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小吃結合了閩南,潮州、福建及日本的佳肴,從南到北,口味大不同。很多人都知道去台灣,一定要去台灣的夜市,因為那裡的集合了台灣的各色小吃,眼花缭亂,大概吃一趟回來體重也會加重兩三斤以上。
鹵肉飯 台灣的小吃花樣繁多很多,但以鹵肉飯最為出名,鹵肉飯可以說是台灣的第一張美食名片了,台灣官方更是将鹵肉飯英語改為台語直譯,韓國的泡菜、日本的壽司也是直譯的。據說風味獨特的鹵肉飯,全世界隻有台灣人會做。去台灣,一定要去夜市或百年鹵肉店來一碗肉多、汁多,肥而不膩的鹵肉飯。
珍珠奶茶 台灣飲品界響當當的代表,起初是台中地區店家将紅茶加入鮮奶與軟Q的粉圓,再混合調和而成的飲料。濃香的奶茶遇上Q彈的珍珠,解渴又有嚼勁,很快就風靡全台乃至世界。
棺材闆 台南當地知名的特色美食,一聽這名字就感覺有點怪異和恐怖。其實棺材闆隻是将吐司中間挖空,填入雞肉、雞肝、蝦仁、紅蘿蔔、馬鈴薯、牛奶等配料,再以吐司蓋起,這道小吃需趁熱切塊品嘗。
擔仔面 一種發源于台南地區的小吃,全名叫度小月擔仔面,在台灣幾乎是無人不知。相傳漁民洪氏當年為度過捕魚淡季,而挑起擔子上街賣面維持生計,故自取其名度小月。招牌的擔仔面選用百年祖傳秘方精炖的肉燥和蝦頭熬制的高湯搭配上面條,小小一碗精華盡現。
蚵仔煎 很多遊客熟悉的小吃,沒吃過也在電視劇裡經常看見。民間傳聞,當年鄭成功大敗荷軍,荷軍在一怒之下,把米糧全都藏匿起來,鄭軍索性就地取材将台灣特産蚵仔、番薯粉混合加水和一和煎成餅吃,想不到竟流傳後世,成了風靡全台的小吃。
豬血糕 又稱為米血或米血糕,通常是用新鮮的豬血加入糯米、鹽及其它材料,然後蒸熟成為凝固的塊狀,所以能看到很多米粒。豬血糕是源自于中國南方的一種米食糕點,後來随着福建移民傳入台灣。豬血糕曾經被英國的旅遊網站評為全球最怪異的十大食物,不過味道真的沒有什麼怪異的,反而它是一道台灣味十足的小吃。
鳳梨酥 寶島台灣很有名的點心,到台灣的旅客,或多或少都會帶點鳳梨酥回來。台灣鳳梨酥的酥皮奶香四溢,内陷主要分為兩種,一是傳統内餡,用鳳梨加冬瓜制成,口味不會太酸。另一種是土鳳梨酥,隻有鳳梨,口味會略酸一些。
刈包 也會寫作割包,發源自福州。将長橢圓扁形的面團皮對折起來包覆餡料的食物,傳統上的餡料通常不外乎片狀五花肉、酸菜、花生粉及香菜這幾樣,也有為了健康因素以瘦肉代替五花肉的。因為其形狀及内餡,在台灣亦被稱作「虎咬豬」,可是台灣尾牙應景的食物。
刨冰 台灣閩南語礤冰,台灣客家語主要稱刷冰或擦冰,俗稱剉冰。将冰塊用特殊機器切細後,在上面添加不同配料,再淋上糖水的甜品,夏天時來一杯剉冰是多麼透心涼。
牛肉面 台灣素有牛肉面王國之稱,大街小巷随處可見牛肉面店,且台灣的牛肉面融合了各地料理精髓而形成自己獨有的特色。台灣牛肉面是當年渡海來台的老兵因思念家鄉而改良的美食。
蚵仔面線(念 -á mī-sòa)是台灣極具特色的小吃。一碗蚵仔面線的好壞取決于蚵仔的大小與新鮮度、面線的Q勁,同時面線和蚵仔又保留着它的原汁原味,吃時淋上烏醋、特調醬料等,最後放些香菜提味就可以開動了。
生煎包 上海、浙江非常有名的面點小吃,外皮香酥,肉餡飽滿,肉汁香濃,深受食客喜愛。台灣的生煎包是遵循古法制作現包現賣,也受到吃貨喜愛。
甜不辣 由日語音譯而來,主要是用熱油炸魚漿混合物,不另外裹上澱粉漿。一般而言,油炸後再與蘿蔔、豬血糕等其他食材一起水煮的吃法稱為甜不辣,或稱為“關東煮”。至于魚漿直接油炸後就淋上甜辣醬食用的則稱為天婦羅。
炸雞排 台灣常見的一種小吃,為炸雞的一種,通常的做法是先以醬料腌漬雞胸肉入味,再以面包粉或地瓜粉裹覆雞胸肉下鍋油炸,起鍋後再灑上胡椒鹽和五香粉,好吃的讓人停不下來。
臭豆腐 講到外國人最害怕的台灣小吃前幾名,臭豆腐幾乎榜上有名。臭豆腐雖然「臭」,不過咬下去的酥脆香味,搭上店家特調的醬油膏、辣椒,再加上臭豆腐必備綠葉-台式泡菜,還是讓許多人愛不釋口。
貢丸 為豬肉制做的一種肉丸,在中國南部的福建,廣東,台灣及香港都有這種小吃。在台灣以新竹出産的最為有名,用擊打豬肉,使其成泥狀後做成的小丸子,吃起來都是頸彈的。
虱目魚 台灣常見的食用魚類,營養豐富又平價,吃法也多種多樣,虱目魚粥、虱目魚丸、虱目魚肚等都是深受歡迎的美食,各大夜市、台式料理店都有。
三杯雞 台灣赫赫有名的家常菜,因其烹調時使用一杯台灣米酒、一杯醬油和一杯黑麻油(或香油)而得名三杯。在許多台菜餐廳裡,都會有三杯雞這道料理。
蔥油餅 種常見的街頭小吃,台灣蔥油餅最有特色的當屬花蓮的炸蛋蔥油餅,它和普通的蔥油餅不同在于,金黃香脆的餅皮裡包裹半熟的雞蛋,外酥内軟,一口咬下就有爆漿口感,溫熱蛋液在嘴裡綻放的滋味堪稱無敵,若加辣醬更好吃。
鐵蛋 阿婆鐵蛋是淡水的名小吃之一,店家每天将精選的雞蛋或鳥蛋放入秘制的鹵水中鹵上三個小時,然後自然陰幹,如此持續一周才算完成。這樣做出來的鐵蛋又黑又硬又有嚼勁,牙好的朋友一定要試試。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