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社會 > 正文

【心理學科】孩子辍學有五個方面的深層原因,家長務必清楚

 文/劉子善

   近些年來,由于心理咨詢業務,接觸到一些初中、高中的學生突然不上學了。有的在家玩遊戲,有的閉門不出,有的要外去打工。問其原因,有的說一上學就頭痛,有的說見了老師就感到不舒服,有的說一到學校的大門口就不願意進去,有的說同學欺負自己,有的說老師處理問題不公平等等。這些說法看起來似乎理由都很充足,其實,這些都是假想,深層的原因不止這些。我總結出了具有共同性的五個方面的原因:  
   一,學習熱情不高  
   學習本來是人的本能之一,到了一定年齡進入學校接受正規教育這也是一般孩子所向往的,這叫人的遵從性,也叫趨同心理。心理健康的孩子都希望自己與身邊的孩子保持一緻,可是對于上校學習,其出發點是有區别:有的孩子向往學校好玩的環境,有的孩子想學到令父母高興的東西。這在學習态度就有了很大的分歧:一個是為了好玩或者害怕孤獨而上學,一個是為學到東西讓父母高興而上學。  
   這個不同的心理動力起初并看不出來,但随着考試成績的不斷拉大,看到同學得到獎賞而自己得不到時,這時就産生微妙的挫敗感。這時父母如果及時發現并加以糾正問題不大,但如果忽略了這一點,當挫敗感積累到一定的程度,學習熱情也就漸漸喪失。當到了初中、高中感到影響到了自己的面子時,或者感到對學習無望時,遇到問題不是去克服,而是以辍學的想法來回避問題。  
   二,學習不得要領  
   學習好不好,與一個人接受、消化知識的能力強弱有關,即聰明與否。其實,這僅是一個方面,學習有沒有方法、懂不懂要領也是非常關鍵的。這方面的因素包含着許多東西,例如性格特點、左右腦的區别、父母幹涉的技巧、孩子的興趣點、體質的差異性等。如果父母不知道孩子特點和弱點,一味地強調學習,這時,學習就會成為一種壓力令孩子感到不舒服,如果幹涉不得法,孩子對學習的興趣也會漸漸喪失。  
   一個人長期做一件沒有興趣的事情必然産生逆反心理,這時,當遇到一件不開心的事時,就有可能以此為理由選擇辍學。  
   三,來自父母的壓力太大  
   适當的壓力是必須的,但孩子的承受能力有多大,作父母的心裡應當有個數。問題是,大部分父母往往從主觀願望出發,不考慮孩子的感受,一味地加壓,加壓再加壓。這時孩子的心理最複雜,想學又學不好,自己又不知道怎麼辦,這些沖突到了青春期後往往全部暴發發出,這也辍學的一個主要成因。  
   四,因學習備受打擊  
   學習本來是一件愉快的事情,但當以學習成績論成敗之後,學習成績就成了一種有形的壓力。父母要的是成績,學校要的也是成績,但由于人的差異性很大,學習成績參差不齊是必然的現象。這時,對于學習好的孩子來說是種榮耀,而對學習不好的孩子就是一種打擊。  
   有些學習不好的孩子很難反彈,每一次考試都可能成為一次打擊,當打擊多了,信心沒有了,這時就有可能節外生枝。  
   五,學習觀念不正确  
   學習觀念不正确最突出的表現是學習的價值條件化。每一個人存在着兩種價值評價過程:一種是先天具有的有機體評價過程,比如說,我學習好了有種很舒服的感覺,學習不好就感到很失落。二種是價值建立在别人評價的基礎上,如學習好了父母才高興,學習不好父母就不高興。  
   學習觀念如果是建立在有機體的評價基礎上,那麼,這樣的孩子會自我激勵,屬于“無須揚鞭自奮蹄”的那種。如果是建立在條件化的基礎上,孩子的學習會以内化了的别人的價值條件為指導。當孩子采用了這一過程看待學習,就會産生錯誤的知覺。  
   在孩子早期,采用價值條件化是有必要的,但當到了七八歲時,要漸漸地過渡到有機體 的價值評價上來,如果忽視了這一點,孩子的學習動力是不穩定的。到了青春期時,學習上遇到挫折,就會産生“我不為你學習了”的想法,這時,孩子會産生自己的想法,這也是辍學的原因之一。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