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軍事 > 正文

北鬥團隊的争分奪秒與動魄驚心

2017年11月12日央視新聞:

《面對面》—楊長風:中國的北鬥。

看了之後,

了解了總設計師親述幕後不為人知的故事,

信服北鬥團隊的争分奪秒與動魄驚心!

11月5日,

北鬥三号雙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成功。

這是北鬥三号衛星的首次發射,

标志着中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步入全球組網新時代。

央視專訪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總設計師楊長風。

突破封鎖:造出衛星導航系統的“心髒”。

楊長風說,這次發射的精度非常高。

打個比方,打靶十環是最高的,

這次發射應有“十加” 得分。

繼美國、俄羅斯之後,

中國是世界上第三個擁有自主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

我國從上世紀後期開始探索,

并逐步形成北鬥一、北鬥二、北鬥三三步走的發展戰略,

逐步從服務國内到亞太再到全球。

然而,這個建設過程卻困難重重。

2005年,

當時正在建設的北鬥二号系統的“原子鐘”突遇問題。

眼看北鬥二号系統的建設就要落空。

原子鐘為衛星導航用戶提供精确的時間信息服務。

高精度的時間基準技術

直接決定着系統導航定位精度,

對于整個工程來說,如同人的心髒,

其重要性不言自明。

國外的技術封鎖,

使科研人員自力更生的信念更加堅定。

楊長風說,大家有了一個共識,

核心關鍵技術,必須要突破,不能受制于人。

當時北鬥人有一句話,

“六七十年代有原子彈,

我們的北鬥人一定要有我們自己的原子鐘”。

他們成立了三支隊伍同時開展研發,

并在基礎理論、材料、工程等領域同步推進。

就這樣,僅僅用了兩年的時間,

科研團隊就攻克了原子鐘這個最大技術屏障。

不僅如此,現在用在北鬥三号上的原子鐘,

(其精度)已提升到每300萬年才會出現1秒誤差,

完全滿足了我國的定位精度要求和衛星的使用壽命。

楊長風說,

最後這三支隊伍,幹出來的東西都得到了上天應用,

而且比國外引進的效果還好,

我們确實已經有了一種跨越式的水平。

這種能力就是逼出來的,

我們就是靠着這種叫作“骨氣”也好,

叫作“努力”也好,把它拿下來了(很成功)。

背水一戰:最後時刻擠進“導航俱樂部”。

2007年,難題又來了。

導航衛星發射上天的前提

是要有合法的軌道位置和頻率資源,

這鐘寶貴資源,世界各國必争。

2000年我國在國際電聯組織

争取到了軌道位置和頻率資源,

必須要在7年的有效期内,

發射衛星成功收到信号,

這塊“太空國土”才算落入自己的手中。

我國原計劃在2007年底發射首顆北鬥導航衛星,

但是如果按照這個時間,

好不容易申請的軌道位置和頻率就過期(無用)。

北鬥團隊夜以繼日,

終于趕在2007年4月初的時候,

進入到了最後的發射階段中。

但是新的問題又出現了(也很嚴重)。

楊長風說,

運載火箭上了發射塔架,

進行第三次總檢查的時候,

突然衛星應答機異常(天上、地下信号難于聯通)

應答機是天上、地下信号聯通的關鍵。

确保拿到頻率資源,就要有這個信号,

于是我們把應答機取出來進行修複(治病)。

此時留給楊長風他們用來修複的時間隻剩下了三天的時間。

他們爬上塔架打開火箭、撥開衛星,

拿出有問題的應答機設備,從西昌趕到成都,

從零開始,重新進行檢驗測試(校正)。

楊長風說,

那個時候,我們隻能用汽車運過去,颠簸四五個小時,

都是懷裡抱着的,防止車的震動,

像個孩子一樣保護着(以确保首顆北鬥導航衛星的發射成功)。

楊長風說,

那三天說句實在話,

心情緊張、沉重、壓力也很大,

72小時基本上沒合眼(也許熬夜眼睛通紅)。

2007年4月14日4時11分,

這顆肩負着重要使命的北鬥衛星起飛,

于4月17日20時許傳回了信号。

此時。距離國際電聯的“七年之限”,

隻剩不到4個小時(真是動魄驚心)。

“零窗口”發射:衛星成功躲過雷擊。

2011年7月27日,

矗立在發射塔架上的第九顆北鬥導航衛星發射在即,

但當時卻烏雲密布,天降雷雨(電閃雷鳴)。

通常,遇到雷電天氣,大多數航天發射任務就會推遲。

但是,北鬥衛星導航系統不行!

必須要“零窗口”發射(這是死命令)。

楊長風說,

“零窗口”發射,可以前後錯20分鐘。

但錯20分鐘以後,

對我們整個的運載工具,

對我們衛星姿态控制的調整,

要浪費很多的燃料(時間是金)。

當時,氣象預報是決策的唯一依據。

大家在等,也是在盼,

發射窗口一點一點過去了。

就在發射窗口關閉前5分鐘,

氣象預報:雷電可能會有一個短暫的間歇。

機會稍縱即逝(必須抓緊),

北鬥團隊果斷決策,

火箭帶着衛星破雲而出(發射成功)。

發射完以後,當時還真是比較巧,

發射完以後可能隻有幾十秒,

結果又有一個雷擊(又是電閃雷鳴)。

應用廣泛:30多顆衛星2020年将全球組網。

北鬥人一步一個腳印,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前進)。

甚至開創了很多隻有北鬥衛星才有的新技術。

建設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最終就是為了應用。

事實上,這些年,

我國在測繪、水利、漁業、交通運輸、電信,

以及森林防火、減災救災和公共安全等很多領域,

北鬥系統得到了成功應用。

據我國權威部門統計,

2016年北鬥系統已實現産值2000億,

這其中并不包括由此産生的社會效益和間接效益(利潤)。

以這次北鬥三号的首次發射任務為起點,

我國将迎來北鬥三号衛星高密度發射。

到2018年年底,将有18顆北鬥衛星發射升空,

到2020年, 30多顆北鬥三号衛星的全球組網将完成。

記者:作為總設計師,您個人還有更高的目标嗎?

楊長風說,

未來建立我們國家的綜合導航定位設施服務體系,

這是我們要争取的一個目标(很恢弘),

我估計在2030年就會實現,

這可能是我們北鬥四代的發展目标(前景動人)。

造福人類、服務全球,

這就是我的一個最大目标(最大的願景)。

作者:追夢一往無前

2017年11月14日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