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 > 正文

是什麼讓這所學校的課後服務變得有趣、有料、有溫度?| “雙減”進行時

民小編說

“雙減”之後,課後服務課程如何開展成為熱議話題。課後服務不能簡單地理解為看管,更不能理解為輔導作業。那麼對學校來說,如何開展好課後服務呢?一起來看這所學校的“X課程”——

“小朋友,你喜歡拓展課程嗎,你就不想着早點回家嗎?”

秋天的傍晚,五點一過,夜幕就開始降臨。師生們結束學後托管,紛紛走出校門。問及課程,兩個五年級的女孩子笑着說“喜歡”。一個說,課程很有趣,而且我的作業都做完了。另一個說,我還能和其他班的同學一起上課,交到新朋友。

NO.1

課程目标——為孩子的童年建一個“快樂工坊”


九月伊始,當了解到90%的學生要求參加基礎類托管,三分之二及以上的學生希望提供素質拓展課程(X課程)服務時,我們一籌莫展。1200多名學生,每天1小時素質拓展,如何做到滿足所需、保證質量?課程的設置、隊伍的組建、場地的落實尚且是一個未知數,更不用說個性化需求和選擇學習方式了。

我們立即組織學校骨幹力量進行頭腦風暴,聚焦課後服務“何謂、為何、如何為”展開讨論。如果把課後服務當作學校教育的簡單補充,那麼延長的彈性時間都會用來自習、做作業,這顯然不利于學生的成長;如果課後服務隻是解除上班族父母的後顧之憂,并未創設一個安全、關愛的環境,提供一系列積極的、富有啟發性的活動,那孩子就像羁留在外的倦鳥,不利于他們的健康成長。

放學前的一小時,如何能讓學生樂而忘返?這是一道需要克難攻堅的題目。我們給出的答案是:自主報名,滿足所需,為孩子的童年建一個“快樂工坊”。以“選擇性”“個性化”作為素質拓展課程建設的基本指導思想,努力為兒童課餘生活的豐富、身心的健康發展提供多樣化的教育活動與機會,促進其健康快樂地成長。

No.2

課程設置:以“三制”滿足學生對快樂的需求


(一)課程套餐制,五天不重樣

小學是打基礎的階段。每天不重樣的課程,可以豐富學生體驗,拓寬眼界,找尋興趣,讓孩子們感到新鮮有趣,同時提升素質。通過前期摸底調查,我們了解到學生的興趣愛好,按傳統文化、體育健身、綜合實踐、藝術素養、科技創新五大類進行課程配置,組織學生預報名和教師預報名,開設相關課程。

如一(1)教室門口貼着的課程套餐,從周一到周五分别是樂高、原創繪畫、足球、硬筆書法、圍棋五門課程。這樣豐富多彩的課程套餐全校共有36個,共110門,每周計180課次,比較好地體現了課程的選擇性。

(二)課程選餐制,滿足個性化

為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學校建立釘釘選課平台,将開設的“素質拓展課程套餐一覽表”推送給大家,采用電腦或手機搶選的方式進行選課,選出學生心儀的課程套餐。

四(5)班方一靈同學開心地分享說,她選擇了套餐一,周一是輪滑課,周二是英文動畫賞析,周三是硬筆書法,周四是辯論小達人課程,周五是鼓樂演奏。不同類型的課程,可以滿足她的多項愛好,真是太棒了。作為二胎家長,趙女士對富春四小的學後托管服務也非常滿意,“我的兩個孩子,一個在一年級,一個在四年級,之前要給他們在培訓機構報興趣班,比較單一,現在校内選擇,每周有五項課程,内容很豐富,可以更好地看出孩子喜歡什麼項目,再有針對性地進行培養。”

(三)課程走班制,全員動起來

走班制以套餐為基礎,根據課程性質和現有條件,學校合理安排場地。第一類課程,大空間活動,如足球、輪滑、田徑等課程均在操場;第二類,對場地有特殊要求,需安排在各個功能教室,如樂高、舞蹈、虛拟機器人編程等;第三類對場地沒有嚴格要求的課程在教室上課,但也趣味橫生,成了孩子們的“快樂工坊”!讓不同班級的學生組合在一起,不僅可以充分滿足學生個性化需求,發展興趣愛好,開闊思維視界,還可以加強學生的互助合作,充分提高社會情感能力。

No.3

課程實施:家校社一起打造“快樂之旅”


(一)學校教師是課程實施的主力軍

教師是實現高質量課後服務的核心。“每位老師都是一個寶藏”。除了有專長的特色老師,更多的老師“抱團前行”,利用教師社群的方式,分組進行優質課程的設計與研究,用集體的智慧做出了極富生命力的“特色統整課程”,靈活地将課程發展成為适宜學生的理想模式。

01

立足學科特色,進行轉化融通

以學科課程為基礎,進行轉化與融通,開發出具有整體且能夠彰顯學校特色的課程。比如語文組設計基于讀、說、評、辯、演等綜合素養,開辟學科拓展系列課程:“百本名著計劃”,在閱讀的海洋裡遨遊;“課本劇表演”,尋找素材、自編劇本及排練演出;“辯論小達人”,培養學生的思辨和語言表達能力,提升高階思維水平;“非遺探訪”,推動繼承與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升華學生的家國情懷和民族情感。同組老師進行課程研發共享、巡回走班上課等,極大地增強了課程自信,激發了主動提質的願望。

02

立足校園生活,散發課程魅力

不同學科組的教師以興趣結盟,充分利用校園内的動植物資源,通過項目式的學習方式,結合季節特征,開展親近自然的課程。包括我和大自然、植物印章、制作我的種子圖譜、樹葉飄帶、制作校園動物分布圖、校園植物大搜索、制作植物銘牌、楓香樹調色盤、果實遊戲、認識昆蟲、林中小窩、昆蟲旅館、昆蟲标識牌等課程,帶學生們走進一個生機盎然的自然世界。通過精心為孩子準備一系列自然活動,建立“人與自然合一”的理念。這一過程中消弭了語文、科學、美術、勞動等學科的界限,有主題、有活動、有成果,生機無限。

03

立足地方特色,進行跨科統整

同一套餐的五位教師,可以在素質拓展課程時段,“五手聯彈”實施氣息濃郁的地方課程。如稻香節、銀杏節、茶文化周等。老師們圍繞主題,發揮創意,共同備課,進行跨領域的統整與合作,開發并實施課程。如茶文化主題周,在一周的x課程時間裡完成對茶文化曆史的認知、相關古詩詞的學習、茶道禮儀的體驗、宣傳廣告的設計、走進茶園體驗種茶、摘茶、制茶的樂趣。既體現課程特點,又以強大的向心力組合到一起,讓學生快樂翻倍,收獲升級。

(二)外聘教師是師資補充的有效手段

學校積極引進校外專業教師,拓展教師渠道,豐富課程内容,以進一步滿足學生對多樣化課程的需求。我校共引進來自不同領域的32位專業老師,承擔14門課程,共計72課次。樂高、足球、舞蹈、輪滑、設計啟蒙……校外素質拓展課程精彩紛呈,學生興趣濃厚。一些以前需要在雙休日去校外學習的課程,現在下課後在學校裡就能學到。2021年 10 月 23 日,我校輪滑校隊成員俞宸銘代表浙江參加在上海市舉行的長三角輪滑總決賽,奪得少兒男子甲組花式繞樁冠軍和少兒男子甲組速度過樁亞軍。喜訊傳來,大大激發了各年級輪滑隊的學習熱情。

(三)專家隊伍是優質課程的源頭活水

在現有素質拓展課程基礎上,我們一開始就建立專家資源庫,使得學校資源能夠和家庭、社會資源得以充分整合。入庫專家可以是有一技之長的學生家長,也可以是來自科技館、博物館、植物園、研究所的專業人員,還可以是區青少年宮、社區活動中心的老師等。專家們根據所擅長領域,可以來校執教中草藥醫學、民俗文化、生命課程、法律等若幹類别課程,還可以将學生的學習延展到他們的工作場景。在實踐探究的研學空間裡,引導兒童回歸完整生活,建立課程的跨界與連接,促進學生成長。

No.4

課程保障——多部門為“快樂工坊”護航


任何新生事物的發展都需要經曆時間的考驗,為更好建設孩子們的“快樂工坊”,學校實行了相關内控制度,溫暖老師們的心,激發他們的工作熱情,又為課程質量提供了更堅實的保障。

(一)工會暖心補能量

教師作為“雙減”政策落地的執行者,其工作狀态直接決定着最終成效。為了切實關心教師的身心健康,提升獲得感、成就感和歸屬感,學校啟動了“關愛”工程。

01

上下班“彈性制”,“應急假”免考核

學校全面實行上下班“彈性”制度,實施“應急假”免考核制度,為保證老師有充裕的時間處理家庭應急事項,每月允許有半天事假,一學期不超過2天,考核中不予扣分。

02

“花式點心”補能量,愛心看護送溫暖

工會助力“雙減”,關愛老師,重在細節,急人所急。每天下午三到四點,學校食堂為教師提供一份熱點心,酒釀圓子、南瓜饅頭、八寶粥、豆腐串……保證教師有充沛的精力上課。學校還成立了“愛心看護組”,看護有托管任務教師的子女,解決他們的後顧之憂。

03

鼓勵健身強體質,安排休養怡身心

學校進一步完善健身房建設,添置按摩椅等設備,開放運動場和健身房,供老師在課餘時間健身、調節,并創造機會讓老師們到附近山莊和公園休養。這些小舉措,給忙碌的老師們帶來一份小驚喜,增添了歸屬感和幸福感。

(二)評價激勵增動能

為進一步加強學校素質拓展課程管理,激發任課老師的工作動力,不斷提升素質拓展課程管理水平與上課質量,我們以“獎勤、獎優、獎特”為指導思想,結合學校實際,制定《素質拓展課程評價方案》,調動多元主體進行過程評價,給老師們注入了一針“強心劑”。

(三)巡訪排憂保質量

學校成立學後托管素質拓展課程領導小組,發布《學後托管“素質拓展課程”管理實施辦法》,明确教師課堂實施和管理服務各項職責。每天有全體行政人員及值周教師進行巡訪,全程關注師生活動情況,解決巡課過程中所發現的突發性問題,并填寫巡課記錄表,及時反饋每日活動開展情況,實現“管理無漏洞”。在周全的服務保障下,各崗位各司其職、相互協調,統一在共同的目标下,成為一個良性運轉的有機整體。

X課程全方位提質升級,為孩子的童年留下快樂回憶,笑聲聽得見,素養提升看得見!

(作者單位系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富春四小)

文章作者 | 葉根娟 屠益 女

微信編輯| 宋佳欣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