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由印度著名演員阿米爾·汗主演的電影《摔跤吧!爸爸》将真實的勵志故事搬上了銀幕,這部女性“摔跤王”的熱血養成史以及片中嚴厲苛刻的父親形象在國内觀衆中引發了熱議。在影片中,馬哈維亞曾是印度的摔跤冠軍,因生活所迫放棄了摔跤,卻将為印度赢得世界金牌的夢想寄托在有驚人摔跤天賦的女兒吉塔和巴比塔身上。為了完成 爸爸的夢想,她們經曆了種種殘酷的訓練,慢慢在這個過程中理解了父親、找到了人生的意義與價值,并站上了最高的領獎台……影片所傳達的,不僅僅是一個女性摔跤手的故事。通過吉塔和巴比塔努力改變自己命運的人生可以看到,在印度現階段的社會環境下,女性能夠擁有自由選擇職業與人生的權力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就像片中的父親對女兒說的,“你的勝利不是你一個人的,而是代表千千萬萬有夢想的印度女性”。
叙事結構叙事電影包括線性、非線性、碎片化、網狀、互動等叙事結構。《摔跤吧爸爸》采用線性的叙事結構,拍攝手法樸實,平鋪直述的叙事風格使得大多數人看到開頭,就能夠猜到是以培養女兒拿到冠軍作為故事的結局。但是整部電影叙述的過程非常成功,以女兒吉塔的成長為線索進行叙事,在該過程中,影片與觀衆産生共鳴,在叙事的理解程度上可與受衆達成一緻,這也是這部影片可以在海内外受到好評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摔跤吧爸爸》這部體育傳記類影片中,人物傳記的性質必然不可缺少順叙的時間安排,因為順叙是按照事件發生的先後順序組織的結構。 在影片中,主要是通過順序的時間安排來發展情節,首先交代了女主吉塔作為一個女孩子為何要去訓練摔跤運動的原因,然後再按照吉塔從最終懵懵懂懂進行摔跤訓練,到奮起反抗父親,再到自主進行訓練,最終獲得成功。當然,在電影中除了最主要的順叙時間安排之外,還穿插着相應的一些插叙加以表達。
一個叙事作品往往包含多個叙事空間,進而體現其叙事空間的豐富性。影片叙事空間也是豐富多彩的,女主吉塔的家、由父親搭建的草棚室外訓練營地、國家體育學院等都是其叙事空間。在吉塔的家這一叙事空間中,展現了吉塔一家的生活狀況,同時也交代了吉塔一家人對吉塔進行摔 跤運動的不同觀點。通過順叙與插叙的時間安排、豐富的叙事時空,促使《摔跤吧爸爸》在叙事時空上的表達更為準确,也給受衆帶來了更為清晰的故事情節。
情節設置《摔跤吧!爸爸》的劇情設置與好萊塢電影的情節安排非常相似,開頭快速交代人物的基本信息,沒有任何拖沓冗餘、幹脆利索,然後展開矛盾,即這位前國家摔跤冠軍未能如願獲得奧運冠軍,所以将希望寄托到了下一代,但一連生了四個女兒。之後,馬哈維亞發現兩位女兒很有摔跤天分,希望重燃并且開始訓練女兒,在經曆各種艱難坎坷之後,女兒終于獲得了國家摔跤冠軍,進入國家體育局。本來故事看似可以順利發展,但電影卻在這裡加入了一個大的轉折,就是女兒訓練方式不當和放松對自己的要求而在比賽中慘敗,父親和女兒的矛盾已經白熱化,而故事也發展到了緊要關頭,最大的懸念留在了觀衆心裡,就是吉塔是否有望奪冠。電影情節繼續發展,父女隔閡化解,齊心協力訓練備戰,最後在吉塔的比賽勝利中電影達到了高潮,接着是歡樂的收尾。
這樣的劇情設定并無很大的特色,但是卻能夠在觀衆看電影的過程中不斷被情節所刺激,每當故事趨于平緩的時候就甩一個包袱,産生一個新的矛盾調動觀衆的情緒,這是非常典型的好萊塢商業電影運作方式。電影多了更多的情節障礙設置,困難不隻是體現在了挑戰體育運動中更高跟強的難度,而是多了性别歧視、超越個人利益的對國家榮譽的追求,同時在情感方面的情節設置讓這部電影多了親人之間的誤解、矛盾和精神升華的元素,所以相較于一般的體育題材類電影,《摔跤吧爸爸》的情節設置讓電影脫離了單純的勵志主旋律,而變得一波三折更加耐看和值得回味。
鮮明的人物形象在戲劇表演中,塑造角色人物的核心,就是對角色人物的性格塑造。 在《摔跤吧爸爸》中塑造的主要人物是瑪哈維亞和吉塔,電影以父親的欲望動機展開,想要依靠兩個女兒來完成自己的夢想,體現出了強烈的愛國精神,在訓練時父親的嚴格要求展現出了他嚴厲的一面,而在女兒要被學校開除時,父親的苦苦哀求又體現出了他柔情的一面,多種感情的交融豐富了人物的 性格,使角色更加飽滿。吉塔由反抗到理解再到叛逆,最後終于明白父親的苦心,這種由低潮到高潮的反複出現,使劇情跌宕起伏,人物性格的轉變推動了電影情節的變化。
影片在處理吉塔成長、成熟的過程中是非常細膩的,比如多次眼神的特寫,傳達了愧疚、驕傲、不屑、專注等心理情感。同時兩次剪發環節的設計也十分精妙:第一次是小吉塔和小芭比塔試圖逃脫訓練、撒謊而被父親剪掉長發,此時的她們開始明白父親并不是一時興起,而是認真的想要她們成為職業摔跤手,她們開始面臨全部接受還是徹底反 抗的選擇;第二次是吉塔在體育學院混夠日子,重新得到爸爸鼓勵,找到了自己的奮鬥道路,親手剪掉了頭發。這次剪發,代表着吉塔内心成熟,找到了“我是誰”,也是她即将蝶變的标志。吉塔的成長之路,經曆過反抗、頓悟、誘惑、理解等豐富的情感層次與心理階段,呈現在銀幕上,是一個職業女摔跤手完整而富有感染力的成長史。
這部電影裡,受到争議最多的就是阿米爾·汗塑造的“父親”形象,馬哈維亞把自己的女兒培養成了頂級的摔跤手,讓印度國旗在競技場中升起,他是成功的。但他既嚴苛又瘋狂的訓練方式,以及強制要求女兒完成自己未盡的事業的做法,卻讓有些觀衆不能理解,更不能接受。“摔跤”這項體育運動賦予了吉塔和芭比塔姐妹倆人生的意義,她們并不是囿于父權的藩籬,而是通過摔跤這項活動感受到了更堅忍的父愛。
此外,父親在訓練的過程中是注重技巧的,比如給予每次行動小鼓勵:吉塔在第一次和侄子摔跤失敗後,父親用自己的威力壓下了侄子的“挑釁”;大女兒在第一場正式的摔跤比賽失敗 後,父親摸摸她的頭說“沒關系”,每次鼓勵都讓女兒感受到自己之前付出的辛苦都是值得的。而後續爸爸帶着女兒去參加各種摔跤比賽,其作用也是同樣通過比賽獲勝的滿足感來持續激勵女兒進步。在吉塔的最後一場比賽中,父親缺席了,在賽末點反敗為勝的5分來自影片開頭便埋下的伏筆,印度國歌響起時被關在器材室中父親的淚光、吉塔終于看見蹒跚着沖過觀衆席的父親的神情、以及哪怕全篇都沒出現一個“愛”字、卻隻用一句“你是我的驕傲”就将父女情表達得淋漓盡緻。從某種程度上說,父親缺席吉塔的最後一場比賽,意味着吉塔已經可以脫離父親的指導,獨自在摔跤場上絕處逢生,父親的缺席暗示着女性的獨立,這才是影片最終所想要傳達的情感力量。
蒙太奇的運用蒙太奇剪輯技巧在電影中如果能夠非常巧妙地運用則會 為電影的叙事帶來很多特色,讓人感覺耳目一新。雖然《摔跤吧爸爸》是一部商業片,并不需要刻意追求藝術創新和突破,但是在這部電影中卻有一些剪輯将不同的内容情節通過不斷切換産生了超越單個畫面本身的效果。
在電影最初,馬哈維亞還是一名摔跤運動員,他和一些摔跤手通過電視看印度選手和俄羅斯選手的摔跤比賽時,與一位身材非常高大的摔跤手産生了口角,然後彼此想通過現場摔跤證明各自實力,所以現場的摔跤比試和電視裡的摔跤比賽在不同的時空同時上演,恰巧電視裡的印度選手并不高大而俄羅斯選手人高馬大,這樣兩場比賽互相回應,電視裡的解說詞和現場比賽的情景幾乎重疊,最終都是身材并不高大的選手戰勝了強敵以弱勝強。這樣聲音與畫面的看似分離,其實是一緻的,讓劇情變得更加豐富巧妙。
在吉塔參加奧運會時,巴比塔在參加全國的摔跤比賽,這一次也同樣巧妙靈活地運用了蒙太奇,将在參加比賽的巴比塔和在家看吉塔比賽的馬哈維亞之間來回剪輯,一邊是吉塔在比賽中節節失利,另一邊是巴比塔步步為營,一邊是吉塔比賽落敗,無緣奧運冠軍,另一邊是巴比塔赢得全國冠軍,這樣的剪輯和對比就是為了突出馬哈維亞對女兒訓練指導的正确性和吉塔否定父親教育方式和放松自己帶來的不良後果,這樣的劇情設置表面是兩種訓練方式和教育理念之間的較量,也是一種人在成長過程中經常會遇到的問題。
主題升華與立意超越女權主義 在整部電影裡,重男輕女的社會現象都有展示,首先是摔跤這項運動在印度雖然很受歡迎,但基本上是男性參與,國家給這項運動的投入并不多,而在這有限的資源裡給女性的份額更少,所以馬哈維亞想要給吉塔申請一個摔跤墊都成了問題,以失敗而告終。除了物資上給予女性摔跤運動員的份額有限,其次是社會的壓力,摔跤這項運動在當時的印度看來不屬于女性,而在吉塔所在的農村思想更為保守,女性如果想要參與摔跤運動面臨的不隻是村裡人們異樣的眼神和嘲諷,甚至還有排斥和孤立。再次是電影對于童婚的呈現,很多印度女性 在很小的時候就結婚生子,一生都與竈台打交道,沒有選擇和改變自己命運的機會。
在鋪墊重男輕女的社會現象的同時,電影裡的女權主義思想也逐漸展現,當村民們認為女孩參加摔跤比賽非常滑稽可笑,當馬哈維亞的妻子擔心自己的女兒參與摔跤會被歧視嫁不出去時,馬哈維亞給予的回應是自己的女兒不是被别人挑的,而是她們來選别人。在參加邦級比賽,女兒因性别無法參加比賽,馬哈維亞據理力争,最終吉塔打敗了男性運動員,這都是為女性獲得平等權利的抗争,包括參加英聯邦運動賽事時馬哈維亞對女兒的鼓勵也包含着為女性獲得自由和權利的意願。
體育競技精神 雖然這部電影的重心并不在于宣揚體育競技精神,但摔跤比賽卻成為整部電影所有思想情感寄托的現實載體,而體育精神也為電影帶來了激昂的情緒。
電影在最初就非常巧妙地打破了以往人們對于摔跤比賽的誤解,讓觀衆了解到摔跤不隻是在拼體力,用的也并不隻是蠻力,而是需要智慧和策略,還需要有天分。短短的幾句旁白一下子扭轉了常人對摔跤比賽的誤解,提高了摔跤在人們印象中的層次,也激發了人們的好奇心,讓人們帶着對這項運動的未知而随着劇情去探索這項并不為人們所熟知的運動。《摔跤吧爸爸》通過劇情很自然地把摔跤比賽的規則展現出來,讓觀衆能夠很容易地理解摔跤比賽的基本規則和得分點,在看比賽的同時能夠讀懂運動員每一個動作和較量的過程,能夠體會出看比賽時的亢奮和激情,從而更好地領略體育競技之美,能夠更深入地感受到運動員在比賽中所經受的考驗和面臨的挑戰。
愛國情懷 在整部電影裡,愛國情懷貫穿始終,電影的主角馬哈維亞是一位獲得印度國内冠軍的摔跤運動員,因為缺乏國家支持和 生活所迫而放棄了自己的摔跤事業,但獲得奧運冠軍、為國争光的心願一直伴随着他,所以,他才會把希望寄托于自己的孩子身上,希望能夠生兒子繼承自己的事業,實現未了的心願。
電影裡的馬哈維亞數次提出了為國争光的想法,在為女兒争取一個摔跤墊時,與體育局官員的對話中,愛國情懷表現得更明顯,在斥責體育局不作為、阻礙印度體育事業發展的不滿中,恰恰是滿腔愛國熱情的迸射。在大女兒吉塔參加英聯邦運動會前,馬哈維亞給予的鼓 勵并不是個人榮譽,而是站在了國家的立場上,以為國争光和為更多的印度女孩樹立榜樣、獲得社會地位為激勵,在吉塔獲得奧運冠軍後,馬哈維亞的激動與熱淚盈眶再次将他的愛國精神表現得淋漓盡緻。
下一篇
傳統竹編籠步驟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