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旅遊 > 正文

蘇州園林書法之五:拙政園書法

“人生最合君家住,借得青山又借書”。這是袁枚贊賞拙政園組成部分之一——複園的詩句。

現在的拙政園由東、中、西三座各自獨立的園林組成。東園已經荒廢,重新修葺後建了一些亭台,基本還是一片空曠的田園風光。中部的複園和西部的補園是拙政園的主要部分和精華所在,以前它們分屬兩家,各自有自己的建築和布局特色。

由于拙政園的入口處開在了東園,原複園(即今之中園)的入口,反倒成了出口。這就帶來一個問題,遊客在逛完空曠的東園後依次到中園和西園遊覽,最後拖着疲憊的步伐從中園出來,其園林欣賞的效果大打折扣。因為中園(複園)是整個拙政園最具特色、也是最好看的部分,而入口大門則是園林設計和景觀布局的主要出發點,因而把本該是入口的中園(複園)作為出口,從園林欣賞的角度來說,形同本末倒置。

我覺得,要想獲得拙政園的最佳觀感,最好是從東園進入後,立即順着南邊的圍牆,走到中園的出口處,由此逆行進行參觀,這樣才能體會到《紅樓夢》中遊覽大觀園時所描寫的諸多佳妙處,其實這也是園林欣賞的正确路徑。

太平天國時期,拙政園成為忠王李秀成的府邸,現今中園(複園)南部的見山樓,即是李秀成的辦公場所。從袁枚的詩看,這裡以前大約能看見蘇州古城西部的山巒,所以李秀成特地修建了兩層的小樓——見山樓,隻是,這個工程直到他所占據的蘇州城被李鴻章攻破時,還在建設中,并沒有完工。李秀成本人,則在城破的前一天才匆匆逃離。

在太平天國時局已經江河日下的時候,李秀成還有心思大動土木,營建自己的安樂窩,他難道不知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古訓嗎?

李秀成還沒來得及看見山,就看到了“老中堂”(李秀成自述書中語)曾國藩,隻是以階下囚的身份。他在自述狀中總結了太平天國的決策失誤,不知他有沒有想到自己營建見山樓的舉動,又該如何評述呢?見山樓所看見的不僅是山,還有對富貴、享樂的希冀,動工的那一刻,是否就已經預示着将來的“忠王不忠”呢?

見山樓原有兩副楹聯,寫得極好,一樓的楹聯是:林氣映天竹影在地,日長若歲水靜于人;二樓的楹聯更有意蘊:來雲歸硯盒,栽夢入花心。這兩副楹聯和臨水而建、綠蔭環繞的見山樓一道,營造了一種閑雅、靜谧、安好的氛圍。戎馬半生的李秀成,在這樣的環境中批閱公文時,也許真的産生了解甲歸田、終老林泉的想法。

見山樓一樓的楹聯為當代畫家沈本千所書。拙政園裡的楹聯匾額大都為今人書寫,作者包括林散之、沈鵬、錢君匋等,也有一些系集字或借用作品,如文征明、王文治的楹聯。原先的舊題,所剩已經不多,如張之萬的楹聯:曲水崇山雅集逾獅林虎阜,莳花種竹風流繼文畫吳詩,此外還有吳大澄所寫的匾額:留聽閣。

三十六鴛鴦館的匾額為洪均所題,也是真迹。洪鈞雖是狀元出身,但字寫得恐怕是狀元裡面最差的,蘇州其他園林也有洪鈞的書法,寫得都極其一般。此外,該處的匾額與楹聯(林散之撰),無論字體還是意境,都不太協調。

拙政園西園(補園)有個與誰同坐軒,其匾額為蘇州本地歐楷大家姚孟起所書,楹聯則為寓居蘇州的書法家何紹基書寫的集杜詩句。匾額應是原有之題,何紹基的楹聯恐怕是從他處借用而來,因為所集的兩句杜詩,與軒名有些不太貼合。

不過,蘇州園林裡的楹聯,多是湊合充數之作,圍繞廳堂名稱、符合周邊景色的佳作少之又少,這倒符合杜甫的那句詩:江山如有待——隻好等待後人勉為其難了。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