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中醫泰鬥張錫純:專治糖尿病的2張秘方,屢用屢效!


導讀: 随着生活方式、生活水平的改變,不少疾病也伴随着這些改變而存在,尤其像糖尿病,已經成為一種常見多發的現代文明病,讓不少人“談糖色變”。 看看張錫純對此病的治療經驗。 1.玉液湯
治消渴(消渴,多指西醫所謂糖尿病,忌食甜物)。 生山藥一兩,生黃芪五錢,知母六錢,生雞内金二錢(搗細),葛根錢半,五味子三錢,天花粉三錢。 消渴之證,多由于元氣不升,此方乃升元氣以止渴者也。方中以黃芪為主,得葛根能升元氣。而又佐以山藥、知母、花粉以大滋真陰。 使之陽升而陰應,自有雲行雨施之妙也。用雞内金者,因此證尿中皆含有糖質,用之以助脾胃強健,化飲食中糖質為津液也。用五味者,取其酸收之性,大能封固腎關,不使水飲急于下趨也。 方書消證,分上消、中消、下消。謂上消口幹舌燥,飲水不能解渴,系心移熱于肺,或肺金本體自熱不能生水,當用人參白虎湯。 中消多食猶饑,系脾胃蘊有實熱,當用調胃承氣湯下之;下消謂飲一鬥溲亦一鬥,系相火虛衰,腎關不固,宜用八味腎氣丸。 白虎加人參湯,乃《傷寒論》治外感之熱,傳入陽明胃腑,以緻作渴之方。方書謂上消者宜用之,此借用也。愚曾試驗多次,然必胃腑兼有實熱者,用之方的。 中消用調胃承氣湯,此須細為斟酌,若其右部之脈滑而且實,用之猶可;若其人飲食甚勤,一時不食,即心中怔忡,且脈象微弱者。 系胸中大氣下陷,中氣亦随之下陷,宜用升補氣分之藥,而佐以收澀之品與健補脾胃之品,拙拟升陷湯後有治驗之案可參觀。 若誤用承氣下之,則危不旋踵。至下消用八味腎氣丸,其方《金匮》治男子消渴,飲一鬥溲亦一鬥。而愚嘗試驗其方,不惟治男子甚效,即治女子亦甚效。 曾治一室女得此證,用八味丸變作湯劑,按後世法,地黃用熟地、桂用肉桂,丸中用幾兩者改用幾錢,惟茯苓、澤瀉各用一錢,兩劑而愈,後又治一少婦得此證。 投以原方不效,改遵古法,地黃用幹地黃(即今生地),桂用桂枝,分量一如前方,四劑而愈。此中有宜古宜今之不同者,因其證之涼熱,與其資禀之虛實不同耳。 消渴證,若其肺體有熱,當治以清熱潤肺之品。若因心火熱而铄肺者,更當用清心之藥。 若肺體非熱,因腹中氣化不升,輕氣即不能上達于肺,與吸進之養氣相合而生水者,當用升補之藥,補其氣化,而導之上升,此拙拟玉液湯之義也。 然消渴之證,恒有因脾胃濕寒、真火衰微者,此腎氣丸所以用桂、附。而後世治消渴,亦有用幹姜、白術者。 嘗治一少年,咽喉常常發幹,飲水連連,不能解渴。診其脈微弱遲濡。 投以四君子湯,加幹姜、桂枝尖,一劑而渴止矣。又有濕熱郁于中焦作渴者,蒼柏二妙散、丹溪越鞠丸,皆可酌用。 邑人某,年二十餘,貿易津門,得消渴證。求津門醫者,調治三閱月,更醫十餘人不效,歸家就醫于愚。診其脈甚微細,旋飲水旋即小便,須臾數次。 投以玉液湯,加野台參四錢,數劑渴見止,而小便仍數,又加萸肉五錢,連服十劑而愈。
2.滋膵飲 治消渴 生箭芪五個,大生地一兩,生懷山藥一兩,淨萸肉五錢,生豬胰子三錢(切碎)。 上五味,将前四味煎湯,送服豬胰子一半,至煎渣時,再送服餘一半。若遇中、上二焦積有實熱、脈象洪實者,可先服白虎加人參湯數劑,将實熱消去強半,再服此湯,亦能奏效。 消渴一證,古有上中下之分,謂其證皆起于中焦而極于上下,究之無論上消、中消、下消,約皆渴而多飲、多尿,其尿有甜味。是以《聖濟總錄》論消渴謂:“渴而飲水多,小便中有脂,似麸而甘。” 至謂其證起于中焦,是誠有理,因中焦膵病,而累及于脾也。蓋膵為脾之副髒,在中醫書中,名為散膏,即扁鵲《難經》所謂“脾有散膏半斤也”(膵尾銜接于脾門,其全體之動脈又自脾脈分支而來,故與脾有密切之關系)。 有時膵髒發酵,多釀甜味,由水道下陷,其人小便遂含有糖質。迨至膵病累及于脾,緻脾氣不能散精達肺(《内經》謂脾氣散精上達于肺》)則津液少,不能通調水道(《内經》謂通調水道下歸膀胱)則小便無節,是以渴而多飲多溲也。 嘗閱報,有患消渴,延中醫治療,服藥竟愈者。所用方中,以黃芪為主藥,為其能助脾氣上升,還其散精達肺之舊也。《金匮》有腎氣丸,善治消渴。其方以幹地黃(即生地黃)為主,取其能助腎中之真陰,上潮以潤肺,又能協同山萸肉以封固腎關也。 又向因治消渴,曾拟有玉液湯,方中以生懷山藥為主,屢試有效。近閱醫報且有單服山藥以治消渴而愈者。以其能補脾固腎,以止小便頻數,而所含之蛋白質,又能滋補膵髒,使其散膏充足,且又色白入肺,能潤肺生水,即以止渴也。 又俗傳治消渴方,單服生豬胰子可愈。蓋豬胰子即豬之膵,是人之膵病,而可補以物之膵也。此亦猶雞内金,諸家本草皆謂其能治消渴之理也。雞内金與豬胰子,同為化食之物也。愚因集諸藥,合為一方,以治消渴,屢次見效。


你可能想看:

上一篇
微博精選211209

下一篇
我的悼詞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