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脂肪瘤,痰“憋”的!講一張古方,去皮下痰濕,化解痰核疙瘩

(本文僅供學習、參考,不能替代醫囑和處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劑,必須在中醫師當面辨證指導下來借鑒、應用,切勿盲目嘗試。)

本文理論依據:《中醫方劑學》

你好,我是中醫人,文君然。

今天這篇文字,我想和你聊聊,皮下脂肪瘤的事兒。

閑言少叙,我直接給你講個醫案故事。

說有這麼一個男子,年46歲,醫案記載姓雷。

什麼毛病呢?就是左側肩背部位,有一個腫塊,非常明顯,已經三年了。

其實,這個疙瘩,也不算多耽誤事。它不痛、不紅、不腫,幾乎沒有任何不适症狀。但是,它總長在那裡,患者鬧心啊。而且,最近這段日子,這玩意兒似乎還有所增大。

患者一想,算了,就醫吧。

刻診,見患者脈象細,舌苔白,左側肩胛下方有一個5×5厘米的包塊,邊緣清楚,皮色不變,按下去還挺軟乎,沒有壓痛感。

當時,醫家就說了,這屬于皮下脂肪瘤,先可以通過内服湯藥的方式來治療。

于是,醫家書方一首。但見——

當歸20克,羌活、防風、升麻、豬苓、茵陳、黃芩、澤瀉、白芥子、夏枯草各10克,蒼白術各15克,葛根30克。水煎服,一共開15劑。

結果如何?15劑藥喝下去,患者的疙瘩減小了三分之二。這時候,原方不變,加入黨參,再服20劑。最後,患者腫塊完全消失,臨床治愈。

這就是醫案的基本經過。它最初刊載于1983年的《中醫雜志》。

這裡頭,是怎麼一回事呢?

首先,我想告訴你一個基本知識,現代醫學所謂的皮下脂肪瘤,基本類似于中醫所說的痰核。

啥是痰核?顧名思義,就是痰濕濁邪聚積在一起,形成了一個核,一個包,一個塊。這個東西,一般來說,不會疼,不會紅,不會腫,也不會癢,不會發熱,摸下去不硬。它就安安靜靜地呆在那裡,不耽誤什麼,卻始終癞蛤蟆蹦在腳面上——膈應人。

它之所以這麼老實,關鍵還是因為其源于陰邪。痰濕,是陰邪。陰,主靜,所以它不會那麼張揚。

上文醫案裡這個患者,基本就考慮這個情況。脈細,舌苔白,其實也暗示我們,患者脾胃虛弱,痰濕得以凝聚,形成痰核。

整個時候怎麼辦?用化痰濕之法,把憋在一起的痰濁化掉。如此,才能很好地解決問題。

來看當時醫家用的配伍——

當歸20克,羌活、防風、升麻、豬苓、茵陳、黃芩、澤瀉、白芥子、夏枯草各10克,蒼白術各15克,葛根30克。

這個配伍,其實是當歸拈痛湯的化裁。它是怎麼實現治療目的的呢?

首先,你看,這裡有蒼術、白術。這不用我多說,是健脾燥濕的藥。脾虛,才生痰濕。這一步, 就是為了杜絕生痰之源。

白芥子,善于消痰,而且善于消皮裡膜外之痰。用于治療脂肪瘤,十分合适。如果配上善于散結的夏枯草,更好。

澤瀉和豬苓,利水利尿,這就是要把濕邪給導出體外。

濕邪郁久,就可能會化熱。因此,在利痰濕的同時,可以适當兼顧清熱。茵陳、黃芩,可以清熱燥濕。

這個脂肪瘤,畢竟就在皮下。所以,要想将其拿下,還應該盡量打開皮膚腠理之門,以辛散之品,使得痰濕濁邪從外分消。故而,用羌活、防風、升麻、葛根。這些藥可以解肌、解表、辛散氣血。

最後,來一個當歸。當歸,可以活血。為啥要活血?痰濕郁久,會影響血液的運行。血液郁滞,又會給痰濕的形成帶來條件。故而,我們要用當歸活血。

你看,這就是基本的用藥思路。

方才我說過,醫案裡這個驗方,其實是當歸拈痛湯的化裁。

當歸拈痛湯,是《醫學啟源》記載的方子,基本藥物組成是羌活、防風、升麻、葛根、白術、蒼術、當歸、人參、甘草、苦參、黃芩、知母、茵陳、豬苓、澤瀉。當歸拈痛湯,可以清熱利濕、疏風止痛,是治療濕熱痛風的常用方。但是在皮膚科裡,此方治療脂肪瘤,算是比較成熟的經驗,臨床驗案不少。上文所述,就是其中一個。

在這裡,我想請讀者朋友,将上文所述的經驗、患者類型記錄下去。我個人認為,它還是很有現實意義的。非專業讀者,可以在中醫師辨證指導下來借鑒、應用。中醫的從業者,您也溫故而知新。

好了。這個事兒,我就給你說這麼多吧。文老師感謝你的閱讀。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