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内家拳不僅是功夫,而且還是一門文化

2014年8月3日 晴

内家拳不僅是功夫,而且還是一門文化。

培根固幹,根就是步法,幹就是軀幹(身子),練到最後就沒有這個身子,外三合練好了,哪有這個身子。

其他拳術講含胸拔背,心意門講開合收放,重點在收。所謂收就是肩胛骨下部用力,也即把用力習慣由傳統的肩膀收回到肩胛骨,這樣兩肩就放松了。而放實際上就是收到最後,往前一送。

“心平氣和,不急不躁,對,就這樣。”

《金剛經》講“無我相”,《心經》講“無身”。自己在練習雙把的時候有時能勉強做到外三合,進而有一種無身的感覺,而師傅可随時随地做到沒有這個身子,每當師傅練畢,總會說,“你看,隻有手和腳,哪有這個身子。”

我笑說,“師傅的身子分成了兩截,上半截成了肩膀,下半截成了腰。”

哎,無我相,無身,豈是誦經誦出來的,隻能靠幾十年如一日地修煉,才有可能有朝一日恍然悟到沒有這個身子。沒有身子,就是軀幹部對自己動作不構成任何的障礙,外三合做到了徹底的、淋漓盡緻的展現。沒有身子,也就說明五髒六腑各盡其位,“素其位而行”,你就感覺不到其存在了。“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你對身子的感覺越明顯,那就說明身子正處于别扭狀态,南陽話叫“不得勁”。

57歲的師傅一身汗如雨下,三伏天的太陽正是毒辣的時候,路人專找樹蔭快步疾走,光着膀子的師傅直呼,“這真是一種享受”,真有儒家“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的風骨。

内家功夫不僅是一種文化,還是一種信仰。“修習此拳,能夠培養一身的正氣,頑強的意志,從而有足夠的實力抵禦來自家庭、工作、社會方方面面的壓力”。同學病故,原本神經衰弱的我更是夜夜難眠,白天長籲短歎。師傅當頭棒喝,“練功吧!就是天大的事,也已經發生了,你能拿它咋辦?還是老老實實練功,功練好了,心正意誠,就能坦然面對任何事情。”

這不就是一種信仰嗎?内家拳術是中國五千年文化土壤中孕育出的一朵奇葩,心意六合拳更是内家之鼻祖,其十大形之演練,若從舞蹈的角度觀之,堪與芭蕾媲美;而其綿綿不絕之勁道,矯若驚龍,非任何形體藝術所及。西洋體育注重外在的訓練,内家拳術内外兼修,嚴格地說,是二分勁在手臂,八分氣在身子裡鍛煉髒腑,氣血陰陽,滋補全身。這是東方文化中的一種整體觀,而且更注重内在的休養,進而由内及外,這不就是儒家文化重“内聖外王、推己及人”的思想嗎?師傅常說,“身修好了,你才有精力幹工作,才能更好地服務家庭和社會”。這不就是最真切、最樸實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觀念嗎?

習一套拳,文化不知不覺就滲透到了每一招每一式,這是用身心去證悟中國文化,也是把文化作為一種身心之學去修習。孔子說過,“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真正的學問,其出發點是自己的身心,讓自己安身立命,進而己達而達人。而不是整天讀一些連自己都不相信的書,而後去向别人宣講,或者搬弄辭藻,用大腦去演繹一些奇言怪論。然而,這樣的所謂讀書人和學問家與日俱增,除了徒增社會的喧嚣和人心的浮躁,我實在尋不出還有什麼用。

文化的滲透必然最終凝聚為一種正信。其實,文化的核心和精髓就是信仰,文化正是以正信為基點滾雪球般發展起來的,如無正信之内核,文化隻不過是一些用語言編織的支離破碎且飄忽不定的思緒和感覺。

白河畔,馬老師用身诠釋中華文化,以行傳遞正能量。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