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軍事 > 正文

感動中國2021年度十大人物

2022年3月3日晚,感動中國2021年度獲獎人物揭曉。極不平凡的2021年,他們或在危難中逆行,或在逆境中堅守,以凡人之力,書寫中國人的年度精神史詩。

1.崇尚科學,熱愛祖國的大物理學家——楊振甯

頒獎詞:

你站在科學和傳統的交叉點上,驚才絕豔。你貢獻給世界的如此深奧,懂得人不多,你奉獻給祖國的如此純真,我們都明白。曾經你站在世界的前排,現在你與國家一起向未來。

事迹:

楊振甯為華人赢得了巨大的榮譽。1956年,他和李政道提出的宇宙不守恒定律颠覆性地震驚了世界,并在1957年斬獲諾貝爾物理獎。他和米爾斯教授共同創建的楊-米爾斯規範場理論,為粒子物理學提供了基本框架,是人類科學文明寶庫中璀璨的明珠。他資助學子赴美深造,還在清華親自授課,起着顯著的引領作用。2003年,楊振甯回國定居清華,很長一段時間内,不僅不領年薪,還将美國的一棟房産捐給清華。2004年,82歲高齡的他,甚至主動為大一新生教了一整個學期的《大學物理》課。他為清華高研院累計籌措資金1億多元,為吸引中國頂尖科學人才傾盡心血。

2.風雨同舟,身殘志堅的最美家庭——張順東、李國秀夫婦

頒獎詞:

山對山來,崖對崖,日子好比江中排,毛竹天生筋骨硬,順風順水出山來。李家大姐人才好,張家大哥看上她,沒腳走出緻富路,俯首修出幸福花。

事迹:

加起來隻有一隻手和一雙腳的東川張順東、李國秀夫婦,風雨同舟幾十年,在決勝脫貧攻堅的路上不等不靠,不找不要,以常人無法想象的堅韌意志克服重重困難,把一對兒女拉扯大,大女兒培養成了大學生,自己成功脫貧,還不斷幫助村裡的其他殘疾人脫貧,他們的事迹完美诠釋了“身殘志堅,自力更生”精神。

3.百折不撓,疼愛妻兒的中國飛人——蘇炳添

頒獎詞:

摒住了呼吸,九秒八三,沖出亞洲的速度。你超越傷病和年齡,超越了自己,你奔跑的背後有強大的祖國。

事迹:

蘇炳添在東京奧運會跑出了9秒83的優異成績,創造了亞洲運動員在男子百米項目上的新紀錄,被稱為“中國飛人”,他是中國短跑的驕傲!雖然今年已滿32歲,但是蘇炳添沒有止步于過往的成績,在深圳依然保持訓練與自律的生活習慣。在賽場下,他是一個愛妻子的好老公、愛兒子的好爸爸。一直以來,“蘇神”從不掩飾對妻子的愛,不管是訓練日常,還是結束隔離,他都會在社交媒體上向妻子“報備”。

4.軍人氣魄,為民情懷的中國“保爾·柯察金”——朱彥夫

頒獎詞:

生命于你不止一次,士兵于你不隻是經曆,沒有屈服長津湖的冰雪,也沒有向困苦低頭。與自己抗争,向貧窮宣戰。一直在戰鬥,一生都在堅守,人的生命應當像你這樣度過。

事迹:

槍杆子、鋤杆子、筆杆子,每一段人生,譽為“中國的保爾”的朱彥夫都書寫得如此精彩。朱彥夫的連隊在長津湖戰鬥中,或戰亡或凍亡,17歲的他是唯一幸存者。當增援部隊發現他時,他的腸子流出體外,左眼球被擊穿,四肢凍成了冰塊。經過47次手術,昏迷93天之後,朱彥夫蘇醒了,但他失去了雙手雙腳,僅剩下視力0.3的右眼。傷勢穩定後,倔強的朱彥夫不想躺在功勞簿上度過一生,他要堅強地活着,做一個有用的人。十幾年工夫,棚溝造地,朱彥夫和鄉親們把貧瘠的山溝變成沃土,窮山村變成了先進村。在朱彥夫的心裡,從沒有忘記曾經一起戰鬥的指導員臨終囑托,如果活着,一定把他們的故事他們的名字寫下來,帶回祖國。年近60的朱彥夫決定動筆了,七度春秋,七易其稿,将一部飽含着熱血的《極限人生》捧給了世人。

5.矢志報國,鑄中國力量的飛機設計專家——顧誦芬

頒獎詞:

像靜水深流,在靜水底湧動,報國似大象無形,無形中深藏着強國夢,心無旁骛,一步一個腳印,志在沖天,振長策,擊長空,誦君子清芬。

事迹: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顧誦芬,緻力于高空高速殲擊機設計研究。在數十年的飛機設計生涯中,顧誦芬先後參與主持了殲教-1、初教-6、殲-8和殲-8Ⅱ等機型的設計研發,始終緻力于推動中國航空科技事業的發展,創新設計多型飛機氣動布局,建立新中國飛機空氣動力學設計體系。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顧誦芬的學識與品德,影響着一代代航空人。

6.分享扶貧故事,宣傳中國形象的記錄者——陳貝兒

頒獎詞:

從霓虹燈的叢林中轉身,讓雙腳沾滿泥土。從雨林到沙漠,借溜索穿過偏見,用天梯超越了懷疑,一條無窮之路,記錄這時代最美的風景。

事迹:

2021年,陳貝兒一行五人,耗時三個月,跨越四川、雲南、甯夏、海南、廣西及貴州,由全國最南部的熱帶雨林,走到雲貴高原大峽谷,踏進大西北戈壁沙漠,進入川藏高原,深入十個貧困縣,了解各地民生,拍攝脫貧故事。觀衆好奇這部用并不高端的設備拍出的聚焦内陸扶貧故事的作品,一部以香港媒體視角拍攝的扶貧紀錄片,究竟會怎樣?節目一經播出便收獲了海内外觀衆一緻的好評。這些真實又鮮活的人物故事,通過鏡頭娓娓道來,讓網友感喟他們生存環境的艱難,又為他們走出貧困興奮歡呼。正如一位網友在評論的那樣:“不刻意煽情的記錄最高級,不刻意歌功的觀察最催淚”。《無窮之路》之所以能感動屏幕前成千上萬的觀衆,原因也許就在于此。

7.民族一家親,妙手回春的高原生命保護神——吳天一

頒獎詞:

喝一口燒不開的水,咽一口化不開的糌粑,封存舍不下的親情,是因為心裡有放不下的夢。缺氧氣,不缺志氣,海拔高,目标更高。在高原上,你守望一條路,開辟了一條路。

事迹:

吳天一院士是高原醫學事業的開拓者,是我國低氧生理和高原醫學的主要學術帶頭人,提出高原病防治救治國際标準,開創“藏族适應生理學”研究,診療救治藏族群衆上萬名。青藏鐵路建設期間,他主持制定一系列高原病防治措施和急救方案,創造了鐵路建設工人無一例因高原病緻死的奇迹。80多歲的他仍帶着心髒起搏器在高原開展科研工作,守護高原人民的健康,是高原人民“生命的保護神”。

8.生活如常,學無止境的失聰女孩——江夢南

頒獎詞:

你覺得你和我們一樣,我們覺得是的,但你又那麼不同尋常。從無聲裡突圍,你心中有嘹亮的号角。新時代裡,你有更堅定的方向,先飛的鳥一定想飛得更遠,遲開的鮮花也會怒放。

事迹:

在半歲時,由于耳毒性藥物導緻極重度神經性耳聾,江夢南平靜美好的生活被打破了。為了讓江夢南更好地融入社會,父母決定教她學習發音和唇語,而不是手語。通過學習唇語、練習開口說話,她可以在普通學校“旁聽”課程。由于不能全程看到老師講課時的嘴型,江夢南在課下付出了比同學多出幾倍的努力自學,完成了學業并考上大學。學業無止境,對人生不服輸的她又考上了清華大學博士研究生。生活中,江夢南也從不以弱勢群體自居,她跟同學們一樣,愛美妝、愛健身,也會參加各種公益活動,還當選了清華大學學生無障礙發展研究協會第五任會長。她的目标始終是明确的,那就是緻力于解決生命健康的難題。

9.謙虛墾荒牛,堅挺民族魂的中國核潛艇之父——彭士祿

頒獎詞:

曆經磨難,初心不改,在深山中傾聽,與花甲年重啟。兩代人為理想澎湃,一輩子為國家深潛,你如同你的作品,無聲無息,但蘊含巨大的威力。

事迹:

作為農民運動的先驅彭湃烈士之子,彭士祿繼承先輩遺志、傳承紅色基因,以身許國、科技報國。哪裡有危險,哪裡有困難,他總是沖在最前面。但在名利面前,他卻總是藏着、躲着。有人送他“核潛艇之父”的稱号,有人說他是“中國核電站創建人”,他卻謙虛地回答:“我隻是核動力領域的一頭墾荒牛。”彭士祿從蘇聯莫斯科化工機械學院畢業回中國後,一直從事核動力的研究設計工作。然而,當時中國在核潛艇建造方面的知識近乎為零,一無圖紙資料、二無權威專家、三無外來援助,包括彭士祿在内的所有人,誰都沒見過真正的核潛艇到底長什麼樣,不得不全靠“自教自學”。在擔任第一任核潛艇總設計師期間,彭士祿主持了核動力裝置的擴大初步設計和施工設計,親自建立了核動力裝置靜态和動态主參數簡易快速計算法,解決了核燃料元件結構型式和控制棒組合型式等重大技術關鍵。彭士祿用自己堅挺的脊梁,賦予國家自立、民族自強無窮的力量。

10.勇攀蒼穹,自立自強的中國航天追夢人

頒獎詞:

發射,入軌,着陸,九天探望,一氣呵成。追趕,并跑,領跑,50年差距,一載跨越。環宇問天,探月逐夢,五星紅旗一次次閃耀太空,中國航天必将行穩緻遠。

事迹:

從1970年中國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 “東方紅一号”,到今天中國人探索太空的腳步,從近地走向深空,從無人走向有人,從月球走向火星,中國航天探夢一氣呵成。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在2022年将接續實施6次飛行任務,完成空間站的在軌建造,并轉入運營階段,中國人對浩瀚太空的探索将開啟新的征程!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