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醫家張錫純用三七醫案

1、醫家張錫純給自己治病的經過(以下文字是經過整理精簡):

愚(指醫家張錫純),一 日右腮疼痛,急服西醫阿司匹林汗之,乃汗出已透,而疼痛依然,後病又加劇,手按其處,連牙床亦腫甚,且覺心中發熱。

後連服清火、散風、活血消腫之藥數劑。心中熱退,而腫痛仍不減少,手撫之肌膚甚熱 。遂用醋調大黃末屢敷其上,初似覺輕。遲半日仍無效,轉覺其處畏涼。因熱水巾熨之,又見輕。乃屢熨之,繼又無效。

後思涼熱之氣凝結不散,涼熱皆有。然氣凝則血滞腫疼,久不愈必将化膿。遂用山甲 、皂刺、乳香 、沒藥、粉草、連翹諸藥迎而治之。服兩劑仍分毫無效。

浸至其疼徹骨,夜不能眠。疇躇再四,恍悟三七外敷,善止金瘡作疼,以其善化瘀血也。若内服亦當瘀血之聚者,速化而止痛。遂急取三七粉二錢服之,約數分鐘,其疼已見輕,逾一小時,疼亦強半矣。當日又服二次,至次日晨已不覺疼。腫亦見消。繼又服兩日,每日三服,其腫全消病愈。

2、本莊黃氏婦,年過四旬,因行經下血不止,那時愚(醫家張錫純)年輕,又為近鄰,去診視,投以素常治血崩之藥不效,後來鄰村高醫生,投以《傅青主女科》治老婦血崩方,一劑而愈。其方系黃芪、當歸各一兩,桑葉十四片,煎湯送服三七細末三錢。後愚用此方,治少年女子 血崩亦效。惟心中覺熱,或脈象有熱者,宜加生地黃一兩。

3、奉天王姓少年,素患吐血,經醫調治兩月不吐矣。但心中發悶、發熱,時覺疼痛,廉于飲食,知系吐血時,醫者用藥強止其血,緻留瘀血為患也。後用滋陰養血,健胃利氣之品,煎湯送服三七粉二錢,至二煎仍送服二錢,四劑後,又複吐血,色多黑紫,然吐後則悶熱疼痛皆減。知為吉兆,仍與前方,數劑後,又吐血一次,其病從此皆愈,此足征三七化瘀之功也。

4、天津胡氏婦,信水六月未通,心中發熱,脹悶。治以通經之藥,數劑通下少許。自言少腹仍有發硬一塊未消。其家适有三七若幹,萆為末,日服四五錢許,分數次服下。約服盡三兩,經水大下,其發硬之塊亦消矣。審斯,則凡人腹中有堅硬之血積,或婦人産後,惡露未盡,結為症瘕者,皆可用三七徐徐消之也。

5、天津劉某,偶患大便下血甚劇。西醫注射以止血藥針,其血立止。而血止之後,月餘不能起床,身體酸軟,飲食減少。其脈芤無力,重按甚澀。

故對病家曰:“西人所注射之,流動脈角膏也。其收縮血管之力甚大,故注射之後,其血頓止。然止血後,宜急服化瘀血之藥,則不歸經之血,始不至凝結于經絡之見為患。今但知止血,而不知化血,積之日久,必成勞疾,不僅痠軟減食而已也。然此時尚不難治,下其瘀血即愈矣。”

愚用三七粉三錢,空心時分二次服下。服至三次後,自大便下瘀血若幹,色紫黑。從此每大便時,必有瘀血随下。至第五日,所下漸少。至第七日,即不見瘀血矣。于是停藥不服。旬日之間,身體複初。由此可見,是三七一味,即可代《金匮》之下瘀血湯,切較瘀血湯更穩妥也。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