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 > 正文

文學類語文本閱讀:環境題突破之“環境描寫手法”

(一)什麼是環境描寫的手法

環境描寫的手法是指作者在交代環境時運用的各種技巧,包括描寫的具體方法(修辭手法、表達技巧等)、描寫的角度(寫作順序、觀察角度、感覺角度等)。

(二)環境描寫手法題的命題角度

考題有的側重于考查具體方法,有的側重于考查描寫角度,更多的則是綜合性考查。

題幹示例

(1)(2010·江蘇卷)文中畫線部分描寫了峽谷險峻氣勢,請分析其表現特色。(《溜索》)

(2)(2009·安徽卷)從修辭手法的角度,對文中畫線句子的景物描寫進行賞析。(《董師傅遊湖》)

題幹中往往有“分析”“賞析”等作答動詞和“描寫”“景物描寫”“特色”“手法”等表答題方向的名詞。

(三 )環境描寫手法題思考“3角度”

1.從描寫技巧角度看:①白描(粗筆勾勒,突出特征)與細描(精雕細刻、濃墨重彩);②動靜結合,虛實結合,正側結合,點面結合,色彩的渲染、襯托。

2.從修辭角度看:借助比喻、拟人、誇張等修辭手法來描寫。

3.從寫景角度看:①感覺角度——視覺、聽覺、味覺、嗅覺等(形、聲、色角度);②觀察角度——定點觀察、移步換景、俯視仰視,等等;③寫景順序——由遠及近(或由近及遠)、由高到低(或由低到高),等等。

(四)環境描寫手法題答題步驟

第一步 審讀題幹,明确指向。通過審讀題幹中的關鍵詞,把握題目考查的是描寫手法,還是修辭手法。環境描寫的手法一般不是單一的,答題時要全面、準确。

第二步 根據考向,思考角度。這就需要掌握環境描寫的常見手法,分析特點。要注意将描寫手法與環境特點結合起來,分析這種手法是如何突出環境特點的。

第三步 根據要求,答出作用。環境描寫手法的作用是使環境更典型、更真實,更富有立體感。(注意區分環境描寫手法的作用與環境描寫的作用。)

(五)環境描寫的角度和手法

自然環境描寫的角度和手法

感官

從視覺、聽覺、味覺、嗅覺等角度出發,盡可能如實地描畫,真切地再現描寫對象的各種外在性狀,如聲音、顔色、形态等。

觀察

定點觀察、移步換景、俯視、仰視等。

寫景順序

由遠及近或由近及遠、由高到低或由低到高等。

修辭手法

景物描寫常運用比喻、拟人等修辭手法,追求形象性、生動性。

動靜結合

将動态描寫與靜态描寫結合起來,讓所繪景物具體、生動,才會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社會環境描寫的角度和手法

點面結合

“點”指場景的個别情景,一般是場景中作者描寫的最為突出的部分;“面”指場景的整體。點面結合,要求場景的描寫既要注意整體,又要突出重點。

簡筆勾勒

即所謂的白描手法,對環境不做精細描寫,而是用簡潔的筆墨勾畫富有特征性的景物,突出環境的特點。

精筆細描

用精細的筆墨對環境進行描寫,使整個場景熠熠生輝。

典題示例

溜索 阿城

一個鐘頭之前就聽到這隐隐悶雷,初不在意。雷總不停,才漸漸生疑,懶懶問了一句。領隊也隻懶懶說是怒江,要過溜索了。不由捏緊了心,準備一睹縱貫滇西的怒江,卻不料轉出山口,依然是悶悶的雷。見前邊牛死也不肯再走,心下大惑,就下馬向前。行到岸邊,抽一口氣,腿子抖起來,如牛一般,不敢再往前動半步。

萬丈絕壁垂直而下,馱隊原來就在這壁頂上。怒江自西北天際亮亮而來,深遠似涓涓細流,隐隐喧聲騰上來,一派森氣。俯望怒江,蓦地心中一顫,再不敢向下看。

領隊穩穩坐在馬上,笑一笑。那馬平時并不覺得雄壯,此時卻靜立如偉人,晃一晃頭,鬃飄起來。牛鈴如擊在心上,一步一響,馱隊向橫在峽上的一根索子顫顫移去。那索似有千鈞之力,扯住兩岸石壁,誰也動彈不得。

領隊下馬,走到索前,舉手敲一敲那索,索一動不動。領隊瞟一眼漢子們,一個精瘦短小的漢子站起來,走到索前,從索頭扯出一個竹子折的角框,隻一躍,腿已入套。腳一用力,飛身離岸,嗖地一下小過去,卻發現他腰上還牽一根繩,一端在索頭,另一端如帶一縷黑煙,彎彎劃過峽谷。一隻大鷹在瘦小漢子身下十餘丈處移來移去,翅膀尖上幾根羽毛在風中抖。再看時,瘦小漢子已到索子向上彎的地方,悄沒聲地反着倒手拔索,橫在索下的繩也一抖一抖地長出去。

大家正睜眼望,對岸一個黑點早停在壁上。不一刻,一個長音飄過來,繩子抖了幾抖。三條漢子站起來,拍拍屁股,一個一個小過去。領隊啞聲問道:“可還歇?”餘下的漢子漫聲應道:“不消。”紛紛走到牛隊裡卸馱子。

牛早卧在地上,兩眼哀哀地慢慢眨。兩個漢子拽起一條牛,罵着趕到索頭。那牛軟下去,淌出兩滴淚,大眼失了神,皮肉開始抖。漢子們縛了它的四蹄,挂在角框上,又将繩扣住框,發一聲喊,猛力一推。牛嘴咧開,叫不出聲,皮肉抖得模糊一層,屎尿盡數撒洩。過了索子一多半,那邊的漢子用力飛快地收繩,牛倒垂着,升到對岸。這邊的牛哀哀地叫着,漢子們并不理會,仍一頭一頭推過去。之後是運馱子,就玩一般了。這邊的漢子也一個接一個飛身小過去。

我戰戰兢兢跨上角框,領隊吼一聲:“往下看不得,命在天上!”猛一送,隻覺耳邊生風,僵着脖頸盯住天,倒像俯身看海。自覺慢了一下,急忙伸手在索上向身後拔去。這索由十幾股竹皮扭絞而成,磨得賽刀。手劃出血來,黏黏的反倒抓得緊。手一松開,撕得鑽心一疼,不及多想,趕緊倒上去抓住。猛然耳邊有人笑:“莫抓住不撒手,看腳底闆!”方才覺出已到索頭。慎慎地下來,腿子抖得站不住,腳倒像生下來第一遭知道世界上還有土地,親親熱熱跺幾下。

猛聽得空中一聲唿哨,尖得直入腦髓。回身卻見領隊早已飛到索頭,抽身躍下,走到漢子們跟前。

牛終于又上了馱,鈴铛朗朗響着,似是急急地要離開這裡。上得馬上,才覺出一身黏汗,風吹得身子抖起來。順風出一口長氣,又覺出悶雷原來一直響着。

(選自《阿城精選集》,有删改)

11.文中畫線部分描寫了峽谷險峻氣勢,請分析其表現特色。(5分)

第一步:審題幹,明題型

本題題幹比較隐晦,但“峽谷險峻氣勢”已經把環境的特點表述出來,前面還有“描寫”,後面有“表現特色”,可見是關于“描寫特色”方面的題型,可以把題幹變換一下問法:文中畫線部分用了什麼描寫手法表現峽谷的險峻氣勢?這樣就更能明确是“考查描寫手法”的,然後調動知識儲備,從不同方面考慮。

第二步:定角度,找對應

從細節、動靜、修辭等角度和寫景的觀察點、寫景的順序等角度與畫線部分對照。

描寫技巧角度

“怒江自西北天際亮亮而來,深遠似涓涓細流,隐隐喧聲騰上來,一派森氣”既有粗筆勾勒整體氣勢,又有“亮亮”“隐隐”等細處着墨,突出了峽谷的險峻氣勢,這是白描與細描相結合的手法。

寫景角度

(1)觀察角度:“萬丈絕壁垂直而下,馱隊原來就在這壁頂上”可見是以壁頂為觀察點的定點觀察。

(2)感覺角度:“怒江自西北天際亮亮而來”是視覺;“深遠似涓涓細流,隐隐喧聲騰上來”是聽覺;“俯望那江,蓦地心中一顫,再不敢向下看”是感覺,為内心感受。

(3)寫景順序:“萬丈絕壁垂直而下”是仰視,“俯望那江……不敢向下看”是俯視,由此可見寫景順序是由高到低;從“怒江自西北天際……一派森氣”可以看出寫景順序是由遠及近。

【參考答案】 以壁頂為觀察點,運用白描和細節描寫相結合手法,變換視角,從視覺、聽覺、内心感受等多方面描寫,使人如臨其境。

童年随之而去(節選) 木心

(節略部分内容提示)母親、姑媽等人在睡獅庵請和尚做佛事。”我”随着在山上呆了一段時間後,天天吵着要回家,終于——

回家啰!

回望了一眼 ---睡獅庵,庵是小的啊,怎麼有這樣大的庵呢?這些人都不問問。

家庭教師是前清中舉的飽學鴻儒,我卻是塊亂點頭的頑石,一味敷衍度日。背書,作對子,還混得過,私底下隻想翻稗書。那時代,尤其是我家吧,”禁書”的範圍之廣,連唐詩宋詞也不準上桌,說:”還早。”所以一本《曆代名窯釋》中的兩句”雨過天青雲開處,者般顔色做将來”,我就覺得清新有味道,琅琅上口。某日對着案頭一隻青瓷水盂,不覺漏了嘴,老夫子竟聽見了,訓道:”哪裡來的歪詩,以後不可吟風弄月,喪志的呢!”一肚皮悶瞀的怨氣,這個暗趸趸的書房就是下不完的雨,晴不了的天。我用中指蘸了水,在桌上寫個”逃”,怎麼個逃法呢,一點策略也沒有。

滿船的人興奮地等待解纜起篙,我忽然想着了睡獅庵中的一隻碗!那碗卻有來曆。------我不願吃齋,老法師特意贈我一隻名窯的小盂,青藍得十分可愛,盛來的飯,似乎變得可口了。母親說:”畢竟老法師道行高,摸得着孫行者的脾氣。”  

我又誦起:”雨過天青雲開處,者般顔色做将來。”母親說:

“對的,是越窯,這隻叫夗,這隻色澤特别好,也隻有大當家和尚才拿得出這樣的寶貝,小心摔破了。”

每次餐畢,我自去泉邊洗淨,藏好。臨走的那晚,我用棉紙包了,放在枕邊。不料清晨被催起後頭昏昏地盡呆看衆人忙碌,忘記将那碗放進箱籠裡,索性忘了倒也是了,偏在這船要起篙的當兒,蓦地想起:

“碗!”

“什麼?”母親不知所雲。

“那飯碗,越窯夗。”

“你放在哪裡?”

“枕頭邊!”

母親素知凡是我想着什麼東西,就忘不掉了,要使忘掉,唯一的辦法是那東西到了我手上。

“回去可以買,同樣的!”

“買不到!不會一樣的。”我似乎非常清楚那夗是有一無二。

“怎麼辦呢,再上去拿。”母親的意思是:難道不開船,派人登山去庵中索取——不可能,不必想那碗了。

我走過正待抽落的跳闆,登岸,坐在系纜的樹樁上,低頭凝視河水。

滿船的人先是愕然相顧,繼而一片吱吱喳喳,可也無人上岸來勸我拉我,都知道隻有母親才能使我離開樹樁。母親沒有說什麼,輕聲吩咐一個船夫,那赤膊小夥子披上一件棉襖三腳兩步飛過跳闆,上山了。

船裡的吱吱喳喳漸息,各自找樂子,下棋、戲牌、嗑瓜子,有的開了和尚所賜的齋佛果盒,叫我回船去吃,我搖搖手。這河灘有的是好玩的東西,五色小石卵,黛綠的螺蛳,青灰而透明的小蝦……心裡懊悔,我不知道上山下山要花這麼長的時間。

鹧鸪在遠處一聲聲叫。夜裡下過雨。

是那年輕的船夫的嗓音——來啰……來啰……可是不見人影。

他走的是另一條小徑,兩手空空地奔近來,我感到不祥——碗沒了!找不到,或是打破了。

他憨笑着伸手入懷,從斜搭而系腰帶的棉襖裡,掏出那隻夗,棉紙濕了破了,他臉上倒沒有汗——我雙手接過,謝了他。捧着,走過跳闆……

一陣搖晃,漸聞橹聲欸乃,碧波像大匹軟緞,蕩漾舒展,船頭的水聲,船梢搖橹者的斷續語聲,顯得異樣地甯适。我不願進艙去,獨自靠前舷而坐。夜間是下過大雨,還聽到雷聲。兩岸山色蒼翠,水裡的倒影鮮活閃袅,迎面的風又暖又涼,母親為什麼不來。

河面漸寬,山也平下來了,我想把碗洗一洗。

人多船身吃水深,俯舷即就水面,用碗舀了河水順手潑去,陽光照得水沫晶亮如珠……我站起來,可以潑得遠些——一脫手,碗飛掉了!

那碗在急旋中平平着水,像一片斷梗的小荷葉,浮着,氽着,向船後漸遠漸遠……

望着望不見的東西——醒不過來了。

對母親怎說——那船夫。

母親出艙來,端着一碟印糕艾餃。

我告訴了她。

“有人會撈得的,就是沉了,将來有人會撈起來的。隻要不碎就好——吃吧,不要想了,吃完了進艙來喝熱茶……這種事以後多着呢。”

最後一句很輕很輕,什麼意思?

現在回想起來,我的一生中,确實多的是這種事,比越窯的夗,珍貴百倍千倍萬倍的物和人,都已一一脫手而去,有的甚至是碎了的。

那時,那浮氽的夗,随之而去的是我的童年。

16.分析文中畫波浪線段落景物描寫手法。(5分)

【參考答案】比喻,把碧波比作大匹軟緞,寫出水面的蕩漾舒展;感官角度,視覺聽覺結合;選材角度,選取“橹聲”“碧波”“山色”“水裡倒影”“風”。這幾句景物描寫表現了眼前風景的優美宜人,襯托了越窯盌失而複得後我心情的愉悅甯适。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