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千古化痰祛濕第一方,讓你遠離三高,甩掉油膩,痰濕體質必看

用通俗語言講解中醫

讓中醫更加貼近生活

中醫興亡·匹夫有責

千古化痰祛濕第一方,讓你遠離三高,甩掉油膩,痰濕體質必看


說到 痰濕 這個概念很多人不懂,今天傑哥就帶大家來了解下,痰濕也是濕氣的重症,引發很多疑難雜症,小到身體各種結節、增生、腫瘤、癌症,患上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大到心腦血管疾病、中風、腫瘤甚至癌症都與痰濕脫不了幹系。
還有一些精神疾病,比如癫痫也是痰濕惹的禍。 中醫治痰,不僅要化痰,更要解決痰的來源,這才是治本。
首先,當身體受寒的時候會産生痰。
痰是陰性的東西,是陰寒的東西,是陰成形的産物。身體受寒,身體裡面的津液就會凝結在一塊。
比如,有的人吹完空調痰就很多,有的人喝完冷飲痰就很多,或者吃完水果也會有很多痰,這就是受寒産生的痰。
受寒産生的痰顔色是白色的,要想杜絕痰的來源,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避寒。

受寒了會産生痰,受熱了也會産生痰。這個熱通常是肺熱。
肺熱會從哪裡來呢?外感風熱,風熱感冒,吃了太多辛辣燒烤之物,比如吃太多辣椒也會産生痰。 照理,辛散之物可以散掉身體的痰,為什麼反而會産生痰呢?因為過度了。過則為災。
本來我們的肺是沒有痰的,有很多津液,但這些津液被熱烤幹了,于是津液就變得黏稠起來,于是就形成了痰。
受風也會産生痰,中醫叫作風痰。風痰比較可怕,是最危險的一種痰,因為風痰會引發癫痫、中風或者腦梗。
身體濕氣越來越多的時候,也形成痰。這個比較好理解。因為痰濕痰濕經常連在一起,痰濕不分家,有痰必有濕,有濕以後就會産生痰。

很多時候,我們的痰是吃出來的。

每一個人的脾胃運化能力是有限的,所以,要想化痰,最好的方法就是少吃,不要暴飲暴食,根據自己的脾胃來吃個七分飽就可以了。
産生痰的根本原因就是脾虛。
中醫角度來說,肺為貯痰之器,脾為生痰之源。
食物水谷進入脾胃之後,第二站,就是在脾的升清作用下,來到肺。所以說,脾虛導緻的痰濕,往往第一時間到肺裡了。所謂脾為生痰之源,肺為儲痰之器,就是這個道理。

當肺裡有了痰濕、痰飲之後,就會咳嗽,吐白痰。
水濕之氣阻遏清陽,就會頭暈。
水濕之氣困遏中焦,就會腹脹,吃不下飯。
痰濕如果上泛到心胸部位,就會心悸心慌。
所以心悸心慌的時候,不要以為自己是得了心髒病,我們還有可能是被痰濕所累。
由于我們體内有水濕之邪,不缺水,隻是水不得運化,所以我們雖然口渴,但是還不想喝太多水。
至于說舌苔白膩、脈象沉細或者有些弦滑,都是水濕内蘊。
以上就是為大家總結出來的生痰的主要原因,根據的經驗,大多數的痰還是吃出來的,其次是受寒導緻的,尤其是女人,天生自帶三分陰寒,女人的身體本來就容易受寒,再吃寒涼的食物就更容易生痰了。
千古第一化痰方:二陳湯。
這個方子宋朝就有了,老百姓已經用了近一千年,它出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這個方子很簡單,隻有四味藥: 法半夏15克、陳皮15克、白茯苓9克、炙甘草5克
我們前面提到脾胃虛弱是産生痰濕的根本原因,所以祛痰濕最根本的就是要健脾。
健脾用什麼呢?二陳湯裡用的是陳皮和甘草。 陳皮健脾行氣,燥濕化痰。很多人認為陳皮主要作用是化痰,其實是陳皮它的首要任務是健脾行氣。
陳皮為什麼能夠健脾?因為陳皮性子有些溫,而脾就需要溫,絕對不能涼,脾得溫則運。
所以陳皮能夠溫脾,讓脾健運起來。陳皮還有一個特效,有一股特别的芳香,脾喜歡香,芳香能夠醒脾,能夠化濁,脾胃一旦從慵懶中醒來,它就會賣力地幹活,而且幹得很痛快。

甘草呢,味甘,可以直接滋補脾胃的津液,醫聖張仲景就非常喜歡用炙甘草補脾。脾胃營養支持,幹活也會更賣力了。 半夏這個藥也很神奇,是化痰的神器,很多化痰的方子中都會用到半夏。
它是一味祛邪很猛的藥,而且它有降逆的作用,就是讓上逆的氣機下來,不要上逆,上逆本來就是不正常。
比如咳嗽、打嗝、流鼻涕、流鼻血、嘔吐等都是上逆,這個痰濕阻礙肺氣與胃氣的下降,原本該肅降的不肅降,這個半夏剛好可以解決這個難題。
既能化痰,又能推動痰濕,簡直是一舉兩得了。半夏還可以降氣,所以很多痰濕多導緻的咳嗽、打嗝、腹脹,也可以用半夏解決。

茯苓
前面說過,先有濕氣再慢慢有痰,如果把濕氣去掉,痰自然就少了。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藥具有利水滲濕、益脾和胃、甯心安神之功用
茯苓基本沒有什麼味道,沒有味道中醫把它叫做淡味,淡味有一種特殊的本領,就是滲濕,把身體多餘的廢水通過小便的形式排出去。 這個二陳湯是化痰方子中的鼻祖,如果你是寒痰,就是白痰那種,什麼都不用加也可以加點幹姜6克。如果你是熱痰,黃痰那種,可以加點黃連6克、竹茹30克。
痰濕嚴重的,可以直接按照二陳湯的組成抓藥,自己煮水喝,兩周為一療程。不嚴重的或者是嫌煎藥麻煩的小夥伴,可以直接去藥店買中成藥,名字為二陳丸,一個月為一個療程。 在這個營養過剩、痰濕過多的年代,真的很需要二陳湯,為脾胃減減負。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