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北京各區一模非連續性文本閱讀彙編
2021東城一模
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1-5題。
材料一
工業革命以來,人為活動導緻溫室氣體(主要是二氧化碳)排放增多,使全球氣候明顯變暖。《巴黎協定》提出把全球平均氣溫較工業化前水平升高幅度控制在2℃以内。一旦溫度升高突破2℃安全阈值,極地、海洋等關鍵生态系統損害将不可逆轉,全球氣候風險将急劇增加。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呼籲世界各國領導人宣布本國進入“氣候緊急狀态”,直到實現碳中和。碳中和也稱作“二氧化碳淨零排放”,是指在一定時期内人為二氧化碳移除在全球範圍内抵消人為二氧化碳排放。實現碳中和是減緩全球氣候變暖的必要步驟,一方面要減少碳源,另一方面要增加碳彙。森林、泥炭沼澤、土壤等能夠吸收儲存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被稱作“碳彙”,與燃燒化石燃料産生的“碳源”相對。
全球累積排放的二氧化碳中有70%以上來源于化石能源燃燒和使用,隻有徹底擺脫化石能源依賴,才能從源頭上化解氣候危機。牽住這個“牛鼻子”,多國在供給側和需求側同時發力,在促進能源結構低碳轉型方面不斷完善政策法規與市場機制。與此同時,增加碳彙也是重要一環。森林就是一座巨大的“碳庫”,其碳彙作用越來越凸顯。
2020年,中國宣布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年前達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德國研究機構近期發布報告稱,中國在減排領域取得顯著進步:過去50年,中國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幾乎每20年就減少一半;自2000年以來,中國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增長超過800%……觀測研究還顯示,中國近20年來對全球綠化增量的貢獻居全球首位,固碳能力顯著提升。
(取材于尚凱元、鄭彬、李曉骁的相關文章)
1.根據材料一,下列對“碳中和”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項是(3分)
A.“碳中和”是聯合國大力倡導的環保理念。
B.實現碳中和是為了消除地球上的二氧化碳。
C.實現碳中和對減緩全球氣候變暖有重要作用。
D.要實現碳中和,需要減少碳源并增加碳彙。
材料二
當前全球各國對落實《巴黎協定》高度重視已有120多個國家陸續宣布碳中和目标。
在能源供給側,全球一次能源結構正從以化石能源為主導快速向以清潔能源為主導轉型。當前,全球清潔能源占一次能源的比例為19%。根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的評估報告,要實現2℃溫控目标,到200年全球清潔能源占一次能源的比例要達到50%左右。因此,能源清潔化轉型的步伐要大大加快。
未來,清潔能源将主要轉化為電能,電能的生産和消費都來源于清潔和零碳的能源。在未來的終端能源消費系統中在交通領域電動汽車将取代燃油汽車、軌道交通、航空、航海等領域都要大幅提高電氣化程度;在工業領域傳統觀點認為很難通過電能替代實現減排,尤其是部分工業部門,如鋼鐵、水泥等需要化石能源提供高品位熱能但随着技術進步,低品位熱能可以由電能直接提供高溫供熱則通過電制氫的方式借助氫能來實現,進而推動工業領域的電氣化和低碳化。
無論清潔能源發電還是終端部門用電,都要通過電網系統進行輸送和配置。因此,未來高比例的能源清潔化和電氣化必須依靠電網互聯才能實現。以中國為例,我國清潔能源資源豐富,但資源與負荷中心呈逆向分布。水電資源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區,風能資源主要集中在“三北”地區,西北地區的太陽能資源占全國的比例超過80%。但是,我國70%左右的電力消費集中在東部沿海省份和中部省份,因此需要通過電網互聯實現風光互補、區域互濟、發電用電平衡,這樣才能實現清潔能源大規模開發利用。
當前各國的行動力度距《巴黎協定》的要求還有較大差距,未來各國需将自主貢獻目标提升3倍才能實現2℃溫控目标。
(取材于劉昌義的相關文章)
2.根據材料二,下列最适合做本文标題的一項是(3分)
A.多國實現《巴黎協定》目标
B.全球能源系統轉型任重道遠
C.中國能源系統的清潔轉型
D.電網建設決定碳中和目标
3.下列對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加點詞語的解說,正确的一項是(3分)
A.阈值:指溫度最低值。
B.牛鼻子:指氣候危機。
C.碳庫:指二氧化碳的産生地。
D.負荷中心:指能源消費多的地方。
材料三
目前,已有很多模型研究了中國實現碳中和的路徑并形成基本共識。中國要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目标,能源系統在2050年左右就必須完成非化石能源占比超過85%的目标,煤炭在能源結構中的比例要控制在5%以下,整個能源系統要實現清潔化、零排放甚至負排放。其他終端用能部門要盡可能實現電氣化,減少直接排放。在工業領域,有一些碳排放是難以避免的,因此需要碳彙進行中和。目前,煤炭在我國一次能源結構中的占比仍高達58%,煤電占比大約為72%。用30年的時間颠覆性地改造全國能源系統,我國面臨巨大挑戰。
如何以碳中和為目标推動深刻的社會經濟轉型首先,科學研究要先行。研究僅靠模型模拟是不夠的,因為很多現實情況在模型中不能很好地被刻畫和反映。理論研究必須從政策需求出發,從現實國情出發,更細緻地考慮政策措施的可操作性。其次,提高決策者和公衆對碳中和目标的認知水平。最後,依靠技術和政策的配合。在政府主導之外,要充分激發企業的主動性,使企業和行業主動投入新技術研發之中。隻有形成合力轉型才能夠發生。
充分了解碳中和目标下完成深刻社會經濟轉型的難度,并不是要動搖實現碳中和目标的信心,而是要在轉型過程中最大程度地降低社會成本,減少社會問題。要實現碳中和目标,受沖擊最大的就是煤炭行業,這是社會變革必須付出的代價。近年來,歐洲提出低碳轉型“不能落下一個人”,尋求“公正轉型”。中國也需要在碳中和相關政策的設計、制定和執行中充分考慮這個問題,為利益受損的行業、企業和個人提供系統性的幫助和支持。
(取材于陳迎的相關文章)
4.根據材料三,下列理解與推斷,不正确的一項是(3分)
A.在解決不可避免的碳排放問題時,碳彙可發揮重要作用。
B.模型研究是科學研究的重要方式,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C.全民對碳中和的認知水平決定了實現碳中和目标的速度。
D.為實現碳中和目标,煤炭行業需做出犧牲,也需被關注。
5.面對碳中和問題,中國應采取的對策有哪些?請結合三則材料,分别加以概括。(6分)
1.B(3分) 2.B(3分) 3.D(3分) 4.C(3分)
5.答案要點:
制定目标;堅持綠化;加快能源供給改革;能源消費以電能為主;電網互聯;社會經濟轉型。
2021西城一模
本大題共5小題,共18分。
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1-5題。
材料一
随着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人類對能源的需求越來越大。與此同時,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傳統能源的儲量在不可逆轉地減少,天然氣水合物作為新型能源受到廣泛關注。
天然氣水合物是天然氣與水在高壓低溫條件下形成的類冰狀的結晶物質,因其外觀像冰,且遇火即可燃燒,又稱“可燃冰”。
研究發現,天然氣水合物燃燒後隻會産生二氧化碳和水,不會留下固态殘渣,也不會産生有害氣體,是一種清潔無污染的新能源它具有極強的儲載氣體的能力,單位體積的天然氣水合物的氣體儲載量是相同體積氣體量的100~200倍,其能量密度是常規天然氣的2~5倍,1m3的呈飽和狀态的天然氣水合物在标準條件下可釋放出164m3的甲烷氣體。簡而言之,就是天然氣水合物蘊含的能量大,燃燒值高。
陸地上20.7%和大洋底部90%的地區,具有形成天然氣水合物的有利條件,所以天然氣水合物在全球的儲量極為驚人。據估計,其資源量是全球石油、天然氣、煤炭等化石資源量總和的兩倍。天然氣水合物因潛力巨大,被科學家稱為“未來全球能源發展的戰略制高點”。我國的海域和陸區蘊藏着豐富的天然氣水合物資源,專家預測這些資源的總能量約相當于1000億噸石油,其中南海海域是我國天然氣水合物的主要分布區,資源能量約相當于800億噸石油。按當前的消耗水平保守估計,我國儲藏的天然氣水合物可滿足近200年的能源需求,這對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取材于方銀霞、劉飛等人的文章)
1.根據材料一,下列對天然氣水合物優點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項是(3分)
A.清潔無污染B.呈飽和狀态
C.燃燒值高D.儲量巨大
材料二
由于天然氣水合物大量存儲于海底,而深水海底淺表層天然氣水合物藏儲層未成岩,松軟易垮塌,容易發生井漏,所以它的勘查開采難度極大。另外,開采天然氣水合物還會面臨巨大風險,如環境風險、裝備安全風險和生産管控風險等。不過,與風險并存的還有很多潛在的科學價值。
海底地殼活動以及人類的不當開發,都有可能導緻海底水合物氣藏中的天然氣洩露。因此,開采過程中針對規避風險的各項研究将涉及地質學環境科學和能源工業等領域,會對這些學科的發展産生深遠影響,具有很高的科學價值,這一點已引起世界各國的高度重視。
在開采中應對各種難題亦可促進勘查開采領域科技水平的發展,從而搶占這一領域的科技創新制高點。我國在全面開展區域大規模天然氣水合物資源勘查評價工作的同時,在南海神狐海域先後成功實施了兩輪天然氣水合物探索性試采工作。第一輪在2017年3月28日。試采中運用地層流體抽取法,通過保證流體的抽取來實現穩定地降壓,這一方法的理論和技術都是國際創新,我國也成為全球第一個在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試采中獲得連續穩定産氣的國家。第二輪在2020年3月26日。試采中攻克了天然氣水合物水平井鑽采的關鍵技術,有效提高了水合物的采收率及産氣量,創造了産氣總量86.14萬m3、日均産氣量2.87萬m3兩項新的世界紀錄。相對于第一輪的垂直井試采技術,水平井試采對技術工藝的要求高,難度大,在此方面亦無先例可以借鑒。我國專家系統分析了第一輪試采獲取的數據,提出了“水合物成藏系統”與“三相控制水合物相态”理論,并反複試驗推演,細化施工環節,實現了從垂直井試采向水平井鑽采的技術升級換代,我國因此又成為全球首個采用水平井鑽采技術試采海域天然氣水合物的國家。
(取材于袁于飛、張輝等人的文章)
2.根據材料二,下列對“水平井鑽采技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項是(3分)
A.有效提高了天然氣水合物的采收率
B.在技術工藝方面比垂直井的要求高
C.第一次在開采中獲得連續穩定産氣
D.是我國反複試驗才得出的自創成果
材料三
世界各國都十分重視海底天然氣水合物的研究與開發,紛紛制訂了長遠發展規劃。美國、加拿大、德國、英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已深入開展了海底天然氣水合物勘探技術、開發工藝、經濟評價、環境影響等方而的研究工作。
美國是最早研究開發天然氣水合物的國家,上世紀60年代就開展了相關的勘探研究工作,由其創立的識别海洋天然氣水合物的地震标志——似海底反射層理論被廣泛應用。日本通過國際合作開展海洋區域的鑽探勘察研究,并獲取了天然氣水合物樣品,成為世界上首個掌握海底天然氣水合物采掘技術的國家。
我國天然氣水合物研究勘探工作起步晚,1999年才開始系統性的調查工作。與日本相比,我國開發的難度更大。南海天然氣水合物儲層為泥質粉砂地層,具有水深更深、埋藏更淺、滲透性更差、顆粒更細等特點,是世界公認的最難開采的一種類型。但是這類儲層中的天然氣水合物資源儲量最大,占總量的90%以上,一旦實現産業化,其前景非常廣闊。為此,我國提出了“五步走”的發展路徑,即理論研究與模拟試驗、探索性試采、試驗性試采、生産性試采、商業開采,第二輪試采就成功實現了從“探索性試采”向“試驗性試采”的階段性跨越。
目前針對天然氣水合物開采的經濟性評價較少。美國于2009年對海洋天然氣水合物開采的數據進行經濟性評價,結果表明,其開采成本比傳統天然氣的開采成本高0.80~0.95元/m3。日本對其海上天然氣水合物試開采的估算結果表明,從海底天然氣水合物中每提取1m3的天然氣須花費2.8~10.8元。我國從海底天然氣水合物中每提取1m3天然氣的成本為8元/m3,遠高于通過現有的成熟技術開采常規天然氣的成本。因此,目前的天然氣水合物勘探開發尚無法實現經濟效益。
(取材于馮猜猜、張文孝等人的文章)
3.根據材料三,下列不屬于我國在南海開采天然氣水合物時所遇困難的一項是(3分)
A.儲層為泥質粉砂地層B.儲藏在非常深的海底
C.所處地層的滲透性差D.需經曆五個發展階段
4.根據以上三則材料,下列理解與推斷,正确的一項是(3分)
A.90%的天然氣水合物儲藏在大洋底部,因此各國都重視海洋開采技術的研究
B.無論人類怎樣完善開采技術,都未必能避免海底水合物氣藏中的天然氣洩漏
C.目前我國天然氣水合物的開采成本高于日本,說明我國的開采技術不如日本
D.我國已實現從“探索性試采”向“試驗性試采”的跨越,即将進行商業開采
5.目前開采天然氣的成本較低,我國為什麼還要耗巨資去開采天然氣水合物?請根據三則材料的相關内容簡要說明。(6分)
1.(3分)B2.(3分)C3.(3分)D4.(3分)B
5.(6分)
答案示例:
高經濟成本可換來很高的科學價值:開采可促進地質學、環境科學、能源工業及勘查開采等領域的科技發展。現在的高耗費可以獲得未來的利益:天然氣作為傳統能源不可逆轉地減少,而天然氣水合物作為新能源是“未來全球能源發展的戰略制高點”開采分“五步走”,目前還處在試驗階段,等到了商業開采階段自然會有很高的經濟利益。
【評分參考】“科學價值”“未來能源”“商業化之後的利益”3個要點,每點2分。
2021朝陽一模
本大題共5小題,共18分。
材料一
“耕讀傳家遠,詩書繼世長。”我國傳統的家庭教育一直非常注重勞動教育,積累了豐富的勞動教育智慧。
中國人自古以來就重視勞動,崇尚勞動。《顔氏家訓·涉務篇》中,顔之推尖銳地批判了當時一些士大夫子弟養尊處優、脫離勞動的作風,告誡子孫:“古人欲知稼穑之艱難,斯蓋貴谷務本之道也。夫食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三日不粒,父子不能相存。”在顔之推看來,通過農業生産勞動體驗農事的艱辛,可使人珍惜糧食、重視農業勞動。他在《治家》篇中說:“生民之本,要當稼穑而食,桑麻以衣。蔬果之畜,園場之所産;雞豚之善,埘圈之所生。爰及棟宇器械,樵蘇脂燭,莫非種植之物也。”顔之推熟悉農業生産,他列舉了諸多稼穑種植中的農事,意在教導子弟要能守農桑本業,希望自己的兒孫要了解生産勞動。
中華民族素以勤勞著稱于世。家庭成員辛勤勞作,不好吃懶做,不好逸惡勞,整個家族才會蒸蒸日上。宋代葉夢得教導家人黎明即起,将與生活有關之家務及時料理,切勿怠惰,否則,“今日姑待明日,則費事損業,不覺不知,而家道日耗矣”。清代名臣曾國藩在教育子孫時指出,曾家治家要義為“早、掃、考、寶、書、蔬、魚、豬”,強調家中無論老少男婦,“總以勤勞為第一義,謙謹為第二義。勞則不佚,謙則不傲,萬善皆從此生矣”。他以切身的體驗勸勉曾家後輩子女,“除讀書外,教之掃屋,抹桌凳、收糞、鋤草,是極好之事,切不可以為有損架子而不為也”。曾國藩認為勤勞與個人生活、家庭興衰息息相關。清代甘樹椿在《甘氏家訓》中也說:“興家之事多途,未有不自勤勞始者也,故曰:民生在勤,勤則不匮。”可見,勤則家興人通,惰則家衰人窮。
古人一向認為,培養良好的勞動習慣要從孩子小時候做起。清康熙六十年進士王士俊在《閑家編》中說:“教子而不在幼時,可乎?是以朱子《小學》,必先灑掃應對之節。”還明确指出如何灑掃,“以木盤置水,左手持之,右手以竹木之枝,輕灑堂中”,“掃畢,斂塵于箕,出棄他所”,教育子弟從小就要在勞動中養成注重細節、嚴謹專注的品質。
(取材于徐海嬌等相關文章)
1.根據材料一,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項是(3分)
A.中國人自古重視耕讀傳家。
B.有些士大夫熟悉生産勞動。
C.家訓都以教導子弟參加勞動為目的。
D.勞動是人修養品德的一個重要途徑。
2.根據材料一,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項是(3分)
A.顔之推嚴厲地批評顔氏子孫不事勞作,脫離勞動。
B.葉夢得告誡家人如果怠惰拖延,将導緻家道衰落。
C.曾國藩認為,隻要勤勞、謙謹就能成為一代名臣。
D.王士俊寫《閑家編》主要目的是教子弟如何灑掃。
材料二
勞動教育在我國形成了優良的傳統,新時代的勞動教育也應該有新的追求。
《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強調,學校要注重勞動教育的系統化、課程化,可以開設勞動課程,編寫勞動教材。學校在開設課程時,應根據學段特點,設立勞動教育必修課程,系統加強勞動教育。中小學勞動教育課每周不少于1課時,學校要對學生每天課外校外勞動時間作出規定。職業院校以實習實訓課為主要載體開展勞動教育,其中勞動精神、勞模精神、工匠精神專題教育不少于16學時。除勞動教育必修課程外,其他課程結合學科、專業特點,有機融入勞動教育内容。
新時代人工智能、互聯網、大數據正在重塑各行各業的形态,正在深刻改變社會生活、改變世界。學校的勞動教育課程要注重“勞動教育+科技”的深度融合,避免勞動教育變成某種生活技能的單純機械訓練,要關注互聯網思維、終身學習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在勞動教育中感受勞動之美。人工智能驅動勞動教育認知模式朝着科學化方向發展,可以讓學生在虛拟的平台開展勞動知識學習和勞動實踐。同時,在人工智能的賦能下,學生可以通過虛拟的勞動平台,體驗勞動情境,獲得勞動知識,進而提高其在實踐生活中的勞動技能。融入了先進科技手段的勞動教育課程,将更加符合新時代的育人要求,讓學生體驗到勞動的價值和意義。
勞動教育事關國家發展大計,社會力量必不可少。各級政府部門要積極協調和引導企業公司、工廠農場等組織履行社會責任,開放實踐場所,支持學校組織學生參加力所能及的生産勞動,參與新型服務性勞動,使學生與普通勞動者一起經曆勞動過程。鼓勵高新企業為學生體驗現代科技條件下勞動實踐新形态、新方式提供支持。群團組織以及公益組織要組織動員相關力量搭建活動平台,共同支持學生開展公益勞動。
新的時代呼喚新的勞動教育,讓我們從小做起,從身邊做起,從現在做起,讓崇尚勞動、熱愛勞動、勞動光榮成為共同的價值觀。
(取材于王海建等相關文章)
3.根據材料二,下列關于“新時代勞動教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項是(3分)
A.新時代勞動教育不能等同于傳統勞動教育。
B.新時代勞動教育需要注重與科技深度融合。
C.新時代勞動教育是在虛拟情境中開展的。
D.新時代勞動教育應符合時代育人新要求。
4.根據材料二,下列推斷不正确的一項是(3分)
A.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可以自由決定勞動課程。
B.某校可利用VR技術安排學生模拟汽車修理過程。
C.學校的生物課程可安排糧食種植等教學内容。
D.職業院校可以邀請“勞模”下校開展勞動教育。
5.在立足傳統勞動教育的基礎上,如何開展新時代的勞動教育?請結合兩則材料,簡要說明。(6分)
1.(3分)C
2.(3分)B
3.(3分)C
4.(3分)A
5.(6分)答案要點(每個方面2分,意思對即時)
家庭方而:要重視勞動,崇尚勞動,培養勤勞的品質,要從小培養子女良好的勞動習慣。
學校方面:要讓勞動教育系統化,課程化,注重勞動教育與科技的深度融合。
社會方面:各種社會力量要支持學生勞動教育。
2021海澱一模
本大題共5小題,共18分。
閱讀下面材料,完成1-5題。
材料一
2021年1月30日,“華龍一号”全球首堆——福建福清核電5号機組正式投入商業運行。機組創新采用了能動和非能動相結合的安全系統及雙層安全殼等技術,滿足國際最高安全标準要求,标志着我國在三代核電技術領域跻身世界前列,成為繼美國、法國、俄羅斯等國之後真正掌握自主三代核電技術的國家,向核電強國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華龍一号”是由中核集團和中廣核集團聯合研發設計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産權的三代壓水堆核電技術。研發團隊先後開展了54項科研攻關項目,自主知識産權覆蓋了設計、燃料、設備、建造、運行、維護等領域,在反應堆堆芯設計、能動和非能動安全技術、燃料技術、計算分析軟件等方面,真正掌握了核心技術。
核心技術的自主創新也帶動了高端裝備制造業升級。“華龍一号”涉及5300多家設備供貨廠家,遍布全國各地,各項組件共計6萬多台套設備,所有核心設備實現國産,國産率在88%以上。一大批核電裝備和零部件生産企業伴随“華龍一号”迅速成長。
不僅如此,通過“華龍一号”示範性工程的建設,我國核電建造隊伍已全面掌握了自主建造三代核電站的核心技術,并積累了建設經驗,目前已形成每年8至10台套批量化三代核電主設備制造及電站建設能力。
相較國外同類工程,“華龍一号”首堆機組成本降低了20%—30%,這讓“華龍一号”成為當前核電市場上接受度最高的三代核電機型之一“華龍一号”每台機組裝機容量116.1萬千瓦,每年可發電近100億千瓦時,能夠滿足中等發達國家100萬人口的年度生産和生活用電需求。這相當于每年減少标準煤消耗312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816萬噸,相當于植樹造林7000多萬棵。
按目前市場情況測算,每台“華龍一号”機組全壽命期内在國内創造産值将超過2000億人民币,并提供超過15萬個就業崗位。另外,每出口一台“華龍一号”機組,将為我國相關機電産品和材料出口創彙近200億元。
(取材于顔珂、劉曉宇的相關文章)
1.根據材料一,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項是(3分)
A.“華龍一号”核心技術自主創新促進了高端設備制造業升級。
B.“華龍一号”為三代核電主設備批量化制造打下了堅實基礎。
C.“華龍一号”首堆機組成本隻有國外同類工程的20%—30%。
D.“華龍一号”機組既能創造高産值,又能提供大量就業崗位。
材料二
“華龍一号”首堆示範工程——福建福清核電5号機組,是全球首個按期投産的三代核電首堆,是“一帶一路”倡議中實現核電“走出去的重點工程。從開工建設到投入商運,曆時68個月,不僅成功打破了三代核電領域“首堆必拖”的行業魔咒,也進一步增強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對“華龍一号”的信心。“華龍一号”首堆如期完成建設目标,得益于我國核電行業在設計、設備、施工等方面的快速發展。
“華龍一号’是個複雜的系統工程,是從無到有的創新過程。”總設計師邢繼特别介紹說。工程的攻堅課題之一,是按期完成首堆工程施工圖設計。中核集團将核電的設計、應用軟件集成與互聯網等技術相結合,建立了異地綜合協同設計平台,多地近千名工程和設計人員,實現及時溝通,加快數據傳遞,減少過程反複,有效提升了設計效率。
設備的确定與采購是整個核電工程建設的基礎設備采購的全效推進得益于國家裝備制造業的整體進步,反應堆壓力容器、蒸汽發生器、堆内構件等核心裝備都已實現國産化。國産化有利于設備采購,有利于溝通和風險控制。
“華龍一号”的工程量和施工難度比二代機組大多,這對施工組織和施工技術提出了更高要求。自開工後,首堆建設始終按計劃推進。上萬名建設者常年奮戰在施工現場,5300多家設備制造企業聯合攻關,為“華龍一号”的建成投運提供了重要保障。
首堆建設中出現了許多新的管理模式。施工進度管理團隊建立了移動端平台,通過互聯網平台與移動端APP,相關責任人能夠實時接收作業任務,實時反饋作業進展,施工管理進入移動時代。
“華龍一号”技術正走向世界,我國已經與20餘個國家達成了合作意向。
(取材于何明、孫惠賢的相關文章)
2.根據材料二,下列不屬于“華龍一号”打破“首堆必拖”魔咒的原因的一項是(3分)
A.設計工作協同化B.設備制造國産化
C.施工技術多樣化D.管理模式信息化
3.根據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理解和推斷,正确的一項是(3分)
A.在三代核電核心技術方面,我國已經全面領先美、法、俄等核電強國。
B.“華龍一号”首堆商業運行,對推動世界低碳綠色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C.核電站設備采購的全效推進,可大幅減少工程施工量,提高建設效率。
D.目前,已有多個國家将我國“華龍一号”技術運用到核電項目建設中。
材料三
近日,由上海電氣第一機床廠制造的福清5号核電機組堆内構件通過驗收,這将有效保障“華龍一号”全球首堆工程進度,為“華龍一号及中國制造走向世界奠定堅實基礎。
堆内構件在核反應堆所有設備裡屬于關鍵設備。“龍一号”堆内構件有“華龍龍骨”美譽。如果把核島中大大小小的設備比作巨龍身體裡的各個器官,堆内構件就是龍軀之中的“龍骨”。10多米的高度和近200噸的重量,讓堆内構件這副“龍骨”無比堅實。整個核電運行的核心和動力源泉——核燃料組件,就安裝在這裡面。堆内件承托起核心核燃料組件,并為各類堆芯測量裝置提供精準的定位和支承。同時,堆内構件還能有效屏蔽堆芯内迸發出來的中子和γ射線對外界材料的輻照損傷,為堆芯和壓力容器提供重要的保護,極大地延長了反應堆的工作壽命。“華龍一号”堆内構件還具備獨特的二次支承功能:當遇到極端事故時,堆内構件能夠有效防止堆芯跌落,避免反應堆出現熔融,杜絕放射性物質從壓力容器中洩漏,顯著降低核事故發生後對自然環境的影響。
“華龍一号”堆内構件采用了國際最先進、最嚴格的标準進行設計,其結構精度要求和制造複雜性等遠遠超過二代改進型核電反應堆堆内構件。
(取材于胡雪飛、李燕的相關文章)
4.根據材料三,下列對“華龍一号”堆内構件功能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項是(3分)
A.承托核心核燃料組件B.能為堆芯測量裝置提供精準的定位和支承
C.屏蔽外界的輻照損傷D.有效防止堆芯跌落,避免反應堆出現熔融
5.“華龍一号”是我國高端制造業的一張“國家名片”。根據上面三則材料,請你為國内民衆或國外企業寫一段推介語,向他們介紹“華龍一号”。要求拟寫三個關鍵詞,圍繞關鍵詞撰寫。(6分)
(本大題共5小題,共18分)
1.(3分)C 2.(3分)C 3.(3分)B 4.(3分)C
5.(6分)參考答案:
面向國内民衆:
(2分)關鍵詞:核電強國;最高安全标準;完全自主知識産權(自主創新);走向世界;出口創彙
(4分)推介語示例:
“華龍一号”是我國完全擁有自主知識産權的第三代核電技術,滿足國際最高安全标準要求,是我國核電自主創新的成果,彰顯了我國高端裝備的制造能力。它标志着我國從核電大國邁向核電強國,是驚豔世界的一張“國家名片”。
面向國外企業:
(2分)關鍵詞:安全;經濟(成本低);高效;綠色;設計先進
(4分)推介語示例:
“華龍一号”是由中國自主研發設計的三代壓水堆核電技術。它滿足國際最高安全标準要求,且成本明顯低于國際同類工程。中國已形成批量化三代核電主設備制造及電站建設能力,能為各國如期投入商運提供重要保障。
【評分說明】“關鍵詞”2分,“推介語”4分。
2021豐台一模
本大題共5小題,共18分。
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1一5題。
材料-
近年來,制作美食短視頻的網紅博主李子柒,從國内紅到國外,熱度持續攀升。在短視頻中,李子柒身着中式服裝,制作精美物品,打理田園生活、如用青梅制作各種美味佳看,手工打造筆墨紙硯等等,富于中國傳統韻味,李子柒的短視頻成為“講好中國故事”的典範。
短視頻要把故事講好,既需要素材生動有内涵,也需要精心構思、剪輯,向受衆傳運信息、情感、思想。綜觀李子柒的短視頻作品,幾類元素——美食、風景、鄉村生活、傳統技藝等得到充分展現。喜歡美食的人可以看到種子種下到食物出鍋的全過程;傾心風景的人可以在她忙碌身影間發現遠處的山丘和雨霧;對手工制作感興趣的人可以一睹純手工打造精品的過程……聚合了豐富的元素,感染了不同的受衆群體,使人觀後有感可發、有話想說而且在不同元素之上,有一個“田園生活”的中華傳統審美意象統領,所以觀看起來具體又不失雅緻,簡短又不失深刻。在講求“用戶定制”的互聯網時代,李子柒的短視頻是具有明确用戶意識的互聯網産品。
李子柒的走紅,再次證明短視頻若要産生廣泛持久的影響力,其創作不僅要有意思,還要有意味,更要有意義。
有意思,是吸引觀衆的“敲門磚”,在“手指做出選擇”的今天,引發點擊才能把内容呈現給受衆。但隻追求有意思,不想花工夫打磨作品,是當前一些短視頻創作的人多,講好故事的人少,受衆大多隻是哄笑一番,一“刷”而過發揮短視頻的視聽藝術優勢,不僅需要剪輯等技術,更需要叙事的技巧——叙事節奏無論舒緩還是緊湊,貼近活、直抵人心的作品才有意味。通過知識的可視化表達和故事場景快速切換,傳遞具有新鮮感的科學常識,從發現問題到逐步探索,讓人體味生活的意趣。
通過有意思、有意味的内容帶給人意義,是短視頻講好故事的更高标準。意思和意味吸引受衆,意義引人進一步思考,讓人内心有所觸動甚至有所升華。在生活中發現世界、尋找感動、獲得啟迪,才能賦子短視頻深刻的内涵。再現傳統鄉村生活面貌,展現中華民族的勤勞與智慧,體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美,正是李子燊在海内外受到歡迎的原因所在。(取材于張明瑟等的相關文章)
1.根據材料一,下列有關李子柒短視頻的表述,正确的一項是(3分)
A.較之内容生動有内涵,李子柒的短視頻更加注重精心構思和剪輯故事。
B.用戶定位的意識明确,所以這些短視頻雅緻、具體且具有深刻的内涵。
C.傳遞具有新鮮感的科學常識,讓人們了解相關知識和故事場景的轉換。
D.體現了優秀傳統文化的元素,這是她的短視頻受大衆歡迎的重要原因。
2.根據材料一,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項是(3分)
A.短視頻若要産生持久的影響力,要有意思、有意味、有意義。
B.作者認為知視頻的創作者需關注視頻内容,沒必要求奇求險
C.短視頻需要綜合運用剪輯技術和叙事技巧,豐富其中的意味。
D.有意思的短視頻吸引人,有意義的短視頻更能引發人的思考。
材料二
如今,短視頻以其個性化、碎片化、高黏度的特點,成為網民廣泛應用的視頻媒體之一。下班路上“刷一刷",等電梯時“抖一抖”,吃美食前“拍一拍”…各類短視頻應用已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是大家記錄生活和自我表達的一種新的媒體形式。與此同時,短視頻也造成了不少網友的過度沉迷。
短視頻的沉迷者,包含各個年齡段的人群,他們在低頭巾感到“時間知覺麻木”,在虛拟世界裡“沉醉不知歸路”,短視頻何以具有令人沉迷的用戶黏性?研究顯示,人類存在“生動性偏好",更易被視覺性顯著的信息吸引:短視頻因其較強的視覺感染力,很容易傳播擴散此外,傳播參與者既有圍觀心态,也有自我表露訴求,而短視頻能夠實現雙重滿足。短小便捷的傳播形态,适應信息消費場景的碎片化;垂直深耕、算法推薦,實現了精準對接用戶需求。
據統計,2018年中國短視頻用戶規模達5.01億人;2019年短視頻用戶規模已經超8.2億人;截至2020年12月,中國短視頻用戶規模達8.73億人。無處不在的傳播場景、持續增長的用戶規模、超乎想象的驚人流量,彰顯着短視頻旺盛的生命力,但也應看到,短視頻在“急速生長”的背後,難免存在種種亂象,短視頻拍攝的花費問題日益凸顯,短視頻侵權成為知識産權問題的新表現;“移花接木”的剪輯手段制造“拼接真實”把公共場所當成取景地,公衆成了“群衆演員”,影響到公共秩序;未經過濾的劣質内容引發社會擔憂……今天,在5G、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影響下,傳播業态加速送代、應用場景不斷更新,如果疏于治理,短視頻平台将面臨更多風險挑戰。
可喜的是,近年來有一批優秀短視頻創作者正在用不同方式講述着發生在我們生活中的美好、盡管審美風格不同,講述方式各異,有的精緻、有的粗放,有的安靜、有的熱鬧,但都鮮活蓬勃,與社交媒體時代“負面内容更吸睛”不同,短視頻時代更看重“記錄美好生活”——點贊風雨中堅守崗位的交類,記錄消防員逆行的“最美背影",歌唱普通人的親情與愛情……時代需要更多把中國故事講得有意思、有意味、有意義的“拍客",用有正能量、有感染力的作品向世界展現一個朝氣蓬勃的中國。 (取材于牛夢笛等的相關文章)
3.根據材料二,下列關于短視頻的特點和問題,理解不正确的一項是(3分)
A.短視頻具有“碎片化”的特點,用戶可以利用生活中零碎的時間進行觀看。
B.短視頻的沉迷者主要是青少年,其原因有着深刻的社會心理機制和傳播機制
C.文中的具體數據說明,短視頻的用戶規模不斷增長,已進入蓬勃發展的階段。
D.短視頻拍攝存在的侵犯知識産權、影響公共秩序等問題,引發了社會擔憂。
4.根據材料和材料二,下列理解與推斷,不正确的項是(3分)
A.聚合多樣的元素,貼近人們生活,是短視頻吸引觀衆的重要條件
B.内容是否蘊含豐富的含義且生動有趣,是評價短視頻的重要标準
C短視頻發展迅速,生命力旺盛,但其未來的發展仍面臨更多挑戰
D.短視頻是一種新媒體,為講好中國故事,不呈現吸睛的負面内容。
5.綜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請你為短視頻今後的發展提幾條建議。(6分)
1.(3分)D2.(3分)B3.(3分)B4.(3分)D
5.(6分)答案示例:
内容層面:制作者要選取既生動有趣又蘊含深意的内容(1分);講述生活中的美好,傳遞正能量(1分)。
技術層面:不斷優化提升短視頻制作的技術技巧(1分);精心構思,剪輯,提升觀衆的視覺與聽覺感受(1分)。
管理層面:出台政策措施,防止使用者對短視頻的過度沉迷(1分);研究解決短視頻拍攝倫理問題,治理當前存在的亂象(1分)。
【評分标準】共6分。3個角度,每個角度2分;按點給分,意思對即可。
2021石景山一模
本大題共5小題,共18分。
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1~5題。
材料一
人口普查是人口統計和人口調查的一種基本方法,也是各國政府不同時期獲取人口資料、掌握國情國力最常用的調查方法。
古代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進行人口調查的國家之一。人口普查的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前的大禹時代。據《史記》記載∶"禹平水土,定九州,計民數",但《史記》中并沒有記錄确切人數。到了西漢末年,才有确切記載的人口統計數據。《漢書·地理志》記載,元始二年(公元2年)全國有12233062戶59594978人。東漢時,戶口調查逐漸形成一套較為成熟的制度,稱為"案比",案比每年定期舉行。從被稱為中國檔案界"四大發現"之一的《居延漢簡》中留有的相關記載"戍卒南陽武當縣龍裡張賀年卅長七尺二寸黑色"來看,調查内容包括了個人的基本情況。
自明朝起,人口普查開始留有文物實證。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派軍隊協助地方進行了一次聲勢浩大的全國人戶"點閘對比"(戶口清查),給每戶編制了戶帖。戶帖類似今天的戶口本,登載戶主、人口姓名、年齡、家庭人口與戶主的關系以及資産、職業等項目。這場人口調查,被西方學者推崇為全世界最早的"人口普查"。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總結前期工作情況和試點經驗,推出了"黃冊制度"。"黃冊"統計内容更加詳細,而且每十年就進行一次普查登記,成為為核實戶口、征調賦役而制成的戶口版籍。清代因襲明代的辦法,建立了戶口黃冊制度。清康熙、雍正帝先後下诏把人頭稅并入田賦,即所謂"攤丁入畝"、此舉引發了人口的激增。乾降六年(1741年)人口總數突破1億,而到了道光年間,當時的人口據統計己經有,4億多人。
整個20世紀前半期,"四萬萬同胞"成為人們對中國人口數量的共識。但确切的人口數量,直到新中國成立後的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才有了準确統計。此後,還進行過多次全國性人口普查。"一普"是新中國第一次采用全面科學的調查方法開展人口普查,采用登記常住人口的辦法,由戶主到登記站登記。1964年的"二普"首次将"文化程度""職業"等加入普查項目,調查數據為制定第三個五年計劃提供了可靠依據。1982年的"三普"首次對數據進行計算機處理。1990年,"四普"的調查項目增多到了21項。2000年的"五普"首次使用光電錄入技術并建立了人口地理信息系統,還首次采用了長短表結合的調查方式。2010年的"六普"則首次将居住在中國境内的港澳台和外籍人員納入普查範圍。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獲得了大量人口基礎數據,為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取材于陳智、李冬雲等人的文章)
1.根據材料一,下列理解與推斷符合文意的一項是(3分)
A.《漢書》所記載的人口數量與新中國第一次人口普查的人口數量相差不大。
B.《居延漢簡》的文字記載表明東漢時期人口普查的内容包括了職業和财産。C.政府主導推動實施、逐步完善"黃冊制度"是清代人口普查值得借鑒的經驗。
D.抗戰歌曲《長城謠》中的"四萬萬同胞"未必是對當時人口數量的準确統計。
2.根據材料一,以下不屬于新中國成立後六次人口普查特點的一項是(3分)
A.普查間隔逐漸縮短B.普查方法從單一到多樣
D.獲得的數據越來越豐富C.普查範圍越來越廣I
材料二
人口普查是一項重要的國情調查,要想對人口工作作出決定性決策、對本國人口情況有充分的認識,就需要進行定期的人口普查。
我國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的标準時點是2020年11月1日零時,主要調查人口和住戶的基本情況,包括姓名、公民身份号碼、受教育程度、職業、遷移流動、婚姻生育、死亡、住房等情況。普查對象是标準時點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内的自然人以及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外但未定居的中國公民,不包括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内短期停留的境外人員。在境内居住的港澳台居民和外國人也屬于普查對象。人口普查分為"短表"和"長表"。
"短表"包括反映人口基本狀況的項目,"長表"并非所有人都要填報,而是從全部住戶中抽取10%,登記對象隻需按照調查表如實、準确提供有關信息即可。
相比以往曆次全國人口普查,"七普"在數據采集和信息安全保障上有較大進步。為提高數據質量,"七普"首次采集身份證号碼,國家統計局還對身份證号信息進行了保密處理。電子設備和數據聯網增加了便捷性,自主填報保證了私密性,這些都有效防止了信息洩露情況的發生。
在高質量數據基礎上,"七普"将更全面地反映中國人口變化态勢。此次普查的人口學背景有四大變化;一是數量轉向,中國人口己于2019年突破14億大關,雖仍處千緩
慢增長中,但人口總規模增長慣性減弱,很快将進入下降軌道。二是年齡結構變化,中國人口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勞動力人口于2011年開始波動下降,人口紅利有所減退。三是人口空間分布變化,城鎮化進程加速。四是受教育水平變化,人口素質顯著提升,人力資本存量穩步提升。
"七普"針對流動人口的統計進一步細化,增添了出生地、5年前常住地等普查項目。流動人口普查統計數據,直接影響到未來各項政策與規劃的制定。從商業角度看,有多少人口就有多大的市場規模;從政府角度看,人口因素決定了基礎設施的數量和布局。我國的人口集聚程度呈現出與區域經濟發展水平高度重合的特征。城市群人口密度越來越高,一方面與人口的遷徙流動相關,另一方面則有賴于城市區劃的調整。2012年前後,人口流動對我國人口城鎮化率增長的貢獻占比約為56%;而到2018年,人口遷徙對城鎮人口增長的貢獻占比下降了約20%。現在,城鎮人口增長的最主要動力是城市區域的擴張,城郊地帶并入城市,使城鎮人口的基數增長,因此人口自然增長率也在提高。
國内外更關注此次普查數據對中國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政策影響。"十四五"時期中國老年人口占比将超20%,邁入中度老齡化階段。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把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問題上升為國家戰略,"七普"數據不僅能反映老年人口總量增長,還能體現其收入水平、代際支持、生活狀況等,将對這一戰略的實施提供數據支持。"七普"人口普查數據将于2021年4月進入全面彙總和發布階段。最終發布的數據,将對包括生育政策調整、退休制度改革在内的許多國計民生重大政策的制定修改産生深遠影響。
(取材于汪文正、武鳳珠等人的文章)
3.根據材料二,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項是(3分)
A."七普"使用長短表結合的方式,首次對公民身份号碼和流動人口信息進行采集。
B.數據采集全面、真實、準确,信息安全有保障,有助于"七普"獲得高質量數據。
C.目前城鎮人口自然增長率不僅依靠城市區域的擴張,更有賴于人口的遷徙流動。
D,相較于人口增長慣性減弱,我國的人口老齡化問題更為嚴重,因而更令人關注。
4.根據材料二,下列理解與判斷,不正确的一項是(3分)
A.人口紅利下降的同時,受教育水平提升而産生的人力資本紅利也會下降。
B.我國東部地區經濟發展水平較高,因此人口向這些地區集聚的趨勢明顯。
C.實施鄉村振興、提供适宜的就業平台,可有效推動農村人口就地城鎮化。
D.生育率下降和老齡化加劇,對完善我國的社會保障體系提出了新的要求。
5.人口普查是獲取人口資料、掌握國情國力最常用的調查方法。請綜合兩則材料,分條說明人口普查對于制定修改國家政策的作用。(6分)
1.D(3分)2.A(3分)3.B(3分)4. A(3分)
5.【答案要點和評分标準】①可以掌握人口數量,有助于國家制定調整稅收政策。②)可以掌握個人基本情況,為國家制定經濟計劃、就業政策提供數據支持。③)可以掌握人口流動情況,有助于國家确定基礎設施的數量與布局。④可以掌握人口結構,為國家調整生育政策、改革退休制度提供重要依據。(每答出1點得2分,最多得6分)
2021房山一模
本大題共5小題,共18分。
閱讀下面材料,完成1-5題。
材料一
2021年2月4日晚,北京冬奧會倒計時一周年活動在國家遊泳中心“冰立方”舉行。活動現場,北京2022年冬奧會火炬“飛揚”也正式發布亮相。
火炬“飛揚”是展示北京冬奧會理念和我國文化的重要載體,是北京冬奧會的願景和精神的集中體現。火炬顔色為銀色與紅色,象征着冰火相約,激情飛揚,照亮冰雪,溫暖世界。火炬的紅色線條随火炬轉動而上下貫通,象征着激情的冰雪賽道,也代表着永恒的火種,表達了人類生生不息、包容融合、向往和平、追求卓越的期望,展示了奧林匹克運動的巨大力量。火炬交接時,兩支火炬的頂部可以緊密相扣,這既是設計上的奇妙與創新,又是不同文明交流互鑒、讓世界更加相知相融的冬奧會願景的體現。
火炬“飛揚”内外飄帶結合的造型,使火炬呈現出一個開放的形狀;空間曲面拼接、沒有一根直線條的設計,讓火炬具有了動感。火炬的出火口從飄帶邊緣盤旋而上,這決定了火焰的燃燒形态将與傳統的火炬不同。傳統火炬的火焰是一團火,但“飛揚”的火焰像一條火龍一樣盤旋着往上走,而且還可以通過一些設計的小細節去控制火焰,讓火焰慢慢地從小變大,到頂端的時候變得更有活力,讓人感到火焰是在盡情地飛揚,正契合了“飛揚”這個名字。
火炬“飛揚”還彰顯着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火炬“飛揚”的曲線靈感來自于大自然裡的樹葉,葉子自然的線條具有生命力,打破了設計圖紙上的呆闆感和規律感,蘊含着“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中國傳統思想。在設計上,每一根建模線之間的距離、比例,都決定着整體的曲線張力和美感。設計團隊總共調整了120多版模型,每一版模型都有上百根曲線,最後找到了用空間曲面拼接的形式,終于讓火炬與聖火融為一體,如同飛揚的火焰一般活了起來。
北京即将成為奧運曆史上首座“雙奧之城”,北京2022年冬奧會火炬的整體外觀與北京2008年奧運會開幕式主火炬塔的形态相呼應。火炬以祥雲紋樣“打底”,自下而上從祥雲紋樣逐漸過渡到剪紙風格的雪花圖案,旋轉上升,如絲帶飄舞。祥雲傳達出吉祥的寓意,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延續;雪花表現了冬奧會的特征,是北京2022年冬奧會的創新。火炬紋樣設計镌刻了北京這座城市從夏奧到冬奧的腳步,也見證了從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始播種在人們心中的奧運情結。所以,火炬紋樣設計體現了“雙奧之城”的傳承與發揚。
(取材于胡雪蓉等的相關文章)
1.根據材料一,下列有關北京冬奧會火炬“飛揚”設計特點的說法,不正确的一項是(3分)
A.火炬頂部設計奇妙,交接時,兩支火炬的頂部可以緊密相扣。
B.内外飄帶結合的造型,使火炬呈現出開放的形狀,并具有動感。
C.從自然界的樹葉獲得曲線的設計靈感,讓火炬具有了生命力。
D.紋樣設計是以祥雲“打底”,自下而上從祥雲逐漸過渡到雪花。
2.根據材料一,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項是(3分)
A.為發布冬奧會火炬“飛揚”,組委會組織了倒計時一周年活動。
B.火炬的銀色代表冰,紅色代表火,二者具有冰火相約等象征義。
C.火炬的火焰能像一條火龍盤旋着往上走,還可瞬間燃燒為大火。
D.火炬的紋樣設計體現了北京已經是世界上第一個“雙奧之城”。
材料二
北京冬奧會火炬“飛揚”的設計極具藝術性,但是藝術設計還需要科技創新輔助才能落地。在“黑科技”應用的背後,同樣需要攻克一系列的難題。
北京冬奧組委文化活動部副部長王向豫表示,北京冬奧會火炬的設計需秉持綠色、可持續理念。采用氫作為燃料就是火炬“飛揚”的科技亮點之一,既能達到環保要求,也能符合冬奧會火炬接力需要在低溫環境中進行的這一現實要求。
“氫能是一種完全零排放的能源,燃燒時,它的燃燒産物隻有水,沒有二氧化碳。”中國航天科技集團高級工程師韓宗捷表示,但這個選擇也帶來了不少難題。首先,需要解決的是火焰的顔色問題,“氫氣的火焰在日光下是不可見的,因此,我們在研制的過程中,先研制了一種可以調節氫氣火焰顔色的配方,讓它在日光下具有可見的火焰顔色。”其次,火焰的穩定性也會遇到現實挑戰,“特别是在冬奧會火炬的傳遞過程中,會出現很多高速運動場景,或者會遇到大風環境,所以經過研制,終于實現了在100公裡每小時的大風狀态下火炬的火焰能穩定燃燒這一設想。”此外,手持火炬的内部空間狹小,高壓儲氫也是遇到的現實問題,“我們研制了一款輕量化、小型化的氫氣減壓裝置,對高壓氫氣進行了減壓”。
火炬“飛揚”的另一大技術亮點,則是火炬外殼采用了重量輕、耐高溫的碳纖維材料,火炬燃燒罐也以碳纖維材質為主。碳纖維專家、中國石化上海石化股份公司副總經理黃翔宇介紹,“輕、固、美”正是由碳纖維及其複合材料制成的外殼所呈現出的特點。“輕”,是指碳纖維複合材料與相同體積的鋁合金相比輕了20%以上;“固”,是指這一材料具有高強度、耐腐蝕、耐高溫、耐摩擦、耐紫外線輻射等特點;“美”,則是指應用了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三維立體編織成型技術,将高性能纖維編織成目前這樣具有複雜形狀的優美整體。
高校、科研院所和科創企業等共同努力,解決了碳纖維複合材料在極端條件下的應用瓶頸,使火炬外殼在高于800℃的氫氣燃燒環境中能正常使用,破解了火炬外殼在1000℃高溫制備過程中起泡、開裂等難題,最終才保證了火炬“飛揚”在文藝外表下跳動的一顆“科技心”。
火炬“飛揚”的設計,再次證明了奧運會是體育與文化、藝術和科技的巧妙結合。既有文化傳承,又有科技創新;既完美地展現了中國的文化藝術,又體現了北京“雙奧之城”的特點,也展現了奧林匹克精神。因此,火炬“飛揚”的設計,受到了社會各界的一緻好評,并赢得了國際奧委會執委會的高度肯定。
(取材于梁璇等的相關文章)
3.根據材料二,下列不屬于“飛揚”在采用氫作為燃料時所遇到的難題的一項是(3分)
A.氫在燃燒時,它的燃燒産物——水難以妥善地處置。
B.氫在燃燒時,其火焰在日光下不可見,要使之可見。
C.氫燃燒的火焰在高速運動場景或大風環境中不穩定。
D.因手持火炬内部空間狹小,如何高壓儲氫是個難題。
4.根據材料二,下列的理解或推斷正确的一項是(3分)
A.隻有在科技創新的輔助之下,火炬“飛揚”的藝術設計才能夠實現。
B.經碳纖維專家的介紹,火炬外殼的制作采用了碳纖維及其複合材料。
C.火炬外殼在1000℃高溫下也能夠使用,不會出現起泡、開裂等問題。
D.“飛揚”因具有一顆跳動的“科技心”而受到社會各界的一緻好評。
5.火炬“飛揚”的設計,再次證明了奧運會是體育與文化、藝術和科技的巧妙結合。請綜合以上兩則材料,概括火炬“飛揚”所承載的内容和所具有的科技亮點。(6分)
1.(3分)B(“具有動感”是因火炬“空間曲面拼接、沒有一根直線條的設計”而形成的,并非“内外飄帶結合的造型”帶來的。)
2.(3分)B(A項,北京2022年冬奧會火炬是在北京冬奧會倒計時一周年活動中發布的,但北京冬奧會組委會組織倒計時一周年活動并不是以發布火炬“飛揚”為目的,發布火炬“飛揚”隻是該活動的一個組成部分。C項,“瞬間燃燒為大火”錯,而是“讓火焰慢慢地從小變大,到頂端的時候變得更有活力”。D項,“已經是”應為“即将成為”。)
3.(3分)A(文中無據。)
4.(3分)A(B項,材料中并未顯示火炬外殼采用碳纖維及其複合材料制作是經碳纖維專家介紹的。C項,材料說的是“火炬外殼在高于800℃的氫氣燃燒環境中能正常使用”、“破解了火炬外殼在1000℃高溫制備過程中起泡、開裂等難題”。D項,“飛揚”受到社會各界的一緻好評不隻是因具有一顆跳動的“科技心”,而是因為它“再次證明了奧運會是體育與文化、藝術和科技的巧妙結合”,“既有文化傳承,又有科技創新;既完美地展現了中國的文化藝術,又體現了北京'雙奧之城’的特點,也展現了奧林匹克精神。”)
5.【答案要點】所承載的内容:①北京冬奧會的理念、願景和精神(奧林匹克精神)。②人類生生不息、包容融合、向往和平、追求卓越的期望。③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思想。④北京從夏奧到冬奧“雙奧之城”的傳承與發揚。所具有的科技亮點:①采用氫作為燃料,能達到環保及低溫環境中使用的要求。②火炬外殼用碳纖維及其複合材料制成,重量輕、耐高溫。③先進的三維立體編織成型技術的使用,成就了火炬具有複雜形狀的優美整體。
【評閱建議】6分。上述7個要點,答出任意6個即可得本題滿分,答出其它可成立的點亦可得分,本題最高得分為6分。意思對即可得分。
2021平谷一模
本大題共5小題,共18分。閱讀下面材料,完成1—5題。
材料一
傳說角樓為天神所造,是紫禁城的鎮城寶物。其實角樓是我國古建築中常見的一種輔助建築,主要結合牆、台、塔、堡壘等防禦設施,設于防守式建築物的棱角轉彎處。簡單來說,就是城牆角上作為屏障的女牆。
早在周朝,宮和城就已有角樓的設置。《三國志》中記載:“謂審配于邺城東南角樓上望見太祖兵。”晉、魏、齊、隋時期的敦煌壁畫中,在庭院圍牆的四角和城牆的四角也都能見到角樓的蹤影。元代陶宗儀所撰《辍耕錄》也有關于角樓的文字記載。
故宮的角樓,從其功能上說,是用于觀察、守望和防衛紫禁城的。但其聞名于世,卻是因為其結構和美感。
從平面布置上看,角樓為兩個“十”字相交疊形,周圍環繞着白玉石欄杆基座。立面體為三重檐多角與十字脊結合的做法,“權衡比例和諧,處理的非常巧妙”。内部造型奇特,大木構架及數量繁多的鬥拱銜接,皆複雜精密;角樓屋頂内部由榫卯相互連接固定,構成嚴密的主體結構體系。
内外嚴謹的結構,決定了角樓的外形之美。縱橫穿插的構件巧妙銜接,撐起各層屋頂。主與次,高與低,錯落而又條理分明,勾勒出角樓玲珑有緻的靈動身影。
從外觀看,角樓最引人矚目的是其層層疊疊的屋頂,以及從建築頂部伸出來的許多優美的“角”。角樓總計有翼角28個、窩角16個,無論平面還是立面,由于多角的層疊展現顯得多姿多彩,造型優美,這也是讓人感到其結構精巧的重要原因。
這樣構造繁雜的屋頂,仔細分析起來,實際上是幾組“歇山”屋頂的組合體。“歇山頂”有一條正脊,兩端各有垂脊和博脊,四角有戗脊,在宋代曾稱為“九脊殿”。天安門城樓為重檐歇山頂,故宮角樓則是三重檐歇山頂。角樓主體可看作由兩個垂直相交的歇山頂組成的方亭子,屋頂兩端的三角形山花闆面向四周,稱為“四面顯山”,意思是把歇山的山花面顯在檐面位置,向四面亮出。角樓中間“方亭子”的四面各有一個重檐歇山抱廈,主體建築的兩層尾檐與抱廈的上下兩重檐連在一起,共同構成了美麗動人的建築形象。如此複雜又巧妙的組合屋頂,标志着我國明清時期木構建築的結構技術和造型藝術達到了極高的水平。
除結構之外,角樓的細部裝飾也十分繁複。據記載,故宮角樓的琉璃瓦頂上各種特制的異形瓦件,“為近世所稀少者”,譬如頂層檐上,就使用了“大吻、背獸、劍把”等12種瓦件,而戗脊上所用的瓦件更達25種之多。整座角樓内外的木結構上,都施用了繁複的油飾與彩畫,額枋枋心畫雙行龍加珠寶,青綠相間;平闆枋畫降魔雲加桅花;角樓頂部裝飾的金寶頂,是鎏了三道黃金的……故宮角樓體現出工匠建造角樓時的巧妙構思,使其成為中國古代建築中的一個美學高地。
1.根據材料一,下列關于角樓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項是(3分)
A.宮城中的主要建築 B.最早出現于周朝
C.藝術作品多有記載 D.多位于宮城四角
2.根據材料一,下列對故宮角樓的理解,正确的一項是(3分)
A.整體構造為榫卯結構,鬥拱銜接。
B.位于紫禁城牆角,有瞭望防禦作用。
C.采用重檐歇山頂,四面交叉組合而成。
D.因内部裝飾的整齊劃一,聞名于世。
材料二
不管你從哪個方向眺望多層屋檐的角樓,都會注意到中國傳統建築的一個重要美學特色,那就是屋面滑向屋檐,向着天空稍稍翹起的優美曲線。在世界建築的發展過程中,中國與西方在材料上走着完全不同的道路。傳統西方建築的材料長期以石頭為主體,而傳統東方建築則一直着迷于木材。木材料也一直為中國傳統建築提供着獨特的建築藝術語言,屋頂曲線及屋檐起翹正是其中較為顯著的一種。
對于屋面曲線與屋檐起翹,可将其歸因于中國傳統文化中追求的“天人合一”。建築屋頂曲線和起翹的飛檐産生一種升騰感,呈現出飛向天空的動勢,形成一種對天穹的向往。而故宮角樓守衛着天子居住的紫禁城,正是這種觀念的最好代表。
具體來說,中國傳統建築屋面曲線的形式,主要是由梁架結構上的“舉架之制”造成的。舉架之制有兩個關鍵概念,一個是“步架”,一個是“舉高”。
從傳統建築的側剖面圖中我們能看到“檩”這個建築構件,這是建築物中的水平結構件,平行于建築物的正面,垂直于梁。檩的作用是固定椽子,承載屋頂重量并通過梁向下傳遞。檩的名稱随其梁頭所在的柱的位置不同而不同,比如在檐柱之上的稱“檐檩”,在金柱之上的稱“金檩”,在中柱之上的稱“脊檩”,而相鄰兩個檩中心線間的水平距離就是“步架”,步架依對應檩木的位置不同也分為檐步、金步、脊步等。
而“舉高”,就是相鄰各檩中心線間的垂直距離。同一座建築如果步架相等,舉高也相等,那麼屋頂剖面的側立面投影就呈現一條直線。如果步架從檐步至脊步遞減,同時各步舉高不變,屋頂坡面的側立面投影就呈現曲度比較和緩的曲線。基本上,屋頂的曲面呈現取決于工匠如何選定一座建築的舉架之制,不同步架與舉高相組合,屋頂至屋檐就會呈現輕重緩急不一樣的騰躍之勢。
屋頂的曲線到此還沒有完結。在中國傳統建築中,除了簡陋民居,大部分建築在屋檐處椽木之外還會加一段“飛椽”,将屋檐向外挑出并略向上翹起,使屋檐形成稍向上翻的曲線。此外,庑殿頂和歇山頂屋檐的轉角處,檐口平視并不是一條水平直線,而是往角端微微翹起,稱為“起翹”;檐口俯視也不是一條直線,而是往角端向外伸出,稱為“出翹”。屋檐這樣的曲翹設計,有利于室内采光,而上陡下緩的坡面,使得下大雨的時候,雨水會被抛出,飛到遠處。屋頂曲面這個功效,最早在《周禮》中就有清晰記載:“上欲尊,而宇欲卑,吐水疾而雷遠。”
雖然屋頂曲線與屋檐起翹是在中國傳統建造程式與建築功用中自然出現的,但其呈現出來的藝術美感超越了單純的建築結構,甚至在人們的心目中産生了“天人合一”的神秘幻想。所以,林徽因先生說:“這屋頂坡的全部曲線,上部巍然高舉,檐部如翼輕展,使本來極無趣、極笨拙的屋頂部,一躍而成為整個建築的美麗冠冕。”
故宮的角樓,既是這種屋頂曲面形制的綜合,又有着極為豐富的變化。它的屋頂組合令其在不同層面上形成了幾十個大小不一、錯落有緻的屋面。這些屋面形成了一種屋頂曲線與屋檐起翹的交響。《詩經》如此贊美周宣王的宮室:“如鳥斯革,如翬斯飛。”意為“屋檐像大鳥展雙翼,又像錦雞正飛騰”。而故宮角樓那極繁複,又極雅緻的曲線,恐怕隻有“鳳舞”可以形容了。
(選自黃波同名文章,有删改)
3.根據材料二,下列對建造故宮角樓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項是(3分)
A.以木質材料為主,有别于西方。
B.舉架之制使其屋面呈曲線形式。
C.飛椽、起翹等形式借鑒于民居。
D.屋頂錯落有緻,屋面富于變化。
4.根據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對故宮角樓的理解與推斷,不正确的一項是(3分)
A.建築功用中體現藝術美感。
B.巧妙構思,極具美學價值。
C.結構嚴謹,堪稱古建築典範。
D.使用精美琉璃瓦,值得推廣。
5.綜合以上兩則材料,概括故宮角樓之美。(6分)
1.(3分)A
2.(3分)B
3.(3分)C
4.(3分)D
5.(6分)
①結構美:主體結構精巧嚴密,比例和諧;内部木結構造型奇特,多使用榫卯結構,鬥拱銜接。
②外形美:層疊的屋頂形成曲面,屋檐起翹,建築頂部多角層疊,繁複雅緻。
③裝飾美:油飾彩畫精細;瓦件異形多變。
(每點2分)
2021密雲一模
本大題共5小題,1~4題每小題3分,5題6分,共18分。
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1〜5題。
材料一
近年來,互聯網技術的迅速發展給汽車工業帶來了革命性變化的機會。與此同時,汽車智能化技術正逐步得到廣泛應用,這項技術使汽車的操作更簡單,行駛安全性也更好,而其中最典型也是最熱門的未來應用就是無人駕駛汽車。也許這一趨勢能使無人駕駛汽車比新能源汽車更早走入大衆的生活。
無人駕駛,是指通過給車輛裝備智能軟件和多種感應設備,包括車載傳感器、雷達、GPS以及攝像頭等,實現車輛的自主安全駕駛,安全高效地到達目的地并達到完全消除交通事故的目标。美國NHTSAC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分5級定義汽車的自動化等級:0級,由駕駛員駕駛;1級,具備1種以上自動化控制功能(如自适應巡航和車道保持系統ACC等);2級,以汽車為主體執行多種操作功能;3級,當以汽車為主體的駕駛行不通時可指示駕駛員切換為手動駕駛;4級,完全可以無人駕駛。
如今,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涉足這塊領域,将尖端的IT技術運用到汽車領域中,希望為消費者駕車出行帶來更多美好體驗。麥肯錫(全球管理咨詢公司)預測,到2025年無人駕駛汽車可以産生2 000億〜1. 9萬億美元的産值;市場研究公司IHS預測,2035年4級完全無人駕駛車每年銷量可達480萬輛。對任何一個行業而言,這都具有足夠的市場誘惑。
國外著名汽車企業及IT行業巨頭谷歌都競相着手研發無人駕駛汽車技術,研發進程十分迅速,不少研發車型已接近量産。
(取材于楊帆的相關文章)
1.根據材料一,對“無人駕駛汽車”的表述正确的一項是(3分)( )
A比新能源汽車更早走入大衆生活B.已經實現了車輛的自主安全駕駛
C.車輛需裝備智能軟件和感應設備D.以汽車為主體執行多種操作功能
2.根據材料一推斷,無人駕駛技術的普及離不開的兩個關鍵因素是(3分)( )
A技術問題和資金問題B.資金問題和動機因素
C.動機因素和市場需求D.市場需求和技術問題
材料二
無人駕駛技術研究過程中安全一直是其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而環境中的動态障礙物如行駛中的機動車、自行車和彳亍人等是對無人駕駛汽車行駛安全影響最大的因素。為了能夠保證無人駕駛汽車在行駛過程中不與動态障礙物發生碰撞,需要滿足三個條件。首先,無人駕駛系統要可靠地檢測并跟蹤周圍對行駛有影響的動态障礙物,這需要傳感器精确測量出障礙物的位置變化,并能夠提取出障礙物特征用于不同時刻的障礙物之間的匹配與運動狀态估計;其次,需要識别動态障礙物的種類,不同的障礙物具有不同的運動特性,對無人駕駛汽車采取的應對策略有很高三語文試卷第1頁(共8頁)
大影響;最後,必須能夠預測動态障礙物的軌迹,這對碰撞檢測以及避撞動作至關重要。
動态障礙物的類型影響着無人駕駛汽車的避撞行為決策。對行人,無人駕駛汽車會優先采取減速停車的避撞策略,而對動态車輛則會采取更加靈活的避撞策略,如換道或減速。障礙物類型也會影響動态障礙物軌迹預測使用的方法。傳統的障礙物識别方法使用的是實時檢測障礙物幾何輪廓特征,但激光雷達數據的稀疏性會造成特征少,最終導緻識别率低,所以無人駕駛汽車動态障礙物識别的關鍵問題是如何有效利用激光雷達數據提高動态障礙物的識别率,為更加合理的避撞決策提供障礙物類别信息支持。
由于動态車輛速度較快且是最主要的交通參與者,要避開與動态車輛的潛在碰撞危險,不但需要獲得動态車輛當前的運動狀态,還需要準确預測其未來一段時間的軌迹,所以需要重點研究動态車輛軌迹預測方法,但動态車輛的運動軌迹受到駕駛員的駕駛行為意圖控制,使用運動狀态不變的運動模型或運動狀态變化速度不變的運動模型都難以準确預測出其未來軌迹,所以動态車輛的駕駛行為意圖檢測是軌迹預測的基礎,如何完成駕駛行為意圖檢測并根據駕駛意圖預測出準确的行駛軌迹是動态車輛軌迹預測的關鍵問題。
(取材于黃如林的相關文章)
3,根據材料二,下列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3分)()
A.無人駕駛技術研究過程中首要解決的問題是安全問題。
B.無人駕駛汽車對行人、動态車輛的避撞策略都有減速。
C.利用激光雷達數據,就可以提高動态障礙物的識别率。
D.動态車輛軌迹預測的基礎是檢測駕駛行為的意圖。
4.下列詩句中适合做增強行路安全意識主題标語的一項是(3分)( )
A.舶胪萬裡來往,有禱必安全。(趙師俠《訴衷情》)
B.泾溪石險人兢慎,終歲不聞傾覆人。(杜荀鶴《泾溪》)
C.彩筆題桐葉,佳句問平安。(呂渭老《水調歌頭》)
D.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岑參《逢入京使》)
材料三
與人類其他早期科技發展不同,人工智能具有很強的自主性特征,人工智能系統已經可以在不需要人類的操作和監督下獨立完成部分工作,例如GoogleX實驗室研發的全自動駕駛汽車,不需要駕駛者就能啟動、行駛以及停止。伴随人工智能系統這些特征而來的就是各種問題和挑戰,從法律的角度來講,目前主要體現在個人隐私(數據)保護和責任劃分與承擔等方面,這也是各國在人工智能發展過程中重點關注的問題。個人隐私(數據)保護是各國立法長期以來關注的核心議題之一,歐盟甚至将其上升到人權的高度。
責任劃分和承擔問題也是人工智能發展面臨的主要法律挑戰。目前,關于人工智能的責任問題已經出現,各方也在積極探讨如何對人工智能的責任進行劃分和界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與世界科學知識與技術倫理委員會《關于機器人倫理的初步草案報告》中對機器人的責任進行了探讨,報告提出了一個可行的解決辦法,即:采取責任分擔的解決途徑,讓所有參與到機器人的發明、授權和分配過程中的人來分擔責任。IEEE(美國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合倫理設計:利用人工智能和自主系統最大化人類福祉的願景》提出的基本原則之二就是責任原則。責任原則涉及如何确保人工智能和自主系統是可以被問責的。其指出,為了解決過錯問題,避免公衆困惑,人工智能系統必須在程序層面具有可責性,證明其為什麼以特定方式運作。為此,IEEE對不同的主體在人工智能責任方面的應當采取的措施進行了詳細闡述,即:立法機構應當闡明人工系統開發過程中的職責、過錯、責任、可責性等問題,以便于制造商和使用者可以知曉其權利與義務;人工智能設計者和開發者在必要時考慮使用群體的文化規 範的多樣性;利益相關方應當在人工智能及其影響超出了既有規範之外時一起制定新的規 則;自主系統的生産商和使用者應當創建記錄系統,記錄核心參數。
(取材于何波的相關文章)
5.如果你是一名投資者,近期要選擇人工智能無人駕駛汽車行業進行投資,請根據以上三則 材料,概括投資這個行業可能面對的有利因素和問題挑戰。(6分)
-(18分)
1.C(3分)2.D(3分)3.C(3分)4.B(3分)
5.有利因素:①無人駕駛汽車市場前景廣闊(預測銷量和産值巨大);②研發進程(技術研發)十分迅速。
問題挑戰:①無人駕駛汽車研究遭遇動态障礙物識别難題(解決道路交通安全問題仍處于研究之中);②無人駕駛汽車将面臨個人隐私保護和責任劃分與承擔等方面的法律問題。(6分。有利因素,3分;問題挑戰:3分)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