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星光(ID:hrxg2020)原創内容
作者:華人星光
轉載請聯系後台授權
他本是北大傳奇天才,
赴美深造卻慘遭打壓,
淪落到送外賣,一蹶不振20多年,
可後來,他因一件事轟動全世界!
美國院校請他領大獎,
他說,北大是我唯一的母校,
至于美國的大學,他棄之如敝屐......
他,就是張益唐。
他是少年天才,
擁有過目不忘的本事,
一本《十萬個為什麼》,
看一遍就基本背會了。
他的數學天賦更尤為驚人,
13歲進入清華大學附中,
雖随着母親一起下放勞動,
求學之路一度坎坷,
但在高考恢複後,
他還是順利考入北京大學數學系。
那個時候,
年輕的他是北大風雲人物,
數學系雲集各樣驕傲性格的高手,
可一說到張益唐,無不感歎,
他的數學天分是極高極高的。
1985年,
在北大校長丁石孫親自推薦下,
張益唐去美國留學深造。
這一去,衆人皆以為,
這将是他攀上學術高峰的燦爛路途,
卻哪裡知道,
他竟被打壓,甚至淪落到送外賣,
一蹶不振20多年!
在美國普渡大學,
張益唐為了國家利益,
放棄了自己喜歡的數論,
轉學對國家未來有用的代數幾何。
他的導師名叫莫宗堅,
是個學術大牛,
最擅長的專業理論就是“雅可比猜想”,
被稱為這個領域第一人。
而張益唐,選擇以“雅可比猜想”,
作為自己的博士論文,
“雅可比猜想”,
是困擾世界的巨大難題,
被稱為“數學界的災難性問題”。
導師莫宗堅在這個領域雖是大牛,
卻也僅僅前進了一小步。
張益唐選擇這樣棘手的題目,
令無數專家嗤之以鼻:
“初出茅廬,
還是個愣頭小子,能有什麼建樹。”
導師雖同意他的研究,
卻也并沒有抱太多期望。
可是誰知,
張益唐隻用了兩年時間,
就完成了博士論文,
成功的證明了著名難題“雅可比猜想”!
這下學界沸騰了,
大家迫不及待找到他的論文,
一個字一個數的推敲計算,
他們不相信,
這個中國學生能破解學界百年難題!
很快,
他們終于抓到了張益唐的“錯誤”,
可尴尬的是,
這個“錯誤”來自于他的導師莫宗堅。
在張益唐基于導師的研究成果,
進行證明“雅可比猜想”的時候,
他發現導師莫宗堅的驗證過程很有問題,
但導師的權威不容質疑,
他隻能在這個錯誤的結果上繼續證明,
結果毫無疑問,
在學界揪出這個研究的錯誤後,
莫宗堅顔面盡失。
按理說,這是導師坑了學生,
該内疚的應該是導師莫宗堅,
可在莫宗堅看來,
這是學生張益唐給自己拆台,
兩人的矛盾,就此越來越大。
得罪了導師,
讓張益唐在博士畢業之後,
遭遇了噩夢。
莫宗堅拒絕為張益唐書寫推薦信,
沒有導師的推薦信,
就等于失去了導師的肯定,
這讓剛畢業的張益唐寸步難行,
沒有哪家公司會要他,
叩問無門,前途堪憂,
一封推薦信而已,
就這樣讓一個中國的天才,
才華無處施展,生活陷入困頓!
被逼無奈之下,
張益唐四處流浪,屈身小餐館打零工,
甚至端盤子,送外賣,
最落魄的時候,
他連房租都交不起,
隻能蝸居在自己的二手車裡度日,
常常兜裡摸不出一分錢,
溫飽都是問題。
要多慘有多慘不說,
還遭人白眼,受盡嘲笑。
北大校長丁石孫曾寫信請他回來,
可他不甘這樣一事無成的回去,
他覺得那時的自己是在給北大“丢臉”。
陷于暗無天日的困頓,
數學研究是他最後的光明。
張益唐不肯放棄,
他從未停止一天思考,
哪怕啃着硬邦邦的面包,
哪怕蝸居于狹小的地下室,
他也不肯向命運屈服,
一定要争一口氣!
命運的轉折在不經意間來到,
七年落寞之後,
在英特爾公司工作的北大校友唐樸祁, 遇到網路轉換器的最大容量問題, 想起來了當年的北大天才張益唐, 很快便來尋他,隻用了一周時間, 張益唐便順利解決。 這樣即便失意多年仍“武功冠絕”的天才, 唐樸祁實在不忍他繼續被埋沒,生活不易,張益唐直到48歲才成家,
年近半百,歲月蹉跎20年,
他還有機會有所建樹嗎?
張益唐的答案是:永不放棄。
他每天授課之外,
便是沉迷于數學的海洋,
他的目标是,
拿下困擾人類近200年的“孿生素數猜想”,
聽名字不懂,但是看地位:
它是和哥德巴赫猜想一起,
被提出的數學難題。
孿生素數猜想,
一直困擾着數學界一百多年,
2005年才獲得一些進展,
無數人都認為,“孿生素數猜想”,
離最後破解僅僅一步之遙,
不過一根頭發絲距離,
可就是這一根頭發絲距離,
六年過去了,無數數學家想破了腦袋,
都無法推進這麼一絲絲距離!
很多數學家感慨,
隻怕有生之年是看不到這個答案了。
而張益唐的目标,
就是攻克這個不可能。
這個問題他想了很多很多年,
直到在困頓中突然明悟!
2012年,他到朋友家做客,
在夏日微風和靜逸環境中,
張益唐頭腦無比清醒,
短短的十幾分鐘,
那個偉大的靈感迸發了。
經過精細的整理, 張益唐一篇《素數間的有界間隔》, 橫空出世。 2013年4月, 他正式投稿給普林斯頓《數學年刊》雜志。 起初, 審稿人掃了一眼, 就将這篇論文丢在一旁, 因為他們并不相信,幸而投遞給《數學年刊》的論文,
還需要經過世界頂尖數學家,
亨裡克·伊萬尼茨的審批,
伊萬尼茨讀了第一頁,
自言自語:“這是天方夜譚”,
讀到第二頁,“這怎麼可能”,
接下來一個星期,
伊萬尼茨都在反複的讀這篇論文,
最終,用科學嚴謹的态度得出結論:
“孿生素數猜想”,
這個困擾數學界近兩百年,
一直沒破解的難題,
在58歲的張益唐那裡獲得決定性突破!
他的論文僅僅3個星期就被采納,
這是《數學年刊》創刊130年來,
最快接受論文的紀錄!
對他的評語是這樣的:
“這個結果在數學界是第一流的。
這個作者成功證明了,
在數論中一個裡程碑式的一個定理。”
一石激起千層浪,
世界數學界紛紛驚呼,
這個名不見經傳的牛人張益唐,
是從哪裡冒出來的?
當他們知道張益唐,
隻是一個普通華人講師,
而且年近60歲,
在此之前更沒有發表過一篇專業論文時,
整個世界都驚詫了........
無論年齡身份地位,
他都不及那些享譽全球的,
年富力強的數學家,
可偏偏就是他,
幹成了這件所有數學家沒幹成的事!
一夜之間,當年因一封推薦信,
而“埋沒”20多年的天才張益唐,
迎來鋪天蓋地的贊美和榮譽。
他的證明,被認為可能超過,
數學家陳景潤的“1+2”證明。
2014年8月,
在韓國首爾的國際數學家大會上,
張益唐獲邀請在閉幕式之前,
破例作一小時的受邀報告。
(國際數學家大會受邀報告通常為45分鐘)
國際各大報紙紛紛報道張益唐,
印度主流報紙甚至把他,
與印度曆史上最偉大的,
天才數學家拉馬努金相媲美。
美國數學界最頂尖的獎項,
他幾乎拿了個遍;
羅夫·肖克獎數學獎、
美國數學會科爾數論獎,
美國亞裔工程師學會終身成就獎,
以及跨領域最高獎麥克阿瑟天才獎!
而當他的美國“母校”普渡大學,
準備也給他頒發一個大獎時,
他說:“我大概不會去領這個獎的。
可以這麼說,北大是我唯一的母校。”
2016年,他獲得求是傑出科學家獎,
同年,美國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
聘他為終身教授。
庾信平生最蕭瑟,暮年詩賦動江關,
埋沒半生,張益唐終于苦盡甘來,
這個時候,榮譽和地位,
不用他要求就自動擠上門,
可他還是一如既往的低調做人,
名利浮華,早已被他看淡。
一位美國教授說,
好像得不得獎對他而言沒有什麼區别。
因為張益唐的學術夢想,
是純粹的,是執着的,是始終如一的,
他可以十年磨一劍,
他可以永遠不成功,
但他不會停止對真理的追求。
身處世間浮躁,
卻隻想心無雜念地思考。
2018年,張益唐回國,
接受北大聘請成了客座教授,
還擔任山東大學潘承洞數學研究所所長。
攜榮譽歸來,
将學術的種子撒播中華大地,
他終于可以說出那一句:
我沒有給北大丢臉,
我給母校争光了!
陷于困頓不自棄,
坐擁榮華不驕縱。
張益唐的成功不容易,
與生俱來的天賦讓他短暫的驚豔,
永不放棄的堅持成就他永遠的輝煌。
他的成就驚人,他的毅力更為驚人,
無論身處何種境地,
面對不公,失之泰然,
面對浮華,得之淡然,
其心彌堅,其志不改,
張益唐,
一位最為勵志傳奇的人物,
值得我們所有人為他點贊!
END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