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某,男,48歲,就診時間22年2月28日
主訴:汗多,心慌月餘
現病史:患者是一位體型略胖的中年男性,近一個月來身體出汗比較多,稍一動則更是大汗淋漓,自行口服一些止汗藥(具體藥物不詳)效差,逐診。
刻下證:平時易出汗,稍動更是大汗淋漓,汗後略怕冷,易心悸,易體倦乏力,餘無不适,舌淡苔厚膩,脈沉緊。
方證辯證:《傷寒論》第160條:傷寒吐下後,發汗、虛煩、脈甚微,八九日心下痞硬、脅下痛、氣上沖咽喉、眩冒、經脈動惕者,久而成痿。《金匮要略。痰飲咳嗽病》第17條:夫短氣有徽飲,當從小便去之,苓桂術甘湯主之。腎氣丸赤主之。案中諸多症狀之病機符合該方證,故用之。
方藥:茯苓20桂枝15白術15炙甘草10 七付中藥顆粒
煎服法:以上全成份中藥顆粒,每日一付沸水沖溶,日分兩次溫服。
二診:汗出,怕冷,心悸,身體倦怠沉重諸證大有好轉,效不更方繼服七付。
按:汗出怕冷本為桂枝湯證。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湯主之。此處為何不用芍藥?還有脈促胸滿者桂枝去芍藥湯主之,此處為何也不用芍藥?心悸、胸滿本為心陽不足,芍藥本為酸寒斂降之品,于胸陽不利故不用爾。
案中汗出嚴重為何沒用收斂固澀之品,一樣也能取得療效?以往筆者也是經常這麼幹的,出汗加龍骨牡蛎黃芪!腰疼加牛膝杜仲!咳嗽加紫菀冬花………最近苦苦在思索這個問題,這樣的思維容易僵化人的思維,容易産生惰性的中醫思維!這樣的思維離經方之法度深嚴遠矣!
仲景強調觀其脈證,随證治之,總是告誡後人要時刻掌握病人的身體情況,簡單問題注重單刀直入,治病必求于本。
苓桂術甘湯具有溫陽化飲,健脾利濕之功效。陽不足者補之以甘,裡氣逆者散之以辛。用茯苓、白術生津液而益陽氣,用桂枝甘草行陽散氣以達到陽氣通,而汗自止,悸自安的目的。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