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育兒課堂】小兒中醫主要的外治法|彭博士中醫育兒課堂

  除了内治法,中醫還有一些外治法也非常适合孩子的病症康複。下面,就為大家介紹幾種中醫外治法:
  熏洗法:是利用中藥的藥液及蒸氣熏洗人體外表的一種治法。如夏日高熱無汗,可用香薷煎湯熏洗,發汗退熱;麻疹發疹初期,為助透疹,用生麻黃、浮萍、芫荽子、西河柳煎湯後,加黃酒擦洗頭部和四肢,并将藥液放在室内煮沸,使空氣濕潤,體表亦能接觸藥氣。
  塗敷法:是将新鮮的中草藥搗爛,或用藥物研末加入水或醋調勻後,塗敷于體表的一種外治法。如用鮮馬齒苋、仙人掌、青黛、金黃散、紫金錠等,任選一種,調敷于腮部,治療流行性腮腺炎;用吳茱萸粉塗敷于足底湧泉穴,治療流涎等。
  罨包法:是将藥物置于皮膚局部,并加以包紮的一種外治法。如用皮硝包紮于臍部以消食積;用五倍子粉加食醋調藥包臍内,治療盜汗等。
  冷積熱敷法:是将藥炒熱後,用布包裹以熨肌表的一種外治法。如炒熱食鹽熨腹部,治療腹痛;用生蔥、食鹽炒熱,熨臍周圍及少腹,治療癃閉等。
  敷帖法:是将藥物制成軟膏、藥餅,或研粉撒于普通膏藥上,敷貼于局部的一種外治法。如用丁香、肉桂等藥粉,撒于普通膏藥上貼于臍部,治療寒證洩瀉。再如在夏季三伏天,用延胡索、白芥子、甘遂、細辛研末,以生姜汁調成藥餅,中心放少許丁香末,敷于肺俞、膏肓、百勞穴上,治療哮喘等。
  擦拭法:是用藥液或藥末擦拭局部的一種外治法。如冰硼散擦拭口腔,或用淡鹽水、銀花甘草水拭洗口腔,治療鵝口瘡、口瘡等。(請關注微信:pengxinboshi)
  小兒有病可以拔火罐嗎?
  拔火罐是—種非常好的保健方法,它能促進氣血流暢,營衛運行有祛風散寒,止痛作用,深受歡迎。小兒有病也可使用拔火罐療法,隻是需要用口經100px~125px的竹罐或玻璃罐,具體做法是先在局部塗上凡士林,然後迅速将罐緊緊罩在選定的皮膚上,因負壓皮膚被吸入罐内而高起,約5~10分鐘即可去掉。
  拔火罐法方便适用,家庭中均可使用,對于外感風寒所緻的肺炎喘嗽、腹痛、哮喘、遺尿等有較好療效。
  但對孩子使用拔火罐要注意:
  ●對6個月以内的乳嬰兒禁用;對高熱抽搐,皮膚過敏,水腫,出血傾向,有明顯營養不良、皮膚感染者,均不宜拔罐。
  ●取下火罐時,動作要輕柔。先以食指按壓罐邊皮膚,同時将罐向另一側傾斜,使空氣進入罐内,罐子便會很快脫落,千萬不要直接用手拔,以免損傷皮膚,增加痛苦。
  以下兩種外治法需要專業醫生操作,不宜家庭成員自行操作:
  刺四逢治療疳症和厭食
  刺四縫療法是兒科針法中常用的一種。四縫是經外奇穴,它的位置在食指、中指、無名指及小指四指中節橫紋中點,是手三陰經所經過之處。針刺四縫可以清熱、除煩、通暢百脈、調和髒腑等,常用于治療疳症和厭食。
  具體操作方法:皮膚局部消毒後,用三棱針刺約1分深,刺後用手擠出黃白色黏液少許。
  調和氣血的割掌指法
  本法有調和氣血,促進脾胃運化的作用,常用以治療疳證和哮喘等病證。割治部位常取兩手掌大魚際處。
  具體操作方法:将兩手掌大魚際部位消毒後,用大拇指掀住刀口旁約25px處,用10px寬的平口手術刀直戳割治部位,創口約長12.5px,然後擠出赤豆大黃白色脂狀物,并迅速剪去,使皮膚複原,再用消毒紗布覆蓋其上,若有出血則稍加壓迫,然後用繃帶包紮。5日後即可解除包紮。在包紮期間,注意防止感染。
溫馨提示:上文中所提及藥方和中藥,需在專業醫生指導下應用,切勿擅用。
本文作者彭鑫,文章摘選自《中醫古法 嬰幼養生》,引用及轉載請注明出處。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保留相關法律權利)
彭鑫博士門診預約、健康咨詢及講座邀請方式: 方式一:撥打預約電話     010-83069166     010-83069366 方式二:添加微信預約     微信号:pbsyy001     或掃描下方二維碼。
官網:http://www.pengxinboshi.com 新浪微博:@中醫彭鑫博士 騰訊微博:@中醫彭鑫博士 微信公衆平台:pengxinboshi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