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張錫純:參麥湯

參麥湯歌訣
參麥肺虛有痰襲,或治肺病結核起 夏山蘇蒡草芍藥,滋陰補肺此方醫
  【主治】: 治陰分虧損已久,浸至肺虛有痰,咳嗽勞喘,或兼肺有結核者。
  【組成】: 人參三錢、幹麥冬帶心四錢、生山藥六錢、清半夏二錢、 牛蒡子炒搗三錢、蘇子炒搗二錢、生杭芍三錢、甘草錢半
  【方解】: 人參為補肺之主藥,而有肺熱還傷肺之虞,有麥冬以佐之,則轉能退熱。麥冬為潤肺之要品,而有咳嗽忌用之說,有半夏以佐之,則轉能止嗽。至于山藥,其收澀也,能助人參以補氣;其黏潤也,能助麥冬以滋液。雖多服久服,或有壅滞,而牛蒡子之滑利,實又可以相濟。且牛蒡子能降肺氣之逆,半夏能降胃氣、沖氣之逆,蘇子與人參同用,又能降逆氣之因虛而逆。平其逆氣,則喘與嗽不治自愈矣。用白芍者,因肝為肺之對宮,肺金虛損,不能清肅下行以鎮肝木,則肝火恒恣橫而上逆,故加芍藥以斂戢其火。且芍藥與甘草同用,甘苦化合味近人參,即功近人參,而又為補肺之品也。
  按: 古方多以麥冬治肺虛咳嗽,獨徐靈胎謂嗽者斷不宜用。蓋以其汁漿膠黏太甚,肺中稍有客邪,即可留滞不散,惟濟以半夏之辛燥開通,則不惟治嗽甚效,即治喘亦甚效。故仲景治傷寒解後,虛羸少氣,氣逆欲吐,有竹葉石膏湯,麥冬與半夏同用。治火逆上氣,有麥門冬湯,以麥冬為君,亦佐以半夏也。又肺虛勞嗽者,醫者多忌用半夏,是未知半夏之性者也。徐靈胎日:“肺屬金喜斂而不喜散。”蓋斂則肺葉垂而氣順,散則肺葉張而氣逆。半夏之辛,與姜、桂之辛迥别,入喉則閉不能言,塗金瘡則血不複出,辛中滞澀,故能疏又能斂也。又辛之斂與酸之斂不同,酸則一主于斂,辛則斂中有發散之意,尤與肺投合也。


  又喻嘉言贊麥門冬湯中用半夏曰:于大建中氣,大生津液藥中,增入半夏之辛溫一味,以利咽下氣,此非半夏之功,實善用半夏之功也。
  西人謂勞證因肺體生堅粒如沙,名都比迦力。或在左肺,或在右肺,或左右俱有,右多過左,上多過下, 先生多小粒,在肺本體内,漸合為一大粒。久而潰爛成穴,穴有大小,有肺體全壞者。此證各國俱有,冷地尤多。病原或因父母延累性質,易患此證;或因身虛居處濕地,衣服單薄冷風吹襲;或天時寒熱驟變;或熱地人遷居冷地;或食物不足;或屋内臭濁不通風氣;或辛苦勞倦;或房事過度;或飲酒過度;在女子或漏經帶下,或哺嬰兒太久。男女患此證者,每在十五歲以上,三十歲以下。病狀先幹嗽,或有血嗆出,漸至氣短促,行動呼吸更促,困倦無精神,手足疲軟贏瘦,頸變細長,胸膈變窄,略有勤苦則汗出, 食物不化,夜卧不安,脈微細而數,心跳多痰。或咳血胸膈時疼,聲音不清,久則啞,手指末節生大甲彎曲。以聽病筒聽試,覺有聲從潰穴洩出。夜晚顔色鮮紅,早起多冷汗。舌苔先白後紅,或吐痰稠黏與膿相雜。又有總氣管出聲之處潰爛,不能出聲者;有累大小腸爛,色白過常度者;有因此肝血不得入肺,肝體大過常度者。且都比迦力不但肺有之也,如小兒疳積,肚腹大四肢瘦,是因大小腸皮膜生都比迦力,飲食之津不能吸入液管所緻,食雖多不長肌肉。法令其改變習氣,勿居濕地,勿過勞辛,勿太煩怒,勿提舉重物,勿貪色欲,勿飲酒過度;宜散步間适遊玩怡情,遷徙他處,變易水土,所居之室開戶牖以通外氣,着綿當(亦背心)令胸背常暖,頻用兩臂前後開合,令胸肺舒張呼吸大通;更用酸醋水洗頸前胸膈各處,布巾擦之令熱。内服之藥,大概以出痰、止血、斂汗、止瀉、安身為主。咳嗽用乙畢格散,鴉片酒最宜。或先用嘔藥以去其痰。汗多宜斂鉛散三四厘,白礬四五厘,能收斂止汗。者用膽礬二厘, 鴉片二三厘,配水一兩,日服二三錢。肺疼者貼斑蝥膏藥。
  按:西人所謂,勞證因肺生都比迦力,緻有種種贏弱冷熱痰嗽諸證,勞瘵病中皆有其病狀。而用西人所言之治法治之,則愈者恒鮮也。
  迨西曆一千八百九十九年, 西人遏爾倍兒富兒德氏制阿斯必林藥出,治此證較前似有把握。其法用阿斯必林,一日之間少則一瓦,多不過三瓦,皆分為三次服下,以退此證之發熱,且同時投以止汗之藥,以防其出汗過多。蓋此證最要之點,在于發熱,熱愈甚則氣血愈虧,實能促病機之進行。阿斯必林最善解熱,且無不良之副作用,惟其性善發汗,而過汗非體虛者所宜,故以同時服止汗之品,以防其過汗也。
  東人衍西人之說,名其病曰肺結核,其治法不出西人範圍。至丁仲佑推廣其說,謂此證自始至終之經過,未有不發熱者。因感染結核菌後,有一種物質,生交換産物與崩壞産物,吸收時影響于體溫者皆甚大,熱即由是而生。又因釀膿菌及各種細菌( 連鎖球菌、葡萄球菌、綠膿菌、四疊菌之類 )之侵入,起混合續發性傳染。氣管與空洞之分泌物因之分解,發生腐敗性及毒素性之物質。此物質吸收之際,亦發生此熱。夫罹此證者,營養原極缺乏,加以發熱不已,則食機不振,心力萎弱,分泌蛋白質日見消耗。宜用阿斯必林一瓦半,和以乳糖,分三次服下,佐以利痰健胃之藥。至于結核之證,兼小便下血,其生殖器亦有結核者,治以阿斯必林,而以清血止血之藥佐之。
  愚對于此證,悉心研究,知其治法,當細分為數種。其證有自腎傳肺者,如西人所謂色欲過度,及女子經漏帶下,緻肺生都比迦力者是也。有自肺傳腎者,如西人所謂肺生都比迦力,以緻現出種種陰虛之證,而成勞瘵者是也;有因肺腎交病,而累及脾胃者,如丁仲佑所謂“結核發熱,緻食機不振”者是也。腎傳肺者,以大滋真陰之藥為主,以清肺理痰之藥為佐,若拙拟之醴泉飲是也;肺傳腎者,以清肺理痰之藥為主,以滋補真陰之藥為佐,若此參麥湯是也;其因肺腎俱病,而累及脾胃者,宜肺腎雙補,而兼顧其脾胃,若拙拟之滋培湯、珠玉二寶粥是也。如此分途施治,斟酌鹹宜,而又兼服阿斯必林,凡其脈之稍有根柢可挽回者,需以時日皆愈也。至于但肺有結核,而未累及他髒者,可于斯編肺病門中,酌其治法。
  阿斯必林,系用亞裡斯爾酸(即楊曹其原質存于楊柳皮中))制成。其形狀為白色細針形之結晶。無臭微酸,似有楊柳皮汁氣味。其性涼而能散,善退外感之熱,初得外感風熱,服之出涼汗即愈。兼能退内傷之熱,肺結核者,借之以消除其熱,誠有奇效。又善治急性關節腫疼,發表痘毒、麻疹及腸胃炎、肋膜炎諸證,西藥中之最适用者也。
  特其發汗之力甚猛,若結晶堅而大者,以治外感半瓦即可出汗;若當天寒涼, 或近寒帶之地,須服至一瓦,或至瓦半。若其略似白粉,微有結晶者,藥力薄弱,服至一瓦方能出汗,多可服至瓦半或二瓦。是在臨證者,相其藥力之優劣,而因時、因地、因人制宜也。
  至用阿斯必林治内傷,其分量尤須少用。因内傷發熱之人,陰虛陽浮,最易發汗。西人用治肺結核之熱,日服三瓦,其在歐洲地寒,且其人自幼多肉食,髒府營衛壯固,或者猶可,在吾中華則定然不可。是以丁仲祜有阿斯必林治肺結核,一日三次共服一瓦半, 則視西人所用之分量減半矣。


  愚用阿斯必林治肺結核,視西人所用之數,則減之又減。曾治一少年,染肺結核,咳嗽食少,身體赢弱,半載不愈,求為診治。遂投以理肺清痰、健胃滋陰之藥,又于晚間臨睡時,用白蔗糖沖水,送服阿斯必林三分瓦之一。須臾周身即得大汗,過三點鐘其汗始止,翌日覺周身酸懶,蓋因汗太過也。而咳嗽則較前見輕,食欲亦少振,繼服滋補之藥數劑,每日隻用阿斯必林六分瓦之一,作一次服下,或出微汗,或不出汗,從此精神漸漸清爽,調治月餘而愈。自此以後,用阿斯必林治肺結核,必先少少試服,初次斷不敢稍多也。
  至西人謂防其出汗,可與止汗之藥同服,亦系善法。然仍恐服後止汗之不效,而阿斯必林之發汗仍然甚效也。愚治肺結核證,若一日用至一瓦,或一瓦強,恒作十次,或十餘次服下,勿須用止汗之藥亦可不出汗,即有時微見汗亦系佳兆。
  凡勞瘵陰虛之證,其脈之急數者,無論肺結核與不結核,于每服滋補劑外,皆宜服阿斯必林,或半瓦,或至一瓦。恐其出汗多,分幾次服下,其初日服之俾微見汗,後日日常服,以或出汗或不出汗為适宜。如此旬日之間,脈之數者可漸和緩。
  乳糖,系用牛乳制幹酪之際,蒸發其所生之甘乳清,而采取精制者也。若無乳糖,即以白蔗糖代之,功效相同。
  【方解與方論】: 本證因氣陰兩虛、肺熱痰阻所緻,故用人參、麥冬、山藥滋陰益氣,清半夏、蘇子降氣化痰,牛蒡子清肺止咳,白芍養陰平肝,甘草清熱益氣。方中半夏、麥冬,潤肺燥痰并用,是本方配伍特點。
  張錫純雲:“人參為補肺之主藥,而有肺熱還傷肺之虞,有麥冬以佐之,則轉能退熱。麥冬為潤肺之要品,而有咳嗽忌用之說,有半夏以佐之,則轉能止嗽。至于山藥,其收澀也能助人參以補氣,其黏潤也,能助麥冬以滋液。雖多服久服,或有壅滞,而牛蒡子之滑利,實又可以相濟。且牛蒡子能降肺氣之逆,半夏能降胃氣、沖氣之逆,蘇子與人參同用,又能降逆氣之因虛而逆。平其逆氣,則喘與嗽不治自愈矣。用白芍者,因肝為肺之對官,肺金虛損,不能清肅下行以鎮肝木,則肝火恒恣橫而上逆,故加芍藥以斂戢其火。且芍藥與甘草同用,甘苦化合味近人參,即功近人參,而又為補肺之品也。”
  注:本方與醴泉飲均治療虛勞咳喘,但醴泉飲以滋陰為主,清肺理痰為輔。本方則清肺理痰與益氣滋陰并重。故虛勞咳逆發熱者,可用醴泉飲;虛勞咳喘痰多者,多用參麥湯。
參麥湯驗案精選
  1、咳嗽 孫某, 男,46歲,農民,漯河市舞陽縣。患者咳嗽,咯痰,尤以冬季為重約5年。曾用西藥治療,用藥效果不佳。前來就診,就診時,患者咳嗽,吐黃色黏痰,伴納差,乏力,大便幹,舌質暗,苔厚黃,脈滑數。給予加味參麥湯治療。處方:黨參30g,麥冬30g,白芍15g, 茯苓15g,炙甘草6g,生山藥30g,姜半夏15g,炒牛蒡子10g,炒蘇子6g,桔梗10g,陳皮6g, 日1劑,水煎,分3次服,服4劑後症狀明顯好轉。囑其飲食清淡,忌油膩,辛辣,繼服15劑後諸症狀基本消除,又服6劑以鞏固病情,随訪半年未見複發。 【胡邦俊。加味參麥湯治療急慢性氣管炎.河南醫藥信息,1999,7 (3): 54-55】
  2、惡性骨腫瘤 患者,男,60歲,骨肉瘤,患者經局部瘤體切除手術以及放、化療治療後,由于術後伴有疼痛、血液毒性反應以及嚴重的胃腸道反應進一步住院治療,并于2016年09月14日就診,患者症見:疼痛、消瘦食少、脫發、貧血。方用參麥湯加減:人參9g,麥冬12g,山藥18g,半夏和蘇子(炒,搗)各6g,牛蒡子(炒,搗)和白芍各9g,甘草4.5g。每日1劑,分早晚2次服用。10d為1療程,治療3個療程。 [周敏華,孫豔,石曉麗,居躍君.參麥湯臨床應用解讀[J].四川中醫,2021,39(06):34-37]
參麥湯臨床應用
  急慢性氣管炎120 例中顯效98例,有效21例。組成:黨參30g,麥冬30g,姜半夏15g,炙甘草6g,白芍15g,炒牛子10g,炒蘇子6g,生山藥30g。随證加減:咳嗽、咯痰較重者加桔梗10g,茯苓15g,陳皮6g;伴胸悶、氣喘者加枳殼6g,杏仁10g;痰涎壅盛,喉中有哮鳴音加萊菔子10g,白芥子10g;伴心悸者,加炒棗仁30g;伴便溏者可去炒牛蒡子。 [胡邦俊。加味參麥湯治療急慢性氣管炎.河南醫藥信息,1999, 7 (3): 54-55]
  【臨證提要】:本方有益氣養陰、清熱化痰之功,用于虛勞咳喘痰多者。現代用于急慢性支氣管炎,肺心病咳喘者。

張錫純經驗彙集

張錫純《醫學衷中參西錄》及各大家臨證經驗和心得之總結、分享,傳承弘揚中醫藥傳統文化

159篇原創内容

公衆号

注:在此提醒廣大患者,中藥的服用并不是一病對一藥這麼簡單,比如感冒,臨床上既有風熱感冒,又有風寒感冒,兩者在症狀表現上有明顯不同,治療方法也截然相反,即使同屬于風熱感冒,不同的患者因為體質和基礎疾病的不同,用藥上也有顯著差異,如果一概而論,隻會使病情加重。因此需要接受中醫治療的患者,要在專業醫生指導下,遵醫囑用藥。

不看的原因

确定

  • 内容質量低

  • 不看此公衆号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