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母嬰育兒 > 正文

“會偷懶”的父母,孩子反而更優秀

“會偷懶”的父母,孩子反而更優秀

01-30 14:12 閱讀數:3900

​​作為父母沒有一個不期望孩子有個閃閃發光的未來!

為此,孩子的日常生活恨不得全部包辦,結果卻發現,孩子的成績并沒有如期,而且越來越懶。

要知道,懶惰永遠是成功路上的絆腳石,那麼父母該怎麼做,才能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呢?

孩子懶惰,多半是家長原因

關于孩子懶惰,主要是指孩子自理能力差,适應能力差,好安逸勞,不思進取,缺乏責任心,缺乏時間觀點等。

那麼孩子是天生懶惰嗎?并不是!孩子懶惰,多半是家長原因!

  • 父母過分寵溺,隻講學習

現在很多孩子還是獨生子女,家裡長輩,父母都是萬分疼愛,他們認為孩子隻要會讀書就好了,于是什麼事都不讓孩子做,漸漸得孩子變成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俗語說“娘勤兒女懶”,父母剝奪了孩子鍛煉自己的機會。

  • 父母的“榜樣”效應

有些父母自己本身懶惰,吃完飯碗一擱,就窩到沙發玩手機了,什麼都不做。要知道“身教重于言傳”孩子當然有樣學樣,從而影響了孩子良好的健康習慣和良好行為的發展。

  • 父母錯誤的思想認知

每個孩子都有好奇心,還記得曾經跟在你屁股後面,吵着要幫忙的小屁孩嗎?那時候勞動對他們是快樂體驗,而你的潑冷水:“走開,不要在這幫倒忙,毛手毛腳的,一邊玩去……”一次又一次,澆滅了孩子的熱情。

還有的父母潛意識教育孩子“不好好讀書,以後就要去掃大街了”,給孩子灌輸勞動卑下觀念。

要知道孩子不自覺是天生的,但懶惰的壞習慣是後天形成的。孩子逐漸變得缺乏主見,缺乏獨立性,過度依賴父母,進一步将懶惰變得一塌塗地。 

做家務更容易增強孩子自信心、責任心

還記得那個越洋打電話求助父母做西紅柿炒蛋的視頻嗎?一個剛出國留學的男生,從未下過廚,不想在同學面前失言,電話求助于大洋彼岸的父母,父母細緻地為他一步步操作并且錄制了視頻,孩子終于完成了這道菜,獲得同學的稱贊。

12個小時的時差,一個已經出國留學的成人,在生活問題上還要這樣依賴父母,淩晨4點父母不顧睡意,為孩子錄制教學視頻,讓為人父母的我們感到心酸,也引起反思。

反觀蔡少芬在子女教育上,很早就帶孩子進廚房做家務了,一個6歲,還沒有竈台高的包子妹妹就可以熟練的切菜、炒菜,最後成品還是色香味俱全,讓人佩服。

蔡少芬的教育心得是:做飯是孩子最簡單的鍛煉,孩子終究要脫離父母保護,财米油鹽是孩子獨立生活的基本,也是她成長過程的一種修行。

《如何讓孩子成年又成人》的作者說過:“若談到人生成功,會做飯之類的事情,重要程度并不亞于作業、鋼琴課和競技體育。”

所以不要再心疼孩子,舍不得孩子動手了,要知道成績再漂亮,也是“生活的矮子”,脫離了身邊的人,孩子也許無法生存!

激活孩子進取心,建議家長可以這樣做

心理學上有個“馬蠅效應”,意思是再懶惰的馬,如果有馬蠅來咬它,它也會跑得飛快。也就是說,如果我們給孩子一點外界刺激或者說壓力,懶惰的孩子也能保持動力,發揮出潛能。

有一個叫斯捷帕的孩子非常賴,這讓她的媽媽很苦惱,來請教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蘇霍姆林斯基說:“你培養了一個小懶漢,就要下定決心把他改造過來。”方法就是不叱喝,不懲罰,要求他做2個小時功課,完成作業,再幹一兩個小時體力活。

如果你5點起床為全家人準備早餐,那麼也可以叫孩子起床,去準備功課,這也是勞動。如果他做到了,就不再是小懶漢了,而應該表揚他愛勞動。

蘇霍姆林斯基說:“一個人在童年時代,特别是在青少年時代,就要養成樂于勞動,讀書,從事創造性活動的精神需要。隻有這樣,他才能獲得預防懶惰的免疫力。”

要知道改造懶漢學生的障礙,最大可能是家長懶惰。家長隻有放手,明白勞動為“必須課”,有耐心讓孩子獨自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讓孩子體驗到依靠勞動創造出幸福和财富等。

另外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計劃,引導孩子把目标拆解成一個個具體的夢想清單,然後讓孩子依據夢想清單去一步步完成任務。而這個目标就是“馬蠅”,是父母給孩子的适當的壓力,督促着孩子前進。

60分的父母,才是最好的父母,父母越“勤勞”,孩子越“懶惰”。​​​​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