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想過:“有些人之間的差别其實并不大,可他們人生的成敗為什麼有天壤之别?”一起參加工作的朋友,開始走在同一起跑線上,走着走着,差距越來越大。事實上,決定人生軌迹的是思維方式,它由四大關鍵的底層力量構成:洞察力,行動力,專注力,創新力。
洞察力:“因為相信, 所以看見”
這是一個堅守初心的時代。然而事實上,人生途中,很容易走心。因為在取舍中前進時,你往往得到了一些東西,也割舍了一些東西,這難免會引起你的初心變化。
洞察力是永葆初心的有效方法。遇到問題,不要急于解決,不妨連續問幾個為什麼,或許你在一個又一個問題解決的過程中,洞察力會大幅提升。很多人成功,是因為相信才看見,而不是因為看見才相信。
雕塑《大衛》是米開朗琪羅創作的藝術極品,有人問他如何在石頭上把大衛雕琢出來的,米開朗琪羅說,其實形體就存在于大理石中,他隻是把不需要的部分去掉而已。是的,大師們成功都是具備因為相信而看見的洞察力。
行動力:“每天前進一小步”
在大多數情況下,人往往因為行動不夠而焦慮。因為問題太多,因為過于拖延,因為分不清輕重緩急,就會陷入無限的焦慮。河森堡說,棘手的事情每往前推進一點,焦慮就會減少一分。
當你面對很多問題時,不知道有沒有這種感覺,有時你解決了一個問題,那種小有所成的感覺很爽;而有時候,解決了一個關鍵問題,你會豁然開朗,這些都足以把所有的焦慮趕走。行動力,是治愈焦慮的良藥。
如何培養行動力呢?不妨從以下四個步驟操作。
第一步,克服對行動的恐懼。不要害怕去做一件事,有時你怕這個怕那個,然而事實往往是“怕什麼來什麼”。
第二步,盡可能想象一下即将看到的積極結果。但凡成功人士,他們都具有積極的行動思維,會把現下付出的辛苦與未來的美好挂鈎。
第三步,增強行動自信。努力回憶以往成功的經曆,把它們記錄下來,和現實的問題進行對比。通過這些積極的東西來鼓舞自己,當你能看清過去時,未來的阻礙就真的不算什麼了。
第四步,給自己确定一個小目标。把大目标化整為零,我們做事堅持不下去,是因為看不到事情本身的意義,而完成小目标,則會激勵你不斷向前走。
除了以上四步,行動時,還要克服一個誤區。很多人往往等到一切條件具備時,才開始行動。的确,成功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但稍縱即逝的機會,從來不等待。正像《飲食男女》中那句話:人生不能像做菜,把所有的材料準備好了才下鍋。
專注力: “堅持到最後”
“二八定律”告訴我們,隻要把20%的事情做好,你就可以在剩餘的80%遊刃有餘。
有時候,100%的努力≠100%的成功,而往往是60%的努力=90%的成功,人與人的區别恰恰在于剩下的10%。正是因為這10%,才需要超出常人的專注力。
一個人年輕的時候,往往會有很多想法,但随着年齡增長,時常感覺精力不夠用。到了一定年紀,回頭一想,做過很多事,但卻從沒有專注于某一件事。
一位前輩曾經這樣說:“不要好高骛遠,人們這一輩子做好一件事就很厲害了。”畢竟人的精力有限,這一輩子不可能做太多的事。
北京字節跳動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張一鳴曾做過一個“平常心做平常事”的演講,實際上就是告訴我們,做事要堅持,要懂得人生是一場馬拉松,隻有心态平穩,才能經曆人生的颠簸。而堅持恰恰就是專注力的表現。
生活需要慢功夫,慢慢做好一件事情,勝過毛毛糙糙做一大堆事。成功不是因為你做了太多的事,而是因為你把對的事做成,做精。
創新力:“重構新三觀”
改變認知需要從底層開始,有些人越努力越累,根本原因就是沒有構築自己的“新三觀”。
一是時間觀。95後作家呂白在《從零開始做内容》,提到過“把一份時間賣五次”時間觀。很多人做事,往往奔着完成任務去的,他們以此而抱怨太忙、太累、太沒有意義。如果你做某一件事時,抱着一顆打造精品的心,并通過至少五種方式分享給他人。不但可以讓你收獲價值,還能讓你從中發現生活或工作本身的意義。
二是成長觀。村上春樹在《我的職業是小說家》中說:假如你立志寫小說,就請你細心環顧四周。實際上,長期的細心觀察,久而久之形成的積累,就會産生巨大的複利效應,這看似微不足道的努力,會慢慢拉開你與别人的差距。
三是事物觀。世上的事物千變萬化,但也有一些總是不變的,或者說它的變化不那麼明顯。你在做事的時候,要學會思考哪些規律是不變的,或許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