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門純德老中醫運用小方治病的體會(四)

(31)當歸散、白術散、當歸芍藥散:此三方是《金匮要略》中的妊娠病的三個方子,我常用于治療婦科病:屬于陰虛血熱的用當歸散,服散劑就可以把胎保住; 假如脈象不快,手足心也不熱,用白術散,服散劑保胎很好;如果小腹絞痛,有胎也好,無胎也好,隻要婦女下焦有濕氣,血滞者,用當歸芍藥散,效果很好。
(32)桂枝加芍藥湯:《傷寒論》原文:“本太陽病,醫反下之,因而腹滿時痛者,屬太陰也,桂枝加芍藥湯主之。”此方也就是小建中湯去饴糖。我在臨證時用 此方治療胃痙攣的疼痛及消化性潰瘍,處方:生白芍18克、桂枝9克、炙甘草6克、生姜3片、大棗4故,方中白芍必須用生白芍,用炒白芍無效。此方治療虛性 潰瘍效果很好,如伴有四肢不溫,則屬氣虛,于此方中加黃芪,即黃芪建中湯去饴糖,方中含芍藥甘草湯以解痙,桂枝湯調和營衛,黃芪桂枝五物湯治血痹(一般這 種人面色蒼白,帶點兒血虛血痹),小建中湯治中虛裡急,所以此方為氣血兩顧、陰陽兩顧之方。
(33)芍藥甘草湯:此方我用治胃痙攣的疼痛,痛時四肢發冷,如果疼痛非常厲害,痛勢難忍者,可加全蠍3克。
(34)調胃承氣湯:甘草性平,味甘,有緩急止痛的作用,芍藥甘草湯中用之,調胃承氣湯中亦用之。調胃承氣湯用後并不是瀉肚子很嚴重,就是因為方中有甘草,它起到了一個“緩”的作用。
我曾用此方治療一些“煩”的病人,他并不是上面說的“栀子豉湯”的心中懊惱的煩,而是“熱實”的煩,脈象有力,有的大便還幹,欲解除此煩,必須用調胃承氣 湯。還有就是人們常說的小孩“吃多了”,晚上睡覺不安甯,晨起面部不幹淨,有時吃東西嘔吐,(這時)小量用個調胃承氣湯效果很好。我一般用大黃、芒硝、甘 草各6克。總之,此方證的特點是輕微的實熱。
(36)新加湯:此方用于治療營衛不和,氣血虛弱之證,效果很好。關于(方中)人參的問題,曆代争論不休。現在絕大多數人認為人參是補氣的,我是不太贊成 的;唐宗海說人參是補血的,我也不太贊成。我認為人參是氣血雙補的,我也贊成《四言舉要》裡說的:“人參味甘,大補元氣,補血生津,調營養衛。”(整理者 按:門老此說可能是他記錯了,好象《四言舉要》是宋代崔嘉彥所著的脈學書籍,而所舉出的論人參的這幾句應該是明代名醫龔廷賢所著的《藥性歌括四百味》中之 語,此書乃餘初習醫時所讀的第一本書,所以印象也就比較深一些,今特正之。)這四句話總結得絕了,這是符合《神農本草經》的。《壽世保元》上提到過,如果 産後大出血,應用人參1---2兩,這是指真正的紅參、高麗參,如果沒有,則用當歸補血湯(黃芪二兩、當歸五錢代替)因為黃芪入氣分、陽分,當歸入血分、 陰分,也為氣血雙補之方。臨床中用新加湯時須用人參,不能用黨參。我曾在六十年代用新加湯治愈一例嚴重的神經官能症。此人找我診治時已患病四個多月了,此 人當時面色偏黃,不太蒼白,脈搏較平時偏虛弱,常出虛汗,包含一般,全身乏力,一直沒有上班。我問:“有沒有明顯的疼痛或難受之處?”他回答說:“沒有, 就是軟弱無力,無精神。”當時我處方如下:小紅參二錢、桂枝三錢、生白芍四錢、炙甘草二錢、生姜四錢、大棗四枚。我常說“用仲景方,必須用仲景量”,就是 指要掌握好仲景方中用藥量的比例。患者服了兩付後精神、飲食明顯好轉,過了幾天就上班了。
(37)真武湯;<傷寒論》中真武湯的條文見于第82條“太陽病,發汗,汗出不解,其人仍發熱,心下悸,頭眩,身瞤動,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湯主 之。”及316條“少陰病,二三日不已民,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為有水氣,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嘔者,真武湯 主之。”我常用此方治療慢性腎炎,但要抓住幾個要點:不想喝水,浮腫,腹水,四肢不溫,脈搏沉細。腎炎,用六經分析,它在少陰(慢性腎炎)就用“真武 湯”;假使它在太陽(急性腎炎)就用越婢湯,甚至我們可以用帶麻黃的方子,如麻黃湯、麻黃附子細辛湯治急性腎炎;它水射上焦,我們用小青龍湯;水射上焦偏 低一點,我們用苓桂術甘湯;如果有表證,沒有汗,脈偏浮,我們就用越婢湯;假使既有表證,同時又涉及了裡,我們就用越婢加術湯。總之,水氣就是個太陽、少 陰的問題。
(38)大陷胸湯、小陷胸湯:大陷胸湯證候比較重,它是用于不僅胸部,連胃脘部、腹部都有憋脹疼痛的證候。小陷胸湯所治就是胸脯的中下部、胃脘以上這個部 位的憋脹難受、欲吐又不吐之證。我反複強調,不要畫蛇添足,如在小陷胸湯中加厚樸等藥,則起不了小陷胸湯的作用。“文革”時期曾治一女性患者母某,在大同 某醫院住院,一天半夜十二點左右,請我去醫院看病。當時患者仰卧着,一天沒有進食,脈搏細弱得幾乎無法觸及到,患者用雙手抓搔胸口,難受得很。我當時用的 就是小陷胸湯:瓜蒌五錢、黃連二錢、半夏三錢。服藥後兩小時,諸症消失。(整理者按:此乃重證不重脈之典範也,因此時患者已一天未曾進食,是故其現如此 “虛”象,非不欲食而乃有所阻以緻不能食,若囿于脈象之虛而孟浪施補,豈非為敵樹幟而資盜糧?多虧門老慧眼卓識,毅然出手,不顧其結果之虛,而痛擊其緻虛 之原,俾去其糧道之阻塞使能進食,則其虛可不補而自複也。)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