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北鬥七星

北鬥七星(北半球天空的重要星象)

北鬥是由天樞、天璇、天玑、天權、玉衡、開陽、搖光七星組成的。古代漢族人民把這七星聯系起來想象成為古代舀酒的鬥形。

天樞、天璇、天玑、天權組成為鬥身,古曰 魁 ;玉衡、開陽、瑤光組成為鬥柄,古曰 杓 。

北鬥星在不同的季節和夜晚不同的時間,出現于天空不同的方位,所以古人就根據初昏時鬥柄所指的方向來決定季節:鬥柄東指,天下皆春;鬥柄南指,天下皆夏;鬥柄西指,天下皆秋;鬥柄北指,天下皆冬。

北鬥七星從鬥身上端開始,到鬥柄的末尾,按順序依次命名為 α、 β、 γ、 δ、 ε、 ζ、 η,古時漢族天文學家分别把它們稱作:天樞、天璇、天玑、天權、玉衡、開陽、瑤光。從“天璇”通過“天樞”向外延伸一條直線,大約延長5倍多些,就可見到一顆和北鬥七星差不多亮的星星,這就是 北極星。

        
         

         

         


   

星象簡介

北鬥七星示意圖

北鬥七星是北半球天空的重要星象,由天樞、天璇、天玑、天權、玉衡、開陽、搖光(又作瑤光)七顆星組成,因北鬥七星曲折如鬥,故而得名。北鬥七星是屬于紫微垣的一個星官。《 晉書·天文志》記載,樞為天,璇為地,玑為人,權為時,衡為音,開陽為律,搖光為星。在七顆星中,“玉衡”最亮,亮度幾乎接近一等星。“天權”最暗,是一顆三等星。其它五顆都是二等星。在“開陽”附近有一顆很小的伴星,叫“開陽輔”或“開陽增一”。  [3]    北鬥七星在不同的季節和夜晚不同的時間,會出現于北半球天空不同的方位,所以古人就根據初昏時鬥柄所指的方向來決定季節。古籍《 鹖冠子》記載:鬥柄指東,天下皆春;鬥柄指南,天下皆夏;鬥柄指西,天下皆秋;鬥柄指北,天下皆冬。季節交替與“ 黃赤交角”有着密切的關系,黃赤交角是地球上四季變化和 五帶區分的根本原因,它影響着與其緊密聯系的自然地理現象。古人們根據北鬥七星在夜空中的指向,就可以指導農業生産不誤時節。古語有雲,“夜看北鬥知北南”。

北鬥七星古籍記載   《 甘石星經》:“北鬥星謂之七政,天之諸侯,亦為帝車。”皇帝坐着北鬥七星視察四方,定四時,分寒暑。《鹖冠子·環流篇》說得最為明白:“鬥柄東指,天下皆春;鬥柄南指,天下皆夏;鬥柄西指,天下皆秋;鬥柄北指,天下皆冬。”   《天象列星圖》:“北鬥七星,近紫薇宮南,在 太微北。是謂帝車,以主号令,運乎中央,而臨制四方,建 四時,均 五行,移節度,定諸紀,皆系于北鬥。”又《史記·天官書》中說:“鬥為帝車,運于中央,臨制四方,分陰陽,建四時,均五行,移節度,定諸記,皆系于鬥。”作品中指出北鬥是定方向、定季節、定時辰的标尺。     北鬥七星鬥建   北鬥星指示十二月,《 淮南子·天文訓》中說:“帝張四維,運之以鬥,月徙一辰,複返其所,正月指寅,十二月指醜,一歲而匝,終而複始。”這裡的“鬥”指的就是北鬥七星的鬥柄。古代以北鬥星的運轉計算月令,鬥柄所指之辰謂之“鬥建”。又是曆法中的“ 月建”。《漢書·律曆志上》:“日至其初為節,至其中鬥建下為十二辰,視其建而知其次。”在《漢書·律曆志》中說的很清楚:“辰者,日月之會而建所指也。”就說明了辰,月建所指。這裡提到的“(月)建所指”即北鬥所指,叫做 鬥建,例如《史記·曆書》集解就說:“随鬥杓所指建十二月”。《 五行大義·七政》引《尚書緯》曰:“北鬥居天之中,當昆侖之上,運轉所指,随二十口氣,正十二辰,建十二月,……州國分野年命,莫不政之。”   《 禮記·月令》:“孟春之月,”鄭注:“孟,長也。日月之行,一歲十二會,聖王因其會而分之,以為大數焉。觀鬥所建,命其四時。此雲孟春者,日月會于 诹訾,而鬥建寅之辰也。”疏:“鬥,謂北鬥,循天而轉,行建一月一辰,辰三十度九十六分度之四十二。正月建寅,二月建卯,三月建辰,四月建巳,五月建午,六月建未,七月建申,八月建酉,九月建戌,十月建亥,十一月建子,十二月建醜也。”初昏時出現北鬥七星,鬥柄指寅為正月,鬥柄指卯為二月,鬥柄指辰為三月,鬥柄指巳為四月,鬥柄指午為五月,鬥柄指未為六月,鬥柄指申為七月。鬥柄指酉為八月,鬥柄指戌為九月,鬥柄指亥為十月,鬥柄指子為十一月。鬥柄指醜為十二月。

北鬥七星紀曆

别名

北鬥星旋轉對應一日一月一年在地球上觀察,以北天極為中樞劃分為子、醜、寅、卯等12宮的空間區位,北鬥七星繞之而旋轉,其每月、每日、每時所現天象,如同時鐘之時針、分針、秒針各自的規律移轉,而太陽每日、每年,月亮每日、每月的 周期性變化的天象也有鐘表曆法的作用。古人通過對這一日月時、北鬥星等運行規律性及循環周期,抽象出十 天幹十二 地支來 紀曆。   北鬥星分别按年按日遍曆 十二宮,所曆一年之春、夏、秋、冬四季,與一日之晨、午、昏、夜,行度相符,即以鬥綱所建, 春行 寅、 卯、 辰宮, 夏行 巳、 午、 未宮, 秋行 申、 酉、 戌宮, 冬行 亥、 子、 醜宮;一日則晨行寅、卯、辰宮,午行巳、午、未宮,昏行申、酉、戌宮,夜行亥、子、醜宮。是以對照行度,春比之日東升,夏比之日中天,秋比之日沉落,冬比之日反背。如此,北鬥七星行度已寓一年中氣候與一日中溫度之變化,同有寒暖燥濕的大小循環于其中,且又可明地理之方位所在。     北鬥七星天文數據     北鬥七星北鬥一:天樞   星座: 大熊座α( 天樞, 貪狼星)   目錄

夜空中的北鬥七星(20張)

西名:Dubhe   Bayer

letter:alpha Ursae Majoris 

視星等:1.79等

絕對星等:0.2等

位置 (epoch J2000.0):

赤經:11h 03m 43.70s

赤緯:+61 45' 03.2" 

高度:54 12' 33"

方位角:048 49' 51"

U2000:Chart 24, Vol 1

Transit:04h 33m 11s

距離:124±2 光年

光度:181±7 x 太陽的光度

北鬥七星北鬥二:天璇

勺子

星座:大熊座β( 天璇, 巨門星)

西名:Merak   Bayer

letter:beta Ursae Majoris

星等:2.40

位置 (epoch J2000.0):

赤經:11h 01m 50.49s 

赤緯:+56 22' 56.6" 

高度:52 25' 31"

方位角:057 19' 13" 

U2000:Chart 46, Vol 1

Transit:04h 31m 18s

距離:79.4±1.1 光年

光度:55.2±1.6 x 太陽的光度

北鬥七星北鬥三:天玑

鬥柄指東,天下皆春;鬥柄指南,天下皆夏;鬥柄指西,天下皆秋;

星座: 大熊座γ( 天玑, 祿存星)

西名:Phecda   Bayer

letter:gamma Ursae Majoris

星等:2.50

位置 (epoch J2000.0):

赤經:11h 53m 49.83s

赤緯:+53 41' 41.1"

高度:44 38' 39"

方位角:055 15' 46"

U2000:Chart 47, Vol 1

Transit:05h 23m 09s

距離:83.7±1.4 光年

光度:59.0 ±2.0 x 太陽的光度

北鬥七星北鬥四:天權

星座:大熊座δ( 天權, 文曲星)

西名:Megrez   Bayer

letter:delta Ursae Majoris

星等:3.40

位置 (epoch J2000.0):

赤經:12h 15m 25.57s

赤緯:+57 01' 57.3"

高度:43 59' 16"

方位角:048 59' 49"

U2000:Chart 47, Vol 1

Transit:05h 44m 41s

距離:81.4±1.2 光年

光度:24.4±0.7 x 太陽的光度

北鬥七星北鬥五:玉衡

星座:大熊座ε( 玉衡, 廉貞星)

西名:Alioth   Bayer

letter:epsilon Ursae Majoris

星等:1.77

位置 (epoch J2000.0):

赤經:12h 54m 01.76s

赤緯:+55 57' 35.6" 

高度:39 06' 28"

方位角:045 49' 31"

U2000:Chart 48, Vol 1

Transit:06h 23m 11s

距離:80.9±1.2 光年

光度:98.7±3.0 x 太陽的光度 

北鬥七星北鬥六:開陽

星座: 大熊座ζ( 開陽,武曲星)

西名:Mizar   Bayer

letter:zeta Ursae Majoris

星等:2.40

位置 (epoch J2000.0):

赤經:13h 23m 55.55s

赤緯:+54 55' 31.4"

高度:35 17' 26"

方位角:043 11' 00"

U2000:Chart 48, Vol 1

距離:78.2±1.1 光年

光度:60.2±1.7 x 太陽的光度

北鬥七星開陽增一輔星

星座:大熊座80( 開陽增一, 輔星)

西名:Alcor

星等:3.95

位置 (epoch J2000.0):

赤經:13h 25 m13.7s

赤緯:+54°59'16.8"

U2000:Chart 48, Vol 1

距離:81.15 光年

光譜:A5V-SB

《 史記·天官書》中記載:“輔星明近,輔臣 親強;斥小,疏弱。”  [4]  《 晉書·天文志》:“輔星傅乎開陽,所以佐鬥成功,丞相之象也。 七政星明,其國昌,輔星明,則臣強。”宋 何薳《 春渚紀聞·歙山鬥星硯》:“石色正天碧,細 羅文中涵金星七,布列如鬥宿狀,輔星在焉。因目之為鬥星硯。”明 何景明《告咎文》:“又使北鬥以振紀兮,命輔星以佐之。”   開陽是個著名的 雙星,它的伴星(大熊80)中國古代專名“輔”,與主星 角距11'49",亮度3.95等。古時候軍隊測試士兵的視力就曾經用過這對雙星,中國和外國都有軍隊用過它。   輔星即大熊座80,是大熊座ζ(開陽)的 伴星,又稱 左輔。有許多人把這顆輔星用在測試視力,如能分辨出這顆輔星,視力就達到了5.1了。

北鬥七星北鬥七:搖光(瑤光)

鬥狀示意圖

星座: 大熊座η( 搖光, 破軍星)

西名:Alkaid/Benetnasch

Bayer letter:Eta Ursae Majoris

星等:1.86

位置 (epoch J2000.0):

赤經:13h 47m 32.44s

赤緯:+49 18' 48.1" 

高度:28 42' 54"

方位角:044 29' 36" 

U2000:Chart 49, Vol 1

Transit:07h 16m 33s

距離:101±2 光年

光度:141±6 x 太陽的光度

北鬥七星星座方位 

星座方位

北鬥七星屬 大熊座的一部分,從圖形上看,北鬥七星位于大熊的尾巴。這七顆星中有6可是2等星,1可是3等星。通過鬥口的兩顆星連線,朝鬥口方向延長約5倍遠,就找到了 北極星。認星歌有:“認星先從北鬥來,由北往西再展開。”初學認星者可以從北鬥七星依次來找其它星座了。大熊座中排成勺形的7顆星。古人很重視北鬥,因為可以利用它來辨别方向,定季節。   天樞、 天璇、 天玑、 天權四星為魁,組成北鬥七星的“鬥”,柄狀三星分别是—— 玉衡、 開陽、 搖光。杓柄中央的星名叫“開陽”,相距11分處有一顆4等伴星,名“輔”, 開陽星和 輔星組成光學雙星, 肉眼即能識辨。 開陽與 輔星也是全天肉眼可見的物理雙星。

季節不同,北鬥七星在前半夜夜空中的位置也不盡相同。因此,我國古代人民就根據它的位置變化來确定季節。《 甘石星經》:“北鬥星謂之七政,天之諸侯,亦為帝車。”皇帝坐着北鬥七星視察四方,定四時,分寒暑。古籍《 鹖冠子》記載:“鬥杓東指,天下皆春;鬥杓南指,天下皆夏;鬥杓西指,天下皆秋;鬥杓北指,天下皆冬。”古代視北極星為天帝的象征,而北鬥則是天帝出巡天下所駕的禦辇,一年由春開始,而此時北鬥在東,所以天帝從東方開始巡視,故《 易·傳》:“帝出乎震,震卦在東。”  [5]    北鬥七星所在的拱極區,是天上社會的政治中心。 “鬥”在《 詩經》中為舀酒的工具,而 司馬遷稱“鬥為帝車”,成為天帝乘坐的車子。北鬥可以用來确定方向,從北鬥和北極星的相對位置,可以找到正北方向。北鬥鬥柄也可以用來确定季節,成書于戰國時代的《 鹖冠子》就說過:“鬥柄東指,天下皆春;鬥柄南指,天下皆夏;鬥柄西指,天下皆秋;鬥柄北指,天下皆冬”。

北鬥七星圖解(14張)

北鬥七星中,“玉衡”最亮,亮度幾乎接近一等星 。“天權”最暗,是一顆三等星。其他五顆都是二等星。在“開陽”附近有一顆很小的伴星 ,叫“輔”,它一向以美麗、清晰的外貌引起人們的注意。據說,古代阿拉伯人征兵時,把它當做測驗士兵視力的“試驗星”。   北鬥七星始終在天空中作緩慢的 相對運動。其中五顆星以大緻相同的速度朝着一個方向運動,而“天樞”和“瑤光”則朝着相反的方向運動。因此,在漫長的宇宙變遷中,北鬥星的形狀會發生較大的變化,10萬年後,我們就看不到這種柄杓形狀了。   北鬥七星又簡稱“北鬥”。離 北天極不遠,排列成鬥形的七顆亮星(見圖)。除δ(天權)星為3等星外,其餘六星都是2等星。把北鬥七星鬥前二星連接,并朝鬥口方向延長約五倍距離即可找到 北極星,常被用作指示方向和識别星座的标志。此外,按照北鬥七星鬥柄曲線延伸,畫出一條弧線後,會遇到21顆亮星之一的大角,即 牧夫座α星。   古代名稱,分别為 貪狼、 巨門、 祿存、 文曲、 廉貞、 武曲、 破軍與 左輔、 右弼。

北鬥七星距離地球的距離 

中國現代官方名稱    古代算命式盤名稱    英文名    拜耳恒星命名法    視星等    距離   ( 光年)      天樞    貪狼    Dubhe    α UMa    1.79    124      天璇    巨門    Merak    β UMa    2.40    79      天玑    祿存    Phecda    γ UMa    2.50    84      天權    文曲    Megrez    δ UMa    3.40    81      玉衡    廉貞    Alioth    ε UMa    1.77    81      開陽    武曲    Mizar    ζ UMa    2.40    78      搖光    破軍    Alkaid    η UMa    1.86    101        北鬥七星其它相關     北鬥七星小北鬥   小北鬥是 小熊座中七顆較亮的星的總稱 ,遠不及北鬥七星醒目。 勾陳一,也就是“鬥”中最亮的一顆星是現如今的 北極星。從“天璇”通過“天樞”向外延伸一條直線,大約延長5倍多些,就可見到一顆和北鬥七星差不多亮的星星,這就是鬥柄末端的北極星。   《史記· 天官書》:“鬥為 帝車,運于 中央,臨制四鄉。分陰陽,建四時,均五行,移節度,定諸紀,皆系于鬥。”—— 帝星在 小熊座,北鬥在 大熊座。

北鬥七星北鬥九星

鬥姥元君(3張)

宋代道教天書 《雲笈七簽 》24卷“日月星辰部”曾提及北鬥七星還有輔星 、弼星的存在,時稱北鬥九星 。後來兩顆漸漸隐失,成為“七現二隐”,故今有北鬥九星之說。傳說能看見這兩顆隐星的人可以得到長壽。

《黃老經》曰:北鬥第一 天樞星,則陽明星之魂神也。第二天璇星,則陰精星之魂神也。第三 天玑星,則真人星之魄精也。第四 天權星,則玄冥星之魄精也。第五 玉衡星,則丹元星之魄靈也。第六闿陽星,則 北極星之魄靈也。第七 搖光星,則 天關星之魂大明也。第八洞明星,則 輔星之魂精陽明也。第九隐元星,則弼星之魂明空靈也。   這九星在《 雲笈七簽》24卷“北鬥九星職位總主”的别名分别是:第1陽明星、第2陰精星、第3真人星、第4玄冥星、第5丹元星、第6北極星、第7天關星、第8洞明星(輔星)、第9隐元星(弼星),由九位大帝各主其星,攝理二十八個星辰。   還有一種天文學說法是,把北鬥七星的鬥柄繼續延伸,能看到兩顆暗星在其後方,一顆名曰“玄戈”,一顆曰“招搖”,為現如今牧夫座的γ,λ二星。算上這兩者,北鬥七星就延長成了北鬥九星。當然後加的這兩顆星也遠不如前七星那麼亮了。但是在定位上,北鬥九星的鬥柄指向心宿,同樣可以以此定方位和确定季節。

北鬥七星北鬥神話   北鬥七星君是 道教崇奉的七位星神,即“北鬥七星”。但在中國文化中,對包括北鬥七星在内的星辰的崇拜信仰由來已久,遠在道教形成之前。儒教禮制也強調對漫天星辰的祭祀。    

北鬥七星的自行和北鬥形狀的變化 中國是世界上天文學發展最早的國家之一,對北鬥七星的觀察早有記錄,但七星之名最完整的記載,始見于漢代緯書。最初有兩種名稱,一為《 春秋運鬥樞》所記。曰:“第一天樞,第二旋,第三玑,第四權,第五衡,第六開陽,第七搖光。第一至第四為魁,第五至第七為标,合而為鬥。”另外,曆代學子崇拜的魁星,即北鬥七星的第一星(或前四星),有說 魁星即 文曲星,但文曲星和魁星同在北鬥前四星中是無疑的。   北鬥七星君(古人認為北鬥主死,南鬥主生)   民間流行“北鬥主死, 南鬥主生”的說法,道教稱北鬥七星為七元解厄 星君,居北鬥七宮,即:天樞宮貪狼星君、天璇宮巨門星君、天玑宮祿存星君、天權宮文曲星君、玉衡宮廉貞星君、開陽宮武曲星君、瑤光宮破軍星君。   同時一些道書又說,根據人的出生時辰,人們的生命被分屬于七個星君所掌管:“貪狼太星君,子生人屬之;巨門元星君,醜亥生人屬之;祿存真星君,寅戌生人屬之;文曲紐星君,卯酉生人屬之;廉貞綱星君,辰申生人屬之;武曲紀星君,己未生人屬之,破軍關星君,午生人屬之。”各人根據自己的生辰,即可找到自己的主命星。

參考資料

1.    談談中國人對北鬥七星的信仰緣何如此“瘋狂”  .騰訊網[引用日期2019-03-21]

2.    怎樣利用北鬥七星辨方向  .愛學網[引用日期2020-10-12]

3.    夜空中也有“熊”出沒  .人民網[引用日期2019-12-28]

4.    《史記·天官書》  .古詩文網[引用日期2017-01-30]

5.    北鬥七星定乾坤 

6.    妙用法乾坤,修真得訣竅:和合四象五行攢簇論  .騰訊網[引用日期2019-03-12]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