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母嬰育兒 > 正文

談談小孩子不聽話的背後

02-23 16:39 閱讀數:89

頑皮小朋友們與我溝通的生活總結,情況如下(僅僅代表個人觀點和建議)

一、不少家長引用無知或非良好習慣在進行教育,認為未上學的小孩子不懂,偶爾說出不得體的話,甚至更有甚者,生活中的打架辱罵也絲毫沒有避諱子女,殊不知一瞬間已經被他們記錄在腦海裡,小孩子内心很脆弱,這個時候對他們的影響有時候會持續終生。以上是家長間接影響給予的生活教育。孩子表現多為膽小不安,說髒話動手打人,随意扔東西,大聲喊叫,也有無法直接溝通。

二、無法經常陪伴子女,家長手機帶娃,物質彌補導緻過分溺愛等。孩子多表現為躁動,上課期間随意跑跳,學習注意力不集中。

三、打壓式的教育,家長多數直接以“你……”“你看你班同學……”語氣态度進行指責,沒有尊重子女内心,實際則是帶着家長即真理,我是為你好的固有思維。這些話想必的領導對你說,你内心都是反感的,何況讓小孩子去體會你的用心,有點難為他們。有些家長帶着陳舊思想,認為經常讓子女在非正式環境表演節目等。小孩子當下隻能看懂你的語氣,是生氣還是開心,更深層的意思體會不到。孩子多表現自卑,膽怯,沉默寡言,抗拒陌生環境和人群,内心敏感等。

小結:無論單親,雙親,家裡有積極的愛,熏染出來的孩子内心富足。生活困苦靠努力,内心精神貧瘠多讀書,良好的生活習慣則是錦上添花。如果孩子不聽話,首先審視一下家長自己(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孩子的叛逆也許因為你長期的心口不一(例如承諾的獎勵沒有兌現,提前告知的懲罰沒有進行,自己對孩子嚴格要求,而自己做不到),孩子在你身上沒有得到對錯的反饋。也許因為家長本身對于教育缺失,一味自圓其說,沒有進行知識補充,同時不好的生活習慣影響了孩子。每代人成長環境不同,但是教育環境越來越先進,家長更要注意自身良好的生活習慣,言傳身教才是根本。日常的習慣可以在家培養,例如自己整理玩具,疊衣服等。如果工作忙到沒時間陪伴,請讓更多音樂,有聲書陪伴他們,而不是讓小朋友自己玩手機。多傾聽,多關心,言傳身教,因材施教,會讓小朋友内心更健康。

以上僅代表個人觀點,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