别人高興,也是為了我們自己,自己的生存環境也因此變得更好了。

我們需要刻意的訓練自己,養成給别人打追光燈的習慣,發現任何一個人身上的優點。漸漸的,我的個人喜好就不會幹擾到自己的協作網絡,周圍的人也會因此更加喜歡與我們合作。

不要吝啬,成為周圍人的燈光師,照亮别人,他們也會反過來照亮我們。

安慰,表達善意也要得體

下一個場景,安慰。

應該有不少人和我一樣,很怕聽到别人的壞消息,工作上的問題,競聘失敗或者被裁員,生活上的問題,婚姻變故,親人離世,對方傷心欲絕或者垂頭喪氣,都讓我手足無措,無所适從,似乎一切話語都是蒼白無力的,完全不知道該怎麼說才是有用且得體的。

接下來,我們就說說在社會關系、職業關系中的安慰應該要怎麼做。

首先要明确一點,安慰需要的是同理心,而不是同情心,這二者是完全不一樣的。

看到身邊的人遭遇變故,同情心會讓我們說:“太可憐了,節哀順變,會好起來的。”這種居高臨下的态度,不叫安慰,這隻是圍觀。

安慰需要的不是“我可憐你”的同情心,而是我理解你,我能感同身受的同理心,要傳遞出我完全可以理解并接受你現在的情緒。

已故的英國王妃戴安娜被稱為“人民的王妃”,她總是能夠以一種充滿同理心的方式與公衆建立聯系。

她曾經看過芭蕾舞童星艾利的演出。很不幸,小女孩12歲的時候患上骨癌要接受截肢手術,這意味着她再也不能跳舞了。

手術前很多人去探望艾利,有人說“别難過,上帝會眷顧你的,難說你還能站起來”還有人說“你是個堅強的孩子,挺住,我們為你祈禱”。對于這些安慰艾利一言不發,默默點頭緻謝。

而當戴安娜來探望的時候,她把艾利緊緊摟在懷裡說:“好孩子,我知道你一定很傷心,沒關系,你痛痛快快地哭吧,哭夠了再說。”

女孩一下就淚如泉湧,從她躺上病床就沒有人真正的理解和接納她,除了戴安娜。

這就是同理心與同情心的區别,安慰的前提是能感受他人之感受。

脫不花給出了安慰的兩個關鍵動作,輕度介入與提供支持。

在其他的溝通場景,我們都應該更加的主動,積極、熱情,但安慰是不一樣的,安慰是一種相對被動的溝通,需要節制。

我們覺得安慰人很尴尬,是因為我們把握不好自己與對方之間微妙的邊界感。而輕度介入就是保證我們不冒犯到别人的前提下,根據需要循序漸進。

輕度介入,究竟是多輕呢?是隻要對方沒有表露出他的需求,我們就不主動提供安慰。就是這麼輕。

那如果,我的領導被大領導罵了,心情很糟糕,過來主動找我抱怨,我應該怎麼安慰呢?“領導,您看有什麼需要我做的,您随時安排。”這樣就可以了,隻表達兩個意思,我會陪着你,我願意為你分擔,就夠了。

在職場中的輕度介入還是比較容易把握的,那對于更近的關系呢?比方說好朋友家裡鬧矛盾要不要安慰呢?記住,哪怕是安慰朋友,輕度介入也是非常有必要的。為什麼?

很簡單的道理,人家對方是兩口子,床頭打架床尾和,你們關系再好能好的過一生的伴侶?兩口子和好了,随口一句:“那個誰誰誰都說,你有這個臭毛病,讓我早點跟你離”。你想想看今後你面對他們尴不尴尬?

安慰朋友的時候,不要自告奮勇的去當調解員。如果有需要,陪他吃飯喝酒發洩一下就足夠了,千萬不要用力過猛,反而損害你們之間的感情。

再舉個栗子,如果部門同事生病住院了,我們應該怎麼辦?

是趕緊去病房探望,表達我的關心嗎?這麼做看起來很對啊,其實不然。我們隻是同事,而非私人朋友,人家住院蓬頭垢面,可能根本就不想被我看到。如果不是部門集體探望,而且和當事人提前說了一聲,就别去找尴尬了。

與此同時,什麼都不做當然也是不合适的,這樣周圍人會覺得你特别的涼薄。

正确的做法是輕度介入,電話裡問候一下,問問對方:“我能幫你做點什麼?”這樣表達了關切,又沒有入侵對方的生活。如果對方有需要會說,這段時間,幫他收個快遞,拿個文件什麼的。

在輕度介入之後,下一個關鍵動作是提供支持。

比方說,一位同事家裡發生了重大變故,處理完回來上班情緒還是很低落,這時候我們應該如何安慰?

我們常常會說,“好了,别哭了,再哭嗓子都哭啞了。”這麼說顯然是隻有同情心,沒有同理心的表現,直接否定了對方的情緒。

我們可以說:“想聊聊嗎?最近你不在公司,想知道公司都發生了些什麼事情嗎?”邀請他走出來,向前看,舒緩悲傷,把注意力吸引到别的地方。

但是在提供支持前,很有必要問一句:“你想聊聊嗎?”想聊我就陪你,不想我也不打擾。這才是有節制,溫和的安慰。

再舉個例子:

同事被老闆臭罵一頓,應該怎麼安慰?

這麼說:上次我也被老闆訓了,當時情緒也比較激動,喪了好多天,現在回頭看其實沒什麼,大家都是為了把事情做的更好。

這其實是在經驗上提供支持,在對方失落的時候,不是告訴對方怎麼做是對的,而是把自己的同類經驗攤開給他參考。

至于對方是不是采納,并不重要,因為安慰是在表達“我關心你”,是在鞏固我們倆之間的關系,而并不承擔我替你解決問題的重大責任。

綜上所述,我們其實可以總結一套标準化的安慰話術:“剛聽說,你遇到了這麼一個事情,我也不知道該幫你做點什麼,我有這樣幾個便利,隻要你需要,随時找我,别跟我客氣,我随時都在。”

這樣既維持了輕度介入,也表達了我願意提供幫助做出行動。這就是一個能讓對方感受到善意與陪伴的安慰。

總結

今天說了三個具體的溝通場景應該如何應對。

首先是,破冰。第一步自我介紹,使用雙線卡位法,我是做什麼的,以及找到與對方的共同關系,在對方的世界裡給自己定一個位。

第二步要展現對他的關切,這其實主要取決于我們有沒有提前做好功課。

最後是可以選擇把自己的一部分交給他,給他營造掌控感。可以是我們的聯系方式,也可以是一個馬上落實的行動。

第二個場景是贊美。任何人都希望被看見。贊美如同一束打向對方的追光燈,讓他感覺到我看見了他的好,看到了他的與衆不同。

贊美有兩個原則,發現他與自己所在群體之間的不同之處,找到差異。然後照亮行為,而不是照亮禀賦。

贊美有時候要輕輕的,不要給造成負擔,會很尴尬。有時候又要深深的,告訴他我因你而改變。

不要吝惜贊美,要刻意的訓練自己,養成給别人打追光燈的習慣,成為周圍人的燈光師,照亮别人,也會被别人所照亮。

第三個場景,安慰。安慰需要的不是居高臨下的同情,而是感同身受的同理心。千萬不要否定任何人的情緒本身。

安慰是一個比較被動的溝通場景,需要提醒自己與他人之間的邊界感總是難以把握,哪怕是自己的好朋友,最安全的做法是輕度介入,隻有在确定對方需要的時候的時候才提供安慰。給予支持的辦法也不是闖進去,承擔幫其解決問題的重大責任。而是表達關心,傳達善意,提供陪伴。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