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情感 > 正文

不懂這3個人性弱點,你注定迷茫一生

主播:Bobo
大家早上好,歡迎打開剽悍晨讀,每天進步一點點,堅持帶來大改變。今天是2022年1月3日,我們要給大家分享的書是《理解人性》。 這本書是由奧地利心理學家、人本主義心理學先驅阿德勒所寫。生活中,絕大多數人對人性的理解,都是基于對别人的判斷。别人的一言一行,是我們理解人性的主要來源。可問題是,我們很少從自己身上審視自己的人性弱點。這帶來的問題是:我們看到的隻能越來越表面。因為,你對他人的理解,隻源于他人的坦誠,而不是你的判斷。 這次我們重點向你分享的是:“如何才能了解自己?”

『抱怨的本質』

很多人會抱怨工作,抱怨老闆,抱怨另一半。 可是,他們卻從來沒有思考過自己為什麼會做那樣的工作,會選那樣的老闆,會找那樣的另一半。 他們覺得抱怨的本質是希望和現實的錯配。他們覺得生活沒有給他們想要的,還總是給他們添堵。 其實并不是。 抱怨的本質是“自己怼自己”。不論你對行業、老闆或者另一半有多少不滿,但其實,它們都是你自己選的。 挑剔自己的選擇,就像終于搶到了一個玩具的小孩,但是他不會玩那個玩具一樣。 他心有不甘,他氣急敗壞,其實都是在生自己的氣。 大多數人,在選擇上都是非常盲目的。他們在沒有做過多少調研和分析的基礎上,隻是聽父母說了幾句,或者上網看了幾個信息,就草草做出了決定,所以他們對“這個決定是否适合自己”這件事,沒有任何的鑒别能力。 短時間内還能忍受,可一旦他們覺得現實和自己選擇時的理想之間,差距越來越大時,就隻能抱怨了。 這是我們不了解自己的第一層含義。

『值得』

在情感裡,總有人哭天搶地地說對方不愛自己。 但重要的,從來不是對方愛不愛你,而是你值不值得被愛。 在工作裡,總有人覺得自己懷才不遇,沒有展示自己的舞台。 但重要的,從來都不是老闆給不給你機會,領導欣不欣賞你,而是你值不值得被提拔。 在生活中,總有人對自己的生活不滿意,總覺得自己應該過上更好的生活。但重要的,從來不是你想過什麼樣的生活,而是你是否具備過上那種生活的條件。 幾乎每個人身上都有這個問題,不管在哪個方面,他們覺得自己應該更好,應該擁有更多。 在他們眼中,自己應該成為什麼樣的人。 但 從來沒有什麼應該和不應該,如果你能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早就過上了;如果你沒過上,一定是某個條件還不具備。 比如,在100米比賽中,第二名覺得自己很努力,付出很多,跑壞了好幾雙跑鞋,應該是第一名。 但其實這不需要任何人覺得,計時器上就有正确答案。 隻是說,在生活的很多方面,沒有幫我們衡量自己能力的計時器,我們把自己認為的,就當成了客觀實際。 這是我們不了解自己的第二層含義。

『懶惰』

小時候,學習1+1=2,對我們來說,不是一件輕松的事; 中學時,我們學習勾股定理,并不輕松; 大學時,學習拉格朗日中值定理,也很讓人頭大; 可是,學生時代的學習,幾乎都是被動學習。學習資料是教材,你沒有自主權;學習進度也是固定的,你沒有自主權;包括老師,在一個時期内,也基本是固定的。 這帶來的問題是,我們很擅長“别人教我們幹什麼”,并不擅長自己主動去“幹點什麼”。 尤其是進入社會後,我們還等着别人教自己,就隻能用戰術上的勤奮,掩蓋戰略上的懶惰。 就連婚戀、工作、生活等各個方面的事情,我們也都在等着長輩安排,父母灌輸,自己很少思考自己的喜好、自己的能力和自己擅長的事情。 就拿炒股來說,很多人炒股都是跟着别人炒,自己從來不思考。所以,等他們賠錢後,就被叫做“韭菜”。 為什麼? 因為“韭菜”也不會思考,隻能被收割。 在思考上的懶惰,讓我們隻能人雲亦雲,跟風做事,喪失了理解自己,看清自己的能力。 總結一下,經常在評論區看到有人問“怎麼做”“怎麼辦”?其實,包括這篇文章,一定會有人生出疑問“那我怎麼才能了解自己呢?”答案其實很簡單:跟我們分析的負面邏輯反着來,就可以了。隻是如果沒有這句話,他還在等着你給出“标準答案”。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