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上期。
2005年,随着金駿眉的橫空出世,作為金駿眉的前身,正山小種也開始走向台前,并迅速風靡大江南北。
坎坷四百餘年的正山小種終于打破了牆内開花牆外香的尴尬局面,成功引起了國人的關注。
2005年算是紅茶在國内崛起的公元元年。
與此同時,以普洱為代表的黑茶和以鐵觀音為代表的烏龍茶也從偏居一隅的東南和西南地區揮軍北上,并迅速占領各大市場。
自此以後,國内茶葉消費市場逐漸形成了黑茶、烏龍茶、綠茶、紅茶和茉莉花茶五足鼎立的市場格局,一舉打破千年以來綠茶獨占鳌頭的局面。
哪曾想,和其他快速走紅的茶類一樣,迎接正山小種的,不隻是贊美和榮耀,還有一地雞毛。
關于正山小種的市場亂相,最主要是兩個方面:第一是假貨橫行,第二是正山小種的加糖現象。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關于正山小種的各種市場亂相。
第一,假貨橫行。
對于正宗正山小種的定義是,必須用桐木關内的菜茶茶青和傳統制茶工藝制作而成的茶葉,才可稱之為正山小種。兩者缺一不可。
這樣的定義就決定着正宗正山小種不可能大規模量産。
首先,桐木村面積有限,即使都種上茶樹,也遠遠不能滿足市場需求。
其次,即使是桐木村的茶青,如果不按傳統制法制茶,也不能算是正宗正山小種。
随着正山小種的迅速走紅,市場價格也是水漲船高。
和八九十年代相比,足足漲了上百倍,抛開通貨膨脹因素,這樣大的漲幅也未免太過誇張。
價格一漲上來,随之而來的便是山寨貨泛濫。
起初,因為桐木關内茶青産量有限,與桐木村相鄰的村落便把茶青運往關内制茶。
雖然工藝相同,但是由于原料的産地差異,生産出來的茶葉口感并不一樣。
桐木村為了保證正山小種的正統地位,便在進村出入口設置關卡,來往車輛進村必須接受檢查,隻有确保沒有攜帶茶青,方可入關。
時至今日,依然如此。
既然進不了村,那就自己做吧!
這是桐木村掌控不了的。
前篇已經說過,桐木村周邊地區生産的紅茶叫做“外山小種”。
雖然和正山小種茶青不同,制茶的工藝也略有區别,但口感不至于相差太大,價格卻低了不少。
因為種植面積大,所以大家在市場上買到的所謂的正山小種,有相當一部分其實是外山小種。
那市面上流通最多的正山小種是那裡産的呢?
它們幾乎都來自廣西。
廣西地區同樣是我國非常重要的茶産區,但是一直沒有名氣特别大的茶類,價格漲不上去,有些地區隻能去蹭名優茶的知名度。
這樣,所謂的廣西桐木關正山小種,廣西桐木關金駿眉就應運而生。
第二,這些假貨能喝嗎?
當然能喝。
廣西地區溫度高雨量大,特别适合茶葉的快速生長,再加上高産量樹種“福雲一号”,所以茶青産量是武夷山地區遠遠不可比拟的。
當地的加工方式也和傳統正山小種的加工方式有所不同,有些細節做了簡化,所以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兩個方面的因素導緻廣西地區生産出來的茶葉比正宗正山小種的成本低了許多,所以售價也低了許多。
兩個地區出産的茶葉雖然外形相似,但口感卻千差萬别。
令正山小種原産地尴尬的是,有些茶客品嘗到廣西産的茶葉後,竟然覺得正宗正山小種要好。
價格低,口感也不算太差,所以假貨的存在也是有其存在的道理。
第三,加糖現象是怎麼回事?
茶葉的加糖現象并不僅僅存在于正山小種,隻是正山小種是加糖現象的重災區。
當然了絕大多數正山小種是不加糖的。隻有某些黑心商家在精制毛茶的過程中加糖。
對他們而言,加糖的好處不言而喻。
第一,糖的價格比茶葉的價格低了許多,茶葉加糖後可以大大提高利潤。
第二,品質較高的正山小種講究條形緊緻,加糖之後糖分可以讓原本抛松的條形粘合得更加緊緻,提高低檔茶的等級。
第三,好的正山小種口感甘甜,品質低的茶葉口感苦澀難以入口,加糖之後可以調節口感。
加糖茶葉對大多數人群來說也是可以喝的,隻是被坑了。但對于糖尿病人來說,百害而無一利。
辨别茶葉是否加糖,方法特别簡單,拿一片幹茶用舌頭舔一下,有明顯的甜味就是加糖無疑了。
對茶友們來說,購買正山小種注意兩個方面:
第一,不要用買正宗正山小種的價格買到山寨版正山小種,畢竟兩者價格天上地下。
辨别是否正宗的方法:看幹茶,正宗貨幹茶顔色深褐色,山寨貨顔色發亮;看茶湯:正宗貨茶湯顔色發黃,多呈琥珀色,山寨貨顔色較深,偏紅色。
第二,避免買到加糖茶,購買之前一定要用上文所述的方法鑒别一下。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