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攻下法治療小兒熱證1

中醫攻逐裡實的法則,稱為攻下法,屬“八法”中的下法,具有攻堅通便,蕩滌積滞、清除邪熱的作用,是治療邪熱燥結腸胃的一個重要方法。凡溫病之邪,結聚于胃腸者,就必須采用攻下法,否則必緻傷陰劫液。臨床根據證候不同可分别采用寒下、溫下、潤下3種方法。小兒“陽常有餘,陰常不足”,感受外邪之後,容易邪從火化而形成熱證,因此多采用寒下法。閻田玉教授在長期臨床實踐基礎上,根據中醫基本理論,結合現代醫學觀點,将攻下法作為小兒熱性病的主要或輔助治療,根據不同情況歸納為6種治療法則,靈活應用,取得了良好的臨床療效。

1 我科常用攻下方劑

1.1 病毒1号:主證:高熱神倦,口渴便幹,食欲差,多汗,舌質紅,苔白厚,脈洪數。辨證:熱盛津傷。治則:攻下養陰。方藥:大黃9 g,芒硝9g,甘草6 g,元參9 g,生地9 g。

1.2 病毒3号:主證:高熱,咽喉腫痛,煩躁口渴,咳嗽,口舌生瘡,便秘,尿色深,舌紅,苔黃厚,脈滑數。辨證:表裡俱熱。治則:表裡雙解,清上瀉下。方藥:大黃6g,芒硝6 g,甘草3 g,公英9 g,黃芩9 g,竹葉6 g,薄荷6 g,荊條子6 g。

1.3 病毒4号:用于暑天熱性病。主證:發熱,頭痛,有汗,口渴不思飲,食欲減退,便幹溲黃,舌紅,苔白膩,脈沉滑。辨證:陽明裡實熱挾濕。治則:通裡攻下,清熱化濁。方藥:大黃9g,芒硝9 g,甘草6 g,元參9 g,黃芩12 g,薄荷9 g,藿香9 g。

1.4 乙腦合劑:主證:潮熱,谵語,汗出,渴喜冷飲,腹脹滿,大便不通,舌苔黃燥焦黑,脈沉數有力。辨證:三焦熱俱盛。治則:峻下熱結。方藥:大黃9g,芒硝9 g,枳實6 g,厚樸6 g,元參9 g,麥冬9 g。

1.5 抗毒2号:主證:高熱心煩,面色暗紅,口幹喜飲,胸腹脹滿,便燥溲赤或熱結旁流,皮膚瘀斑,舌绛紅,有瘀點,苔黃燥,脈洪數。辨證:瘀熱互結。治則:攻熱化瘀。方藥:大黃9g,芒硝9 g,甘草6 g,元參9 g,生地9 g,川芎9 g,澤蘭9 g。

1.6 新加黃龍湯加減:主證:身有微熱,口渴,咽幹口燥,倦怠乏力,便秘或大便不爽,小便黃赤短少,舌紅少津,苔黃燥,脈沉細。辨證:正虛津傷。治則:扶正攻下,滋陰生津。方藥:大黃9g,芒硝9 g,甘草6 g,元參9 g,生地9g,人參3 g,麥冬9 g,當歸9 g。

以上6方均在承氣湯的基礎上加減變化而成。乙腦合劑為大承氣湯加元參、生地,因熱邪結于腸胃,使中焦之津液幹枯,上下之氣不能升降,方中大黃攻結瀉熱,芒硝軟堅化燥,枳實下氣消痞,厚樸行氣消滿,4藥配伍,使痞滿燥實堅俱去,配以元參、生地滋陰清熱,以防邪熱傷津,用于陽明燥熱殊甚,腹滿燥實之證。其他5方均是調胃承氣湯加味,病毒1号大黃苦寒瀉胃之熱結,芒硝解結熱之邪,配以甘草緩硝、黃之性,元參、生地滋陰,全方既緩下熱結,又護胃調胃,用于陽明裡熱實證。病毒3号除緩下熱結、調和胃氣之外,兼以公英、黃芩清熱解毒,竹葉清熱、生津、除煩,薄荷疏散風熱,荊條子止咳祛痰,用于燥熱在胃,表熱未解者。抗毒2号是在病毒1号方的基礎上,加川芎、澤蘭,可緩下熱結、滋陰,兼有行氣、活血化瘀的功效,常用于腺病毒肺炎極期,陽明裡熱兼有血瘀者。新加黃龍湯加減是在病毒1号方的基礎上加人參補氣生津,麥冬益胃生津,當歸補血活血,除瀉熱滋陰外,兼補益氣血,扶正祛邪。病毒4号則在調胃承氣湯方的基礎上加元參滋陰,黃芩清熱解毒,薄荷散風熱,藿香化濕、解暑,用于暑天外感裡實熱證挾濕者。

在臨床應用時,本着急證急攻,緩證緩攻的原則選用相應方劑,除乙腦合劑為峻下劑外,還可以加大病毒1号用量,達到盡快清除結熱的目的,但要注意中病即止,不宜過用,以防過下傷正。 (杜景春 楊春霞 閻田玉(指導))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