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們推送的天津解放初期較早推出的私家菜特色餐館——周家食堂的内容,激發出朋友們的美食欲望!紛紛詢問在哪裡能吃到正宗的周家私房菜。那麼,周家食堂經典菜品到底有哪些延續、傳承?今天,《話說天津衛》節目話友陳少偉先生将為我們作以介紹。同時,周家第三代“酷愛廚藝”的周永祚先生,為大家精心整理了周家食堂經典菜譜,散發着奶奶——周家食堂創始人之一的韓若芬女士手藝味道的經典菜譜,也會在周先生的講述中為您“獨家揭曉”!
01
我(陳少偉先生)1992年曾經在自來水公司的一個三産——沃特大酒店工作,現在這個店已經沒了,它的位置是坐落在唐山道老的天津市公安局的正門斜對過。沃特這倆這兒就取自于英文水(Water)的諧音,因為是自來水公司辦得嘛,所以它起名叫沃特大酒店。
當時廚房裡有兩排火,我負責炒商務餐以及零點,當時負責宴會的是一位老師傅,是從天津迎賓館退休的常潤波常老,
常老有一道拿手菜就是咱們節目中提到的周家排骨
,隻不過當時不叫周家排骨了,就另叫醬汁西排,常老的客人每桌必點這道菜。當時常老已經六十四、五了,老爺子一天賣這醬汁西排能夠賣到20塊到30塊。
我那零點的(客人)很少,所以我就經常幫老人一塊幹,開始老爺子并不讓我上手,慢慢地,從旁邊看我還行,所以就跟老爺子混着幹,我們爺倆在一塊特别愉快。
老爺子不抽煙、不喝酒、不喝茶,就天天熬白開水。一個飯口結束,老爺子也挺辛苦的,他也不回宿舍睡覺去,因為宿舍有人抽煙、有人打牌,比較亂,所以我就給老爺子找個雅間,不用的台布洗幹淨,給老爺子弄個枕頭,然後老爺子在那兒歇會兒。天熱呢,老爺子工作服剛脫下來,我就給洗幹淨,搭外頭,一會兒下午接着穿。
老爺子挺喜歡我,從開始我偷着學這些東西,到後來老爺子主動告訴我。
有一次我就問老爺子,我說您這個菜——醬汁西排是怎麼來的?我看菜譜裡頭怎麼沒有呢?老爺子才跟我講周家食堂呀,安筱岩師傅呀,我才剛知道(這些情況),那是92年的時候。
圖|1951年天津電話通訊簿上登記的周家食堂電話,經營地址位于柳州路2号
他跟我講,迎賓館的前身是河北省招待所,叫河北賓館,當年的老爺子才20來歲,當時有的國家領導人來了之後,去周家食堂吃周家排骨去,慢慢地覺得不如在賓館吃方便,所以就把安師傅請到賓館去,就做這周家排骨以及其它别的菜。後來,
領導們就覺得安師傅老來影響人家店裡的業務,就說你們年輕人能學就學學去。過去這個(餐飲)行業,你幹得好,反正我也是師傅,大家都不是說那麼熱情,所以年輕人就去(學習)。
後來領導就說這樣吧,賓館一般下得比飯館早,你們下班之後就去周家食堂,你們要不辭辛苦,常潤波常師傅就是當年的這麼一批年輕人之中的一位,下班之後就去周家食堂看安師傅做菜,就學這個排骨,慢慢就學會了。
這個(周家排骨)傳(播)起來,倒是我覺得就跟周家食堂的關系不大了,還是跟常潤波常老這批老機關事務管理局的人有關。機關事務管理局後來又分成一招、二招、三招,這些個師傅慢慢地都到了各個的招待所——一店、二店、三店地這麼變換,這些師傅就把這些菜用在招待任務當中,一直做得挺不錯。
反觀周家食堂的這些個師傅出來,他們就做得不像以前做得那麼完美了。我分析原因是什麼呢?由于招待所的接待任務它的規格越來越高,所以他們不能馬虎,一直嚴格按照安師傅這個方子去做,這口味一直沒變。但是社會餐館,尤其飲食公司這些飯店一直以來就慢慢走下坡路,師傅也不好好教了,徒弟不好好做了,慢慢就走畸了。
02
92年以後,我跟常老學完這道菜之後,我一直就關注着,看誰做?有沒有周家食堂的人做?咱再看看。
在94年、95年左右,在東站這有一家非常火的店,咱就别提店名了——某某鐵勺店,這家店就貼出牌子來了,是周家食堂安師傅再傳弟子肖師傅徒弟劉某某。當時我一看周家食堂的菜終于出來了,後來我約幾個我們同行同業的小夥伴去那吃去,
可是一吃,哎呀!大失所望。這要是沒吃過,可能也就就乎了,可是我吃過比這個更好的,所以我覺得這個差。首先一點是這個菜的香料太重。
再後來,在河北路,我又看到了周家食堂的再傳弟子誰誰誰做的排骨,我又吃了一次,這個還不如某某勺的了。這個上來就整個是一塊死肉,分餐時候拿刀鋸也鋸不開,蘸這個汁就跟蜜餞似的。所以我一直就這麼堅信常潤波常老做的這個排骨,我覺得是得到了安筱岩安師傅的真傳。
常老還曾跟我說,就當年引灤入津時候,咱們老市長工作幹得出色,北京來了好多大幹部住在迎賓館,其中有一位就是原鐵道部部長——呂正操,當時天津的領導都叫他呂司令,因為呂正操當年在太行山區當過司令員,天津的一些(領導是他的)老部下,就吃常老做的醬汁西排。後來,
呂正操就到廚房跟常老說,他解放初期跟主席來到天津,就吃過這個排骨。主席也說好,我一直也不忘,我今天到廚房裡謝謝你來。我本來以為你已經是年紀很大的老師傅了,因為跟我以前(吃得是)一模一樣,沒想到是你們這麼年輕的做的。
所以常老跟我講這段的時候還很洋洋得意,說你看我做的跟安筱岩安師傅的沒嘛區别。
03
我說說我跟常潤波常老學做周家排骨的這個過程。這個周家排骨,也就是後來我們稱的“醬汁西排”,到底怎麼做?實際它的技法非常簡單,主要是煮、炖、蒸、收汁,就這四大塊。
圖|醬汁西排(和平賓館(即原市委第二招待所)廚師們傳承制作)
選料講究,大家說是選西排,這個不準确,選料選哪呢?比如說豬是兩扇兒,脖子以下是通脊然後到腰中間,尾巴這塊就不能用了。
西排,就是頸椎骨帶少量的肉,叫西排。我們講的醬汁西排的排骨這塊肉是帶着整個通脊,還帶着上頭那塊肉和那塊皮。是從兩扇豬的頂端劈出來,連骨帶肉一塊剁下來,13厘米寬、13厘米長,這麼一個大方塊。一個豬能裁個四、五塊下來,能多裁,但是那就小了。為嘛是13厘米?因為你做完之後還得修整。
常師傅講,這個菜最早是帶皮的,會更好,會更豐腴、更飽滿、更香。然後再把骨頭削齊了,就為能坐在盤子裡頭,擱在盤子裡正好,是那麼一個大方肉。
裁好的西排,通過煮,起碼煮到三成熟,煮完之後開始炖,炖的就是炒糖色。象老先生講的加醬油嘛的,我覺得這是有點疑議,因為常老跟我講,這個菜一點醬油也不加,完全就是靠糖色。
糖,
我記得當年(魏天成)魏爺跟我講過,糖分五色:糖溜、翻沙、拔絲、嫩糖色、澆香,這個就用嫩糖色。炖,還要分,大火頂開之後改小火,就是燈頭火——不點小火。當時我跟常爺學這個菜時,在沃特是立管煤氣,必須把幾個管全關了,就得用引管那點火,燈頭火嘛,就象蠟燭火,那一鍋加起來大概得四、五十斤的東西,然後就拿那燈頭火,得炖四個小時,炖完四個小時之後再把那一塊一塊肉起出來,再定碗兒。之後,剩的汁收成一半,一半就分成各個碗,然後定碗之後打上保鮮進冰櫃,用時再蒸一次,再把那個汁再收一半再澆上。
出來這個菜效果是嘛?肥肉晶瑩剔透,就跟琥珀色的。火不能大,你火大之後肥肉在瘦肉上頭它就溜了。傳菜時,就是往客人跟前端的時候,得特别小心,因為你勁一大之後,一晃悠那肉就掉了,肥肉就溜下來,就不好看了。
上桌之後,如果客人輕輕拍桌子,能看見肥肉在晃動,底下那瘦肉也在晃動,然後一分餐時,刀隻要一挨肉,肉“䵵”就散了、就化了,這是達到的效果,肥而不膩,這個菜達到這個效果就滿分了!
圖|醬汁西排(陳少偉先生和同事傳承制作)
這個菜使用的調料很少,是最能體現中國菜色香味形特點的這麼一個菜,非常突出。色也是本色,就是糖色的顔色;味,其它别的味道不能有,隻有肉香,一點不能摻雜,不能說上次我們吃的某某勺那家,能吃出來丁香、肉桂味來,所有放的調料都是為了去腥助香的。沒有其它别的異味,一個味就是肉味。
常老當年跟我講過,這個菜的最關鍵點就是下鹽,這鹽也是我們烹調最主要的關鍵的節點。所有菜鹽下對了,菜味基本就定了。這個菜的味型就是香甜,突出中國古代烹調的特點,就是香甜。為嘛說鹽很重要,這個鹽如果你要是下早了的話,肉就發死。肉死之後味進不去,如果下晚了的話,你肉裡又沒有味;而且你下多的話,你想(這菜要)擱糖,鹽再大了,這菜就齁得慌,可是鹽下少了的話,你本身甜,那你就鬧東西。最初那道菜,老周家食堂的方子是一斤肉下七兩糖,現在慢慢在減,當時常老做時已經就是一斤肉下半斤糖了,已經非常甜了,就說口味的變化。過去,我們老一代天津說“大酸大甜”,還是比較貼切的,說過去天津菜沒有糖,但是有糖的菜都是大酸大甜,這還是比較貼切的。這個菜就是突出甜和香。
常老還告訴我,安筱岩安師傅跟他講過,這個菜就是東坡肉跟無錫排骨的結合,無錫排骨就是個甜口,東坡肉就是甜,所以完全就突出肉香的甜。為嘛這個菜的肉必須是在13厘米,就是13公分以内呢,因為如果再大的話,就裡頭那味進不去,也是安師傅那麼多年的工作經驗所總結出來的,也不能大、不能小,再小的話上桌顯得小氣,這個規制這麼大,所以這個菜也是非常吃功夫,盡管它的操作方法非常簡單,技法就那幾種,但是操作起來、拿捏起來非常難。我試驗過幾次,如果你要不是對老先生講的東西做得很精準,稍微有點疏忽,肯定達不到效果。
周家食堂還有一道菜就是糟溜大腸,這道菜實際也是安師傅的一個傑作。
我這是聽魏天成魏爺說的,魏爺曾跟安筱岩安師傅學了不少東西(注:魏天成師傅在已經成為特一級廚師、天津市特級勞動模範,成為譽滿全國的名廚後,仍然為了周家排骨和周家魚這兩道菜求拜安筱岩師傅為師)
。魏爺給我講過,說糟溜菜,最早,安師傅象福建人(那種做法是)用紅糟。這“糟”分兩種,一種是紅糟,一種是白糟。紅糟是福建的,用咱過去天津人講的籼米加曲出來是紅曲,出來的糟是紅糟。而平常咱說的香糟實際是黃酒糟,拿糯米釀的糟。
圖|糟溜魚片(陳少偉先生和同事傳承原周家食堂糟溜技法制作)
最早,安師傅用的是紅糟做大腸、肉絲。可是後來天津人好多人不太喜歡紅顔色,太紅了。所以安師傅采用了魯菜技法,采用的是黃酒糟,出來就是清湯、色白,味更濃厚。所以魏爺和安師傅學完之後,拿到了玉華台餐廳,一直賣香糟肉絲,隻不過糟溜大腸是個溜菜,到了香糟肉絲是一個滑炒的菜。
安老前輩的後人還講過一個就是核桃酪。我對核桃酪既恨又愛!我恨的是嘛呢?當初我在玉華台時跟着魏爺、丁紅軍丁爺爺就學這道菜,當時學時可是覺得腦袋疼,因為這個東西太麻煩。這個東西具體怎麼做呢?就是核桃仁,然後拿水泡,棗必須是滄州小棗,也拿水泡,泡完之後棗拿去蒸,蒸的時候就包核桃仁的黑皮,拿牙簽包核桃的黑皮。你想當時我十八、九,讓我坐住了,就包黑皮,那邊丁爺說了,你不包完了你别吃飯。我在那越包越着急,我那些同學們都年輕一乏的,都吃完飯都往(對過兒)十六中踢球去了,我還得包,腦子疼呀!可是現在想來這些事,我都覺得是美好記憶,我要不在那包核桃皮,我怎麼知道核桃酪制作的過程呢。
制作核桃酪,核桃得先拿牙簽一下一下刮,把核桃的黑皮刮了,刮一小盆最少得一個半小時,得穩當住了,那邊棗就蒸得了。棗蒸完,都是圓的,然後趁着熱把棗皮都得包下來,把核都摳出來,就成了一碗棗泥兒。
這陣兒,魏爺說:走吧,玩去吧。我換完球鞋,踢球去了。可是當時我對(做這些活)我特恨,現在想起來以後,我覺得讓我真受益終生。
把皮刮掉的核桃仁,還有弄好的一碗棗泥兒,然後還有泡好的糯米,擱在小磨上磨。我當時問魏爺為什麼不能用電磨?魏爺說電磨不行,電磨一磨,核桃的香氣就跑了,然後就在小磨上一下下搖,把它磨出來,磨完之後,一個裡頭存一個碗,然後凍起來,來客人呢,就直接上鍋裡一煮。這核桃香、棗香就混合在一起了,因為還有糯米一塊磨的,喝着也濃乎。
圖|核桃酪(陳少偉先生制作)
據說當年梅蘭芳梅大師往天津來,就嘗了安筱岩安老的核桃酪之後,回去之後就一直喝這個。因為梅大師唱完戲之後,每天晚上必須喝一碗象什麼花生糊,或者是芝麻糊的這類東西。可是他自打喝完核桃酪之後,解放以後以後晚上一直就喝核桃酪了。因為核桃這東西又養人,又甜又潤喉,所以後來你看文章裡寫梅大師今晚喝的芝麻糊,這都是不對的。
因為我當年曾看過一個北京的專門寫京劇的大家叫徐城北,他寫過一篇文章,就寫梅大師從天津回來之後一直就改喝核桃酪了。
核桃酪現在還能做,隻不過人們沒那功夫,再有有時外頭賣的飲料也寫着核桃酪,但是你一嘗跟那(正宗的)味是不一樣。那核桃酪煮出來之後,滿屋全是核桃香!
收
聽
音
頻
今年63歲的周永祚先生“酷愛廚藝”,在兒時跟奶奶韓若芬學習過多道周家食堂經典菜的烹饪方法,可謂“得到真傳”!近期,周先生為我們提供了經他精心記錄整理的部分“周家食堂經典菜譜”。接下來,在周先生回憶奶奶和美食的記憶中,我們先來為您介紹四道菜品和一道甜品的制作方法,趕緊收藏起來吧!
01
我今年是63歲了。在1965年,我就和我哥從天津到農村去了,因為當時我父母在西郊區張家窩大隊,然後跟父母在一起。父母都是雙職工,就要求我們每個人都要自立,每個人輪班做飯。
我是從8歲開始就開始學做飯,等到12歲也就是70年,“備戰備荒”,一部分人就是從天津到農村去了,我奶奶也到農村了。我奶奶到農村以後,我從那開始12歲耳濡目染吧,跟我奶奶學了一些菜。
圖|周家食堂創始人之一的韓若芬女士祖孫三代合影(後排右一為周铨先生、旁邊為妻子,前排為周永祚先生的姑姑和弟弟)
到周日的時候,為了改善一下生活,逮些魚蝦,然後我奶奶就把這魚、蝦給我們做着吃。首先,就把蝦的須子剪完以後過一下油,蔥段,然後(放)姜絲、醬油、糖,就是鹹甜口。
你像我們有時釣一些青蛙,我奶奶給我們做燒青蛙,甜鹹口的,以甜為主。就是過一下油和醬油,水沒過青蛙腿,然後大火燒開,小火洘一下,然後大火收幹。
周家食堂經典菜——炒田雞 |
主料:田雞腿半斤 輔料:蒜瓣、蔥段、姜片 調料:生抽、糖、鹽、雞精、料酒、高湯 |
做法步驟: |
1 |
鍋内放油,油溫燒至六成熱後放入主料,炸一下撈出備用; |
2 |
鍋内留底油加入輔料煸一下,再加入主料、加入調料,大火燒開小火喂10分鐘後大火收汁出鍋裝盤(甜鹹口) |
我奶奶做飯,我一般都給他備菜,從那以後刀功也練出來了,呵呵。
再一個就是做小酥魚。我奶奶就準備個砂鍋,小鲫魚收拾完以後,用白菜青段碼在砂鍋下面,然後再把魚一條一條都碼好了,然後裡邊擱蔥段、姜片,用碗調好汁(放裡面),(料汁)有醬油、糖、料酒,擱點水,(要是在飯館,用高湯),把魚沒過了,大火燒開以後,蓋上以後,小火炖,一般得炖兩三個小時,最好的情況應該擱半天以後,一條一條魚都金黃色的,吃就非常鮮,而且魚刺都酥了。
周家食堂經典菜——酥魚 |
主料:小鲫魚一斤 輔料:白菜、蔥段、姜片、蒜瓣 調料:生抽、糖、白酒、料酒、雞精、高湯 |
做法步驟: |
1 |
先 将小鲫魚收拾幹淨備用; |
2 |
取砂鍋一個,将白菜切成段鋪在鍋底下,将蔥、姜、蒜鋪平,再将小鲫魚一條一條地碼放好; |
3 |
取一個碗放入生抽、糖、料酒、白酒、雞精、鹽,調均後均勻地倒入魚的身上,加入高湯,湯要沒過魚。大火燒開,小火炖兩個小時(現在也可以用高壓鍋半小時),放涼取出。最好放置半天後,味道都進魚裡再吃為好。 |
抓的大點的鲫魚,我奶奶給我們做幹燒魚。幹燒魚一般的情況下就是五彩丁——肥肉丁、榨菜丁、香菇丁、筍丁、胡蘿蔔丁,這些(組成)五彩丁,為什麼要用肥肉丁,因為這個肥肉熬化了以後,肥肉入到這個魚裡頭,味道非常地香,而且有肉的香味,還有筍的香味,非常非常好吃。大火燒開、小火煨,然後大火收幹,把魚拿出來,把汁澆上,就非常地好吃。
周家食堂經典菜——幹燒鲫魚 |
主料:半斤的鲫魚兩條(或三兩的四條) 輔料:榨菜丁、肥肉丁、香菇丁、筍丁、胡蘿蔔丁(五彩丁) 調料:蔥姜絲、料酒、雞精、糖(多)、鹽、生抽、高湯 |
做法步驟: |
1 |
将收拾好的鲫魚兩面打斜刀(稍微密一些),放入盤中加料酒、生抽、蔥姜絲腌一下備用; |
2 |
鍋内放油一斤,油溫燒至六成熱時,放入主料,炸至兩面金黃色取出備用; |
3 |
鍋内留底油下入輔料煸一下,加高湯、鹽、糖多一些、料酒,燒開後放入主料,大火燒開,小火喂20分鐘取出裝盤,将五彩丁撈出撒在魚身上,鍋内的魚湯大火燒開、收汁,找口,打明油澆在魚身上再撒上香菜(甜鹹口) |
02
再有就像因為我們家在農村呆着,養雞養了不少,什麼“九斤黃”、“十斤黑”……雞怎麼做呢?一個是做醬油雞,還有做香酥雞。
我奶奶還教我們做棗皮糕。一般到過年過節的時候,我奶奶才給我們做了。就是把棗洗幹淨以後煮,把皮包掉,把核去掉,然後用棗泥和江米粉就和,面裡頭不擱水,就完全用棗泥和,和完以後就當皮兒。餡就兩種餡,一種是桂花、核桃仁、白糖,還有一種是黑芝麻、核桃仁、白糖,其中每個裡都有大油,這大油是用生大油切碎了,然後這些餡都攥成團。就用和的皮包好,包完以後,我們有模子,按好以後弄出來,蒸鍋蒸的時候下面鋪的就是粽子葉,非常的好吃。
周家食堂經典面點——棗皮糕 |
主料:江米粉一斤、大棗半斤 輔料:粽子葉 調料:黑芝麻、核桃、桂花醬、生豬油六兩、白糖一斤 |
做法步驟: |
1 |
先将大棗用水煮開剝皮去核,棗肉用粉碎機打碎取出備用; |
2 |
取一個盆加入江米粉,再将打碎的棗泥活成面團備用; 取兩個碗,一個碗内放入芝麻、糖、核桃碎、生大油(三兩),一個碗中加入桂花醬、生大油、糖、核桃碎,然後将兩個碗中的餡和均後捏成小圓形的餡備用; |
3 |
然後将棗泥皮分别也做成和餡數量一樣的圓形備用; |
4 |
将棗泥皮用手壓成圓形,将餡分别包入棗泥皮中,再放入模子中壓實後再倒出備用; |
5 |
取一個蒸鍋,鍋内放水,屜上放上粽子葉,再将做好的坯子放在粽子葉上,上鍋蒸20分鐘,出鍋裝盤即可食用。也可以等到棗皮糕涼了,将粽子葉剪開放到冰箱内,可放一個月。 |
因為你看我從小就學做飯,在12歲的時候,就70年吧,我舅舅結婚,我那時也小,反正還可以做點菜吧,就我給掌勺吧,我那時才12歲,反正膽也大,呵呵,他們都還挺喜歡我做的飯。
我是跟我奶奶,特别是在76年的三、四月份,因為我當時就想把我奶奶做的一些菜,把周家菜想記錄下來,拿個本,我奶奶就給我講了。
當時我奶奶跟我說了,你以後給我準備個大砂鍋,她說我準備給你做一個大蔥雞、大蔥鴨,但是我非常非常遺憾,就到6月底以後,就那一周我沒去我奶奶那,就是7月1号那天,我奶奶就是腦溢血犯病了,後來就走了。唯獨遺憾沒吃到我奶奶親手做的大蔥雞、大蔥鴨,但是我倒是學到了。(可點擊“三津文化”已推送的文章鍊接——,點擊藍字标題進入正文,有具體做法)
因為我奶奶她不管做什麼菜都非常好吃,一個可能是嘴非常刁,每次做菜首先讓我父親嘗,我父親可能比我奶奶的嘴還刁。我父親說行,我奶奶就覺得好。
還有一個就是我奶奶給我們常做的就是沙拉子,我們家等于說有兩種口味的,一個是德式的,一個是俄式的。德式就是我大媽,因為我大媽是德國人,她做的沙拉子和俄式沙拉子就不一樣,就是差一種——芹菜。
德式沙拉子一般主料就是土豆,土豆丁和熟雞蛋丁,然後輔料一般都是蔥頭末,然後黃瓜末,就是黃瓜丁把心去掉。調料來講有五香粉,過去我們一般用雞蛋的蛋黃,然後加橄榄油打的。
德式(沙拉子)她就講故事,說是四個人:一個大方的人——就是擱油擱得多,這叫多擱油;還有一個小氣的人——白醋擱一點點,還有一個叫非常摳兒的人——擱鹽就擱一點點,叫“少擱鹽”;然後瘋狂的人——胡椒粉多擱。這是德式的。
俄式是多一個芹菜心,煮一下,這樣味道可能會好一些。但是就胡椒粉少一些,其它東西一樣,就多一個芹菜。這是過年過節常吃的。
然後我去我家飯店實習,蘇閩飯店就實習去,那時候是89年,在那實習了兩個月。拜的誰?就是肖俊川肖師傅,也就是我們家安筱岩安師傅的大徒弟,他教我,肖師傅教我的就是椒麻雞。
椒麻雞怎麼熬汁是個功夫。因為我奶奶給我留下的菜譜講,椒麻雞應該是用香油熬,首先它備着什麼?就是辣椒醬改刀要剁碎,是必須剁碎的,然後蔥姜末炝鍋,花椒倒進去,炸香以後,然後倒辣椒醬,然後再煸炒,倒醬油、辣椒油,然後放糖,糖要多,因為主要以糖為主,然後雞精、鹽少一些,再擱些高湯,然後熬這汁,要熬得稠稠的,你找一下口兒,這個汁是甜鹹辣香。椒麻雞,這是我奶奶這麼遺留下來的。
周家食堂經典菜——椒麻雞 |
主料:肉雞半隻 調料:辣椒末、花椒、蔥末、姜末、蔥段、姜片、糖一兩、生抽、香油、雞精、料酒、高湯 |
做法步驟: |
1 |
取一個鍋加水、料酒、蔥段、姜片、鹽少許大火燒開20分鐘關火焖一個小時後取出,加冰塊、将水将煮熟的雞泡一下備用; |
2 |
将雞的大腿、雞翅膀片下來,再将雞身剁成一公分厚的條裝盤,雞大腿和雞翅膀也改刀碼在雞身上備用; |
3 |
将花椒用熱水泡一泡,控淨水,用刀切碎備用; |
4 |
鍋内放香油三兩,油熱後下入花椒煸一下,再放入蔥末、姜末煸香,再倒入辣椒末炒香、加入生抽、雞精、料酒、糖一兩、高湯,大火燒開,小火熬至20分鐘,大火收汁(濃稠)後出鍋,澆在雞身上。 |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