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節課介紹了心髒磁共振(CMR)的基本掃描平面,本節課由廣東省人民醫院放射科劉輝老師帶領大家一起學習CMR的基本掃描序列。
一、MR基本成像原理
目前MR成像主要是檢測在人體内廣泛存在的氫質子核。如圖1,每一個氫質子核均以一定頻率圍繞自身軸線高速旋轉,稱為自旋。人體内每個自旋的氫質子核就像一個“小磁棒”,無數個雜亂無章排布的“小磁棒”進入靜磁場,就會以一定順序、規律進行排布,此時處于低能級狀态,尚不能成像。當對其施加射頻脈沖,這些處于低能級狀态的“小磁棒”就會吸收能量向高能級狀态躍遷,去除射頻脈沖後,由于高能級的“小磁棒”不穩定,會返回到低能級狀态,返回過程中釋放能量,MR線圈接收其釋放的能量,經過計算,最後得到MR圖像。
圖1
二、MR成像基礎知識
1、基本概念
馳豫:氫質子核釋放吸收的能量回到平衡态的過程。
馳豫時間:氫質子核釋放吸收的能量回到平衡态所需時間。馳豫時間分為time1(T1)和time2(T2)。人體處于三維空間,沿z軸的馳豫時間為T1,沿(x,y)軸的馳豫時間為T2。
T2WI和T1WI:由于氫質子所屬分子的結構不同,其馳豫時間存在差别,假設T2馳豫過程中的某個時間點正常組織釋放了80%的能量,而病變組織釋放了30%的能量,此時采集二者釋放的電磁波重建得到的圖像,反映了兩者T2馳豫的對比,稱為T2加權圖像(T2WI);同樣,如果得到的是反映不同組織T1馳豫的對比,稱為T1加權圖像(T1WI)。
序列:為達到不同成像目的而設計的射頻脈沖(電磁波)和梯度脈沖(定位)的組合。可反映組織内不同物質的對比。
2、T1WI和T2WI圖像
在解讀MR圖像時,需知道哪些是T1WI圖像,哪些是T2WI圖像,可通過水的信号進行判斷。
(1)T1WI圖像中水為低信号(暗),脂肪為高信号(亮)。如圖2紅色箭頭所示,脊柱内腦脊液、腦室内腦脊液、膀胱内尿液為低信号;皮下脂肪(藍色箭頭所示)為高信号。
圖2
(2)T2WI圖像中水為高信号(亮),脂肪為高信号(亮)。如圖3紅色箭頭所示,脊柱内腦脊液、腦室内腦脊液、膀胱内尿液均為高信号;皮下脂肪(藍色箭頭所示)也為高信号。
圖3
有時為反映組織内是否存在脂肪及凸顯正常與病變組織之間的對比,會用到脂肪抑制序列。如,在T2WI/FS圖像中水為高信号(亮),脂肪為低信号(暗)。如圖4紅色箭頭所示,腦脊液、尿液為高信号,皮下脂肪(藍色箭頭所示)為低信号。
圖4
三、CMR基本掃描序列
如圖5,CMR的基本掃描序列包括定位圖像、黑血成像、心髒電影、心肌灌注和延遲強化。
圖5
1、定位圖像
通過CMR定位圖像,可得到心髒的兩腔心、三腔心、四腔心和心室短軸等平面的圖像(圖6)。
圖6
2、黑血序列
顧名思義,黑血序列是血液信号為黑色(即無信号)的序列,包括T1WI和T2WI圖像,有時需加上壓脂(脂肪抑制)掃描技術,可用來判斷心肌的解剖、形态及組織成分變化情況。如圖7即是心髒的黑血序列圖像,左、右室内血液(紅色箭頭所示)顯示為無信号(暗),心肌、心包(藍色箭頭所示)為中等信号(灰),心外膜脂肪(黃色箭頭所示)為高信号(亮)。
圖7
(1)成像原理。黑血序列是如何實現的?如圖8,首先施加一個非選擇性激勵脈沖,可使整個心室無任何信号産生。如要對方框區域進行成像,則施加一個選擇性激勵脈沖,隻讓此區域産生MR信号,信号采集時,此區域心肌産生信号,血液則可流出這個層面以外不産生信号,所成圖像就隻有心肌信号而無血液信号,即可得到黑血圖像。
圖8
(2)示例。通過黑血成像技術可獲得T1、T2、T1壓脂和T2壓脂圖像。T2WI圖像可清楚顯示心肌水腫及其變化情況。由圖9左圖的T2壓脂短軸圖像可見,左室下壁、下間隔壁及下側壁有節段性水腫,呈明顯高信号,這是一例右冠狀動脈供血區心肌梗死患者。圖9右圖可見左室彌漫性高信号,右室壁在T2壓脂情況下也呈現高信号,為彌漫性心肌水腫,是一例急性心肌炎患者。
圖9
如圖10,左圖為T1WI圖像,右圖為T1WI合并脂肪抑制技術的圖像,左室心尖部外緣光整,無任何異常,但遊離壁上可見不規則脂肪高信号浸潤(黃色箭頭所示)。如何驗證是脂肪浸潤?在左、右圖中其與皮下脂肪(紅色箭頭所示)信号均一緻,由此可知這一區域為脂肪信号。這是一例緻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患者,累及左室,右室壁也有一些不規則脂肪信号浸潤。
圖10
3、心髒電影
心髒電影的一個明顯特點是,血液呈現明亮的高信号,與心肌組織形成明顯對比(圖11),也稱為白血電影,用于評估心髒功能。
圖11
(1)成像原理。如圖12,将一個心動周期分為多個時相(如25~30個),對同一短軸平面的不同時相進行掃描,把所有時相的短軸圖像合并到一起,就可獲得一個短軸平面的動态圖像(圖13右)。同樣掃描四腔心和兩腔心平面,也可獲得四腔心和兩腔心的電影圖像。
圖12
圖13
(2)心室功能分析。如圖14,從心尖至心底依次掃描獲得一系列短軸圖像,将這些圖像放到一起可對左、右室功能進行分析。根據心室舒張末和收縮末容積變化,可分析左、右室容積及功能,獲得每搏輸出量(SV)、心輸出量(CO)、射血分數(EF)等參數,還可分析心肌質量及室壁運動情況,如室壁厚度及其變化、室壁厚度、心肌質量等。目前CMR被認為是評估心髒功能、容積的參考标準。
圖14
4、心肌灌注
注射對比劑後,對不同心動周期的同一心髒平面和時相進行掃描,所得圖像為心肌灌注圖像,用于評估心肌供血情況。
(1)成像原理。如圖15所示,注射對比劑後,在第一個心動周期的某一時相獲得一個心室短軸平面的圖像,下一個心動周期再獲得一個同一時相和平面的圖像,依次類推,可采集幾十甚至上百幅圖像,把這些圖像組合到一起,即可獲得心肌灌注圖像。
圖15
如圖16,注射對比劑後,随着對比劑的流入和流出,可看到其進入右室、通過肺循環、左室顯影、然後心肌顯影的動圖變化過程。
圖16
(2)示例。如圖17左圖,當出現灌注缺損時,會形成明顯對比,局部呈現出低信号改變(藍色箭頭所示),在延遲掃描時局部可見高信号(圖17右圖箭頭所示)的心肌壞死,所示為一例右冠狀動脈供血區心肌梗死患者。
圖17
5、延遲強化
在注射對比劑10~15分鐘後進行掃描,所得圖像即為延遲強化圖像,可據此判斷心肌内是否存在壞死及纖維化。
(1)成像原理。正常組織和梗死組織中對比劑的血流動力學特點不同,對比劑在正常心肌迅速灌注也較快排出,心肌梗死或纖維化時對比劑流入和流出速度均較慢,因此,在注射對比劑10~15分鐘後,梗死或纖維化心肌内殘留的對比劑多于正常心肌,二者對比劑殘留多少的差别,即是延遲強化掃描所獲得的信息。一般壞死或纖維化區域呈現高信号。
圖18
(2)示例。延遲強化高信号分布區域不同,往往提示不同疾病,可根據不同的延遲強化信号對疾病進行診斷,也可獲得重要的鑒别診斷信息。研究顯示,延遲強化與患者預後也有密切關系。
如圖19左圖,高信号主要分布在心外膜及心肌中層,往往是心肌炎引起的改變;圖19右圖,左室心肌壁增厚,在增厚的心肌内有斑片狀高信号,往往是肥厚性心肌病的延遲強化特點。
圖19
圖20左圖,在前間隔壁、心尖部及心尖部下壁可見節段性透壁的延遲強化信号,往往代表心肌梗死;圖20右圖,在四腔心平面,左、右室心内膜均可見彌漫性的延遲強化信号,往往提示限制性心肌病。
圖20
四、小結
CMR掃描可提供較多心髒的解剖、功能、組織成分變化等信息,可為心髒疾病的診斷和鑒别診斷提供較好依據,是一種非常有用的影像學檢查工具。CMR基本掃描序列可判斷心髒各個部位的解剖形态、組織特點。
1、标準定位圖像:得到心髒的兩腔心、三腔心、四腔心、心室短軸等标準心髒平面。
2、黑血序列:顯示心髒的解剖、結構及不同組織的變化情況。
3、心髒電影:評估心髒整體及局部功能變化情況。
4、心肌灌注:評價心肌内是否存在缺血及血供情況。
5、延遲強化:評價心肌是否存在壞死、纖維化等改變。
上期回顧:[微課堂]CMR基礎篇:基本掃描平面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