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動脈斑塊形成
頸動脈斑塊是一種對中老年患者威脅很大的疾病,不适合做手術,目前有效的西藥很少。中醫治療此病,當活血化瘀,軟堅散結,但用尋常之品,往往力量不夠,投峻猛之藥,則擔心斑塊脫落,形成栓子,造成更大的危害。近年來,我以參三散、桂枝茯苓丸加減,采取緩消的方法,治療了數十例此類病,隻要堅持數月,最後都達到了消融的目的。不僅如此,有些患者,還恢複了正常血壓,不再需要服降壓藥。
參三散加減:西洋參90g丹參30g三七30g紅景天60g穿山甲15g水蛭120g研末,每天兩次,每次3g,飯後開水送服。
桂枝茯苓丸加減:葛根90g桂枝10g炙甘草10g赤芍10g丹皮10g桃仁10g茯神30g天麻15g黃芪60g生姜10g紅棗10g
案例 11 參三散加減、桂枝茯苓丸加減
劉某,男,67歲,廣西梧州市人,2010年11月23日初診。
患者多年來心肌缺血,血脂高,血壓高,服降壓藥尚能控制在140/90左右,上周檢查有頸動脈斑塊,左總動脈6.1mm,IMTO.8mm,頸内動脈5.1mm,右總動脈6.1mm,IMTO.8mm,頸内動脈5.0mm。經常頭暈,容易疲勞,睡眠欠佳。察之舌淡暗紅,脈弦細澀,偶爾有歇止。用桂枝茯苓丸加減、參三散加減:
煎劑:葛根90g桂枝10g炙甘草10g赤芍10g丹皮10g桃仁10g茯神30g天麻15g黃芪60g生姜10g紅棗10g十五劑
散劑:西洋參90g丹參30g三七30g紅景天60g穿山甲15g水蛭120g,研末,每天兩次,每次3g,飯後開水送服。
2011年1月3日二診:服上方後,頭暈明顯好轉,睡眠得以改善,精力充沛許多。沒有停服降壓藥,但血壓穩定在低于140/90範圍,察之舌淡紅,脈弦細。患者服煎劑不方便,要求長期服散劑。用參三散加減:
西洋參300g三七60g丹參60g紅景天60g琥珀30g天麻60g水蛭300g雞血藤100g丹皮30g桃仁30g赤芍30g穿山甲30g葛根90g山楂90g,研末,每天兩次,每次3g,服後開水送服。
2012年9月25日三診:患者服上方後,感覺舒适,因為沒有機會到長沙來,即用原方反複研末服散劑,将近1年8個月,2012年9月檢查,頸動脈斑塊已經消失 ,血脂正常,血壓正常,已經停服降壓藥半年多。
心得體會:
參三散最初隻有人參、三七兩味藥,後來又加入丹參。嶽美中、鄧鐵濤等著名中醫都曾經用專文介紹過其方對防治中老年心血管病的作用。近年來,我在使用參三散的過程中,經常加入紅景天、水蛭兩味藥。紅景天是藏藥,産自青海、西藏,質量高尚者氣味芬芳,質地緻密。我見凡到西藏旅遊的人多要吃紅景天,以緩解高原反應,推想此品必有增加心肺供氧的能力,這是中藥中很少有的。三七、丹參也可以活血,疏通血管,但沒有改善肺部功能的作用,所以在參三散中,我常加入這味藥。然而,翻遍所有的本草著作,包括《中藥大辭典》,隻是簡單介紹其有活血止血的作用。水蛭是蟲類藥中,最能夠活血化瘀、疏通血管的藥物,在動脈斑塊形成之後,一般草木之品很難消除,非此品合穿山甲不能擔當軟堅散結的作用。水蛭的藥性貌似峻猛,但我親自嘗試了一年,每次3g到5g,沒有任何不良反應。
我通過長期的臨床觀察,發現頸動脈斑塊的形成,與頸動脈血流量過緩、不足密切相關。大多數頸椎病患者由于頸動脈供血不足,經常出現頭暈、乏力等症狀。葛根制劑有很好的增加頸動脈血流量的作用,故我在使用桂枝加葛根湯時,凡見到有頸動脈硬化或手足冷、舌暗淡、脈細澀的患者,往往改用桂枝茯苓丸活血化瘀加葛根、生姜、紅棗、黃芪、天麻,則效果更為顯著。在本案中,先用桂枝茯苓丸加減送服參三散,随後又兩方合用,做成散劑常服,終緻頸動脈斑塊吸收。(香港浸會大學中醫學院2014年9月26日)
上一篇
郭沫若曆史劇《屈原》劇本
下一篇
酒的功與過(中醫唐略)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