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管理##古代帝王權術有多厲害##謀略#[文化與管理]中國古代有非常發達的帝王權謀理論,那麼,如何看待這帝王權謀呢?
隻要讀者在閱讀典籍時留意,便能發現,在古代文化典籍中,有相當多的内容是在闡述帝王之學的,如《尚書》的《洪範》、《管子》、《商君書》、《韓非子》、《春秋繁露》、《淮南鴻烈》、《資治通鑒》,以及《史記》裡的《太史公曰》等,均是以帝王之術為理論主旋律的。
先秦諸子的各家學說,也都非常重視謀略思想,重視謀略文化中的帝王之術。比如,如儒家的仁政思想,法家的法、術、勢;道家的無為而治;墨家的義政、非攻,名家的刑名之學,縱橫家的縱橫捭阖等,首先關心的重要問題就是遊說和奉勸君王,采納他們的治國策略,希望他們的學說能成為統治者的治國理政之策。
可以說,在分封制和封建制的體制下,君王或諸侯王的治政之術成了古代不少學者研究的重要課題,因為古代君王權勢造成文化社會對帝王權謀的重視。在王權支配着整個社會的狀況下,君王專制是主要的政治體制,而王權主義制約着整個文化系統。學者中很多人想通過研究帝王術來受重用或使其學說發揮社會功用。
隻是,古代帝王謀略主要是為專制體制服務的,當時,帝王是“君”,而“君父”體現着宗族大家庭;帝王是“天之子”,而“天子”體現着君王受命于天,君命是神聖不可違背的;帝王是“師”,皇帝體現着天地君親師,他的言論就是聖旨,并可違抗,也不會有錯。
帝王的專制體制力圖實現的是“君尊臣卑”的政治機制,同樣的,皇權非常注重對于“學”和士人的控制,使士人的學術和學問,特别是謀略思想能為帝王的統治服務。
而官紳、士人對文化謀略的研究探讨,首先是以帝王謀略為軸心的,君權如何實現單向控制成了許多學者關心的話題。因而,在政治文化傳統中,所謂的傑出君王,如劉邦、曹操、漢武帝、李世民、趙匡胤、康熙、雍正等,首先是他們深谙帝王權術,能娴熟地運用帝王之術駕馭臣民,控制軍隊。古代謀略文化研究,其實其主體就是君王的統治術。
顯然,在這方面,帝王謀略具有相當的維護統治秩序的保守性。
所以,在帝王更替時,承繼先皇的治世謀略成了繼任新君的統治秘訣,中國古代的皇帝們常常将他們的治國禦臣的法子悄悄告訴他的繼任者,或者通過所信任的大臣,将帝王之術教給儲君,為将來繼位做好統治意識方面的準備。古代帝王學非常發達,形成很完備的理論體系。
比如,唐朝李世民專門撰寫了《帝範》,以其闡述人君之道,他在将該書賜予子女時再三叮囑,要精讀其中的内容,他将書中所述作為遺訓,稱:“饬躬闡政之道,皆在其中,朕一旦不諱,更無所言。”(《帝範》該書成于貞觀二十二年(648年),是很重要的帝王謀略文獻)
此外,君王至上的政治機制也造成文化發展聚焦于帝王之道,因而,一些文人為追逐政治權力,相反設法能讓他們的學說得到皇帝的青睐,力争能成為帝王的謀士,以便讓自己納入文官系統為中,獲權獲利,所以,紳士、士人有非常明顯的官化傾向,這也助推文化意識趨向大一統的帝王專制體制。
不過,帝王謀略如果去掉其服務于專制體制,強化集權統治的方面,去掉去保守性,從管理學的角度進行揚棄,也能悟出一些管理的道理,畢竟,中國古代君王體制維持了相當長的時間,有些管理方法還是有價值的,在這方面,必須仔細探索,才能了解管理奧秘。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