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調息六字訣及五行拳*星星論道

1974年在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了一幅帛畫,長約100厘米,50厘米寬,畫中有44個形态各異的人物,男女各半,其中有老有少,有的穿長袍,有的穿短衣短褲,有的上身赤裸。這幅帛畫就是大名鼎鼎的導引圖。早在兩千多年前的西漢時期,我們的祖先就發明了一套用于保健養生的健身操,并将其繪制成圖,這就是導引圖。這也是迄今為止,發現最早的健身圖譜。


六字訣就是調息的練習方法,如果配合逆式腹式呼吸,效果絕佳。

六字訣對應五髒

噓呵呼思吹嘻

肝心脾肺腎三焦

練習六字訣,可以調和五髒,行氣活血,通經活絡,配合動作,可以起到柔筋強骨的功效。

中國最早的論述以内科為主各科病病因和證候的專著。又稱【諸病源候總論】、【巢氏病源】。50卷。隋代巢元方等撰于大業六年(610)。該書總結了隋以前的醫學成就,對臨床各科病證進行了搜求、征集、編纂,并予系統地分類。全書分67門,載列證候論1739條。叙述了各種疾病的病因、病理、症侯等。諸症末尾多附導引法,但不記載治療方藥。《諸病源候論》内容豐富,包括内、外、婦、兒、五官、口齒、骨傷等多科病證,對一些傳染病、寄生蟲病、外科手術等方面,有不少精辟論述,對後世醫學影響較大。

【諸病源候總論】與氣功或者調息有很深的淵源。氣功是通過意識的運用使身心優化的鍛煉方法,是中華原創醫學中的瑰寶。古稱養生、導引、吐納、守一等等,稱謂不下30種。其中“導引”和“養生”最為貼切。導引,意為“導氣令和,引體令柔”之意,比較全面地反映氣功鍛煉的内容,使“氣”更平和,使“體”更柔軟。

【諸病源候總論】全書基本上不涉及藥方,在每論末尾寫上“其湯、熨、針、石,别有正方,補養宣導,今附于後。”一筆帶過。相反,全書共載‘養生方’及‘導引法’289條,213種具體操作方法。

全書所介紹的213法絕大多數是根據不同症候選用。五髒六腑諸病候均有不同方法。例如标明“肝病候”條目下的方法是“肝髒病者,愁憂不樂,悲思嗔怒,頭眩眼痛,‘呵’氣出而愈;“心病候”條目下導引法是:“心髒病者,有冷熱,若冷‘呼’入;若熱‘吹’氣出”;“脾病候”導引法是:“脾髒病者,體面上遊風習習,痛,身體癢,煩悶疼痛,用‘嘻’氣出。”“肺病候”導引法:“肺髒病者,咽喉窒塞,腹滿耳聾,用‘口四’氣出。“呵”、“呼”、“吹”、“嘻”、“噓”、“口四”六字用以治五髒病并非始自巢氏,五代梁朝之陶弘景(公元452-531)已有記述,但作為政府頒布之醫療方法則是巢氏的功勞。

巢氏著作的另一特點是簡明扼要。巢氏所介紹的各種方法均非常簡單,便于日常實施。例如“風旋”,其養生方隻有一個動作:“以兩手抱右膝,着膺,除風旋。”僅八個字。治“大便不通”:“龜行氣,伏衣被中,覆口、鼻、頭、面,正卧,息息九道,微鼻出氣。”寥寥14個字,把調形、調息要領剖明無遺。 再比如,養護脾胃的鍛煉:偃卧,直兩手,撚摩左右偕,能除大便難、腹痛。 欹身,兩手一向偏側,急努身舒頭,共手竟扒相牽,漸漸一時盡勢。可以通過疏肝理氣來調整脾胃不和。治療打嗝、嗳氣,小腹脹滿等症。 巢氏之法簡明扼要,使得有志傳播醫學氣功者易于效法和借鑒。術式複雜,不見得效果就一定好,相反,術式簡明,卻一定能開“方便”之門。 一開始我們在練習調息的六字訣時,可以發出聲來,但是練到熟練後,隻有嘴型,發出氣息而不再出聲。 還有一套全面養護的五行拳,如果每天做上三、五套也會達到很好的養生目的。我将六字訣與我的五行拳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并把養護三焦的嘻字訣放在最後的收功上,調整氣息,恰到好處。

1.捋法【養肝】--噓

2.拓法【養心】--呵

3.雲法【養脾】--呼

4.攢法【養肺】--思

5.推法【養腎】--吹

6.收功【三焦】--嘻

最後要說明的是,任何功法【包括六字訣、五行拳、易筋經等】都不是全面的、萬能的,比如這些鍛煉裡面就都缺乏肌肉的鍛煉,缺乏急速奔跑的那種心肺的鍛煉和爆發力的鍛煉,都需要從别的鍛煉方式中獲取。而有了這些全面的鍛煉,才可以進補,才可以随意吃喝而不傷身體,才可以由必然王國進入自然王國,那才是何等的快哉!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