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幼學瓊林》全文及釋義(一)

《幼學瓊林》是中國古代兒童的啟蒙讀物,編者明末程允升。全書全部用對偶句寫成,容易誦讀,便于記憶。書中内容廣博,包羅萬象,被稱為中國古代的百科全書。人稱“讀了《增廣》會說話,讀了《幼學》會讀書”。

卷一·天文

1、混沌初開,乾坤始奠。氣之輕清上浮者為天,氣之重濁下凝者為地。

【譯文】混沌的宇宙,元氣一經開辟,天地陰陽便有了定位。輕清的元氣向上浮升而形成了天,厚重混濁的部份凝結在下面便形成了地。

2、日月五星,謂之七政;天地與人,謂之三才。日為衆陽之宗,月乃太陰之象。

【譯文】太陽、月亮及金、木、水、火、土五星并稱為七政。天、地和人合稱為三才。太陽是衆多陽氣的宗主,月亮是太陰的精華象征。

3、虹名螮蝀,乃天地之婬氣;月裡蟾蜍,乃皓魄之精華。

【譯文】長虹又稱為螮蝀,是天地之氣交彙浸婬而形成的;月宮裡的蟾蜍,是月亮的精華所凝聚而成的。

4、風欲起而石燕飛,天将雨而商羊舞。

【譯文】風将要揚起的時候,石燕就成群的飛起;天将要下雨的時候,商羊(一足鳥)就會出來飛舞。

5、旋風名為羊角,閃電号曰雷鞭;青女乃霜之神,素娥即月之号。

【譯文】盤旋屈曲的狂風,仿佛彎曲的羊角,閃爍的電光劃破長空,如同雷神揮動着鞭子;青女是主管降霜的神靈,素娥就是嫦娥,也是月亮的别名。

6、雷部至捷之鬼曰律令,雷部推車之女曰阿香。雲師系是豐隆,雪神乃為滕六。焱火、謝仙,俱掌雷火;飛廉、箕伯,悉是風神。

【譯文】雷部裡行動敏捷且能迅走如飛的鬼叫做律令,專管雷雨推車的女孩叫做阿香。世人稱雲神為豐隆,雪神為滕六,欻火和謝仙都是掌管雷火的神祈,飛廉、箕伯則是風神。

7、列缺乃電之神,望舒是月之禦。甘霖、甘澍,俱指時雨;玄穹彼蒼,悉稱上天。

【譯文】列缺是照耀電光的神靈,望舒為月宮裡的禦車之神;甘霖和甘澍都是指及時雨;玄穹和彼蒼都是上天的通稱。

8、雪飛六出,預兆年豐;日上三竿,乃雲時晏。

【譯文】飄飛下來的雪花都是六角形的,可以用來預蔔年歲的豐收;太陽升起已有三竿的高度,表示時候已經不早了。

9、蜀犬吠日,比人識見甚疏;吳牛喘月,嘲人畏懼太過。

【譯文】蜀地(四川)因山高少日,所以當地的狗看見太陽,就對着太陽狂吠,是比喻人見識太少,少見多怪。吳(江蘇)地的水牛看見月亮便氣喘籲籲,用來嘲笑世人恐懼的太過分了。

10、望切有若雲霓,恩深莫如雨露;參商二星,每出沒不相見;牛女兩宿,惟七夕一相逢。

【譯文】期盼之心殷切,好比大旱之年企盼天空的雲霓;恩澤深厚,如同萬物得到雨露的滋潤;參星與商星此出彼沒,永遠沒有機會相見;牛郎和織女隔着銀河相望,每年七月初七的夜晚才能相會一次。

11、羿妻奔于月窟,号為嫦娥;傅說死後精神,托于箕尾。

【譯文】後羿的妻子嫦娥成仙後升天,飛奔到月宮裡;殷高宗的賢相傳說,他死了以後其精神寄托在箕、尾二星之間。

12、戴月披星,謂奔馳于早夜;栉風沐雨,謂勞苦于風塵。

【譯文】披星戴月是說早晚不停的奔波,整日操勞非常艱苦;栉風沐雨是說奔波在外,不避風雨的辛苦經營。

13、事非有意,譬如雲出無心;恩可遍施,乃謂陽春有腳。

【譯文】事情在無意中完成好像浮雲的無心出岫;恩澤廣泛的施行,好像陽春滋長着萬物一樣。

14、饋物緻敬,敢效獻曝之忱;托人轉移,全賴回天之力。

【譯文】送禮物給人家,要自謙說聊表獻曝的誠意;托人挽轉情勢,要說全靠您的回天之力。

15、感救援之恩曰再造,頌再生之德曰二天;勢易盡者若冰山,事相懸者如天壤。

【譯文】感謝他人援救的恩情叫做再造;稱頌再生的德澤叫做二天。看似堅固,實則容易消亡的情勢或權力,好像冰山見到太陽一樣;事物懸殊極大,相去甚遠如同天和地一樣,可稱為天壤之别。

16、晨星謂賢人寥落,雷同謂言語相符。心多過慮,何異杞人憂天;事不量力,不殊誇父追日。

【譯文】賢德之人因稀少罕見,比喻為早晨的星星;之雲亦雲,所說的言語都相似,則用雷同來形容。心裡太過憂慮,好像杞人擔心天要塌下來一樣;做事不自量力,和誇父追逐太陽一樣毫無差别。

17、趙盾如夏日之可畏,趙衰如冬日之可愛。

【譯文】趙盾之為人,如夏日的太陽一樣,威猛似火使人害怕。趙衰待人和藹,如冬日的陽光一樣和藹可親。

18、齊婦含冤,三年不雨;鄒衍下獄,六月飛霜。父仇不共戴天,子道須當愛日。

【譯文】漢朝山東地方有一孝婦窦氏含冤而死,上天因而震怒,三年都不下雨;戰國時候鄒衍被屈捕下獄,六月的盛暑天氣,忽然飛起霜來;殺父之仇必報,不願和仇人共同站立在天地之間;為人子女者應盡孝道,要珍惜父母健在時,能誠心奉養父母的日子。

19、盛世黎民,嬉遊于光天化日之下;太平天子,緻召夫景星慶雲之祥。

【譯文】太平盛世之時,百姓安居樂業,所以能在光天化日之下快樂的嬉遊;太平時期有才德的皇帝能感召上天,而出現景星、慶雲等各種詳瑞的景象。

20、夏時大禹在位,上天雨金;春秋孝經既成,赤虹化玉。

【譯文】夏朝時大禹平治水患,功勞齊于天地,使上天接連着下了三天黃金雨;孔子編纂了春秋和孝經這兩部書,赤虹從天而降化為黃玉。

21、箕風畢雨,比庶民之願欲不同;風虎雲龍,拟諸臣之會合不偶。

【譯文】箕星主風,畢星主雨,比喻百姓的願望各有不同;虎嘯生風、龍騰生雲,說明了君臣的會合相輔并不是偶然的。

22、雨旸時若,系是休征;天地交泰,斯稱盛世。

【譯文】晴雨适宜應時而至,這是吉慶福祿的好征兆。天地融和通暢,萬事亨通便稱得上是太平盛世。

卷一·地輿

1、黃帝畫野,始分都邑;夏禹治水,初奠山川。宇宙之江山不改,古今之稱謂各殊。

【譯文】黃帝劃分了中國的疆域,才有了都邑的界限,夏禹平治了洪水,才奠定了山川的位置。天地間的山川河脈雖然不曾更改,自古以來它們的稱呼卻各有不同。

2、北京原屬幽燕,金台乃其異号;南京原為建業,金陵又是别名。

【譯文】北京古時稱幽州或稱燕國,别名又叫金台,南京就是建業别名又叫金陵。

3、浙江系武林之區,原為越國;江西是豫章之郡,又号吳臯。

【譯文】浙江從前稱為武林,本是越王的故國;豫章、吳臯都是舊時江西的稱呼。

4、福建省屬閩中,湖廣地名三楚。東魯、西魯,即山東、山西之分;東粵、西粵,乃廣東廣西之域。

【譯文】福建一省古時統稱七閩,湖廣地方舊名叫做三楚;東魯、西魯就是山東、山西的舊名,東粵、西粵即為廣東、廣西。

5、河南在華夏之中,故曰中州;陝西即長安之地,原為秦境。

【譯文】河南位于中原的中心位置,所以又稱為中州;長安為陝西首府,古代是秦國的轄地。

6、四川古稱為蜀國,雲南漢置滇池;貴州僻處蠻方,荒服舊為黔地。

【譯文】四川就是西蜀,雲南漢朝時建置滇池;貴州地處南蠻所以叫做荒服,是古時黔中之地。

7、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北嶽恒山,中嶽嵩山,此之謂五嶽;饒之鄱陽,湘之青草,巴之洞庭,潤之丹陽,蘇之太湖,此之謂五湖。

【譯文】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北嶽恒山、中嶽嵩山,這是中國著名的五大高山。饒州的鄱陽湖、湘陰的青草湖、巴陵的洞庭湖、潤州的丹陽湖、蘇州的太湖,這是中國著名的五大淡水湖。

8、金城湯池,謂城池之鞏固;河山帶砺,實封建之誓盟。

【譯文】金城湯池形容城牆和護城河堅固、牢不可破,如金鑄成的城,如湯沸熱的池。黃河像衣帶萬古流長,泰山像砺石與天共存,是帝王分封功臣時的誓盟之辭,祝他永久存在,并誓立永久和好的盟書。

9、帝都曰京師,故鄉曰梓裡。

【譯文】皇帝居住的都城稱為京師,旅居在外的人,稱自己的故鄉為梓裡。

10、蓬萊、弱水,非飛仙不可渡;十洲三島,惟眞修乃可居。

【譯文】蓬萊和弱水路途遙遠艱險,隻有神仙才能飛渡到那裡,十洲和三島山高路遠,隻有虔誠修養的仙人才能居住在那裡。

11、滄海桑田,謂世事之多變;河清海晏,兆天下之升平。

【譯文】滄海桑田比喻世事變遷很大;河清海晏是天下太平的征兆。

12、水神曰馮夷,又曰陽侯,火神曰祝融,又曰回祿。海神曰海若,海眼曰尾闾。

【譯文】掌管河水的神稱為馮夷又叫做陽侯。管理火的神稱為祝融又叫回祿。海神的名字叫海若,海眼是海下洩水的洞孔,又稱為尾闾。

13、望人包容曰海涵;謝人恩澤曰河潤。

【譯文】希望得到别人的包含,說如同大海能涵容得下;感謝他的恩澤,就說像受到河水一樣的滋潤。

14、無繋累者,江湖散人;負豪氣者,湖海之士。

【譯文】沒有責任牽絆的人叫做江湖散人;自負豪氣的人叫做湖海之士。

15、問舍求田,原無大志;經天緯地,方是奇才。空中起釁,謂之平地風波;獨立不移,謂之中流砥柱。

【譯文】一個人隻會尋問屋舍講求田畝,那就表示胸無大志;能夠掀天揭地做大事業的人,才能稱為有才能的奇人。争端憑空而起,而産生了意外糾紛,好像平地生了風波。有自己的主張能擔當大任,遇事毫不動搖者,可稱為中流砥柱。

16、黑子、彈丸,渺小之邑;咽喉、右臂,要害之區。獨立難持,一木焉能支大廈;英雄自恃,丸泥可以封函關。

【譯文】黑子和彈丸都是形容很小的地域;咽喉和右臂都是身體上重要的部位。

17、事先敗而後成,曰失之東隅,收之桑榆;事将成而終止,曰為山九仞,功虧一篑。

【譯文】勢單力孤難以完成大事業,就好像隻用一根大木,怎麼撐得住即将倒塌的大屋子呢?英雄好漢誇耀自己的膽識本領,說一丸泥團可以封得住函谷關。

18、以蠡測海,喻人之見小;精衛銜石,比人之徒勞。

【譯文】做事先失敗,後來才得以成功,叫做「失之東隅,收之桑榆。」事情将要成功,隻差最後一點點的功夫,半途忽然停止了,就稱為「為山九仞,功虧一篑。」

19、跋涉謂行路艱難,康莊謂道途平坦。

【譯文】拿瓠瓢來測量海水,譬喻人的見識太淺;精衛的銜石塡海,是指做事從勞無功。跋涉是說行路非常艱難,康荘大道是說道路極為平坦寬廣。

20、瘠土曰不毛之地,沃壤曰膏腴之田。得物無用,如獲石田;為學有成,已登道岸。

【譯文】土壤貧瘠,地面長不出五榖草木的,稱為不毛之地。肥沃豐饒的田地,叫做膏腴之田。得到某物卻一無所用,就如同獲得長不出農作物的石頭地,做學問而有了成就,則可用誕登道岸來形容。

21、淄渑之滋味可辨,泾渭之清濁當分;泌水樂饑,隐居不仕;東山高卧,清節可風。

【譯文】淄水和渑水都位于山東境内,淄水甘甜,渑水苦味,淄水和渑水的味道不同,放在一起也能分辨得出來,泾水和渭水有清有濁,當二水合流後,依然清濁分明。拿泌河的水來充饑,也覺得很快樂,是贊美人安貧樂道,隐居在家不肯出來做官。情願在清靜的東山高枕無憂,是說辭去官職以求輕松悠閑,由此可見他清高的節操可以風世。

22、聖人出而黃河清,太守廉而越石見。

【譯文】聖人降臨世間,黃河的水也會陳現清徹,太守清廉愛民,越王石才會顯現于世。

23、醇俗曰仁裡,惡俗曰互鄉。裡名勝母,曾子不入;邑号朝歌,墨子回車。

【譯文】風俗淳樸的鄉裡稱為仁裡,風俗惡劣的地方叫做互鄉;孝順父母的曾子,不願進入裡名叫勝母的地方是恨它不孝;主張非樂的墨子,車子走到名叫朝歌的顯邑時,就掉頭而返,是嫌它失時。

24、擊壤而嬉,上世之黎民自得;讓畔而耕,西周之百姓相推。

【譯文】堯帝時黎民百姓都能怡然自得,拍着土壤引吭高歌;西周時的百姓樸實講仁義,都能互相謙讓耕地。

25、長房有縮地之方,秦始皇有鞭石之法。

【譯文】費長房通曉收縮土地,化遠為近的方法;秦始皇時有揮鞭驅趕石頭造橋的奇術。

26、堯有九年之水患,湯有七年之旱災。

【譯文】堯帝時洪水為患九年,商湯時有七年的大旱滅。

27、商君不仁而阡陌開,夏王無道而伊洛竭。

【譯文】商鞅沒有仁德,廢除自古以來的井田制度,開阡陌獎軍功。夏桀暴虐無道,上天便使伊、洛二水同時枯竭,以示懲戒。

28、路不拾遺,由在上之有善政;海不揚波,知中國之有聖人。

【譯文】路上不撿拾他人的失物,是因為在上的人治理有方的緣故。海裡揚不起大波浪來,由此可知中國境内有了聖明的人。

卷一·時序

1、爆竹一聲除舊,桃符萬戶更新。

【譯文】爆竹一聲除舊歲,新的一年又來臨了;門上換上了新的桃符,以迎接新的一年。

2、履端為首祚;人日是靈辰;獻椒花頌,為祝遐齡;飲屠蘇酒,可除疠疫。

【譯文】正月初一日是元旦稱為首祚。正月初七日是人日稱作靈辰;元旦将椒花酒獻給君王,是借此祝頌他長壽。請鄉鄰朋友喝屠蘇酒,可以驅除瘟疫百玻

3、新正曰首春,去年曰客歲。火樹銀花合,言燈節之輝煌;星橋鐵鎖開,謂金吾之放夜。

【譯文】新正别名首春,去年則稱客歲;火樹銀花合,是形容元宵節的燦爛輝煌;星橋鐵銷開是說元宵節這一天開禁,放下吊橋聽任城内外遊人自由往來觀賞燈火。

4、二月朔為中和節,三月三為上巳辰; 冬至百六是清明,立春五戊為春社。寒食是清明前一日,初伏是夏至第三庚。

【譯文】二月初一是中和節,三月初三日為上巳春浴之時。冬至後第一百零六天是清明節,立春後的第五個戊日叫做春社;寒食節在清明節的前一天;初伏日則是夏至後第三個庚日。

5、孟夏乃為麥秋,端午是為蒲節。六月六日,節名天贶;五月五日,序屆天中。

【譯文】四月麥熟所以稱為麥秋;端午日飲菖蒲酒所以又稱為蒲節;六月初六日是天贶節;五月五日稱為天中節。

6、競渡端陽,吊屈原之溺水;重九登高,效桓景之避災。

【譯文】端午節龍舟兢渡,以悼念溺水身死的屈原;重陽節登高山揷茱萸飲茱萸酒,是效法桓景避滅的故事。

7、二社燕鶏豚,群飲治聾之酒;七夕會牛女,家穿乞巧之針。

【譯文】春秋二社日,家家戶戶殺豬宰鶏祭祀土地公神,大家争飲可以醫治耳聾的酒。七月初七牛郎織女渡河相會,婦女在庭院擺上香案,祭拜七娘媽乞求得到織布繡花的巧技術。

8、月朗中秋,唐帝神遊于月府;九月風高,孟生落帽于龍山。

【譯文】中秋之夜月光分外清朗,唐明皇夢遊月宮;重陽節登龍山,山風将孟嘉的帽子吹落在地上。

9、漢人蠟祭曰臘,故稱十二月為臘;秦皇禦諱曰政,故讀正月為征。

【譯文】漢人每年歲終祭神稱為臘,因此至今日皆稱十二月為臘月。秦始皇的名字叫嬴政,秦人避諱讀正為征,後世便沿用此例讀正月為征月。

10、東方曰大皞,乘震而司春,故春曰青帝。南方曰炎帝,居離而司夏,故夏曰赤帝;西方曰少皞,當兌而司秋,故秋曰白帝;北方曰颛顼,乘坎而司冬,故冬曰黑帝。中央屬土,黃帝乘權。

【譯文】掌管東方的神稱做太皞,乘震位而司春令,震屬木而木旺于春色青,故又名青帝;掌管南方的神稱做炎帝,居離位而司夏令,離屬火而火旺于夏色赤,故又稱為赤帝;掌管西方的神稱做少皞,當兌位而司秋令,兌屬金而金旺于秋色白,故又稱為白帝;掌管北方的神稱做颛顼,乘坎位而司冬令,坎屬水水旺于冬色黑,故又稱為黑帝;四方的中央屬土,土旺于四時色黃,所以中央屬于黃帝當權。

11、夏至一陰生,天時漸短;冬至一陽生,日晷初長。

【譯文】夏至節氣一過,陰氣就啟動了,白天的時間漸漸短了;冬至節氣一到,陽氣就動了起來,太陽的影子慢慢的長了起來。

12、冬至而葭灰飛,立秋而梧葉落。月光都盡曰晦,月光複蘇曰朔,半圓半缺曰弦,月與日對曰望。

【譯文】一到冬至陽氣初動,葭灰就會飛了起來;立秋一到梧桐樹上的葉子,才會紛紛飄落下來。完全沒有月亮叫做晦,月光從無到有叫做朔,月亮一半圓一半缺叫做弦,月亮和太陽每到十五日便遙遙相對,彼此都能看得見對方,所以稱為望。初一的月亮像死灰一樣,所以叫做死魄;初二的月亮稍微有一點微光,所以叫做旁死魄;初三的月亮才生出光來,所以叫做哉生明;十六的月亮開始有了殘缺,所以叫做哉生魄。

13、初一為死魄,初二旁死魄,初三哉生明,十六哉生魄。

【譯文】初一的月亮像死灰一樣,所以叫做死魄;初二的月亮稍微有一點微光,所以叫做旁死魄;初三的月亮才生出光來,所以叫做哉生明;十六的月亮開始有了殘缺,所以叫做哉生魄。

14、翌日诘朝,皆言明日;吉時谷旦,悉是良辰。

【譯文】翌日、诘朝都是明天的别稱;吉時、谷旦都是好時辰吉祥的日子。

15、片晌即雲片時,日曛乃雲日暮。疇昔,曩者,俱前日之稱;昧爽黎明,皆将曙之謂。

【譯文】片晌是說片刻的時候,日曛是說天将要晚的樣子;疇昔、曩者都是前日的别稱,昧爽、黎明都是天将破曉的時候。

16、月分三瀚,學足三餘;以術愚人,朝三暮四;為學求益,日就月将。

【譯文】一個月的時光分為三浣,初旬十日為上浣,中旬十日稱為中浣,下旬十日稱為下浣。做好學問要充分利用三餘的時間,夜晚是白晝之餘,冬季是一年之餘,下雨天是晴天之餘。詐術可以欺人,譬如狙公飼狙的朝三暮四;為學要求日益進步,須如詩經上說的日就月将。

17、焚膏繼晷,日夜辛勤;俾晝作夜,晨昏顚倒。

【譯文】點起了燈來繼續日間尚未完成的工作,形容日夜辛勞。俾晝作夜是說把白天和夜晚的作息弄顚倒了。

18、自愧無成,曰虛延歲月;與人偶語,曰少叙寒暄。

【譯文】一事無成而自覺慚愧,可以說成虛延歲月。與人交談講一些客套話,則稱為少叙寒暄。

19、到處人情冷暖;從來世态炎涼。衰周無寒歲,暴秦無燠年。

【譯文】趨炎附勢羨富嫌貧,世态炎涼人情冷暖,這是最可憎的表現。東周末年政治寬松,周王室太懦弱了,人民感覺不到寒冷的年代。秦始皇太兇殘了,人民感覺不到溫暖的歲月。

20、泰階平曰太平,時序和曰玉燭。歲歉曰饑馑之歲,年豐曰大有之年。

【譯文】泰階的星宿平正,象征國泰民安稱為泰平。四時平和風調雨順則稱為玉燭。年歲荒歉叫做饑馑之歲,年歲豐收叫做大有之年。

21、唐世兇年,醉人為瑞;梁時儉歲,野莩堪憐。豐年玉,荒年谷,言人品之可珍;薪如桂,食如玉,言物用之騰貴。

【譯文】唐德宗時遇荒年,路上看見一個醉漢,人們便認為是吉祥的征兆。梁惠王時遇大荒滅,城郊野外到處都是餓死的人,實在很可憐。豐年玉、荒年谷都是用來形容一個人品德的珍貴。柴薪貴如桂花,食物的價錢貴如白玉,則用來比喻物價騰漲到了極點。

22、春祈秋報,農父之常規;夜寐夙興,士人之勤事。

【譯文】春耕時祭神是祈求農作物能豐收,秋收後祭神是報答神明的庇佑,這是農民一定要做的習俗。夜深了才去睡覺,一大早就爬起來,是說讀書之人應當勤勉作事。

23、韶華不再,學者惟當惜陰;日月其除,志士正宜待旦。

【譯文】美好的時光一去不再回頭,讀書人理當珍惜光陰;日月時光容易逝, 有志之士應該及時努力。

卷一·統系

1、盤古首出禦世,天地初分;天皇淡泊無為,幹支始建。

【譯文】盤古是史上記載的第一個開辟天地,進而統治世界的皇帝,此時天和地才有了分界;天皇氏性情淡泊,以德感化人民,無事于政刑,天幹地支是由他所建立的。

2、地皇定三辰,以分晝夜;人皇掌九區,以奠山川。有巢構木為巢,而民知居處;燧人鑽木取火,而民知飲食。

【譯文】地皇氏定了日月星三辰,才分出了白天和晚上的時刻;人皇察視山川,将中國分為九區,山川才有了确定的位置。有巢氏教導人民用木頭架起如鳥的窠巢,人民才開始有了居住的地方。燧人氏教導人民鑽木取火,百姓才曉得利用火烹煮食物。

3、伏羲畫八卦以開文教,作六書以代結繩,甲曆姓氏人事漸繁;神農樹五谷以資民生,嘗百草以療民疾,農事方書,制度乃備。

【譯文】伏羲氏畫八卦以開文字的教化。創造六書以代替結繩記事的方法,那時才有甲曆和姓氏,人事漸漸的完備繁盛了。神農氏教導人民種植五谷以養百姓,試嘗百草以治百姓的疾病,那時才有了農事,有了方書制度漸漸的完備了。

4、粵惟有熊,啟自少典;外治兵,内修德。開征誅吊伐之先;明律曆,制冕裳,肇禮樂文章之祖;得六相而天地治,畫九野而政教敷。

【譯文】追溯有熊氏(姓公孫名軒轅就是黃帝),開創基業的卻是黃帝的父親少典。對外治理兵事,對内勤修德政,開後王征誅吊伐的先聲;皇帝命令伶侖造六律,命車區造曆象。制定冠冕和衣裳,開後世禮樂文章的源流,得六相為輔佐,天地乃得平治,畫天下為九州,政教于是宣揚。(六相-風後能明天道,太常能察地理,倉龍能辨東方,祝融能辨南方,太鴻能辨西方,後土能辨北方)。金天氏就是少昊氏是黃帝軒轅的兒子,颛顼是黃帝的孫子;帝喾的祖父叫做少昊氏,陶唐的父親叫做高辛氏(帝喾)。

5、金天為軒轅之子,颛顼乃黃帝之孫,帝喾之祖曰少昊,陶唐之父曰高辛。

【譯文】許多聖人往下傳流,許多賢人接續統系,其中稱元載、建國号的要推唐堯,接下來的就是虞舜。

6、聖聖傳流,賢賢繼統,稱元建國,惟唐及虞。仁如天,智如神,放勳之德,民無能名,解民愠,阜民财,重華之德,人莫能及。

【譯文】唐堯仁慈如天,智慧如神,堯有放勳的大功德,百姓感念他的德政,找不到任何言辭足以來贊美他的好處;解除人民心中不快之處,逐漸豐富人民的财富,虞舜的大德,後人是比不上他的。

7、夏後家天下而代虞,受禅成功曰禹;商王拯生民而伐夏,除暴去虐曰湯。

【譯文】夏禹把天下傳給自己的兒子,而接續了虞舜的德政,舜把天下讓給禹叫做禅,禹代替了舜而有了天下叫做受禅。這個受禅成功的人叫做禹。商王成湯為了拯救百姓而去讨伐夏傑的昏庸無道。這個除暴去虐的叫做湯。

8、桀纣異世,同稱暴君;文武相承,均推聖主。

【譯文】夏傑和商纣雖然是不同朝代的人,後人都稱他們為暴虐的帝王;周文王和周武王前後相承,後世都推稱他們為聖明的天子。

9、蔔世三十,蔔年七百,周過其曆而日衰;春秋五霸,戰國七雄,秦幷其地而漸促。

【譯文】周成王占蔔國祚的長短,卦象上總可傳三十世曆時七百年,後來周朝卻傳了三十六世共八百七十三年,周朝超過了占蔔的曆數,國勢就漸漸的衰敗下去了;春秋時有五霸-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莊王。戰國時有七雄-秦、楚、燕、趙、韓、魏、齊。後來秦王并吞了各國的土地,其它國家的氣數就漸漸的短促下來了。

10、赤帝子誅白帝子,漢祖興劉;假皇帝逼真皇帝,新莽篡漢。

【譯文】赤帝子(漢高祖)誅滅了白帝子(項羽),劉邦當上了漢高祖,劉姓就漸漸的興旺了。王莽攝帝位自稱假皇帝,利用權威逼迫孺子嬰這位真皇帝,王莽就篡奪了漢朝改國号為新,直到光武中興才把他斬除。

11、白水真人,實開東漢;中山帝胄,爰霸西川。

【譯文】光武帝劉秀生于南陽白水鄉,所以稱為白水真人,漢高祖都長安稱西漢,光武都洛陽稱東漢;光武中興後東漢才開始興起。漢昭烈帝劉備是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稱霸于四川這個地方。

12、典午竊當塗之緒,金牛承石馬之宗;五姓據中華而擾晉,六朝依江左而終陳。

【譯文】典午是司馬這個官名的别号,司馬氏篡竊了魏國的帝統,元帝乃是牛氏所生,暗承了司馬的宗裔;五胡-前趙劉氏、後趙石氏、燕慕容氏、前秦苻氏、後秦姚氏。這五姓是當時最著名的胡人,五胡占據了中華時時侵犯晉朝,六朝-東晉、吳、宋、齊、梁、陳都偏安于江左,到了陳就被隋所滅亡-六朝到此終止。

13、元魏迅掃群邦,北伐齊而西授周;宇文兼并高氏,得之元而失之楊。

【譯文】元魏就是北朝的魏,本姓拓跋氏稱帝後改稱元,後來又分為西魏東魏;北朝魏掃蕩諸國,北用兵于齊,西禅位于周,宇文氏并呑高齊,得國于元氏,失國于楊氏。

14、隋帝弑父篡位,身喪國亡;唐宗劫父稱兵,逆取順守。

【譯文】隋炀帝狠心弑父,篡奪帝位,到後來身喪國亡;唐太宗逼父起兵,得了天下這稱為逆取順守。可惜啊!

15、惜夫牝後豔妃,亂之于中;悲哉宦官方鎮,擾之于末。

【譯文】牝後有武後、韋後、豔妃有太真,既然已經紛亂于宮中;可悲啊!在朝廷上有太監專權用事,在外有藩鎮擁兵自重又複擾亂于後。

16、紛紛五季,八姓十三君;莽莽群雄,九州數十主。

【譯文】紛紛然五代的興廢,共計八姓竟有十三君,莽莽然無數的英雄割據了九州,最多竟至數十主。

17、若度德而度義,果孰是而孰非?宋祖剪諸兇而獨秉幹綱;太宗承兄業而懋應大寶。

【譯文】倘若量度他們的德行和仁義,結果那一個是對的,那一個是不對的?宋太祖趙匡胤剿滅群兇獨攬大權,宋太宗趙匡義繼兄大業,登上了皇帝的寶座。

18、汴梁九帝,為遼之兄,為夏之父;臨安九君,為金之侄,為元之俘。

【譯文】北宋在汴梁(河南開封)建都,共曆經太祖、太宗、真宗、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欽宗等共九位皇帝。後來國勢漸弱,對遼國自稱為兄,對夏國自稱為父;臨安九位皇帝自願做金人的侄兒,做元人的俘虜。

19、徽欽二宗,蒙塵于北,益廣二主,行遁于南。

【譯文】徽宗、欽宗二位皇帝都是金人的俘虜,蒙塵于北方,益王、廣王都受到元人的逼迫,行遁于南方。

20、有元起自北方,上世号為蒙古;自世祖之混一,迄順帝之淪亡,數幾百年,代凡十易。

【譯文】元人起自北方,上世本稱為蒙古;自從世祖統一天下,直至順帝滅亡,其間将近百年,世代凡經十易。

21、太祖奮迹濠滁,實開南國;燕王興師靖難,定鼎北平。

【譯文】明太祖朱元璋出身于濠滁地方(今安徽鳳陽縣),發迹以後建興南國;燕王起兵平治大難,後來奠都北平。

22、逮夫明季之頹靡,爰有思宗之殉烈;儲君不能效靈武之迹,諸藩不能繼江表之蹤。

【譯文】及至明末政事日漸敗壞,崇祯皇帝自缢于煤山因此而殉國;雖遺有太子,不能學唐肅宗起靈武的功迹,雖有諸王不能仿效晉元帝偏安江左的遺從。

23、滿族入關,旗兵制勝。

【譯文】清朝滿族進入山海關之後,八旗兵出奇制勝入主中原。

24、有聖祖高宗之盛治,有教匪發撚之奇氛。

【譯文】清朝時有康熙、乾隆二位皇帝的全盛治績,後來有白蓮教匪、發匪、撚匪的擾亂。

25、曾左雖号中興,華洋漸開兵釁。

【譯文】曾國藩、左宗裳等雖然平定了發匪之亂,又建立許多中興的功績,但是中外的各種戰争已經漸漸的展開了。

26、以攝政始,以攝政終;總是宮闱之失德。由竊位興,由遜位發,未聞忠烈之捐軀。

【譯文】清朝由攝政王開始,也終結于攝政王,總歸一句話,宮廷内的窮極侈靡遂至不可收拾,是清廷敗亡的原因。清朝竊占了明朝的社稷而興起,因遜了帝位而亡清,當清帝遜位時,沒有一個忠烈的臣子随着亡朝而殉國的。

27、十二帝歸結清廷,三百年略如明祚。

【譯文】清廷自入關以來,共傳了十二位皇帝而終結,其間共計二百九十七年,大約有三百年的氣數。

28、辛亥革命,民國肇興。專制推翻,共和成立。

【譯文】國父孫中山先生領導革命軍,于辛亥年十月十日起義于武昌,中華民國于是建立了,從此君主專制政體被推翻了,五族一家民主共和政體成立了。

29、袁氏以稱帝而即蹶,張勳欲複辟而未成。軍閥跋扈飛揚,政客甚嚣塵上。

【譯文】袁世凱自任大總統後,竟想要稱帝,因遭全國各省反對抵制,才下令取消帝制,袁世凱的皇帝夢很快就失敗了;張勳想要使宣統複位,到底沒有成功。自此以後許多軍閥非常的跋扈,内戰不休,導緻許多政客居中用事。

30、全國統一,端賴北伐之成功;舉世和平,庶遂大同之願望。

【譯文】全國能夠統一,完全依賴北伐的成功,全世界能夠和平相處,那麼世界大同的願望也就可以實現了。

卷一·朝延

1、三皇為皇,五帝為帝;尚德者王,尚力者霸;天子萬邦之主,諸侯列國之君。

【譯文】自古以來天皇、地皇、人皇通稱為三皇;伏羲、神農、黃帝、堯、舜合稱為五帝。以仁義道德來治理天下的稱為王道,用武力來征服天下的是霸道。天子是天下的主宰,諸侯是列國的君主。

2、五帝官天下,以位讓賢;三王家天下,以位傳子。

【譯文】五帝将王位讓給有賢德和才能的人稱為官天下。三王則将王位傳給自己的子孫,故稱為家天下。

3、陛下天子之尊稱,殿下藩王之懿号;新主登極曰龍飛,群臣觐君曰虎拜。

【譯文】陛下是對天子的尊稱,殿下是對皇室宗親的尊稱。新皇即位登基稱作龍飛,臣子觀見君王叫做虎拜。

4、皇帝之言曰綸音,皇後之命曰懿旨。椒房是後妃所居,楓宸乃君王所莅;天子尊崇,故稱元首,臣鄰輔弼,故喻股肱。

【譯文】皇帝的诏書稱為綸音,皇後的命令稱為懿旨。椒房是皇後居住的地方,楓宸指皇帝住的宮殿。天子的地位崇高尊貴,所以叫做元首,臣子左輔右弼如皇帝的手足,輔佐襄贊所以比喻為股肱。

5、麟之趾,龍之種,俱譽宗藩;邦之貞,國之貳,皆稱太子;建儲位,立青宮,傳國寶,稱玉玺。宗室之派,演于天潢,帝胄之譜,名為玉牒;前星耀彩,共祝千秋;嵩嶽效靈,三呼萬歲。

【譯文】麟之趾、龍之種都是贊譽宗藩之語,儲君、儲貳皆為太子的别稱。建立儲君立定青宮,故稱太子所居住的地方為青宮;皇帝所用的印稱為玉玺,世稱為傳國的國寶。

6、聖主德配昊天,遂動華封之祝;帝子覃恩少海,爰興樂府之歌;尊帝父曰:太上逍遙,頌國母曰:女中堯舜。

【譯文】宗室的支分流派皆從皇帝推演而來;皇族的家譜稱為玉牒。太子星明亮輝煌,天下人共祝太子的生日;嵩嶽山神顯靈,三呼天子萬歲。

7、神器大寶,皆言帝位;淑妃貴嫔,總是宮娥;帝女乃公侯主婚,故有公主之稱;帝婿非正駕之車,故有驸馬之職。

【譯文】神器、大寶都是帝位的代稱,淑妃和貴嫔皆是宮女的等級,指皇宮裡的後妃女官。

8、縣主、鄉君,侈言宗女之貴,儀賓、郡馬,艶稱戚裡之榮;試觀人世繁華,誰似皇家富貴。

【譯文】皇帝的女兒出嫁時,都是由公侯主婚的,所以有公主的稱呼;皇帝的女婿是掌副車的馬車,所以有驸馬的官稱。縣主、鄉君是指極為尊貴的皇族女子;儀賓、郡馬稱豔是戚黨鄉裡的光榮,試看人世間的繁華,那及得上皇家的富貴。

卷一·相猷

1、有道之世,元首明而股肱良;盛德之君,輔弼周而疑丞備。

【譯文】太平盛世君主推行正道,皇上聖明而且臣子賢良;有大德的君主輔弼周全,而且疑丞完備。

2、燧人四佐,結繩之政聿興,黃帝六相,垂裳之化乃着;五臣佐舜,而懷襄之害消,十亂興周,而吊伐之功遂。

【譯文】燧人氏有四個良佐,結繩的政事才能興起;皇帝有六個賢相,垂衣裳而天下治的文化從此而廢;五個賢良的臣子輔佐虞舜,懷山襄陵的水患得以平治,十個治亂的人興起于周朝,吊民伐罪的功勞就此顯著。

3、聘伊尹于莘野,除暴救民;求傳說于嚴阿,中興緻治。周公、召公、夾輔王朝;吉甫、方叔,并為元老。

【譯文】成湯在莘野之地方聘請伊尹為相,後來除了暴君救了百姓,武丁在山阿裡面尋得了賢相傳說,因而能中興大業,政治得以治理;周公旦、召公爽共輔周朝的天下尹吉甫和方叔都是周朝的老臣。

4、管、晏建霸顯之勳,僑、肸推邦家之眩蕭、曹以連籌匡贊,開炎漢之先,房、杜以碩畫訂谟,啟盛唐之業。

【譯文】管仲和晏子建立了顯霸的功勳,子産、叔向都是邦國内首推的人選,蕭何、曹參運機籌略盡心匡弼,同開炎漢的先聲,房元齡、杜如晦計畫周詳謀猷偉大,共啟盛唐的事業。

5、武侯輔漢于蜀,梁公反周為唐,是旋乾轉坤之手;汾陽恢複二京,西平重安九廟,洵補天浴日之功。

【譯文】諸葛亮輔佐後漢,在巴蜀創立基業,狄仁傑委曲事周,把唐朝恢複轉來,這都是旋乾轉坤的好手;郭汾陽削平安史,恢複了東西兩京,李西平剿除朱泚,重安唐家九廟,這真是補天浴日的功勞。

6、姚宋同心輔政,故開元之治,比于貞觀;趙張戮力匡君,故紹興之治,幾于元佑。

【譯文】姚崇、宋璟同心佐理國政,所以開元時期的政治,可以比得上貞觀;趙鼎、張浚合力匡弼君王,所以紹興時期的政治可以及得上元佑。

7、尚文尚儉,唐有張燕公、杜魏侯;大忠大雅,宋有寇忠愍、王文正。

【譯文】唐相張說崇尚文章,杜暹崇尚節儉,唐朝的宰相有張說和杜暹;一個大忠一個大雅,宋朝宰相内有寇準和王旦這二個人。

8、申屠嘉之與王商,想西京之威重;謝安石之與王導,具江左之風流。

【譯文】申屠嘉同王商剛正不阿,可以想見西漢宰相的威嚴和莊重,謝安石和王導清高拔俗具有東晉賢相的風度氣質。

9、石廣數馬,寅畏小心,丙吉問牛,調燮大體;公孫弘以儒術佐漢,李衛公以謀略興唐。

【譯文】石廣持鞭數馬,态度恭敬而且小心,丙吉獨問牛喘,調和陰陽極得大體;公孫弘用經術來輔助漢朝,李衛公以兵略來創興唐業。聽一清一甯這兩句話,深佩王戎措詞簡要,而且工于對答,讀十漸十思的兩篇秦疏,深信魏征确是妩媚,而且善于規谏。

10、一清一甯,王戎簡要而能言;十漸十思,魏征妩媚而善谏。

【譯文】石廣持鞭數馬,态度恭敬而且小心,丙吉獨問牛喘,調和陰陽極得大體;公孫弘用經術來輔助漢朝,李衛公以兵略來創興唐業。聽一清一甯這兩句話,深佩王戎措詞簡要,而且工于對答,讀十漸十思的兩篇秦疏,深信魏征确是妩媚,而且善于規谏。

11、安用三寸毛錐,桑維翰指麾定亂;隻須半部論語,趙韓王經濟守城。

【譯文】安定朝廷用不着三寸毛錐,桑維翰指麾衆人平定禍亂;治理天下隻要用半部論語,趙韓王抱負經濟善于守成。

12、李沆持衡,貴戚不夤緣而拜台席;司馬秉軸,遼人戒生事以擾邊疆。

【譯文】李文靖執政持平,貴戚都不敢鑽謀私參宰相;司馬光秉持大政,遼人也不敢生事侵擾邊疆。

13、至于父子登庸,則伊尹之子伊陟,巫鹹之子巫賢,韋賢之子韋玄成,李吉甫之子李德裕;兄弟濟美,則王祥之弟王覽,卞粹之弟卞純,崔陵之弟崔仲文,曾布之弟曾肇。

【譯文】講到父子先後被擢用,就有伊尹和子伊陟,巫鹹和子巫賢,韋賢和子韋玄成,李吉甫和子李德裕;兄弟前後媲美的,有王祥和弟王賢,卞粹和弟卞純,崔陵和弟崔仲文,曾布和弟曾肇。

14、三世為相,則張嘉貞之若子若孫也,呂公着之乃祖乃父也;四世為相,則弘農之有楊震也,汝南之有袁安也。

【譯文】三世都做宰相的有張嘉貞和他的子及他的孫,呂公着和他的祖父及父親;四世都做宰相的則有弘農這個地方的楊震,和汝南這個地方的袁安。

15、一十二、二十四,秦甘羅、漢鄧禹,何其少也;八十二、九十一張柬之、文彥博,不亦晚乎。四朝元宰,裴晉公莫與京焉;長樂老叙,馮可道何足觀也。

【譯文】十二歲、十四歲就做了宰相的,在秦國有甘羅,漢朝有鄭禹,他們的年紀是多麼的幼小呢?八十二歲、九十一歲才位至宰相,在唐朝有張柬之、宋朝有文彥博,功成名就好象太晚了一些。曆任四朝都做到首相,斐晉公的功名那一個人比得上呢!讀長樂老人這篇叙文,馮可道的為人,那裡叫人看得起呢!

卷一·将略

1、治世以文,弼亮之臣攸賴;勘亂以武,熊罷之士宜先。

【譯文】以文化來治理天下,輔佐啟導的文臣,最為可靠;以武力來平定禍亂,如态如罴的猛将在所當先。

2、起、剪、頗、牧、秦趙之幹城;衛、霍、英、彭,炎劉之上将。

【譯文】白起、王剪、廉頗、李牧是秦趙兩國的名将;衛青、霍去并英布、彭越是炎漢一朝的上将。

3、太公黃钺白旄以董六師,武侯葛巾羽扇而臨大敵,将在謀而不在勇;曹公渡江八十萬,敗于周瑜,先主連營七百裡,破于陸遜,兵在精而不在多。

【譯文】姜太公左持黃金钺右執白令旗,替周武王督率六師,諸葛亮頭戴葛布巾,手執羽毛扇,自己親身兵臨大敵,可見為将之道不在乎是否有勇,而在乎是否多謀;曹操渡江有八十萬人,被周瑜以三萬人殺敗,劉備連營有七百裡遠,被陸遜用火攻打破,可見用兵之道,不在乎兵多而在乎兵精。

4、熾牛尾以沖燕,竊虎符而救趙,為轟雷掣電之師;雅歌投壺以臨戎,輕裘緩帶而拒敵,乃鎮靜雍容之将。

【譯文】齊人田單用火車陣沖破了燕軍,魏信陵偷竊兵符去救了趙國,這都是轟雷掣電的兵馬;漢祭遵臨兵事,還是雅歌投壺,晉羊佑為将軍,卻是輕裘緩帶,這都是鎮定從容的大将。

5、韓信囊沙以破楚,鄧艾踰崖以襲蜀,孫膑收減竈之功,馬援定聚米之策,此多算而勝之驗也;飛将軍一見而魂銷,眞天威七擒而心服,郝玼怖小兒之啼,石虔愈病夫之瘧,此威名素着之征也。至于濟河焚舟,誓死不回而報晉;卧薪嘗膽,深謀積慮以平吳。

【譯文】韓信襄沙決水大破楚軍,鄭艾暗度陰平龍取蜀都,孫膑戰敗龐涓,是用了減竈增兵的計策,馬援讨滅隗器,是用了聚米為山的方法,這些都是多算而勝的效驗;李廣号稱飛将軍,敵人一見便魂消魄散,孔明可算真天威,南蠻被擒終于心服,郝玼威名可以用來恐吓小兒的啼哭;石虔形狀可以治愈病人的瘧疾,這些都是聲望素着的明征。至于秦穆公渡過了河,就燒去了船隻,甯可戰死,也不肯退回玼,最後終于報了晉國的前仇,越王身卧積薪口嘗苦瞻,深用謀略久積思慮,才平了吳國的土地。

6、鳴琴擁篲,無兵而示以莫測,唱籌量沙,不足而見其有餘。

【譯文】諸葛亮自己在城牆上彈琴,遣人在城門下掃地,雖然沒有看見兵卒,卻令人猜度不出實情;南宋檀道濟北伐魏,軍至曆城軍中糧盡,卻裝出有餘的樣子,夜半唱籌量沙,以所餘之米散鋪其上,魏人見其有糧,遂不敢逼。

7、班定遠三十六人,收西域五十餘國,不費鬥粟以成功,實建不世之業;曹武惠二十萬衆,下江南四十餘州,不殺一人而定國,乃稱王者之師。

【譯文】班超帶領三十六人,收複西域五十餘國,不曾費一鬥糧就奏了功,實在建立了不可一世的功業;曹彬統兵二十萬,破江南四十餘州,不妄殺一個人就定了國,可稱為是王者的義師。

8、是以信陵歸魏,強秦不敢加兵,樂毅去燕,全齊得而複失;每觇後傑之行藏,可蔔邦家之貞悔。

【譯文】所以信陵君回到了魏國,從此強秦不敢再來侵犯,樂毅離開燕國,已得的整個齊仍舊失去;每看後傑的一行一藏,可以預蔔國家的吉兆、兇兆。

卷一·文階

1、聖主有出震向離之象,大臣有扶天捧日之功;公孤位比三台,郎官序應列宿。

【譯文】聖明天子有出震向離的形象,喻治理天下日漸興旺之意,大臣輔佐帝王,補益規過,有扶天捧日的功勳三公對應天上的三台星,各部郎官相當于天上的三台星,各部郎官相當于天上的衆星宿。

2、宰相爵居鼎铉,選曹職掌铨衡。

【譯文】宰相協助君王治理國家,地位極重要比喻為鼎铉。史部掌管天下官吏,選拔衡量人材。

3、曰天官,曰地官,曰春官,曰夏官,曰秋官,曰冬官,六部寮采之通稱;曰冢宰,曰司徒,曰宗伯,曰司馬,曰司寇,曰司空,尚書侍郎之總号。

【譯文】吏部古名天官,長官稱大豚宰;戶部古名地官,長官稱大司徒;禮部古名春官,長官稱大宗伯;兵部古名夏官,長官稱大司馬;刑部古名秋官,長官稱大司寇;工部古名冬官,長官稱大司空。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是六部寮寀的總稱;豚宰、司徒、宗伯、司馬、司寇、司官是尚書侍郎的總号。

4、柏府鳥台,推崇都憲,鳳池薇省,贊美詞林;皇華以譽行人,司成以尊祭酒。

【譯文】柏府、鳥台都是尊崇都禦史的稱呼,鳳池薇省是譽美翰林院的名目;皇華詩是頌出使的行人,司成是對主管教育的國子監祭酒的尊稱。

5、内而科道,總稱柱後惠文;外而督撫,并号中丞開府。

【譯文】京官有六科給事和各道禦史,總稱叫做柱後惠文;外官有巡撫和總督,并稱為中丞開府。

6、方伯藩侯,布政參議之職;臬司廉憲,提刑按察之名。學政号曰文衡,鹽法稱為鹾憲。

【譯文】方伯、藩侯都是左、右布政使的尊稱,臬司、廉憲是對提刑按察使的尊稱,學台聽掌文學故号文術。運使總持監務故稱鹾憲。

7、郡侯刺史,太守名尊;别駕治中,府寮望重。州牧邑長,乃知州知縣之号;貳尹少府,即縣丞縣尉之稱。

【譯文】邵侯刺史是太守的名号,極為尊貴;别駕、治中是知府的寮屬,聲望也很隆重。州牧邑長就是知州知縣的别号;貳尹、少府乃是縣丞縣慰的古稱。

8、仕宦俗号鄉紳,農官古稱田畯。鈞座台座,皆推顯宦;憲轅虎幄,并譽尊僚。

【譯文】鄉官叫做鄉紳,管農業的官又名田畯。鈞座、台座都是對文官的敬稱,憲轅、虎幄都是譽美品級尊榮的大僚。

9、初官曰筮仕,莅任曰下車;任滿曰及瓜,歸田曰解組。

【譯文】鄉官叫做鄉紳,管農業的官又名田畯。鈞座、台座都是對文官的敬稱,憲轅、虎幄都是譽美品級尊榮的大僚。

10、秩官既分九品,命婦亦有七階;婦人受封曰金花诰,中書诏敕曰紫泥封。

【譯文】初做官叫筮仕,初到任叫下車;故官任滿叫及瓜,辭官歸鄉叫解組。

11、唐帝以金瓯覆宰相之名,宋主以美珠箝谏臣之口。金馬玉堂,群羨翰林聲價,朱幡皀蓋,争看郡守威儀。

【譯文】唐玄宗用金瓯蓋住寫好的宰相名,以試太子之才;宋真宗用美珠堵住了谏臣的口,使他不再評議朝政。金馬門玉堂署都是稱羨翰林的清貴和價值。朱色軸、皀色蓋都是郡守出行時炫赫的威義。

12、八座皆紫閣明公,五馬即黃堂太守。代天巡狩,直指通稱;指日高升,官僚美譽。

【譯文】官居八座,台輔又稱紫閣明公;知府也稱黃堂太守,太守的車可使用五花馬。代天巡狩是稱贊巡按的話,代替皇帝巡行天下。指日高升是預祝官員即将升遷的賀辭。

13、藩垣屏翰,有侯伯之尊;墨绶銅章,乃子男之列。太監掌宮門之禁令,故曰Yan宦;朝臣皆搢笏于紳間,故曰搢紳。

【譯文】藩垣、屏翰稱鎮守一方的長官,如同方伯是古代諸侯國的長官一樣;墨色的绶、銅鑄的章就是縣令所用的,縣令的轄境類似古代子爵、男爵的小邦。太監掌管内廷出入的禁令,所以叫做Yan宦;朝廷的大臣都把笏插在腰間的大帶上,因此稱作晉紳。

14、樹愛甘棠,召伯化行于南國;碑名堕淚,羊公澤被于襄陽。魚頭贊魯直之豐棱,伴食嘲盧相之緘默。

【譯文】召伯展布周文王的德政,曾在甘棠樹下休息,後人感念他的恩德,不忍心砍伐這棵樹,召伯的教化遍行南國,墓碑名叫墜淚,羊佑的德澤被及裡陽;魯宗道秉性耿直、剛正不阿,任參政時人稱魚頭參政;盧懷慎生性謙虛,當宰相時每事推讓,人稱伴食宰相。

15、王德用稱黑王相公,趙清獻号鐵面禦史。劉守愛民,蒲鞭示辱;羊君潔己,官署懸魚。

【譯文】王德用善于治軍而面黑,遼人稱為黑王相公,漢朝劉寬待人寬厚,吏民有過錯僅用蒲鞭象征性地責罰;羊續潔身自愛,衙中又不受饋獻,将府丞贈送的生魚懸于庭中。

16、直言不諱,何殊鳴鳳朝陽;彈劾無私,未許豺狼當道。

【譯文】李善感力谏皇帝直言不諱,時人競相稱道,譽為鳴鳳朝陽;漢代張綱公正無私,彈劾權貴直斥為豺狼當道。

17、鄧侯政美,挽之不留;謝令性貪,推之不去。蜀郡民歌五袴,漁陽麥秀兩歧。

【譯文】百姓愛戴鄭侯的清廉,苦苦挽留而留不住;民衆憎恨謝令的貪婪,不願他在位卻推也推不去。廉範任蜀郡太守政令便民,百姓因而唱五袴之歌;張堪為漁陽太守勸農耕稼,使麥子都長出兩穗。

18、魯恭三異,中牟桑下有雉馴,郭伋重來,幷境兒童迎竹馬;鮮于乃一路福星;司馬是萬家生佛。鸾鳳不栖枳棘,主簿快睹仇香;河陽遍種桃花,縣令欣逢潘嶽。

【譯文】魯恭任中牟令時行仁政,桑樹下的雉鳥見他都不躲;郭伋當并州太守時有賢德,兒童們騎着竹馬歡迎他。鮮于子駿去赈滅,的确是一位造福百姓的好官;司馬光德惠及人,真是萬家的活菩薩。鸾鳳是一種吉祥鳥,不應隻栖息在枳棘樹上。佷羨慕仇香在任主簿時,有個好上司送他去深造;河陽縣遍植桃花,這是潘嶽當縣令時的德政。

19、劉昆宰江陵,反風滅火;龔遂守渤海,賣劍買牛;皆由德政可稱,是以令名攸著。

【譯文】劉昆任江陵知事時遇火滅,他向風叩頭使風轉向而滅了火;龔遂當渤海知州時,勸喻盜賊買刀買牛,使他們改惡為善。以上這些都是值得歌頌的官員的德政,因此他們的名聲政績卓著世代傳揚。

卷一·武秩

1、韓、柳、歐、蘇,固文人之最著;起、剪、頗、牧,更武将之多才。

【譯文】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轼是文人中文采最卓著的,白起、王剪、廉頗、李牧是武将中屢建奇功的将才。

2、小範老子,腹中數萬甲兵;西楚霸王,江東八千子弟。孫武、吳起,方略堪誇;司馬、尉缭,機權莫測。

【譯文】範仲淹整軍備戰,胸中藏着數萬的甲兵;楚項羽率領江東八千子弟起兵反秦。孫膑、吳起用兵有大将的謀略,的确值得稱道;司馬穰苴和尉缭子用兵的計謀高深莫測

3、尚父六韬,有文武龍虎豹犬之别;石公三略,有上略、中略、下略之分。

【譯文】姜太公着有六韬、武韬、龍韬、虎韬、豹韬、犬韬的分别;黃石公推演三略,有上略、中略、下略的分别。

4、搜、苗、狝、狩,四時以簡車徒;虎、貔、熊、罴,三軍以張威武。

【譯文】春搜、夏苗、秋狝、冬狩,四時狩鼠,依照四時的氣候,藉此簡選兵車步卒。如虎、如貔、如熊、三軍将士以此張揚威武。

5、開府元戎,即都督總兵之号;參戎都阃。即參将都司之稱。遊擊守備,有遊戎鎭撫之名;守禦把總,有千侯百宰之譽。

【譯文】開府、元戎就是都督和總兵的别号,參戎、都阃?就是參将同都司的稱呼;遊擊和守備有遊戎鎮撫的别名,守禦同把總有千侯百宰的美譽。

6、以車相向曰轅門,顯揭戰功曰露布,刻日交鋒曰對壘,議和釋怨曰行成;戰勝班師曰凱旋;戰敗奔走曰追北;為君洩憤曰敵忾;為國纾難曰勤王。

【譯文】以車做門叫轅門,宣示戰功稱露布。約定日期雙方交戰叫對壘。議定和約棄釋前怨叫做行成;打了勝仗高唱凱歌而回稱作凱旋,戰敗後逃走叫做追北。替朝廷禦敵憤叫做敵忾,為國家拯救患難稱作勸王。

7、獨立大樹下,馮将軍不炫戰功;勞軍細柳營,漢文帝方知将略。

【譯文】漢代的馮異每當衆人論說功勞時,便獨自走到大樹下,從不誇耀自己的功績;漢文帝到細柳營慰勞将士時,拉住馬匹缰繩慢步而行,表示遵守軍紀。

8、庸王侈言兵衆,投鞭可以斷流;英流自薦才奇,處囊便當脫穎。

【譯文】苻堅自誇兵多将廣,誇言将馬鞭投入江中,便能陰斷江流,最後卻慘遭戰敗。王遂自我推薦有奇才,說隻要有機會就能展現,如錐處裡中,其未立見,可以脫穎而出。

9、國士無變,受辱于胯下;孺子可教,進履于圮橋。

【譯文】國士号稱無雙,韓信能自屈忍受胯下之辱;孺子可以教誨,張良能謙忍為老人拾鞋穿鞋。

10、穩迹為牧豕奴,卒膺長平之秩;降身為屠狗輩,竟啟舞陽之封。

【譯文】衛青早年當過牧豬奴,後來卻應受長平侯的爵秩;樊哙少時家貧而屠狗,後來建立了功勳,而得到舞陽侯的封榮。

11、求士莫求全,毋以二卵捐勇将;用人如用木,勿以寸朽棄良材。

【譯文】求才不必求完備,不要為了二個雞蛋而舍棄了能保家衛國的大将軍;用人好比使用木頭,切勿因寸許朽木而抛棄掉整根可以合抱的大樹。

12、總之君子之身,可大可小;丈夫之志,能屈能伸。甯學淮陰之将兵,多多益善;毋為平原之從者,碌碌無奇。

【譯文】總而言之君子的身分聽位可大可小,大丈夫有雄心大志,能忍受屈辱也能伸展抱負。

13、自古英雄,難以枚舉;欲知兵略,須谙韬钤。

【譯文】自古以來的英雄很多,很難一個個例舉;如要詳細了解大将的謀略用兵,平日需多讀兵書。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