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體育 > 正文

(22)内家拳拾遺:(一一六)内家拳實驗室之

學習傳統武術,不同人有不同的目的:為了養生、為了修行亦或是為了防身健體。内家三拳:太極、形意、八卦。推廣最好的是太極拳,原因主要在其動作緩慢,不尚發勁(炮捶本屬少林拳)。形意拳頗剛猛,發勁流暢猛烈,愛好者衆,訓練者少,下苦功者鮮矣。

傳統武術早期的拳種(清代以前),主要以少林為主的外家拳為主,套路都很短,一路拳隻有四五個招式,反複演練純熟。與人交手,得機就一路打下去,一直到打倒對手。此時的招式,招招發勁,式式對拔。姑父本是三皇炮捶的傳人,年輕時便出了功夫,後加入警隊于捉拿賊人之時,一降三,後升為所長,保一方平安。年少之時,仰慕久矣,于是從學:三路拳,合起來不過十來招,不管進退,皆發勁,勁随步到。可惜年少貪玩,并未下功夫學習,算不得得了三皇炮捶功夫的人。

堅持練習數個發勁招式,做到随心所欲,實戰絕對有奇效。現代自由搏擊的訓練也大抵如此,而且更加科學。外家拳的實戰效果沒有人質疑,散打就是從許多外家拳套路中,選擇最有實戰意義的,簡潔明了的動作,去除套路訓練,轉而強化實戰對抗、力量、速度訓練而成。

(22)内家拳拾遺:(一一六)内家拳實驗室之

李堯臣

從現存的武術史中考證,以太極拳為首的内家拳,确是由外家拳演變而來,這是傳統武術發展的規律。但是發展到現在,外家拳本身也産生了巨大的變化,有許多由少林拳體系中的拳,現在也稱認為自己内家拳。甚至詠春拳修習者,也認為:詠春拳,修内的才算是正路子。這是為何?是因為這些傳統武術的這些發展是由傳統文化主導的,隻要拳種不消亡,這是發展的必然趨勢。但是并不是代表内家拳會取代外家拳。

史料的記載中,内外家高手幾次有記載的交手,并未從實戰效果上分出明顯的高低。大家發展得都很好,不管是鐵橋硬馬的硬功,還是綿裡裹鐵的内功都必須在得機得勢的情況下,才能發揮優勢。而得機得勢,隻能靠實戰去不斷錘煉,丢開實戰的訓練,實戰水平等同于普通人。

剝離了發勁的太極拳,練習的是什麼?

陳拳中尚保留了數個發勁的動作,楊拳之中隻有發勁的形态,發展到吳拳練發勁的形态都弱化了。這種去發勁的發展,是因為時代變化不再需要技擊的緣故,還是太極拳本該如此?前文我們多次談到,太極拳的套路的目的有二:其一,掌握以下帶上,以内帶外的運動體系;其二,十方(四正四隅、上下)勁。

十幾年前本人學拳走的就是剛猛的路子,劈磚開石那是每周必修課。根本瞧不上楊式、吳式這些軟綿綿的太極拳,促使我轉學内家拳的是内家拳授業恩師的一番話:目前(你)這個硬路子,如果功夫下到位,體質能承受,最終也能将勁練出來,但是如果你稍減一下剛,加入一些柔,掌握勁的路線會更短一些。世人偏愛捷徑,我當然也不例外,于是從學,随說是捷徑,也花費數年。

(22)内家拳拾遺:(一一六)内家拳實驗室之

硬打硬練

從學内家拳的起因,并不是師父發出了多麼大威力的拳勁,而是折服在師父對勁的掌控上,所以一番話就(讓我)死心塌地的開始從學内家拳。這些年我所追求與傳播的也正是内家拳内勁的訓練方法。内家拳在套路中剝離發勁是一種進步,它的目的在于專心練勁,而不是為了去技擊化。

如何練勁?

建議大家不要急于學習拳架套路,它對于初學者實在是難于掌握,即使短時間學會了動作要領,與内勁的訓練也沒有明顯的幫助。在學習套路之前,有兩個必修的功課:其一,身形守正(見前篇《内家拳實驗室:守正的第一課》及其後篇);其二,前後、左右、上下的勁純熟(見官方視頻課程)。

在《内家拳實驗室:明勁易得,暗勁難尋》中将明勁的原理為大家剖析出來了,即是身體骨骼的支撐鍊。初級的練勁,就需要能善于調整這條支撐鍊始終能支撐在自己需要勁的方向上。下面分享給大家一個明勁的實驗:

找一位朋友輔助,雙方弓步面對面站立,(你)雙手推在對方上半身,對方可用手從左右(或下方)托住你的手臂。根據《内家拳實驗室:明勁的訓練障礙與解決辦法》中的訓練,先調整好骨骼支撐鍊,讓從腳底到手掌的勁串聯起來。調整好以後,讓朋友随意調整(可前進、後腿、左右移動),避開你的勁,看看自己能否跟随對方的變化,始終讓勁“看”住對手。

(22)内家拳拾遺:(一一六)内家拳實驗室之

交手

訓練中要始終保持身形中正,手上出勁,不要将自己身形帶偏;對方變化之時,切記先調整下盤,以下帶上的調整身體的關節支撐鍊,不要隻調整與對方接觸的手的位置。這裡有個方法,也正是本篇的主題: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加在對方身上的勁,隻能由一個方向,才便于自己的調整。自己的心神、勁都要往一處去用,才能一動周身相随。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