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條活蹦亂跳的魚經過冷凍後,可以像磚塊一樣疊起來,運送到目的地後,将魚放入水中解凍,魚竟然又可以遊動了!
“魚體冷凍‘複活’技術”是浙江海洋大學冷鍊物流研究所師生共同研發的低溫速凍技術。這項技術是指在短時間内實現深度冷凍,從而最大程度縮短形成“冰晶生成帶”的時間,讓魚細胞膜内外同時結冰,避免了大冰晶刺穿細胞而導緻魚類死亡的情況。基于這個核心技術,該校學生創業團隊開發出“活體冷凍機”,榮獲浙江省大學生創業大賽金獎。
鄭佳威是港航與交通運輸工程學院的大三學生,“我出生在一個被大山包圍的地區,來到舟山讀書後,第一次吃皮皮蝦、大黃魚、小黃魚、豆腐魚等海産品。大一的國慶節假期,我帶了兩大箱海産品回家,在箱子裡裝了冰塊,不過到家後海産品還是風味盡失。”他是團隊的骨幹成員,談起做這件事兒的初衷,他說:“我的專業與制冷相關,當時就想,既然普通的冷凍不能做到長時間、長距離的保鮮,那有沒有一種特殊的方法,可以讓魚類細胞内外同時結冰、解凍後細胞膜還不會破損呢?”
後來,鄭佳威在一次與老師交流的時候了解到,學校的冷鍊物流中心也正在進行一項低溫速凍技術的研究,于是他牽頭組建了團隊,聯系冷鍊物流中心,并在現有基礎上升級技術。韓志是港航與交通運輸工程學院副教授,也是團隊的指導老師,他介紹:“早前我們也在研究魚體複活技術,但在現實中應用還有一些弊端,包括控溫、節能和保鮮。鄭佳威的團隊加入我們的研究後,我們一直在努力突破這三個弊端。通過逐步趨近的算法實現精确控溫;把本來浪費的熱量,進行能量補償,不浪費額外電阻熱量,實現恒溫節能;不用添加劑,從生物保鮮出發,用低溫速凍實現安全保鮮。”
曆經兩年,這個項目申報了國家發明專利。鄭佳威的團隊不滿足于此,他們希望這項技術能走向市場,真正服務大衆。在學校的支持下,今年3月,舟山中安冷鍊設備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這一技術運輸效率、存活率、保鮮度都要遠勝于傳統的活體運輸。”鄭佳威解釋,“傳統的活魚運輸需要大量的水,體積較大;如果中途有部分魚死亡,水體很容易被污染,加速其他魚的死亡。我們的技術可以實現把不同的魚做成不同規格的‘冰塊’疊放起來,彼此獨立,不會造成相互污染;魚被速凍後,還是活着的,即使運輸過程中有少量死亡,因為獨立在冰塊中,其解凍後的新鮮品質還是會優于傳統保鮮的産品。”他們希望,品嘗新鮮的海産品不再是沿海人民的專利,内陸家庭的餐桌上也會出現。
目前,公司正處于創業初期,推廣成為一個難題。“凍住的魚,怎麼就能活過來?還是有一些人對我們存在質疑。不過,我們還是願意去嘗試與更多人交流我們的技術。最近,我們在跟船廠和船舶設計研究所洽談,争取在漁船設計時,就可以預留空間安置活體冷凍機”。
為了打開市場,公司還在進行線上線下的整合營銷模式,建立了微信公衆号、官方網站等線上宣傳和銷售渠道。此外,公司還在與舟山一家科技公司的社群項目合作,希望能夠把他們的客戶和對水産品保活行業感興趣的人會集到社群裡,鄭佳威的團隊來維護社群,通過相關知識科普、業内沙龍等,讓這個社群成為他們市場的一個重要輸入。
“我們還将結合舟山漁場主要漁獲情況,在冷凍工藝、設備高效節能、自動化控制等方面下功夫,争取提升設備水平,推動該技術進一步走向市場。”鄭佳威說。他們希望短期内能夠穩固舟山市場,長期能以舟山為中心,逐步覆蓋全國水産品市場。“最大的願望還是希望能夠在公司發展壯大的同時,加快水産行業升級,增加漁民收入,讓更多人知道海的味道。”
有話要說...