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冠心病患者怎樣保護血管?阜外醫院專家為你支招

冠心病是冠狀動脈出了狀況連累了心髒,所以病根在動脈。而作為“一根繩上的螞蚱”,冠狀動脈出狀況的時候,頸動脈、胸腹主動脈也很容易有問題。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血管外科團隊的專家為大家詳細講述,冠心病患者該怎樣關注自己的血管健康。

冠心病全稱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髒病,是負責心肌供血的冠狀動脈血管發生動脈粥樣硬化病變,造成血管腔狹窄或阻塞,引發心肌缺血、缺氧或壞死而導緻的心髒病。可見,冠心病的基礎病變是動脈粥樣硬化,而人體的動脈遍布全身,當冠狀動脈出現粥樣硬化的時候,很可能其他部位的動脈也會有同樣的病變,繼而出現其他血管外科疾病,這其中對人體危害比較大的有頸動脈粥樣硬化、胸腹主動脈粥樣硬化等。

頸動脈狹窄和冠心病可以一起治

頸動脈是人體為大腦提供血液的通路,而大腦幾乎是對缺氧的耐受能力最差的器官,一旦動脈血供停止,幾十秒之内大腦就會發生無法挽回的損傷。因此頸動脈狹窄是一種對患者危害巨大的疾病。

如前所述,由于頸動脈狹窄和冠狀動脈狹窄具有相同的發病機理,因而在臨床上冠心病患者中約有25%會同時出現頸動脈狹窄。冠心病患者最好每年到血管外科進行頸動脈B超等檢查,及時發現頸動脈病變。當出現70%的頸動脈狹窄時就要積極手術,以預防中風的發生;如果患者出現小中風的征兆,哪怕隻有50%的狹窄也要立即做手術,剝離頸動脈内的斑塊,以預防大中風(偏癱)的出現。

對于同時出現冠心病和頸動脈狹窄的患者,治療上需要同時評估兩個部位的病變情況,才能制定最合理的治療方案。當兩個部位病變都很嚴重時,其治療對醫生是個嚴峻的挑戰。因為無論先治療頸動脈還是冠狀動脈,術中另一部位都有可能發生血管痙攣梗阻或血栓脫落等意外情況,并造成無法挽回的後果。近些年已有醫生嘗試一台手術同時完成兩處病變的治療。現有的數據顯示,這種方法安全性非常高,達到97%以上的手術安全性,而且患者隻接受一次手術,就可以治好兩個病,費用隻有原來要做兩次手術的一半。

主動脈夾層和主動脈瘤都很可怕

如果把動脈想象成橡膠管,那麼發生了粥樣硬化的動脈就像老化的橡膠管,從管腔内部看,會逐漸變得不夠光滑因而容易挂上一些殘留物,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血管内部的血栓。而管腔本身,則會因反複舒縮運動慢慢失去彈性,發生硬化。失去彈性的血管在内部血液的壓力下,相對薄弱的局部有可能向外擴張形成一個内部充滿血液的薄壁動脈瘤,甚至将具有多層結構的血管壁從中間撕開,形成動脈夾層。

将心髒的血液輸送到全身的動脈中最主要的是主動脈,按照位置它又分為胸主動脈和腹主動脈,這條大動脈沿着胸腔後壁和腹腔後壁走行。由于主動脈血流量大、血管壓力大,一旦因動脈硬化繼發主動脈瘤和主動脈夾層,很容易發生血管破裂,那時大量血液洶湧而出,患者成功搶救的概率很小。

因為都是血管病變惹的禍,所以冠心病患者也是主動脈瘤、主動脈夾層的高危人群。臨床上,冠心病患者常常以頻發心絞痛、心前區不适為主要症狀。如果突然發生心前區或胸背部撕裂樣疼痛,則應該警惕主動脈夾層、動脈瘤的發生,必須馬上到醫院檢查。主動脈疾病的無創檢查主要有血管超聲、經食道超聲、CT血管成像(CTA)和核磁血管成像(MRA),有創檢查主要有介入下行血管造影(DSA)。

主動脈病變治療可以很微創

主動脈疾病的治療可分為開放手術和微創治療兩種方法。近些年随着微創治療的發展,創傷大、風險高的開放手術在臨床中應用的比例逐漸減少。像降主動脈、腹主動脈病變的開放手術已經從數年前的90%降至如今的10%,現在隻有那些病變巨大或病變複雜的少數患者仍需開放治療。

主動脈疾病的微創治療是從血管腔内進行修補的治療方法。醫生從患者大腿根部将治療器械穿入患者動脈,到達病變部位後撐開網狀血管内支架,阻隔更多血液向動脈瘤或動脈夾層中流動,減輕後者壓力,從而起到防範血管破裂大出血的作用。

微創治療最大的優勢是創傷小,患者通常在治療後兩天就可下地行走。同時由于減少了并發症,患者的治療費用也能明顯下降。因此,腔内微創治療被認為是未來血管外科治療的主要發展方向。

最後,再給冠心病患者們提個醒,積極治療冠心病的同時,也要關注全身血管的健康,如果有上面提到的不适症狀,要盡快到血管外科去檢查。

整理/健康報編輯 鄭穎璠

圖/源自網絡

以上為《健康報》原創作品,如若轉載須獲得本報授權。點擊下方“閱讀原文”自助獲取轉載授權。

↓↓↓↓↓↓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