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 > 正文

“培養學生良好用眼衛生的習慣”結題報告-教育科研-乳山市教育網

“培養學生良好用眼衛生的習慣”結題報告

府前中學江波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

2007年上半年,我校政教處對班主任工作做了一次調查,調查顯示:班主任工作的難點之一是學生、家長要求調位的太多,班主任無法照顧全面,主要原因是學生近視率高。最近,我們生物組教師對我校初二年級學生做了近視情況調查:學生近視眼所占比例大約為54%。且輕度近視(低于300度)占50%以上(這其中有部分是假性近視)。與這一結果互為佐證的是,去年教育部和衛生部的一項聯合調查顯示,我國中小學生的近視率達34.6%,高中生近視率達70%,其中屬遺傳因素的隻占11%,多半都是用眼不當造成的。我國近視發病率僅次于日本居世界第二位。這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以及國人的身體素質有很大的影響。目前大家公認,不注意用眼衛生是導緻近視眼發生的主要因素。眼科專家表示,預防近視最重要的還是要從小養成良好的用眼衛生習慣,這一點對處在發育階段的青少年來說尤為重要。

據對我校初二學生的調查,有46%的學生不知道怎樣科學用眼。盡管學校要求學生每天做眼保健操,但由于青少年自律性較差,學校、家長缺乏對初中生用眼衛生習慣的培養和一定的評價督導,使大多數學生的眼保健操流于形式,再加上不合理的用眼衛生習慣,導緻青少年近視眼的發病率逐年上升。對于正處在發育階段的青少年學生來講,10歲—16歲正是預防近視的最重要時期。初中生的假性近視,經過一定時期的用眼衛生培養,有些同學的視力是可以提高,甚至可以恢複的。因此,我們生物組利用學科優勢和職業上的便利,提出該課題。希望通過本課題的研究,給學校提供培養青少年良好用眼衛生習慣的正确方法。

二、課題的界定與研究原則:

1、課題界定 :

“習慣”:是一種重複性的、通常為無意識的日常行為規律,它往往通過對某種行為的不斷重複而獲得。“用眼衛生”:指使用眼睛時,保持眼睛的健康、不傷害眼睛。

因此,本課題是對學生無意識的日常用眼行為,進行指導、糾正和培養。

2、研究原則:

(1)學校主體原則

學校開展用眼衛生講座、宣傳,班級制定用眼衛生督導評價機制等。課堂上通過教師、小組的及時指導和督導作用,對學生進行良好的用眼衛生習慣教育,發揮學校這塊教育陣地的主體作用。

(2)家庭的主導原則

家庭在對學生進行用眼衛生教育中起到良好的主導性作用,負有監督、檢查的責任,是保證實驗順利進行的必要條件。

3、學校、家庭、社會教育相結合的原則

學校、家庭、社會之間是一個整體教育過程,是保證實驗效果的切入點,隻有調動三方的共同積極性,才能有效地發揮他們的整體作用,使本次實驗順利完成。

三、課題的理論假設與研究目标:

理論假設:

習慣不是一般行為,而是一種定性行為,經過反複練習而養成的用眼習慣,是學生頭腦中建立的一系列的條件反射。形成良好的用眼習慣的過程就是青少年身心健康發育、發展的過程。

研究目标:

在新課改理念的指導下,本課題的研究,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性、獨立性和合作意識。使教師不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是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者和教育教學的研究者;學校不僅是學生獲得知識的場所,更是學生身心發展的主陣地。具體目标如下:

1、通過實驗結論,為學校提供培養學生良好用眼習慣的方法。

2、對有代表性的學生進行個案研究,給學生的用眼衛生提供典型案例。

3、使學生日常學習和生活中,能自覺注意用眼衛生。并能指導他人注意良好的用眼衛生習慣。

四、研究過程設計:

(一)準備階段

1、查閱相關資料,組織理論學習。

2、對我校初二學生進行問卷調查,了解導緻其視力下降的主要因素以及學生、家長對近視眼的認識程度。

為了我們能順利地開展《培養學生良好用眼衛生的習慣》這一課題,我們進行了學生、家長以及教師方面有關學生用眼習慣的問卷調查。對調查後的問卷,課題組認真地進行了分析研讨,得到了以下結論:學生、老師、家長對我們的課題開展寄予很大的期望,并且願意積極的配合;學生的近視率較高,六年級近視率高達到95.3%(視力低于1.0,不包括弱視),但配鏡率較低,主要是家長不願意讓孩子早早戴上眼鏡;家長非常關心孩子的眼睛,但不知道如何幫助孩子去保護它。

針對上述情況,我們課題組邀請市醫院眼科宋英春大夫(附照片),為實驗班的同學進行了近視眼的成因及預防方面的講座,宋大夫解釋近視眼的成因:一是遺傳因素,二是後天用眼不良造成的。從她的臨床經驗看,遺傳因素隻占少數,大多數人的近視是後一種原因造成的。聽了宋大夫的講座,我們課題組成員堅定了課題研究的信心和決心,同學們也深感受益匪淺,懂得了養成良好用眼衛生的習慣的重要性。課題組在宋大夫的指導下,制定了實驗班學生用眼衛生習慣督導表的有關項目。1111

我們想通過此表(每月一張)對學生的用眼情況進行跟蹤督導。幫助學生及時矯正不良的用眼習慣,提高視力,保護好自己的眼睛。

3、邀請專業人員對學生進行視力檢測

威海市教育局指派北京星辰萬有科技有限公司,對我校學生的視力進行了普查,從普查情況看,學生的視力情況令人擔憂。此次普查對開展我們的課題研究——《培養學生用眼衛生的習慣》,提供了有效的數據參考和事實依據。

我們課題組對初一學生的視力情況作了一下統計:

1、級部情況:總人數649人,1.0以下人數占總人數的:84.84%。

其中,男生占近視人數的43.9%,女生占近視人數的56.1%。

2、實驗班情況(6.10班):共65人。近視56人(1.0以下),近視較重的(視力0.1—0.3)37人;近視中度的14人(視力0.4—0.6);近視較輕的5人(視力0.7—0.9)。配鏡人數36人。

通過以上數據,我們課題組經過分析,得出結論:我校學生近視率較高;女生較男生嚴重。看來我們的課題研究是非常有現實意義,而且是很有必要的。我們課題組一緻覺得女生之所以近視情況嚴重,從外在因素看:一是可能女生好靜,不好動;二是女生學習較男生勤奮。二者持續用眼時間都比男生長。針對上述情況,我們課題組和實驗班的班主任協商,共同主持召開了兩次“愛護我們的眼睛,規範用眼行為”的主題班會。第一次班會是視力正常的同學和近視眼的同學展開辯論,辯論的主題是:“近視眼在生活中不方便和近視眼不影響日常生活”;第二次班會是男女生進行 “用眼衛生習慣”的辯論。辯論的主題是:“眼睛好與學習成績好哪個更重要?”

特别是第一次班會,視力正常的一方通過小品展示,把近視眼在生活中的不方便表現得淋漓盡緻。通過兩次班會,在老師的引導下,男女同學達成一緻意見:近視眼的确在生活中很不方便;愛護眼睛比學習更重要,因為它是我們身體的一個重要器官,隻有身體康健了,才能做好其他的事情。紛紛表示,以後一定要養成良好的用眼習慣。

中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思想決定行動,行動養成習慣。”。實驗班的同學通過兩次班會的教育,對我們課題組制定的“眼衛生習慣督導表”,更加自覺、認真地去填寫了。

3、研讨并制定實驗方案(負責人:周妍華、江波)

成果展示形式:文字、圖片。

(二)實驗班初步實驗階段(2008.1——2008.7)

1、初一、初二年級随機各抽取一個實驗班和對照班。分别對實驗班和對照班學生的視力進行實驗前的檢查和記錄(視力雙眼1.0以上及雙眼1.0以下分别占班級的比例。),以便在下一階段進行實驗比較。

2、邀請乳山市醫院眼科醫生對實驗班學生及家長進行用眼衛生講座,使學生、家長對用眼衛生有一個初步了解,認識到近視眼的危害,從而更好地配合我們課題的開展。

3、對實驗班學生建立良好用眼行為督導表。第一個月,每日一記;第二個月,每周記兩次,第三個月,每周記一次;以後九個月,每兩周記一次。同時,每月對實驗班和對照班進行一次視力檢查和記錄,并加以比較,得出階段性的實驗結論。

4、實驗教師針對學生記錄情況,同步進行總結,及時糾正、表揚和督導學生注意用眼衛生。

5、每月進行一次課題組交流,共享成果,并對存在的問題及時彙總,尋求解決的方法,完善并制定下一階段實驗任務。

6、建立學生檔案袋,形成學生用眼衛生習慣的成長檔案材料。

(三)全面實驗階段

1、在對局部實驗結果認真分析的基礎上,我們召開一次家長座談會,了解他們對課題實施的的意見及建議,視力保持良好的學生家長做典型發言。

2、針對學生家長的建議,課題組分析課題研究步驟及方法的可行性,及時發現研究中出現的問題,進一步對照課題的理論假設,初步形成相應的對策和理論總結。

3、在初一、初二、級部全面實驗,及時總結,最後研讨出操作性強的“培養學生良好用眼衛生的習慣”的督導及評價方法。

4、我們将階段的實驗成果及時提交學校政教處,得到學校政教處的重視,同時,進行全校推廣。

5、對各級部的階段性成果及時進行展示與篩選,再次進行理論研讨。

(四)總結提高階段

1、對課題進行實驗的同時,着力于對實驗的總結,寫出有價值的課題研究報告。

2、整理、提升課題研究成果,課題組成員針對課題研究撰寫有價值的研究論文數篇。在乳山教育網發表。

五、研究成果

1、教師的科研能力得到明顯的提升。

2、學生的近視率大大降低,近視率由原來的98.6%降低到89.3%。

3、由于家庭、學校、學生三者的有機結合,密切配合,學生的用眼習慣由原來的不自覺,變為自覺的行為習慣。

4、學生撰寫了很多用眼習慣的經驗交流材料和小論文。在校園網上和乳山教研網上發表。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