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我們經常聽到“發物”一詞,尤其是看病的時候,醫生也常講忌發物,那麼發物到底是什麼呢?
“發物”一詞最早記載于明代方書《普濟方》,文中描述瘰疬、口瘡、曆節風忌發物,主要包括羊肉、桃、李、雀肉、生血等。近現代著名中醫學家秦伯未先生在《病人的膳食問題》中提出:“凡能引起口幹、目赤、牙龈腫脹、大便閉結等芥菜、韭菜、香菇、金花菜等,都有發熱的可能,俗稱'發物’”。在《中國藥膳辯證治療學》中,對發物的解釋是:富于營養或有刺激性特别容易誘發舊病宿疾或新病加重的食物。
由此可見,所謂“發”,可以理解成“誘發、引發、助發”,發的是舊疾、新病。我們常講,所謂病,是身體上氣血陰陽出現了某種偏頗所造成的結果,而發物就是能加重這一偏頗的食物。
如《素問·熱論篇》中記載:“病熱少愈,食肉則複,多食則遺,此其禁也。”意思是患發熱性疾病的人,在初愈時即進食肉類可導緻疾病複發,如果吃得過多,會使餘熱遺留。因為患熱病的人,本身就因為體内存有過多的熱邪,自調理的時候,熱邪漸消,因此症狀會有所減輕,而如果這時吃了容易生熱的肉類,熱上加熱,就會讓剛剛好轉的症狀再次加劇。《本草綱目》中記載的:“羊肉大熱,熱病及天行病、瘧疾後,食之必發熱緻危。”也是這個道理。
發熱的食物隻是發物的一種,也包括寒上加寒、濕上加濕、燥上加燥……凡是會加重體質失衡的食物,都屬于發物,需要忌口。可見發物是更為廣泛的忌口。一是要看人的身體狀況,二是要看食物的性味,三要看季節氣候。
發物分為哪幾種?哪些人不能随便吃發物?
01
熱性發物
熱性發物指使人體産生火熱性現象的食物,如蔥、姜、蒜、韭菜、辣椒、花椒、胡椒、羊肉、牛肉等溫熱、辛辣易助熱上火的食物。
熱性發物吃多了容易陽亢、上火,陽氣上亢者、陰虛内熱者、腫瘤患者需要忌口。另外身上長瘡、發炎者,吃熱性發物也容易加重症狀。春天陽氣生發,人容易肝火旺,夏天又是氣候火熱,因此這兩個季節,普遍人都不建議食用,以上人群尤甚。
不過生熱發物對虛寒體質的人有時候是絕佳的溫補食物,特别是在冬季,有助陽的作用,可适當補充。也适合普遍人群冬季食用。
02
冷積發物
冷積發物是指具有寒涼的特性,容易損傷人體陽氣,導緻脾胃、心肺、肝腎等髒腑陰寒加重而導緻洩瀉、冷痛、咳嗽、胸痹等病症,如梨、瓜類、香蕉、火龍果、猕猴桃、螃蟹、柿子、冷飲、海鮮等寒涼之品。
冷積發物性味偏涼,對于體質虛寒者來說,容易加重虛寒症狀,引起脾胃不适,應當少吃。
一些冷積之物,如梨、柿子等也有滋陰的功效,陰虛内熱的人适當吃些可滋陰降火,特别在夏季。
03
濕熱發物
濕熱發物指影響脾的運化功能、助濕化熱的食物,如甜食、油膩的食物、味道厚重的食物、肉類等。中醫講“膏粱厚味,足生大丁”,這類食物影響脾胃功能,易生濕熱,而産生疔瘡。
因此對于脾胃虛弱、痰濕體質等人群,這類食物都不适宜多吃。患有濕熱、黃疸、痢疾等疾病者應忌食。
04
氣滞發物
氣滞發物有滞澀阻氣的作用,容易導緻氣機阻滞不暢,包括芋頭、薯類、蓮子、豆類、糯米、油膩食品、荞面、莜面、芡實等。
特别對于脾胃虛弱者,這類食物不容易消化,容易引起産生胃脹、腹脹、沒胃口等消化不良的症狀,有癥瘕包塊的人主要病因也是氣滞血瘀,因此也不宜食用。
蓮子雖然是氣滞發物,但同時也适宜用來滋養體虛者,是老少皆宜的滋補品,特别對久病、産後、老年虛弱者有好處。
05
發風之物
發風之物指容易在人體生外風或引動肝風的食物,比如海鮮、魚、蝦、雞頭、雞翅、雞蛋、豬頭肉、蘑菇、木耳、香椿芽、鵝等。
有荨麻疹、丹毒、濕疹、瘡癰疔疖等皮膚病的人,及有抽動症、中風、眩暈、痛風等症狀的人不宜食用。
06
發燥之物
發燥之物是使人體産生幹燥、津液不足的食物,比如炒瓜子、炒花生、炒闆栗、燒烤等。
陰虛火旺、口腔潰瘍、剝苔等不宜食用。一般人在風幹物燥的秋天也不适宜食用。
07
動血之物
動血之物是指具有溫熱之性,或有辛竄之性,易灼傷血絡或行氣動血的食物,此類食物多具溫熱性質,易迫血外出,如胡椒、辣椒、桂圓、羊肉、狗肉、白酒、燒酒等。
各種出血性疾病如流鼻血、吐血、咯血、痔瘡出血、便血、尿血、月經量多等不宜食用。
人身體上大大小小的問題,很大程度都是吃了不适宜的食物造成的,原因就在于我們更多的關注食物的營養成分,而忽略了中醫裡講究的食物之性、味,以及人的體質特點。
所以想要自己和家人生活得健康,還真得學習一些基本的中醫知識,因為衣食住行處處都是中醫,不學中醫去生活,就像不學交規去開車一樣,肯定會出問題的。
而當我們日常注重積累這方面的知識,至少能做到不踩坑,如果還能落實到生活中,就能在日常飲食中調理家裡人的體質偏頗。健康,就是這樣一點點被塑造出來的。
上一篇
華為鴻蒙系統優勢
下一篇
網線水晶頭接法用A還是B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