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中醫治證不治病3.1

中醫治證不治病3.1

第三章 “證”本質與現代化

本質是什麼?不是直觀感知的東西,是運用一定的邏輯方法,分析直觀感知的客觀對象,上升到與學科理論規律相一緻的文化高度的東西。顯然,本質不是自然客觀的東西,看不見、摸不着,而是理性客觀的東西,由思維所把握。不同學科理論有不同的本質,學科理論是客觀事物本質化的依據,本質是和學科理論密切相關的東西。“證”本質研究是中醫“現代化”主要内容,人們希望通過“證”本質研究,融入科技文化,獲得西方認同。

一、生命的臨床客觀

目錄

1.欲死、想死的生命感應

2.活人的本質

3.把人當人

4.西醫把關的中醫

一、生命的臨床客觀

中醫理論是直面生命,在自然時空的大背景中形成的。辨證論治2千多年,浩如煙海的病案文獻、各家學說,都以病機為證候的本質,顯示出了強大的生命力。證候的本質屬性在辨證論治創立的時候就十分清楚,是病機理性對臨床疾病本質的把握。

欲死、想死的生命感應

2011年末,有位85歲的女性患者,突然出現了想死的念頭,總覺得活着沒有意思,老伴特别緊張,就診時十分擔心地說,你死了留下我一個人咋辦啊?病人身體狀況較好,時常有點毛病,一般看幾次就好了,覺得這次就是一個想死的念頭,其它沒有什麼不舒服,不算是毛病,拖了十多天,在老伴的催促下才來看病。切脈就發現問題了。脈象冬天當沉、老年以小、細為佳,反而浮取弦大,稍用力則空虛,左關部弦大更為明顯,好在尺部沉取脈弱小,尚屬有根,考慮為腎精虧虛肝陽上浮,用天麻鈎藤飲加熟地,三天後想死的念頭就消失了,複診時樂呵呵的說,還是活着好啊。

想死的念頭、欲死的感應是五藏元神發生了異常,是自我感應的。出現想死的念頭、欲死的生命感應,大多是元氣元陽虧虛,或者元精不能涵陽,元神有浮越之勢,在這個時候,隻有病人自己才有感應,若不及時治療,恐怕生命堪憂。

當看到自殺的報道,看到名人猝死的新聞,我在思考,這些突然發生的不良生命結局,難道是瞬間形成的嗎?地球上生存了數十億年的生命,在發生這樣的情況之前,就沒有什麼感應嗎?活生生的人,是五藏“神機”、服從陰陽、協調氣化的生命體,發生想死、欲死的感應到結束生命,應該是經曆了一個“陰陽神氣”的“之化”、“之變”過程,動搖了先天元神,“陰平陽秘”的協調性被破壞,萌發了“陰陽離訣”的結果。

有個外地好朋友,在一封電郵中告訴我,這段時間時常有一種欲死的感覺,我意識到可能是少陰陽氣損耗太過,要及時大補少陰元陽,當即處方:黨參80克,附子40克,幹姜40克,炙甘草30克,煎半小時,一日三次。二劑後欲死感消失,我叮囑他一定堅持多服幾劑,可他因為太忙停藥了,沒過幾天欲死感又出現了,趕緊再服又好了。為了以後安然,我告訴他,因為勞心太過,未能很好地休息,服這個處方固護元陽,當情況明顯好轉後,長服一些人參、西洋參和金匮腎氣丸,或者附子理中丸,防止元陽虧虛。

2012年3月下旬,有個年近30的女性,面白如鹽,極其疲乏,時常有死亡感,脈來沉伏弱而絕,舌淡白,唇白無華,言語低微,勸其住院,但病人堅持要在門診治療。辨為元陽衰微,用大劑量人參四逆湯,送服附子理中丸、歸脾丸,同時嚼服紅參,隔日複診,面略透紅潤,脈仍然沉弱欲絕,守方治療至4月下旬,改用陰陽兩補:人參40克,制黃精40克,附子20克,幹姜20克,熟地20克,當歸20克,炙甘草20克,服至5月底,後用桂附地黃丸配合歸脾丸再服2月善後。

有位張姓的女患者,四十多歲,體形壯碩,面色紅潤,精神尚可,因失眠就診。脈診沉弱,予人參四逆湯,複診時睡眠明顯改善,我問是不是有死亡感,回答說這種感覺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了,從未對任何人講過,失眠後就更加強烈了,服中藥後死亡感不明顯了。陰陽雙補的湯方,守方服了将近一年,死亡感才完全消失。停藥半年,因為勞累複發,守方服用半月,死亡感消失。

病入少陰,元陰元陽虧虛,才有欲死、想死的感應。有人會問,沒有下利清谷、手足逆冷等少陰陽虛陰盛的臨床症狀,怎麼能說是少陰病呢?外感疾病傳變少陰,多有下利清谷、手足逆冷等症,但内傷雜病就不一定了。少陰病的病機是什麼?元陰元陽虛衰。臨床特征是什麼?“少陰之為病,脈微細,但欲寐也”(《傷寒論》281條)。脈微是元陽虛衰,脈細是元陰的欲竭,“但欲寐”反應元神的不支。不管臨床什麼樣的症狀表現,有元陰元陽的虧虛、有元神不支的病機,就屬于少陰病的範疇。想死、欲死的感應雖然不及“但欲寐”的元神不支那麼深重,但已經說明精神不能内守,要麼恐懼,要麼欲寐但不能寐,這時若不及早大補元陰元陽,如何防止元神突然散亡的發生。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