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呂調陽12支竹管
周易中蘊含着一些中國古代的哲學思想,如天人合一,如陽順陰逆,如在天成象在地成形。
律呂調陽,就是在天成象/在地成形的一個典型應用。
中國古代文化重人文、輕技術。對科學技術的記錄含含混混的幾筆帶過。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具體的技術類的東西,屬于不入流的東西。
如果需要有詳細的圖紙形狀尺寸公差的東西,都是民間傳承的小技。入不了大雅之堂。地動儀渾天儀這樣的科技成果,現在複原都很困難。
古代文人,也不學這些科技類的東西。科技知識匮乏的驚人。以至于有“鄒子吹律”之說。燕國天氣寒冷。谷物不能生長。鄒衍吹笛子,吹了幾首曲子,土地變暖,谷物生長。
北方有地,美而寒,不生五穀。鄒子吹律煖之,而禾黍滋也。
在鄒衍到達之前,燕國曆法應該是十分落後和混亂的。燕國地處河北遼甯一帶,天氣寒冷,一年中适合農作物生長的時間比較短,農作物播種日期要算的十分準确。春天播種早了,種子都凍死在地裡。播種晚了,沒等成熟,一場霜雪下來,都拍到地裡了。如果用圭表測繪節氣,測個大概,至少要1整年的時間,如果要測繪的準确,可能要5-10年。而一個國家的糧食生産等不了這麼長時間,必須要當年落實。
鄒衍是戰國時期的陰陽家,術數大師。對于天文曆法測繪這些技術掌握的非常娴熟。
事态緊急,不得以,鄒衍隻能使用當時陰陽學的秘術“律呂調陽”,用一個月的時間,就把燕國的曆法調整過來,準确的測算出節氣,制定了谷物播種、收割日期。燕國的糧食生産實現豐收。
律呂調陽,在中國文化裡并不陌生,但能解釋清楚的人不多。就像七日來複一樣,背後有一整套天文曆法科技。在古代少兒啟蒙讀物《千字文》中就有律呂調陽,千字文開頭幾句: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張。
寒來暑往,秋收冬藏。
閏餘成歲,律呂調陽。
雲騰緻雨,露結為霜。
《千字文》的開頭格調很高,朗朗上口,而且簡單易懂。但到“閏餘成歲,律呂調陽”這句,就是個硬核桃。現在教千字文的老師都解釋不太清楚。講到這裡,也是含含混混的帶過去。我們以後再講”閏餘成歲”,要講一大篇才能講明白。今天主要講律呂調陽。
我們先講一下24節氣。24節氣,是按地球繞太陽轉一圈(一個回歸年/陽曆年),等分成24份。
24節氣,地球在公轉軌道位置
24節氣與太極圖組合
24節氣與太極圖組合到一起,太極圖的陰陽魚表現的就是天氣冷暖,四季變化
24節氣,地球公轉位置
我們在伏羲太陽曆講過晷儀和圭表。
圭表投影原理
圭表複原實物
用圭表測中午12點的影子長度。可以大緻判斷出24節氣
圭表宣傳畫
圭表刻度尺(文物)
圭表刻度
用圭表測繪,有一定的誤差。
第一,影子可能會虛,不像現在的卡尺那樣,能定位的很準。尤其是冬天,影子末端模模糊糊的。
第二,中午12點,影子很快就會穩開,或者根本不停,隻是掃過,觀測者要有經驗。
第三,節氣的到來(地球公轉到24等分的位置)不一定是中午12點,有可能是上午/下午或晚上。圭表隻能測中午12點的影子長度。在古代,不同的地點/國家(緯度)設制圭表,要通過很多年的觀測,取一個大概值,大概刻度。
第四,如果碰上陰天,沒影子,當天就測不了。
所以圭表測的數據,大概齊。誤差一兩天,或兩三天吧。但對當年的農耕生産,也就足夠用了。甚至還可推算出下一年的節氣。對原始社會來說,能提前一年推算出節氣,隻差兩三天,足夠用了。可以說,圭表是保障中華先人創造出輝煌農耕文明的重要科學儀器。
設立圭表,至少要一年後才能出大概數據,或至少要半年,冬至那天的影子,夏至那天的影子。中間均分。再不停的觀測十年/二十年/百八十年的。冬至取最長影子,夏至取最短影子。時間越長,得出的數據越準。
一開始,可能隻是豎一個木棍。沒幾年,風化了。選一根硬木,也不行,再後來,砌牆,立碑。能抗個百八十年的。原始人是不停改進圭表立柱的質量和規模,所以,我總覺得天安門前的華表是圭表演變來的。沈陽新樂遺址出土的太陽鳥木雕也是用來測日影的
天安門前的華表
沈陽新樂遺址公園裡複原的原始人圖騰--太陽鳥雕像
按理說,這就行了吧。也挺準的,足夠指導農業生産。
但中國古代曆法,能把節氣精确到刻(一分鐘或十五分鐘之内)。能把一年測算到365天零幾個小時,靠圭表的影子是做不到。怎麼做到的,用律呂調陽之法輔助圭表。
這裡我要說一個中國古代一個重要的哲學思想,在天成象,在地成形。
原始人,崇拜天,覺得天是至高無上的。但天是什麼?天空空如也,有太陽月亮星星和幾朵雲。天的屬性又是什麼?天上的東西夠不着摸不着,也不能拿下來看看。
天人合一,宇宙是一個整體。天上的東西,地上肯定有響應。
于是,原始人發明了兩把量天尺,圭表和晷儀。果然如此,太陽不讓看,看多了眼睛還疼。那麼就找地上的形,終于發現了影子的用途。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
《滴天髓》裡有這樣的描述,(滴天髓是講八字算命原理的書)甲木乙木。十天幹中,甲木為陽木,乙木為陰木。甲木是天上運舞不休的木之氣,是陽木;乙木是天上的木氣在地上凝結成的木之形,也就是地上長的花草樹木。天上的木氣我們看不到摸不着,但它在地上凝結成的木之形,我們可以看到,并根據地上花草樹木的特點,總結出木氣的特點,木曰生發。木有生機勃勃向外延展的屬性。
其它五行火土金水也是同理。
還有,易傳裡坤卦取象為柄。我一直搞不明白。坤為土,為女性,為卑微,這都可以理解。為柄是啥。柄就把手,刀把/勺子把/鍋把。常秉義先生這樣解釋:坤取象為柄,是相對取象。相對于乾。乾為天,天高高在上,琢磨不透,把握不着,不可掌控。而坤與之相對,坤是可以把握控制的。所以坤取象為柄。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這回大家有更深的理解了吧。
原始人更是深信這一些。所以發明了圭表和晷儀,找到了上天在地上的形。但古人總覺得影子這個形态膚淺,還不太準确。肯定還有“形”與天相對應。
古人認為一年四季變化都是天的旨意,就上天成的象,地面上肯定有更深刻的形。
地表除了影子,就沒啥了,往地下找。古人堅信,天上天氣轉暖,陽氣增加,地底下肯定有地氣相随。所以就用一根竹竿往地下插,找地底下的陽氣。
大家不要笑啊,真的是用一根中通的竹竿子插到地下找陽氣。
鄒子吹律,文言文中,律代表音樂笛子之類,而笛子也是竹子做的。而鄒子是用中通的竹竿測試地氣确定節氣。古代文人科技知識匮,所以古文獻裡有“鄒子吹律煖之,而禾黍滋也”。
律呂調陽的技法如下:
準備12根由長到短的竹子(長度都是有要求的,不同的緯度長度不同),中間竹節打通,釘到地裡。在地表露一小截。當然具體長度,地表留多少,都是無可考據。中國傳統文獻記錄經傳史集等,記載很詳細。這種微末小技是不屑記錄的。
露在地上的那一段,裡面裝入草灰,草灰重量要極輕的,收集蘆葦杆内壁的薄膜,燒成灰輕輕的填到地表以上的竹筒裡。冬至的時候,一陽初生,最長的那個竹杆會發出一聲悶響,聲音很輕,同時草灰也從竹筒輕輕噴出來。那一刻,就是冬至準确時間。
律呂調陽選擇的地點,要有代表性,不能選在深山溝裡,常年不見陽光,陰冷的,與周圍的冷熱不一樣。也不能選在鵝卵石的河灘上,岩石的大山上,竹子插不進去。要選開闊的平原,土質疏松。竹子釘到地裡之後,周圍用幔帳圍起來,别叫風把灰吹跑了。頂上能遮雨,别把灰淋成灰泥。但不能蓋房子,不能取暖。支個爐子,點堆篝火,就會使這裡的地下溫度改變。
我還原一下當時律呂調陽的場景:
中午的時候掌管圭表的觀測小組通報,這一兩天,冬至要到了。大概是今天晚上到明天上午之間。律呂調陽觀測小組馬上行動起來,從下午開始就進入工作狀态,分成白班夜班兩個小隊。每隊5個人,一個領隊負責監督,一個捧着時鐘(水漏或沙漏)負責報時間,一個眼神好的盯着冬至的那根竹筒看灰噴出,一個豎着耳朵聽聲。第1小隊負責夜班,進入幔帳内,離一排竹筒2米遠,席地而坐,各司其職。這幾個人大氣都不敢出,喘氣大了,怕吧竹筒裡的灰吹出來。大家都很緊張,靜靜等待上天的旨意。
突然,有個人這幾天鬧肚子,放了個pi,内本來是極靜的,這一聲響,幔帳内一陣騷動。抱着鐘表負責報時的還以為地氣發動了呢,馬上報時:亥時三刻整,一陽複生。負責記錄的馬上開始記錄時間。負責看灰的卻懵了,灰怎麼沒噴出來。過了好一陣大家才緩過神來,是有人放了個pi。這給領隊氣的,破口大罵,平時怎麼培訓的,現在有pi也要憋着。我們是離天最近的人,你竟敢亵渎上天,拉出去殺了……
結果,隸屬中央直轄/國家最高科研機構/最核心的一個天文科學家,就這樣殉職了。
律呂調陽,我稱之為秘術,是因為不是所有人都能操作的。與圭表不同,圭表立個杆子就能測。而律呂調陽有一定的技術難度,或者說有一定的神秘感。
秘術,在民間在江湖稱為秘術。在國家在中央稱為機密。在原始社會,許多技術都是國家機密。最典型的就是冶金、曆法和推斷國運的占蔔之術。
周易研究或易學研究,有書房派和江湖派之分。
能拿出來,供大家随便看的,都是書房派的作品。書房派都是衣食無憂,有可靠生活來源,一般都是科舉及第,在朝為官。
江湖派就靠着這些東西糊口。很多東西是不外傳的。為了生存的需要,再加上一些噱頭,三分真七分春,春就是花架子騙人唬人。摻糠加水的,外人真假難辯。他們的占蔔經驗和陰陽秘術(如律呂調陽的操作方法)都是不外傳的。
陰陽秘術——律呂調陽有幾點,我一直看不懂。
如冬至開始,陽光輻射開始增加,地氣上升,上升到幾米深,能是那麼準嗎。測冬至的竹竿一定能插到那個深度嗎?不同緯度是不是深度不同呢?古人又是怎樣掌握這個深度呢?
而從夏至以後,天氣轉冷,地表溫度也開始降低,地氣是不是下降呢。地氣下降,草灰還能往外噴嗎?
一共是12根竹竿,這是肯定的。圭表上是13個刻度。其中11組刻度在一個位置。測秋分的竹竿能不能測春分?12根竹竿是能把所有的節氣全測出來嗎?還是隻測一半,隻測節,或隻測氣(中氣)。中間間隔的是推算出來的嗎?或隻側地氣上升時的上半年,下半年用來推算?
24節氣現在我們都是合在一起稱謂。其實節和氣中區分開的。中氣在設置閏月時,有非常重要應用。我們下節再講。
24節氣中,節和氣(中氣)的區
24節氣,節和氣的區分。氣又叫中氣。
總之,律呂調陽的具體操作方法,現在民間是失傳。也沒啥用了,人類有了衛星,這種古法也沒有實用價值了。頂多進入非遺。
律呂調陽,除了測定節氣,還在中國古代音樂上有重大貢獻。
我對音樂一竅不通,音調音律啥的分不清,可能這一塊說不太明白。
中國古代對律呂調陽的12根竹竿發出的聲音起了名字。如黃鐘,大呂,并把這些音調用在音樂裡,或用來做調整音律的基準。我想,中國的古代音樂絕對是大自然的天籁之音。大自然的賜福。
下一篇:閏餘成歲——神奇的陰陽曆/巧妙的置閏法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