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面出鋒,是人們對米芾書法的贊譽。米芾自己也說:“善書者隻有一筆,我獨有四面”。其實說四面、八面,隻是個虛數,形容其多而已,實際不止八面。但究竟怎樣八面出鋒?米芾并沒有詳細說明。本人根據多年學書經驗,總結如下,請方家指正。
我認為八面出鋒應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書寫筆畫時筆鋒的出入角度,二是書寫筆畫時筆毫不同錐面的利用。下面先談筆鋒的出入角度,以橫、豎為例,其它可以舉一反三。
這是橫畫入筆變化圖。圓圈中的橫畫是楷書标準筆畫,如果所有的橫都怎樣寫,就是米芾說的“隻有一筆”,是俗手所為。圓圈的中心是入筆的多種變化角度。緊貼圓圈的筆畫是與圓心入筆角度相應的筆畫展現。再向外一圈的筆畫是相應入筆角度筆畫加上了彎度變化。最外一圈的筆畫又加上了粗細變化。這裡隻概括了十二個入筆角度,實際比這兒複雜得多。
這是橫畫出筆變化圖。道理同上。
這是豎畫入筆變化圖。道理同上。
這是豎畫出筆變化圖。道理同上。通過以上圖例可以看出,筆鋒的出入豈止八面?
其次再談筆毫不同錐面的利用。書法的筆毫都是圓錐形的,錐尖(筆鋒)隻有一個,而錐面則朝向四面八方,見下圖:
錐尖是O,錐面概括為ABCD四個角度,實際圓周有360個角度。
這是書寫橫畫筆毫錐面着紙示意圖。從這個圖示可以看出,橫畫的完成從始至終都用錐面的一個面(A面),這也是米芾說的“隻有一筆”。這是完全的側鋒,寫出的筆畫扁薄無厚度,為俗手所為。
再看這個圖示,開始A面着紙,為側鋒,接着行筆撚管,把A面向下扭轉到向右,變為中鋒,但仍是A面着紙。至收筆再撚管,把A面扭轉向下。從始至終,仍然隻用了一個面(A面),這仍是米芾說的“隻有一筆”。雖然用了中鋒,筆畫圓厚了,但總得撚管,影響書寫速度,偶一為之可以,不能常用。況且隻用一個錐面,也顯得單調。
這個圖示先是側鋒A面着紙,然後行筆,行筆時腕子向上推,筆管向上傾側,這樣行筆筆毫自然由A面着紙轉換到D面着紙,自然中鋒行筆,至收筆時提筆轉換為A面着紙,變為側鋒,回收時再筆管向上傾側,轉為B面着紙向左回鋒。這一橫的書寫用了三個錐面,都是通過運腕側管,瞬間完成。
撇用了兩個面
豎鈎用了三個面。再舉一反三,其它筆畫會用到更多的面。錐面的四面八方都用上了,這也是八面出鋒。
投稿信箱 1013102739@qq.com
投稿指南 公開征集啦!------藝術家介紹,展訊,及各類文章
坦腹齋主人 張大拙微信 zdazhuo
為方便溝通,坦腹齋已建立交流群,請加群主shandd1978為微信好友,發姓名+電話進群
舉報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